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1(1)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1
2
什么叫断句?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10年北大自主招生断句兼翻译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翻译成现代文。----选自《淮南子》
三、借助虚词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例18 “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2005年辽宁卷)
分析: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承”译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年”译为“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如果两个关键词翻译错误,这个题就很难得分。
例19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2005年全国卷Ⅱ)
分析:其中“丧”与“争”是关键词,一个译作“为它治丧”,一个译作“直言规劝”。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代《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代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代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代卷第12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断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我为人谋事时,是不是忠诚了呢?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诚信了呢?传授知识时,是不是认真学习了?”孔子说:“为人谋事而不忠诚,不是我的忠诚;与朋友交往而不诚信,不是我的诚信;传授知识而不认真学习,不是我的学习。

君子的学习,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1)1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断句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翻译答案: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都把羊全丢了。

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

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题旨:一个在用功读书,一个在聚众赌博,二者好坏不同,但是同样疏忽了放羊的根本职责,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就相同。

许多事情,尽管原因各异,但是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样的。

2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断句答案: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

暨春东作,自曝于日。

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

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

以献吾君,将有重赏!”翻译答案:从前有个宋国的农夫,常常披着破麻烂絮,勉强熬过冬天。

等到春天就走到村东去干活,独自晒太阳。

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楼大厦、丝絮毛皮。

回头向他妻子说:“背晒太阳的温暖,没有人知道的。

把它奉献给咱们的君王,将会得到重赏!”题旨: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力戒这种主观片面的局限性。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断句答案: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答案: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译文:用针有深浅,经常有超过深度和深度 不够的情形,外加恐惧害怕的心理,还有审 慎小心的想法,臣想都想不过来,哪还有心 思治病!这就是给达官贵人看病看不好的原 因。”皇帝认为他说得对。(郭玉)年老死 于任上。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 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 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 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译文:(魏徵)答复说:“军队是否有用在
于能否统领得法,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发 成丁男子中身体健壮的,用合适的方法统带, 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再多征募尚未成丁的男 子,用来虚增人数啊!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 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 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 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 真全不复有初矣
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被人 们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译文]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 善言;操守简约而给予广博,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 讲的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 从修养自己开始,从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缺点就 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锄别人的田地——要求别 人的很重,而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 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 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 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 然后能知美恶矣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 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 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数木大多是 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 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 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 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 方。寺的后面叫做薄崖石,石上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 人(宗奎)住在里面。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给下列语段断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6.发现排比,对偶,反复要注意。俩相同 词语相连,一般中间要断。 7. 题目做完回头念一遍,看上下文语意 是否符合。
• Ps:“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 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 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 提高。
2006年广东卷
总结规律: 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 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 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 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 键词,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 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 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 断……
•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 更厉害。 •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 现在哪里呢?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by--wzy
(一)文言文断句
• • • • •
1.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先易后难。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找标志。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 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前后都可断句; •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 后面可断句; •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 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 矣/ / 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 / / / /至

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断句

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断句解析: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表示孔子说话,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 “学而”表示学习之后,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 “时习之”表示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 “不亦说乎?”表示不也是很愉快吗?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有朋自远方来”表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 “不亦乐乎?”表示不也是很快乐吗?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人不知而不愠”表示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 “不亦君子乎?”表示不也是君子吗?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通过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使文言文更加清晰易懂。

在实际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结构、语法规则和上下文来断句,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 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 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 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 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 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 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 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 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 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
文言断句与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 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 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 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
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相陈珪举孝廉
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宥:宽容
C.太祖苦头风
苦: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
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
礼科都给事中。
(《明史·张问达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 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 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 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 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 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 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 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 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 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 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 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 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 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