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教案
文言断句教案

文言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文言断句是指将文言文的长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若干短句,以便于理解和翻译。
文言断句的作用是:1.使长句变得简明扼要,易于理解;2.便于翻译,减少歧义;3.有助于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照意群断句意群是指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一般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构成。
按照意群断句,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按照意群断句后,可以得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按照句子成分断句按照句子成分断句,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后,可以得到: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按照语气断句按照语气断句,可以使句子的语气更加明确,易于理解。
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按照语气断句后,可以得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 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后,可以得到: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得到: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抽出一会儿时间学习。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授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然后演示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四、教学步骤1. 讲授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首先讲授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演示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然后演示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教案]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教案]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49df6db52acfc789ebc9f9.png)
[文言文断句技巧教案]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教学方法:练讲结合、小组讨论法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趣味断句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几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
(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参考答案: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3.通过合作探究,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讨论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三、典型引导,点拨深化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五、反思归纳,课堂小结具体教学环节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增广贤文》中说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启示我们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书里的一个字价值千金。
读书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遣词用语用意,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层含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翻译”这个版块。
解读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其能力层级为B级。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译出原文。
“达”——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无语病。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断句是指根据文句的意思和语法规则,将长句分成若干个短句或词组,以便理解和表达。
在学习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对文句的理解和翻译是否准确。
本教案将介绍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和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的断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是几个基本的原则:1. 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一般由一个主谓宾结构组成,或者由一个谓语和它所修饰的宾语或宾语补足语组成。
在断句时,应该尽量将一个完整的意群作为一个句子来处理。
2. 根据标点断句:文言文中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顿号、问号、叹号等,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些标点符号时应该进行断句。
3. 根据修辞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倒装、排比、对偶等,遇到这些修辞手法时,应根据其修辞效果进行断句。
二、常用的断句方法1. 断句以谓语动词为主:文言文中的句子多是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结构,所以一般以谓语动词为断句的依据。
比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
”可以断为两个句子:“天寒地冻。
风雪交加。
”2. 断句以主谓宾结构为主:文言文中的句子大多是主谓宾结构,所以在断句时可以以主谓宾结构为断句的依据。
比如:“吾与父亲相约,明日相见。
”可以断为两个句子:“吾与父亲相约。
明日相见。
”3. 断句以修饰成分为主:在文言文中,修饰成分常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所以可以以修饰成分为断句的依据。
比如:“故乡的山水,千年不变。
”可以断为两个句子:“故乡的山水。
千年不变。
”三、断句实践技巧1. 注意标点的使用:标点符号在断句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标点符号对于正确断句非常重要。
要仔细阅读文句中的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2. 注意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普遍,如倒装、排比等。
在断句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存在,根据修辞手法进行断句,以保持修辞手法的完整性。
3. 注意词语的搭配:文言文中的词语搭配非常讲究,有些词语需要搭配固定的成分才能呈现完整的意义。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6.发现排比,对偶,反复要注意。俩相同 词语相连,一般中间要断。 7. 题目做完回头念一遍,看上下文语意 是否符合。
• Ps:“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 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 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 提高。
2006年广东卷
总结规律: 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 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 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 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 键词,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 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 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 断……
•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 更厉害。 •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 现在哪里呢?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by--wzy
(一)文言文断句
• • • • •
1.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先易后难。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找标志。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 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前后都可断句; •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 后面可断句; •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 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 矣/ / 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 / / / /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教学目标与难点:(一)掌握给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要点:文言翻译是一种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学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
它又是检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要处理好这个考点,需要具备扎实、全面的文言知识,比如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另外,译文还要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够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
这些需要大家在学习、训练中提高。
二、文言断句一般要求注意的方面1.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
2.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
3.利用多数文言文旬式整齐的特点断旬,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
4.利用“问”“对”“日”“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
5.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旬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
三、文言断句方法句读是文言文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给一段文言文加标点,如何作句中停顿,这是正确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前提和关键。
例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曹刿论战》)这个句子,从形式上看,句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一个地方很难理解。
“轼”。
是观车前边供扶手用的横木,怎么可能登上去“望之”呢?无疑这句话的标点是不准确的。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句读”呢?在这里提供六种方法以供参考。
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资治通鉴》)通观上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
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帝要为她物色二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
由此,可确定如下标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
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旬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其蚜赢扇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对称、对偶、排比断面法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把握文言文的这一特点,对句读很有帮助。
例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
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例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5.文言虚词断句法文言文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如:“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四、文言文的翻译:(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
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投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
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问语意关系的领会。
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
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雒照抄,不必翻译。
如: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这里除了“复造(又制造)”之外,也要保留。
.2.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最常见的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调换文言文的单音节词。
当然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样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相应的意义来组成词语。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学》)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难、易”换成双音节词)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译文: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
(“断、喉、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将古词换成现代词这种方法是极为常用的。
3.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
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如: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瑰”换成了“瑰丽”,“观”换成“景象”。
4.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如: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
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6.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五人基碑记》)“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
译为“做官的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7.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如: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张良日:“谨诺。
”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古汉语中旬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
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9.变通法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意即可。
如: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
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意——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
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传》)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过泰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2.固定法.指在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固定句式的固定结构。
这样有利于准确地对文言文进行翻译。
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得到书看。
(“无从”为固霍结构,译为“没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能没有不同吗?(“得无”为固定结构,译为“恐怕……”或“能……”)五、误区警示: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中常见的错误有:文言文翻译中学生出现错误,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有困难而导致的。
其中文言词义的理解难;度更大,因为有很多文言词义跟现代汉语词义不一样,学;生不易理解。
词义不能理解,句义也就不能正确译出。
学生必须准确的理解文言词义,这是解决文言文句子翻译这个问题的关键。
文言文词义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一词多义有的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二词多义的理解如果有误解,就容易导致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失误。
如:同是“兵”这个词,在汉代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句中,“兵”指的是“兵器”,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四十万”中,指的是“军队”。
这就需要仔细辨识。
2.注意词的古今意义由于词的发展变化,有的词古今意义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别,准确理解。
例如:“去”的今义,常用作“到……去”,古代的常用意义是“离开”,动作趋向古今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