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建筑构件总传热系数实验室测量1.0 目的正确指导试验,保证试验全过程在相关规范指导下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有效。

2.0 适用范围建筑构件(维护结构)的总传热系数在实验室的测定。

3.0 试验仪器建筑构件总传热系数测定装置,建筑温度与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热流计,热电偶。

4.0 本实验检验依据:《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92)5.0 技术要求5.1 热电偶、热流计板要用黄油或凡士林与建筑构件贴实,避免出现空气孔隙。

5.2 温度传感器误差应≤0.5℃。

5.3 冷、热箱的温度波幅≤±0.5℃。

5.4 热箱的空气相对湿度波幅≤5%。

6.0 检验方法6.1 取具有代表性的构件,其尺寸应符合箱体试件尺寸要求。

墙体应按照建筑物的构造形式现场砌筑在试件架上,为避免框周围的传热影响,间隙做密封处理。

6.2 干燥使试件湿度应达到正常使用情况的平均含湿率。

6.3 在热箱箱体各壁面的内、外表面至少设一对热流计和四个热电偶(采用黄油、凡士林固定),安装在其中心部分,各热流计的系数均应相同。

6.4冷、热箱的温度应尽可能与试件的使用温度一致,其温差宜保持在≧15℃。

6.5 利用建筑温度与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测定以下数据:试件热流计读数,冷箱和热箱的空气温度,试件两表面温度,保护箱及实验室内空气温度。

6.6 对冷、热箱分别进行降温和升温,当试件两表面温度及进入箱内功率出现无规律变化,而且其变化数值在4h内小于2%时,可认为已达到热稳定状态,然后连续测量72小时以上,各取20组以上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7.0 数据处理在稳态传热情况下,围护结构的传热公式为:q——热流强度,W/m2θi,θe——平壁内、外表面温度,Kk0=1/R0R0=Ri+R+ReRi——0.11(m2.K)/WRe——0.04(m2.K)/WK0——构件总传热系数,W/(m2.K)R0——总热阻,(m2.K)/W8.0 结论通过计算得出试件的总传热系数建筑构件总传热系数实验室测量记录送检单位:仪器编号:检验编号:建筑构件大样图:检验结果:k0= W/(m2.K)检验人:复核人:技术负责:检验日期:年月日建筑构件总传热系数现场测量1.0 目的正确指导试验,保证试验全过程在相关规范指导下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 (3)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4)1.2 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指标 (4)1.2.1 建筑能耗分析 (4)1.2.2 节能指标 (4)第2章绿色建筑技术基本原理 (4)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4)2.2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5)2.3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5)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3.1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6)3.1.1 保温材料选择 (6)3.1.2 保温层构造设计 (6)3.1.3 保温层施工技术 (6)3.2 门窗节能技术 (6)3.2.1 门窗材料选择 (7)3.2.2 门窗构造设计 (7)3.2.3 门窗施工技术 (7)3.3 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技术 (7)3.3.1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择 (7)3.3.2 屋面保温隔热构造设计 (7)3.3.3 地面保温隔热技术 (7)3.3.4 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 (8)第4章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8)4.1 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8)4.1.1 高效锅炉与热源设备 (8)4.1.2 分、集水器系统优化 (8)4.1.3 供暖末端设备节能 (8)4.2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8)4.2.1 高效风机与空气处理设备 (8)4.2.2 变风量与变频技术 (8)4.2.3 热回收技术 (8)4.3 冷热源设备及其节能技术 (9)4.3.1 高效冷水机组与热泵 (9)4.3.2 蓄冷、蓄热技术 (9)4.3.3 冷热源设备优化组合 (9)4.3.4 冷热源系统智能控制 (9)第5章建筑电气与照明节能 (9)5.1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 (9)5.1.2 变配电系统节能技术 (9)5.1.3 电气设备节能技术 (9)5.2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9)5.2.1 照明设计优化 (9)5.2.2 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10)5.3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0)5.3.1 楼宇自动化系统 (10)5.3.2 能源管理系统 (10)5.3.3 照明控制系统 (10)5.3.4 电力需求侧管理 (10)5.3.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0)第6章太阳能利用技术 (10)6.1 太阳能热水系统 (10)6.1.1 系统概述 (10)6.1.2 集热器选型与安装 (10)6.1.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1)6.2.1 系统概述 (11)6.2.2 电池板选型与安装 (11)6.2.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3 太阳能供暖与制冷系统 (11)6.3.1 系统概述 (11)6.3.2 集热器与热泵选型 (11)6.3.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3.4 系统运行与维护 (11)第7章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 (11)7.1 雨水收集技术 (12)7.1.1 雨水收集系统的分类 (12)7.1.2 雨水收集设施的选型与设计 (12)7.1.3 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与安装 (12)7.2 雨水利用技术 (12)7.2.1 雨水利用途径 (12)7.2.2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 (12)7.2.3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12)7.3 雨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12)7.3.1 雨水处理技术 (12)7.3.2 雨水回用设备 (12)7.3.3 雨水处理与回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2)7.3.4 雨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优化与发展 (12)第8章建筑生态景观与绿化技术 (13)8.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3)8.1.1 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13)8.1.2 因地制宜原则 (13)8.1.4 经济适用原则 (13)8.2 绿色植被配置技术 (13)8.2.1 植物种类选择 (13)8.2.2 植物配置方式 (13)8.2.3 植物立体绿化 (13)8.2.4 植物养护管理 (13)8.3 生态水体与湿地处理技术 (14)8.3.1 生态水体设计 (14)8.3.2 湿地处理技术 (14)8.3.3 生态浮岛技术 (14)8.3.4 水体景观营造 (14)8.3.5 水资源管理 (14)第9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9.1 废弃物分类与回收体系 (14)9.1.1 废弃物分类 (14)9.1.2 回收体系 (14)9.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1 土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2 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3 建筑装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4 建筑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5 其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 (15)9.3.1 再生混凝土 (15)9.3.2 再生砖 (15)9.3.3 再生钢材 (15)9.3.4 木质复合材料 (15)9.3.5 其他再生产品 (15)第10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综合应用 (16)10.1 节能建筑案例解析 (16)10.1.1 案例一:某地区绿色低碳住宅项目 (16)10.1.2 案例二:某城市生态办公建筑 (16)10.2 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6)10.2.1 案例三:某地区绿色医院建筑 (16)10.2.2 案例四:某城市绿色学校建筑 (16)10.3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物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等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措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系统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系统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职业道德规范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目录修改页职业道德规范目录第一章检测目的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依据标准第四章检验仪器第五章检验步骤第六章数据处理第七章注意事项第八章附表第一章试验目的1.1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

1.2掌握建筑系统节能检测的标准方法第二章适用范围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第三章依据标准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DB13(J)63-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3(J)24-200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JGJ 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四章检测仪器1、建筑节能系统检测箱2.第五章检测方法5.1室内平均温度检测5.1.1检测数量温、湿度检测面积应按照空调系统分区进行选取,检测面积不应小于总建筑面积的0.5%。

5.1.2检测条件1现场检测应避免在夏季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

2 测试期间,采暖空调系统应正常运行,且外窗处于关闭状态。

5.1.3检测方法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三层及以下的建筑应逐层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

2、三层以上的建筑应在首层、中间层和顶层分别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

3、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楼面700~1800mm 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 (2)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 (2)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批准人:批准日期:2016年03月20日受控状态:受控编号:YCJL-JN-2016持有人:目录建筑节能检测7.1 板类建筑材料37.1.1概述37.1.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37.1.3建筑板材的试验方法67.2 外墙外保温系统聚合物砂浆材料137.2.1概述137.2.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137.2.3试验方法157.3网格布207.3.1概念207.3.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207.3.3试验方法22第2页建筑节能检测7.1 板类建筑材料7.1.1概述建筑板材是建设节能建筑的主要材料,其中包括EPS版、XPS版、硬质泡沫聚氨酯、保温装饰板和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这些材料能够很好地改善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7.1.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1 常用标准名称及代号《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20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10801.2-2002《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T158-20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0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GB/T6342-1996《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2009《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8810-2005《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8811-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2008《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技术导则》建设部聚氨酯建筑节能应用推广工作组《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T50404-2007《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QB/T3806-19992 技术指标(1)EPS(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由可发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而制得、具有闭孔结构、使用温度不超过75℃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

节能作业指导书外墙腻子作业指导书

节能作业指导书外墙腻子作业指导书

外墙腻子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

二、范围所有外墙用腻子三、职责检测人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随时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数据负责。

四、参数及执行标准1、参数:容器中状态,施工性,干燥时间,初期干燥抗裂性,打磨性,吸水量,耐碱性,粘结强度,动态抗开裂性,低温贮存稳定性。

2、标准JG/T157-2004《建筑外墙用腻子》JG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保温系统》DB22/T278-2005《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T24-2000《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GB/T1733-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9265-88《建筑涂料层耐碱性测定》JG/T3049-1998《建筑室内用腻子》五、仪器设备万能试验机,冷冻箱,动态抗开裂仪六、试验环境温度23±2℃,湿度50±5%七、试验步骤1、容器中状态打开容器,用刮刀或搅棒搅拌,无沉淀现象时,认为“无结块,均匀”。

如为粉料、胶液分装,粉料中无结块及其他杂物,胶液无沉淀,无凝胶,二者易于混合均匀时,认为“无结块,均匀”。

2、施工性将试板水平放置,用钢制刮板(刀头宽约120mm)刮涂试样约1mm厚,检验涂装作业是否有障碍,放置5h后再用同样方法刮涂第二道试样,约1mm 厚,再次检验涂装作业是否有障碍。

所得涂层平整、无针孔、无打卷时认为“刮涂无障碍”。

3、干燥时间按GB/T1728中乙法规定进行试验。

4、初期干燥抗裂性按JG/T24-2000中6.8的方法进行。

5、打磨性制板后于标准环境下干燥1天,使用0号打磨砂纸在腻子涂层上进行手工打磨,若未打磨出粉末,认为打磨性合格,否则不合格。

6、吸水性按JG/T157-2004标准中附录A进行测试。

7、耐水性按GB/T1733的规定进行。

8、耐碱性按GB/T9265的规定进行9、粘结强度按JG/T157-2004中6.13进行测试10、动态抗开裂性按JG/T157-2004中附录B进行测试11、低温贮存稳定性按JG/T3049-1998的规定进行八、试验完毕整理仪器,打扫卫生,并整理数据。

第五册建筑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五册建筑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武汉XXXX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五册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编号:2015年10月1日发布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武汉XXXX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1、编制目的:为检验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的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标准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60±15)%。

3、干表观密度3.1引用标准:JG/T 158-201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3.2仪器设备(1)烘箱:灵敏度±2℃; (2)天平:精度为0.01g ;(3)干燥器:直径大于300mm ; (4)游标卡尺:(0~125)mm ;精度0.02mm ; (5)油灰刀、抹子; (6)试模:100mm×100mm×100mm 钢质有底三联试模。

(7)标准捣棒:直径10mm 、长350mm 的钢棒。

3.3试件制备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 在试模内壁涂刷脱模剂;b ) 将拌合好的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一次性住满试模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标准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尽量不破坏其轻骨料。

为防止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试模内壁插数次或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孔洞消失,最后将高出部分的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用抹子沿试模顶面刮去抹平。

应成型4个三联试模、12块试件;c ) 试件制作好后立即用聚乙烯薄膜封闭试模,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5d 后拆模,然后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继续用聚乙烯薄膜封闭试件2d ,去除聚乙烯薄膜后,再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21d ; d ) 养护结束后将试件在(65±2)℃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备用。

恒重的判据为恒温3h 两次称重试件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0.2%。

3.4试验步骤从制备的试件中取出6块试件分别磨平并称其重量m ,精确至1g 。

建筑节能设计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设计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设计作业指导书一、简介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合理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

本指导书旨在为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建议,以确保建筑物能够在节能方面发挥最佳效果。

二、能源分析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全面的能源分析。

通过收集建筑物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朝向、周围环境等,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能源消耗的综合评估。

根据能源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

1. 建筑结构分析评估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可以考虑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改进,以降低能源消耗。

2. 建筑朝向分析合理的建筑朝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自然光等。

分析建筑物的朝向,确定合适的采光和采暖措施,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3. 周围环境分析评估周围环境对建筑物能源消耗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周围建筑物遮挡等。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和外墙材料选择,减少能源消耗。

三、节能措施在能源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建筑外部结构选择合适的外墙材料,增加外墙绝缘层厚度,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散失。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减少能源损耗。

2. 采用节能设备安装高效节能的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能源的消耗。

3. 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如安装太阳能板、风力发电设备等,实现建筑物能源的自给自足。

4.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物能源消耗的精准控制和管理,提高节能效果。

5. 培养节能意识加强对建筑物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培养,引导他们合理使用能源,减少浪费。

四、节能评估在建筑节能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节能评估,以验证节能效果并进行改进。

节能评估可以通过实际能源消耗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来实施。

1. 监测能源消耗安装能源监测设备,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节能作业指导书两篇

节能作业指导书两篇

节能作业指导书两篇篇一:节能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修改页职业道德规范目录第一章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第二章保温层粘结强度检测第三章锚固件拉拔检测第四章附表1.1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的检验。

1.2依据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XX1.3检验批1.3.1预置墙板复验应以每1000m2同类带饰面砖的预置墙板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应按1000 m2计,每批应取一组,每组应为三块,每块板应制取1个试样对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1.2.3现场检验现场粘贴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应以1000 m2同类墙体饰面砖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 m2应按1000 m2计,每批应取一组三个试样,每相邻的三个楼层应至少取一组试样,试样应随机抽取,取样间距不得小于500mm。

1.4检验时间外墙饰面砖14d及以后进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

粘贴后28d以内达不到标准或有争议时,应以28~60d内约定时间检验的粘结强度为准。

1.5检验仪器1.5.1多功能拉拔仪1.5.2钢直尺1.5.3标准块(95*45适用于除陶瓷锦砖以外的饰面砖试样40*40适用于陶瓷锦砖试样)1.5.4手持切割锯;1.5.5胶黏剂,粘结强度宜大于3.0Mpa;1.5.6胶带。

1.6检验方法1.6.1断缝应符合下列要求:1.6.1.1断缝应以饰面砖表面切割至混凝土墙体或砌体表面,深度应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2010.003版本号:第一版发放编号: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0年09月01日生效日期:2010年12月01日************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一.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

主要突出了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二. 检测术语、检测方案及检测流程2.1 检测术语2.1.1 进场验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2 进场复验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1.3 见证取样送检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2.1.4 现场实体检验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的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

简称实体检验或现场检验。

2.1.5 质量证明文件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

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

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

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1.6 核查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

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整理归档情况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1.7 型式检验由生产厂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及其适用性所作的检验。

其报告称型式检验报告。

通常在工艺参数改变、达到预定生产周期或产品生产数量时进行。

2.2 检测方案(一)墙体节能工程:1、GB50411–2007条款4.1.61.1 工程验收检验批: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1.2也可以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说明:根据条款4.1.6的第2条规定,在同一天施工条件下,即使施工面积超出1000m2面积,也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批。

(主要在实施条款4.2.7和4.2.9时采用)2、GB50411–2007条款4.2.2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GB50411–2007条款4.2.3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具体材料和检测项目见附表)3.1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3.2 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3.3 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下时各抽查不少于3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上时各抽查不少于6次。

4、GB50411–2007条款4.2.7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

粘结强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应做现场拉拔试验。

当墙体节能工程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时,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不少于3处。

5、GB50411–2007条款4.2.9当外墙采用保温浆料作保温层时,应在施工中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其导热系数、干密度和压缩强度。

保温浆料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应见证取样送检。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样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少于3组6、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当采用时,其安全性与耐久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饰面砖应做粘结强度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二)门窗节能工程1、GB50411–2007条款6.1.4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门窗及门窗玻璃每10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

2、GB50411–2007条款6.2.2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GB50411–2007条款6.2.3夏热冬冷地区,现场外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气密性、传热系数,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件)。

4、GB50411–2007条款6.2.6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外窗,应对其气密性做现场实体检验,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随机抽取现场检验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

(三)屋面节能工程1、GB50411–2007条款7.2.2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GB50411–2007条款7.2.3屋面和地面保温隔热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组。

(四)地面节能工程1、GB50411–2007条款8.1.41.1 检验批可按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

1.2 当面积超过200m2时,每200m2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1.3 不同构造做法的地面节能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2、GB50411–2007条款8.2.2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GB50411–2007条款8.2.3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组(五)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1、GB50411–2007条款14.1.1建筑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钻芯取样)和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验。

当条件具备时,也可以直接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

2、GB50411–2007条款14.1.4外墙节能构造(钻芯取样)和外窗气密性的现场实体检验,其抽样数量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但合同中约定的抽样数量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要求。

当无合同约定时应按照下列规定抽样:2.1 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至少抽查3处,每处1个检查点;当一个单位工程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3处;2.2 每个单位工程的外窗至少抽查3樘。

当一个单位工程有2种以上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的外窗时,每种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的外窗应抽查不少于3处。

3、GB50411–2007条款14.1.6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抽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

4、GB50411–2007条款14.1.7当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时,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其检测方法、抽样数量、检测部位和合格判定标准等可在合同中约定。

5、GB50411–2007条款14.1.8当外墙节能构造(钻芯取样)或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次检验。

仍然不符合要求时应给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应查找原因,对因此造成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或评估,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对于建筑外窗气密性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应查找原因进行修理,使其达到要求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2.3 检测流程三.检测内容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四.JG 158和JG 149标准。

4.1《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 2004本标准适用于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保温层、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热镀锌电焊网为抗裂防护层、涂料或面砖为饰面层的建筑物外墙外保温系统。

4.1.1 定义:胶粉聚苯颗粒外垮外保温系统(简称胶粉聚苯顺拉外保温系统)设置在外墙外侧,由界面层、胶粉聚苯顺粒保沮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构成,起保温隔热、防护和装饰作用的构造系统。

4.1.2 构造组成:分为2种,涂料饰面和面砖饰面4.1.3系统及保温浆料性能4.2《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JG 149-2003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的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组成系统的各种材料应由系统产品制造商配套供应。

4.2.1 定义: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的保温及饰面系统,是由膨胀聚苯板、胶粘剂和必要时使用的锚栓、、抹面胶浆和耐碱网布及涂料等组成的系统产品。

4.2.2 构造组成:分成2种,一类为有锚栓(加强型),还有为无锚栓(普通型)。

4.2.3、系统及主要组成材料的性能五. 一些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5.1 及时送检检测时间较长,普通为一个月,假如按照JG 158,其中抗压强度需要养护56天。

5.2 送检的材料需要配套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需要配合检测。

(例保温浆料和抗裂砂浆,胶粘剂和保温板)5.3 送检时的取样根据委托项目,保证足够的数量,保温浆料尽量取用一整袋材料(因为考虑材料的混合程度)。

5.4 委托信息清楚产品标准、型号及成型的水灰比等,最好提供质保书5.5 保温浆料同条件试样数量和规格导热系数和干密度3块300*300*30,抗压强度5块100*100*1005.6 关于保温锚栓的检测主要是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的问题。

5.7 建议:不管采用哪种保温系统,一定要考虑其系统性,就是系统及组成的配套材料是通过了型式检验,不要是那种东拼西凑的材料,这样很难保证保温的系统性,最后导致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