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教学教材
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教学反思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教学反思课外阅读指导课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相当重要,学生课外阅读,有利于掌握语文知识,扩大知识面和识字量,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
然而,就初中每册25篇课文而言,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培养起来的,只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积累课外知识,特别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有帮助。
但是,学生很多时间都被课堂所占领,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有了课外书籍,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的效果。
所以,教师适当的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就相当重要了。
这节课,我指导学生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我通过课件引入所要指导的名著,学生以猜四大名著的形式,很好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于是,我通过三个片断让学生去熟悉与回顾小说的内容,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学生虽然对其中内容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达到了开发学生的智力的目的。
最后,我还通过出题检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是我课外阅读指导的处女作,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阅读量相当少,而且做为老师的我,也相当的少。
还有就是学生基本都被课内的作业等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无法再有时间去课外阅读了,同时很多家长和老师也不支持学生去看课外书,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所以学生的知识面相当窄。
再者就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能力很低,读的速度慢,不知重点在那里,如果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一切都是泛泛而读,读完后再问,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一不足,可以从课堂的三个小片断看得出来。
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相当有必要,而且还要好好地利用学校图书实验室、阅览室进行指导借阅图书,从而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西游记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游记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导言: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它成为中学生阅读的重要素材。
本文将围绕着西游记的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分析文本、推理和总结;-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内容- 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西游记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3.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鼓励交流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像、音频和视频,呈现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小说中的自己的故事。
4.教学过程- 简要介绍西游记和其作者;- 分发西游记的选段给学生,并组织小组阅读和讨论;-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思考,并进行互动交流;-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互动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小说中的自己的故事,并进行展示。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经过对西游记的阅读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1.选择合适的片段:鉴于西游记篇幅较长,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片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多的阅读压力。
2.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西游记的内容和文化背景。
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的补充,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融入故事情节。
3.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在小组阅读和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西游记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4.创意发挥的空间: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自己的故事。
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同时加深他们对西游记的认知。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设计的西游记阅读教学,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西游记》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西游记》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文言神魔章回体小说,作家吴承恩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精彩的故事情节充分表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
指导《西游记》阅读,我通过幻灯片“悟空像”“《西游记主题曲》插曲《猴哥》导入教学情境。
接下来对《西游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倾听歌曲调节紧张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学生不自觉的哼唱中可以感受到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已投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中。
在指导过程中,我重点选择了”三借芭蕉扇“的情节进行了师范阅读指导。
在学习孙悟空是如何骗得芭蕉扇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孙悟空的聪明和机智。
同时通过对重点词语讲解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例如“寸草不生”“烈日炎炎”等词语,最后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进行同桌间合作分角色给静音录象配音,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和坚毅顽强的性格特点。
课后作业,我让学生继续读原著,这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又增加课外阅读量,推进整本阅读,继续培养对我国古典文学浓厚的兴趣。
著名的文学研究学者林庚说《西游记》是用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动物世界的奇异故事以及它所赋与孙悟空的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和轻松游戏的'乐观性格”,这暗含着元末明初的社会思潮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初状态的普遍向往。
《西游记》中的童话性分别在文学与哲学的不同领域中体现了这共同的向往。
这样看来,《西游记》的产生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貌与艺术情趣,在那个特定时代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人物性格还通过富于谐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
孙悟空的语言总是那么简洁、明朗、痛快,充满豪爽而又乐观的情绪。
故事中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在学习中,学生的兴致非常高。
对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赞不绝口,对他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指导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了,但是课后反思发现课堂还是有很多的不足:1.在名著阅读的指导教学中还是要尊重学生的相对简单的思维模式,让孩子充分想象,在想象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_《西游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上课过程1.导入:上课前我们先听一段歌曲好不好?(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阅读了这部著作,《西游记》是一本揭露明朝官场和修心修德的书。
普通读者,只能当成儿童读物;只有智者,才能品出人生三味。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一起感悟欣赏。
2、介绍作者及创作过程:吴承恩,明朝人。
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他自幼博览群书,追求科举进身,但屡遭挫折,直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个贡生,当了长兴县丞。
他为官清正廉洁,看不惯官场的奸邪谄媚,尔虞我诈和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愤然弃职,隐居家中,潜心收集民间传说和野史资料,决心写神话小说来与统治阶级抗争。
3、分析情节提问:《西游记》大体上分哪三个部分?说一说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情节4、你最喜欢的人物?如何评价教师:同学们概括的故事情节不错,这部神魔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
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可谓人物繁多,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这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受理性的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1)我喜欢猪八戒。
因为他能吃苦。
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2)他强硬。
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3)勇敢、单纯。
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探索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探索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探索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背景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极富想象力和文化内涵的小说作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西游记》,我们组织了一堂阅读指导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小说的意义和思想。
教学方法1. 引入:通过展示《西游记》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默读:要求学生默读小说的前两章,培养他们独立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和补充,提高对小说的整体理解。
4. 合作写作:鼓励学生动手写作,通过创作小说相关的章节或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共同阅读:选择关键章节进行共同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深层思想。
6. 总结回顾:通过小组展示和整体讨论,复和总结《西游记》的重要内容和思想。
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默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和创作,学生对《西游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和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合作写作和展示,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 深入理解《西游记》:通过共同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小说的深层思想,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思与改进1. 教学材料准备不足:在引入环节中,本次课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和文化解读,导致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存在盲区。
下次课可以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游记》。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次课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环节的时间有限。
下次课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深入讨论。
3. 讨论活动组织有待改进: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没有充分参与讨论。
下次课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七年级语文《走进孙悟空》教学案例与反思

七年级语文《走进孙悟空》教学案例与反思七年级语文《走进孙悟空》教学案例与反思一、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先来看一个电视片段(多媒体播放《石猴出世》片段)片段中,一出世就震惊天庭的人物是谁?——孙悟空。
他是哪部小说的人物?——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里的一个艺术形象。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一部神魔小说。
它被拍成电视剧、制成卡通片、绘成连环画。
它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走进孙悟空。
二、整体感知1、师:哪位同学来把《西游记》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一下?生1:它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生2;它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的故事。
师:是呀,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最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
孙悟空究竟有什么本领能够获得“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呢?生(纷纷):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师:这么多本领,可谓本领高强。
但,仅凭着高强的本领,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②“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③行者道:“先生又差了。
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
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
再打我罢”——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④“师父,没甚大事。
有便有个把妖精儿,只是这里人胆小,放他在心上。
有我哩,怕他怎的?走路!走路!”——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请你任选一句来品读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走进《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doc

走进《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走进《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1分钟)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二、读书汇报。
(14分钟)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42位同学读完了《西游记》,真不简单,这本书有八十万字呢!请读完这部书的同学起立,扬起手中的《西游记》通读证书,为自己欢呼!也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还没读完的同学可要加油哦!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西游记》一书共有——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7、沙和尚的法号是——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二)我来考考你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来出题?(三)趣人妙事我来说。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进《西游记》——《西游记》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反思

走进《西游记》——《西游记》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反思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罗雪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应该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所以,自从我接手这班学生后,我就大力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采用“课文带名著”的编排方式,从课文的学习,引出相关名著的介绍。
如,学了《将相和》,了解《史记》;学了《草船借箭》,了解《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了解《水浒传》;学了《猴王出世》,了解《西游记》。
学生学的是一篇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本名著,这样的编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给学生打开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窗口。
这一组课文的编排,与六年级下册的外国名著导读的编排意图是一致的,就是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阅读整本书,感受名著中主人公的形象。
之所以选择《西游记》作为这次交流的书本,一是因为《西游记》学生都看过电视,都很熟悉,二是因为它也是本组的课外书屋推荐阅读的名著。
我希望借助《西游记》的班级读书交流会,打开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窗口。
让学生享受阅读名著的喜悦,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把握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并将方法迁移,课后继续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希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观整节课,我认为突出了以下优点:一、创设语言意境,激发孩子交流分享的兴趣。
班级读书交流会重在交流、分享,为了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我创设了以下语言意境:一是抓住孩子们都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阅读向前冲”这一抢答的形式,把书的作者、内容、人物及故事片段等出成题目,课开始,就让孩子对自己读书成果进行了展示,不仅整体感知了《西游记》的内容,更激发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是创设“《西游记》人物分析会”和“《西游记》语言品味会”等交流意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激发交流分享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阅读指导课正在各校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还算轻车熟路,但对于整本名著的阅读指导还是比较手生,经过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自己进行了一番斟酌,又和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了商讨,终于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课,现对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优点:
1、学生准备很充分,兴致极高,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有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联唱;有精彩故事表演;有《西游记》知识竞答;还有竟猜歇后语……整个课堂轻松、愉快,讲台真正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2、在对人物的正确评价方面,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或太主观,或不全面,甚至是歪曲的,我便在同学们汇报各自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确实发现不了的地方,教师便结合事例进行补充(如对猪八戒的认识)。
3、教学中重难点处理比较成功,学生既对西游记的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对整本名著的整体阅读和精彩片段的细读方法有所掌握,真正完成了阅读指导课的目标任务。
不足:
首先,应对能力较差。
如因为紧张,课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显得很凌乱,有时还多次重复。
其次,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短。
因为怕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教学环节方面留下遗憾,因此刻意地去剥削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
其次,新课程强调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整堂课来看,这点还不够融洽,有些生硬。
最后,就是课堂上的教法和学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教师出示资料,对学生提问为主,对学生的思维有所限制。
总之,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定的收获。
语文课不能只上课文,这样的课堂同样要认真研究,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真的是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