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训练”教案模板
精准审题小学作文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审题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文题目要求,避免偏题、跑题。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如何避免偏题、跑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核心概念。
2. 将题目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形成合适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有关作文审题的案例和范文。
3. 学生作文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在写作文时,是否遇到过审题困难的情况?为什么?(二)新课讲授1. 审题方法- 教师讲解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如: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范围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审题。
2. 避免偏题、跑题- 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偏题、跑题情况,如:误解题意、偏离主题、无中生有等。
- 分析这些情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关键词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核心概念,如:比喻、象征、暗示等。
- 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提取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展开写作。
4. 写作思路形成-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题目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形成合适的写作思路。
- 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从题目到文章的整体构思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练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审题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作文质量。
六、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练习,并写出审题结果。
2. 分析自己以往作文中出现的偏题、跑题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作文命题审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作文命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 学会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 提高学生分析题目、提炼中心、组织材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审题的基本步骤。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审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提炼中心思想,组织材料。
2.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合理组织文章结构。
- 如何在审题过程中发现和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命题的意义和作用。
2. 提问:什么是审题?审题在作文写作中有什么重要性?(二)新课讲授1. 审题的定义:- 解释审题的概念,即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审题的步骤:- 第一步:审题意——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把握题目的基本含义。
- 第二步:审题型——分析题目的类型,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
- 第三步:审题旨——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审题的方法:- 关键词法: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 中心句法:找出题目中的中心句,分析其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 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题目,分析其异同,明确写作方向。
4. 实例分析:- 展示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练习。
- 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过程,总结成功经验。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练习。
2. 各组汇报审题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审题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2. 强调审题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审题并撰写作文。
四、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
2. 总结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小学作文审题技巧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掌握作文审题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严谨写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1. 作文审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作文审题的具体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审题过程中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2. 如何根据审题结果选择合适的写作角度和素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材料。
2. 学生准备作文草稿和审题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
2. 提问:你们知道审题是什么吗?为什么审题很重要?二、讲解作文审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教师讲解作文审题的定义,即通过阅读题目,明确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方向。
2.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如有助于明确写作目的、提高作文质量等。
三、分析作文审题的具体技巧1. 关键词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作文的主题和范围。
2. 信息筛选: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为写作提供素材。
3. 写作角度选择:根据审题结果,选择合适的写作角度和素材。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篇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以及写作角度。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纠正错误,总结经验。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练习,并记录下审题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文审题的技巧,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分享上节课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审题任务,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展示与评价1.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审题记录,进行展示和评价。
初中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初中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
1. 作文审题的概念和意义。
2. 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3. 作文审题的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解释作文审题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作文审题不准确可能导致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讲解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
1. 引导学生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2. 教授如何分析题目中的信息,提炼出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3. 讲解如何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创意思考和构思。
三、实践训练(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题。
2.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审题过程和思路。
3. 教师对学生的审题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
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训练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作文审题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作文审题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检验审题训练的效果。
2. 定期进行作文审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备注: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c5e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3.png)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典题导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海龟和老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1)材料中都提到了“鹰”,从立意角度,是否都是最佳选取侧面?问题(2)两则材料审题立意可以从哪些几个角度考虑?问题(3)选取一个角度立意:二.归纳审题立意原则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作文审题拟题训练初中教案

作文审题拟题训练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作文的立意。
3. 引导学生学会拟定具有个性化和鲜明主题的作文题目。
教学重点:1. 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拟定具有创新和个性的作文题目。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和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作文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2. 提问:作文写作中,题目的重要性是什么?二、审题训练(15分钟)1. 出示作文题目:“成长中的一件事”。
2.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
3. 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长经历来写作?三、拟题训练(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尝试拟定一个作文题目。
2. 分享并讨论:如何使作文题目具有创新和个性?3.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一篇关于成长经历的作文范文。
2. 分析范文中的审题和拟题优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文题目和内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审题和拟题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题目与内容的契合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 要求作文内容真实、具有代表性,题目具有创新和个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审题和拟题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作文的立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长经历来写作。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拟定具有创新和个性的作文题目,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在实例分析环节,可以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拟题优点,让学生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1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审题立意。
2、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熟练运用审题立意,写出一篇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得当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
2、如何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主题观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32个相似的字母——思密达(10分钟)1、二十世纪初,英国的一所大学曾经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我有着一种新的发明,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简直无比伟大的事情。
”2、你们猜这是一种什么发明呢?一定是伟大的发明,被寄给无数的大学了。
3、然后大学回信过去,问他:“你的发明是什么?”4、那个人照实回答:“我还不知道。
”想象当时大学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回答是什么表情:满脸黑线、气气气……5、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就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他做的东西就永远只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二)教学环节:审题立意(25分钟)1、知识链接(1)一句话定义:审题立意就是读完题后,从题目、要求、提示中抓住主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2)审题的好处:帮助我们在大量材料中找到重点、抓住难点,对整个文章的写作都非常有帮助。
2、方法指导(1)通读题目,分析题意。
1>、先明确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体现出作文的主题:要素涵盖了哪些方面,蕴含了何种情感,所要阐述的方向等等。
(2)理清写作思路1>、为避免写作时脑海中一片空白,可以列一张思维导图,将所有想到的和有关的信息都记录在上面,这样一方面是有利于认真分析和审视,另一方面也是对所要表达的思路做出一个快速全面的安排。
2>、明确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之前,肯定需要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比较有说服力、并且有维度可寻的观点,把整篇文章要讲的主题表现在一言以蔽之的句子中。
定格作文审题指导教案模板

定格作文审题指导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定格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掌握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运用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写出符合审题要求的作文。
3.学生能够培养审题意识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1.定格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2.审题意识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符合审题要求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时为什么要审题?审题的目的是什么?审题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是什么?通过讨论,引出定格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2.讲解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审题的步骤、审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确定审题的关键词等。
3.示范定格作文审题(10分钟)。
教师以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写出符合审题要求的作文。
4.练习(2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对给定的题目进行审题,写出作文。
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写作。
5.讲解审题意识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15分钟)。
教师讲解审题意识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包括如何培养审题意识、如何提高写作技巧等。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审题并写出作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定格作文审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定格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审题意识和提高了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学生在定格作文审题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模板“作文审题训练”教案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陈学富【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高考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教学过程】一、审题方略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人手,重点在于把描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人点。
方略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高考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
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如2005年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明白了这种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4、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动宾(动补)词组或一个句子,着力点在动词(或谓语)上。
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放飞的理想,可以写许多内容。
又如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着力点在“胜”上,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5、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
如”历史岂容篡改”着力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6、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
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补。
比如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等。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
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摘清内容上的限制。
1、故事性材料。
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写作的隐含信息就在故事的寓意中。
因此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其寓意,然后根据其寓意,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
2005年山东卷作文题: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匠。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于弄短了一截,用短的尺子量过的木拄就做短了,可木拄等材料都是进贡的木材,非常珍贵,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
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决,将局面挽救。
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这则材料说的是石匠在木匠面临杀头的时候,果断地采取措施,给木匠以帮助,不仅救了木匠,也使自己的建筑形成了新的风格,得以流传。
其寓意就是: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得到好处。
2、话语性材料。
即所给材料是一句或一段话,让考生根据话语进行写作。
一般来说,其隐含点就在这句话或这段话的指向上。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的材料是: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平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平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堆(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根据材料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体裁不限。
不少于800字。
这个命题是一个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搞清写作的指向,必须理解这则材料写的大致意思:诗人要写好诗歌,对宇宙、人生必须深入其中,又要跳出其外。
很明显,命题者的用意是让学生用王国维的创作态度“入内出外”来看人生、看事物。
即对人生、事物既要深入其中实践、体验、研究,又要跳出其外客观观察、分析、评价;既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既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既给以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3、多则材料。
如果所给的是几则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2005年上海卷作文题: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干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都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
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是—个十分贴近中学生生活的话题。
看武侠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把古典音乐当非音乐旋律,喜欢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这是每个中学生都曾有过的经历。
然而每种文化的流行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审视以上相同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其现象、原因、影响优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材料隐含的信息点。
4、想象性材料。
就是考题为学生提供想象性材料,点出想象性范围,让考生根据提供的想象性材料和范围,创造新的形象,表达新的思想。
此类作文的隐含点是在材料的触发点上。
1999年高考试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有些国外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储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也随着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提供的想象的基点是:记忆移植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那么考生在写作时应对人的记忆可以移植持支持、肯定态度,至于移植后产生的效果则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
既可以写移植后的好处多多,也可以写移植后引起的负面效应。
5、图画性材料。
即所给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作文。
对这类试题,其隐含点就在画意上。
只有读懂画意,才能找出写作的方向。
因此面对画面,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把画面内容与画外提示语结合起来,考虑其寓意所在。
2005年福建考题:画面内容是两个圆,一个规范,一个多角,规范圆的提示是“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多角圆的提示是“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把图和提示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这幅图要反映的意思是:“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两种状态各有优点与不足。
由此我们联想到社会现实,可以找出许多信息点。
如:1.世上万物各有长短;2.人生既要稳定又要灵活;3.圆是核心,万变不离其宗;4.圆滑与棱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等等。
方略三: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
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作文材料下面的提示是这样: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丈章。
这段解说规定写作内容的关键点是现实生活中与寓言类似或相反的事例,这就告诉考生既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类似“智子疑邻”的情况,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与“智子疑邻”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提示考生写作的重点是在辨明二者的关系上,只要搞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作就找到了关键点。
方略四: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上的限制点。
试题要求是对考试作文形式的限制。
把握住考试要求,可从标题、立意、文体、字数上达到命题人要求的标准。
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的要求是: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说明文。
2.题目(自嘲),写一篇除诗歌以外的任何文体600字以上的文章。
这个要求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和字数,(筷子)一文只能写成说明文,200字以上;(自嘲)一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他文体均可,字数600宇以上。
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地)作文的要求是: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宇的作文。
这则要求中的“三自”,是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指明话题作文在立意、文体、题目上是开放性的。
它告诉考生,只要围绕话题,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自己来确定中心,自己拟定题目。
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还可写成散文、小说,编织故事、剧本,甚至可以写成诗歌,但有一点是限制的,即字数只能在800字以上。
凡立意与话题不合,文体写的“四不像”,没写题目,字数不足800字者,均不符合试题要求。
二、审题易误点1、不解题意,仓促下笔。
2、不懂材料,胡乱引申。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不看要求,超出范围。
三、名题点拨1、2005年上海春季招生考题心是一扇无形的门,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请你结合白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宇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日自拟。
点拨:上海市春季招生这道作文考题,与往年不同的是: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只是让谈感受,审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这则材料写了“心”的三种状态,提示了三种状态下出现的不同结果,其中隐含的信息是“我们对人要敞开心扉,不能封闭,不能半虚半掩,这样才能与人心心相印,演绎出快乐的人生”。
2、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冲刺预测试卷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跳水皇后伏明霞站在跳板上微微一闭眼,平静一下心态,然后往下一跳。
那优美的姿态,那微小的水花,那高超的技术,赢得了阵阵掌声,、然而这一切发生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瞬间的美丽也许更震撼人的心灵。
生活中存在许多类似的情况,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你经历过吗?你看到过吗?你感受过吗?请以“美丽的瞬间”话题写一篇文章点拨:“瞬间”的含义是指时间短暂,它可能是几秒钟,也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一次擦肩而过,也可能是一次会面,一次短暂的遭遇,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美丽”这个词的限制范围较广,凡是可以让人留恋和回味的,引起人愉悦情怀的人,事、物等都属于美丽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