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2.1 单式折线统计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板书课题) 指名回答。
(5)填写制表日期。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学生回答: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完成练一练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学生说一说: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10
四、巩固练习:练习四第1、3、4题
内容
“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题
教学
探讨
反思
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020-2021学年苏教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学业考复习第二章《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2020-2021学年苏教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学业考复习第二章《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跑完 1000 米,马军用了 分钟, (填姓名)比赛赢了. (2)起跑后的第 1 分钟, 速度快一些.第 分钟,两人跑的路程相同,是 米. (3)王林的平均速度是 米 / 分.
18.(2020 模拟春•杭州期末)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生长情况的统计图 (如图) ①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②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多少米?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期末学业考复习专题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期末学业考复习专题
(1) 月份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相差最大, 月份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相差最小. (2)十二月份衬衫的销售量是毛衣的 . (3)七月份到十二月份,衬衫的销售量是怎样变化的?
28.(2020 模拟秋•福州期末)如图两个统计图反映了某仪器总厂第一、二两个分厂几个方面的情况,请看 图回答问题.
19.如图是航空模型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分别描述一下两架模型飞机在起飞到落地这段时间里的高度变化情况.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期末学业考复习专题
(2)起飞后第 10 秒,甲、乙两架飞机的高度各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架模型飞机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理由.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期末学业考复习专题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期末学业考复习专题
玉溪 16 18 21 25 27.5 28 27 26.5 26 25 22 17 市
成都 4 市
5 10 16 21 26 29 29 23.5 17.5 11 5.5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 月,相差 . (3)简单描述两个城市全年气温变化情况. (4)哪个城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指标的连续变化的统计图。

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不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表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

2.便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3.制作较为简单,易于理解。

三、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确定数据:确定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数据。

2.确定坐标轴:根据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通常横轴表示时间或类别,纵轴表示
数值。

3.绘制线段: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线段,注意线段的连接点要准确,线段的
斜率要适当。

4.标注数据:在线段上标注相应的数据,包括点、线、数字等。

5.添加标题和说明:在图上添加标题和必要的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图形所表达
的含义。

四、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表示某一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3.分析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4.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折线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1.观察折线的升降变化,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注意折线的起点和终点,了解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结合图例和文字说明,了解各折线所代表的含义和数据单位。

4.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或预测。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典型例题系列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带解析(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典型例题系列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带解析(苏教版)

2021-2022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解析版)编者的话:《2021-2022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本部分内容考察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及应用,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其中行程问题在折线统计图中的应用稍微困难,建议作为本章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八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及应用。

【方法点拨】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典型例题】根据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填空。

(1)每隔()小时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4月3日下午4时的体温是(),月()日()时开始,体温趋于正常。

(3)哪一时段病人的体温下降最快?哪一时段体温比较稳定?(4)这个病人的病情趋向怎样?如果你是病人家属,是否放心?解析:(1)8-4=4(小时),每隔4小时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4月3日下午4时的体温是38℃,4月4日0时开始,体温趋于正常。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4月3日12时至20时病人的体温下降最快,4月4日0时至16时,体温比较稳定。

(4)从图中看,曲线呈下降至平缓,说明这个病人的病情趋向稳定,如果我是病人家属,可以放心了。

如图是造纸厂2003四个季度的产值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填空。

(1)第()季度产值最高。

(2)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万元。

(3)第四季度的比第三季度下降了()%。

(说课稿)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1)-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1)-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1)-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在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第二单元是统计学习的重要内容。

折线统计图作为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图表,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用折线统计图呈现所给数据,并能解读图表中的数据信息;•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学生将通过多项任务,学习折线统计图的构成、绘制方法以及数据解读。

任务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任务2:观察所给数据,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注明坐标轴、分度值以及标示。

任务3:回答提出的问题,解释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任务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完成有关的计算以及数据分析。

二.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教材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造和解读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作业,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解读。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解读数据变化趋势。

2. 教学难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解读四. 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表的含义,并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解读。

2. 讲解(30分钟)讲解内容包含以下内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及构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解读方法。

3. 练习(5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等多种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题。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

五. 教学资源•教材P28-31页;•课件、投影仪;•绘图纸、铅笔、彩笔等画图工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折线统计图的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多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通过折线图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折线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折线图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的折线统计图素材和相关案例。

2.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等,以便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

进而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折线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折线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折线图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 (共10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  (共10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7.6
谢谢大家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621.7.6T uesday, July 06,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7/6/2021 5:30:11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7.6**Jul-216-Jul- 21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哪 一年张晓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 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 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小组交流:
• 1.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 • 2.纵轴最下面的一段没画成实的直线段,这
是为什么? • 3.从图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
高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 认识和应用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张小楠6岁时身高最矮为116cm, 12岁时身高最高为144cm,6岁到12 岁每一年的身高等。
你觉得它可以命名为什么统计图?为什么?
它叫单式折线统计图,因为它由多段折线组
成的。
(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晓楠的 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 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021/7/62021/7/62021/7/67/6/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7/62021/7/6Jul y 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7/62021/7/62021/7/62021/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2年6月
年龄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身高 116 118 121 126 132 141 144 /cm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随着年龄的增 长,张小楠的身高是 怎样变化的?从6岁 到12岁,她一共长高 了多少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2同.步一练位习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2)病人的体 温从几时起开始 下降?从几时起 趋于平稳?
答:病人的体温从13时到21时段不断下 降,从21时起体温趋于平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同步练习
2.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3)从图中你 还能知道什么?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2)你能从折线统 计图上看出从几岁到 几岁张小楠的身高增 长得最快吗?你是怎 样看出来的?
答:从折线统计图看 出10至11岁这一年张 小楠身高增长得最快, 因为统计图上的线段 图最接近垂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2年6月
年龄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陈小红
2018 6
148
134 126 118 120
答:我还能想到计算我平均每年身高增 长多少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同步练习
2.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1)病人的体温 在哪个时间段不 断上升?从几时 到几时上升最快?
答:病人的体温在7时到13时段不断上 升,从11时到13时上升最快。
身高 116 118 121 126 132 141 144 /cm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3)估计一下,张 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 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答:估计张小楠13岁 生日时的身高大约在 145至150厘米之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2年6月
年龄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14488
113344 112266 111188 11220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陈小同红步练一习~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8年6月
陈小红
2018 6
年级





身高
/cm
118 120
126 134 148
讨论下面的问题:
148
134 126 118 120
(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你 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 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你的身 高增长最快?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 张小楠的身高由116 厘米长高到144厘米, 从6岁到12岁,一共 长高了28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2年6月
年龄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身高 116 118 121 126 132 141 144 /cm
长苏方教形版和正数方学形的五面年积级面积下的册含义
2 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情境导入
你今年多少岁?
11岁。
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要想清楚地表示身高的变化 情况,你认为可以怎么做?
148厘米。
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测量自己的身高, 用合适的方式整理这些数据,观察对比。
答:全班同学中,李刚的身高增长得最 快,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四 年级到五年级。
2018 6 14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陈同小步红练一习~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8年6月
年级
一二Biblioteka 三四五身高
/cm
118 120
126 134 148
讨论下面的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 你还能想到什么?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答: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一共长高了30厘 米;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我的身高增长最快。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陈同小步红练一习~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8年6月
陈小红
年级





身高
/cm
118 120
126 134 148
讨论下面的问题:
134 126 118 120
(2)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 增长得最快?身高增长最快 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 到哪个年级?
一~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月
年级





身高 /cm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 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表,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陈小红
陈小红 一~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8 6
2018年6月
年级


身高 /cm
118
120



126 134 14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探究新知 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
制成了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
例1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2年6月
年 6岁 7岁 8岁 9岁 10 11 12

岁岁岁
身 116 118 121 126 132 141 144 高 /cm
在折线统计图中先描出每个年龄身高的点,再 把这些点顺次连起来。
身高 116 118 121 126 132 141 144 /cm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 和统计表相比,哪个 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 的变化情况?
答:折线统计图和统 计表相比,折线统计 图能更清楚地看出身 高的变化情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1.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 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表,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答:我还能知道病人的体温从17时到19 时下降最快,共下降0.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我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我会画折线统计图。 2.我知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 少,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