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四单元[精选.]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

哲学选择题中经常会考查到一些易错易混点点,命题人会挖一些小坑,考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掉进陷阱,下面按单元整理了必修四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误的: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

(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大全1.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纠错: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现象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关注。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纠错:夸大了哲学的作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但可以说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纠错: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6.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纠错:不一定,因为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7.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的发展。

纠错:哲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正确的哲学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8.哲学是一种物质力量。

纠错: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

9.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纠错:违背了可知论,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为辩证关系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也包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而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包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1.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纠错: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是基础的,是根本的,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居于从属地位。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

纠错: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纠错: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纠错: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纠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⑴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四单元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四单元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常见错误: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或“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歪曲的虚幻的社会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论正确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总是同步的”、“社会意识总是先于/落后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

注意,这里一定要强调“相对独立”而不是“完全独立”。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所起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正促错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划分为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3.社会基本矛盾及解决途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注意: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 常见错误: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精选)

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精选)

精选ppt
21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 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 起质变。)
精选ppt
22
1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 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精选ppt
18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 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 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精选ppt
19
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精选ppt
33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 的社会意识。 (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精选ppt
34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
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
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
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1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 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 折。)
精选ppt
23
(二)矛盾

精选ppt
24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 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 统一体中。)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

高中政治易错点整理(四): 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易错点整理(四): 生活与哲学

易错整理|高中政治易错点(四):《生活与哲学》篇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错】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错】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错】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错】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错】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错】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错】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重点知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重点知识

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Fra bibliotek(2)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到以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
二、价值观 1、价值观的作用和要求 (1)价值观的作用: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 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人生观 1、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 责任和贡献。 (2)评价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PS: 人的价值
贡献-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 责任和贡献。 索取-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 尊重和满足。
三、人生观
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 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 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 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要对 社会作出贡献,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 会的关系。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 主观能动性,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发展自己的 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 值观的指引。
第四单元
重点知识
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人民群众的作用和要求 二、价值观 1、价值观的作用和要求 2、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三、人生观 1、人的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问答题---红色字体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常见错误: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或“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歪曲的虚幻的社会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论正确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总是同步的”、“社会意识总是先于/落后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

注意,这里一定要强调“相对独立”而不是“完全独立”。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所起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正促错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划分为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3.社会基本矛盾及解决途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注意: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常见错误:
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定要强调,“在阶级社会”,是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

②“改革就是变革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③阶级斗争≠斗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但社会主义社会不否认矛盾的存在,不否认矛盾和斗争。

但“阶级斗争”,是在“阶级社会”。

4.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注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常见错误:
①颠倒二者的前后位置,如“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②错用应用领域:在经济领域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政治领域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5.有关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阶级社会)、改革(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6.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自我价值,强调社会对个人需求的满足。

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人的社会价值,即贡献。

常见错误:片面的否定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如“否定人的自我价值”。

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注意: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导向作用也是双重的,正促错阻,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但不排斥个人利益,强调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常见错误:
①颠倒关系,如“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②无标准,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因人而异,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是明确的,一是自觉遵循事物发展是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9.人生价值的实现: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包含三个方面)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