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精选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五则_历史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五则我国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多彩,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陶宗仪持之以恒【传统故事】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刻苦。
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他也不忘看书。
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
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
《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陶宗仪刻苦读书、持之以恒的故事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挤出时间来学习,这样知识就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个人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了,其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就会相应提高,看问题的视野才会开阔,学习技能才会得心应手。
2、公明仪对牛弹琴【传统故事】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
他弹奏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受人们推崇。
有一天,公明仪看到田野里有一头黄牛,心想:“音乐乃天地之神韵,能通宇宙之灵,何不为牛弹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树下,为那头黄牛弹起了一支很动听的曲子。
可是那黄牛根本不理会美妙的音乐,仍旧头也不抬地吃草。
公明仪以为它嫌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换了一支通俗一点儿的曲子,可黄牛仍然无动于衷,公明仪很失望。
旁边有人见了,连忙安慰他说:“你不要生气,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你弹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的“哞哞”声。
这时,黄牛立刻摇头尾巴,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
【人生感悟】世上万事万物无定律,对牛弹琴的故事说明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同样如此,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不要今天读这,明天看那,就像瞎子摸象,碰啥算啥。
中国历史文化小故事通用5篇

中国历史文化小故事通用5篇历史小故事篇一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历史小故事篇二从字面来看,这条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后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
从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的一则寓言,然后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很形象地描述了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但钟太大了,背不动。
于是他就用锤去把钟打碎,这时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
这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
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就太荒谬了。
从故事的出处来看,掩耳盗铃其实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盗钟。
然后至于钟最后为何演变成铃,笔者也有所不知了,我们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揣测一下。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们在笑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呢?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自己欺骗自己,岂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了呢。
如果我们希望成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经常读读这个故事。
历史小故事篇三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l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中华民族历史故事5篇

中华民族历史故事5篇中华民族历史故事5篇历史故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价值观念。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华民族历史故事篇1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斗。
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一再叮嘱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
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
假如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并详细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当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傲慢轻敌,自作主见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
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得意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急。
”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
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
”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
最终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
”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据街亭,马上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马上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结果,张命令乘势攻击,蜀军大败。
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七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七篇中国历史悠久,璀璨辉煌。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涌现出许许多多传世经典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七篇,让我们一同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一篇:《白蛇传》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条化成人形的白蛇,她与许仙相爱,却遭到了法海的阻挠。
白娘子经历了生死离别、千年修行等艰难际遇,最终打败法海,与许仙团聚。
这个故事深情而又动人,展现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女性的勇敢。
第二篇:《孟姜女哭长城》这是一则著名的爱情传说。
相传,秦朝时期,孟姜女的丈夫被秦始皇活埋在长城下。
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魂魄的下落,来到长城,伤心欲绝地哭泣,她的哭声震动了长城,最终引来了龙王,得知了丈夫的下落。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坚持,感人至深。
第三篇:《岳飞与精忠报国》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声名远扬,但不幸被奸臣陷害致死。
岳飞的忠诚和报国精神令人敬佩。
故事中,岳飞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用自己的忠诚和赤诚铸就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传世之名。
第四篇:《精卫填海》这是一则关于神话传说的故事。
精卫是传说中的一种鸟,为了报父母的仇,它投身大海,用嘴叼泥巴填海,誓要填平那些曾经夺去父母生命的大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正义,并超越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五篇:《曹操的三个愿望》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也备受争议。
有一天,他思考自己的人生,愿望却只剩下三个:一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安康快乐,二是希望受到的负面言论能够减少,三是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逐步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成就多么伟大,内心的渴望始终是对幸福和平静的追求。
第六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但被家族利益和世俗的束缚阻隔开来。
最终,在梁山伯过世后,祝英台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她心碎欲绝,在梁山伯的墓前流下了凄美的泪水。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守,让人触动心灵。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历史故事在文化传承、思索启发、人文素养培育、借鉴指导和爱好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精选篇1)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
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很多劳工趁机脱逃。
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
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全部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我从今也逃亡去了。
”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情愿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连续赶路。
月色苍茫,小径曲折。
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突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
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
”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
”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
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立刻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
白蛇化作一股青气漂浮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
”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
传奇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
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连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其次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
”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
中国历史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故事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充满了许多经典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1.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她的丈夫范喜良被征召去修建长城。
孟姜女在家里等待丈夫归来,但一直没有消息。
她决定去长城寻找丈夫,历经艰辛,最后发现范喜良已经去世。
悲痛欲绝的孟姜女在长城脚下痛哭,最终感动天地,长城崩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将丈夫安葬后,自己投河自尽。
这个故事象征着忠贞的爱情和民间反抗暴政的精神。
2.孔明借东风:
赤壁之战时,蜀汉与东吴联军面临强大的曹军,诸葛亮为了帮助联军取得胜利,决定借助东风。
在关键时刻,诸葛亮通过祈求和智慧成功地“借”来了东风,从而使得火攻计策成功实施,最终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他忠诚于国家,致力于恢复中原。
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然而,
在朝廷内的奸臣陷害下,岳飞最终被冤杀。
岳飞的故事成为了忠诚、勇敢、坚定的象征。
4.关羽单刀赴会:
关羽,刘备的义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在一次战斗中,关羽被敌人围困,但他单枪匹马突破重围,并在敌军将领面前英勇地单刀赴会,最终成功突围。
这个故事展示了关羽的勇猛和忠诚。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或讲述了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述说了中国文化的智慧,或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带您一起探索中国的丰富历史背景。
故事一:愚公移山故事背景: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的北边。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高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他家门前的去路,他无法通过。
故事梗概:愚公觉得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使他的生活非常不便。
他决定和儿子一起,用铁锹挖掉山体,以便能够畅通无阻地过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愚公和儿子终于成功地挖了两座山的一部分,山变得矮了很多。
虽然有人嘲笑他们的愚蠢,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无用的,但愚公和儿子坚定地继续下去。
他们的坚持感动了神仙,一对由神仙组成的夫妻路过此地,被愚公和儿子的行动深深震撼。
神仙夫妻决定帮助愚公实现他的愿望,将两座山搬到别的地方去。
故事意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故事二:白蛇传故事背景:《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杭州市,讲述了一段关于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白娘子是一条化成人形的白蛇。
她和青蛇、小青一起修炼成精,拥有了人类的外貌和智慧。
某天,白娘子在西湖游玩时遇到了许仙,两人一见钟情,相爱并结婚。
然而,因为白娘子本质是一条蛇精,地仙法力高强的观音菩萨认为他们的爱情违背了天道,于是派了法海来对付白娘子。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白娘子终于战胜了法海,拯救了许仙。
故事意义:《白蛇传》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的真爱故事。
白娘子为了和许仙在一起,不惜放弃了她作为蛇精的本性,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持和牺牲。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中国闻名历史故事6篇通过了解、讨论和共享历史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并从中获得骄傲感和使命感。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闻名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闻名历史故事【篇1】徐福东渡日本公元前2,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今诸城东南),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恳求秦始皇派童男女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
经过几年,花去了很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
前2,秦始皇再次巡幸琅琊时,徐福唯恐受到责怪,便编造谎言,说是蓬莱药由于海中有大鲛鱼,受到阻难,肯定要派擅长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解困难。
据徐福东渡后诞生的伍被和淮南王刘安的对话中透露,这次秦始皇又派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装载五谷种子、技艺百工下海。
徐福航海到达日本本州和歌山。
徐福及其船队在抵达北九州的大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
至今在和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还有徐福墓,墓前石碑上刻“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
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
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
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喜爱之情,因相如亦早闻文君芳名。
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
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
两人只好变卖全部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
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
后来,卓王孙心疼女儿,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
司马相如有财、出名后,又受皇帝宠幸,便宿娼纳妾,竟不理睬卓文君。
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诀别。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精选历史并不是时时都是公平和公正的,有时候,有一些人,他们明明不该承受那些骂名和嘲笑,但是因为历史,他们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无能之人。
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大型的战争——长平之战,就在这一场战争中,秦国就杀了赵国降军四十万,震惊了其他几个国家。
从此以后,赵国无力独自对抗秦国,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霸主。
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这是当时仅有的两个大国,长平之战谁胜出了,谁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机会得到整个天下。
早期的秦国只是周王朝的一个边陲小国,周王看秦王先祖有功,就赏赐了封国和国号,让他们镇守在周王室天下的西北方向,帮助周王抵挡北方戎族的骚扰和进犯。
秦国自立国之日起,就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国家,因为多年和强悍的戎族打仗,更是多次击退了戎族,秦军的战斗力非常高。
无奈秦国的地理位置实在不好,国土面积也不大,还要年年遭受戎族的侵袭,久而久之,秦国的君王们就想要将秦国变得强大起来,不要只是成为周王室对付戎族的利器,而要像强大的诸侯国那样,有能力威胁甚至取代周王室。
是的,历代秦王们都是以此为目标而奋斗的。
其实,他们能够做出这个决定也考虑到了外部那些诸侯国的威胁。
西周中后期,周王室控制不了强大的诸侯国,反被诸侯国要挟。
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秦国因为地处最西边,还没有受到抢夺土地的战乱之苦,但是秦国的王室们已经预见到将来周王室必然颓败,而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立足于世的道理,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周王室感谢和赏赐,而是要挟周王室。
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先行了小部分小程度的改革变法,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受招贤令的诱惑来到秦国,为秦孝公进行了一场大型的改革变法,让秦国强大了起来。
赵国也是一个大国,被列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也实行了变法改革,不过他们的改革是学习胡人的衣着和骑马射箭的本事,比起秦国的商鞅变法来说,范围小了许多,影响和作用也小了很多。
但是尽管它的影响不足以媲美商鞅变法,可还是让赵国成功的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和秦国比肩的国家。
我们也可以得出,不论怎样秦国都要强于赵国的事实。
这一次,两个国家因为上党之地而发生了争执。
秦国发兵攻打韩国,想要得到韩国的上党之地。
上党是一个军事重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各国都想争夺的地方。
秦国的军队打败了韩国的军队,韩王投降,选择将上党割让给秦国。
但是,上党郡的郡守却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赵国一看可以捡这么大个便宜,就高高兴兴的接受了。
秦国见到自己的胜利品被赵国抢走,发兵攻打上党。
赵王忌惮秦国却不怕秦国,他问蔺相如秦国有战胜白起,那我们赵国派谁去可以应战,蔺相如说,若是想要打败白起,机会很渺茫,若是之需要守住城池,那就可以派廉颇去。
于是,赵王就派廉颇驻守长平。
但是,廉颇和秦军对战后,失去了上党,退守长平三年不出。
秦军没有办法,只好用一招反间计,先是挑拨了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让赵王换掉廉颇;另一方面,秦人中流出谣言说秦人害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不害怕廉颇,赵王中计,用赵括替换廉颇。
赵王害怕失败,还派了使者到秦国求和,秦国将计就计在各国使者面前优待赵使,让其他国家认为赵国和秦国已经和好,从而孤立了赵国;最后,秦国悄悄将主将换为杀神白起。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赵国大败。
沙丘是个充满了故事的地方,在这里发生了商纣王修建沙丘,设酒池肉林;发生了太子章和赵惠文王争夺权力,兵败而死,赵惠文王将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更是发生了秦始皇死在沙丘,赵高和李斯假诏杀死公子扶苏的惨剧。
每一个关于沙丘的故事,背后都充满了血腥。
那么,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呢?沙丘之变又是怎样发生的?沙丘之变一般是指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子章和赵惠文王争夺权力的事件,而另一件有名的关于秦始皇的沙丘事件被称作“沙丘之谋”。
赵武灵王是沙丘之变的导火索,而真正发起沙丘之变的却是赵武灵王的长子太子章。
古往今来,权力都是个充满了诱惑力的东西,有的人有权力得到它,有的人没有权力创造条件也要得到它。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王,是个精明强大的王,是个重感情的王。
他先是立了韩王后的儿子章为太子,韩王后死后,他遇到了美丽的吴娃,在吴娃临死前答应封吴娃之子何为太子。
可是他这样做了之后又觉得对不起太子章,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更何况自己退位以后发现十分留念权力的滋味儿呢!因为这些想法,赵武灵王就开始在继承人的身上做文章,既希望两个儿子都得到权力,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军事上的权力。
不过,不管赵武灵王想让多少人分走赵国的王权,他的初心都是为了赵国变得更好。
就拿他放不下的赵国军权来说,他在军事方面建树颇多,经验丰富,更是有“胡服骑射”的壮举。
赵国军队如今的强大,离不开赵武灵王的政策。
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军事这个版块继续发扬光大,增强赵国的实力。
好心的赵武灵王实在放不下心中对长子的愧疚之情,他知道,自从他娶了吴娃以后,对太子章的关心和爱护就少了很多,所以想要用权力来安抚长子。
可幼子何也是自己喜欢的,怎么办呢?他找到小儿子,跟赵王何说了自己想要为太子章讨要几块封地,但是赵王何拒绝了赵武灵王。
原本自信满满的赵武灵王感受到了赵王何的强大,他将小儿子当做一个强大的对手。
太子章等人怎么约也约不到赵王何,只好请赵武灵王出手。
他们计划对赵王何进行“逼宫”。
赵武灵王说自己想要去沙丘选一块上好的墓地,赵王何只能答应。
于是,父子三人就一起去选墓址去了。
到了沙丘以后,太子章的谋臣田不礼建议太子章杀了赵王何,控制赵武灵王,回到朝中就以赡养赵武灵王为理由,接管朝政。
太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牌请赵王何来主父宫议事,肥义很谨慎,没有让赵王何去,而是说自己先去试一试水。
若是自己没有回来,就说明太子章谋反了,就要马上联系公子成和李兑勤王。
肥义到了主父宫,没见到召见赵王何的主父,只看见了太子章和田不礼,他被两人杀害了。
太子章决定再去请一次赵王何,如果他还不来,就发起兵变。
赵王何见肥义没有回来,反而来了一个使者,逼问之下得知了肥义被杀的消息。
赵王何怒杀了使者,调动自己的军队,包围了主父宫。
赵王何和太子章的人马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大战。
后来公子成和李兑也赶到沙丘,并加入了战斗。
太子章不敌,退到主父宫里面,主父赵武灵王就在里面。
他将长子放了进来,不让任何人靠近。
外面的李兑等人不敢进去,但是又想到赵王何最后也一定会冲进去杀了太子章的,于是一伙人冲进去制住了赵武灵王,强行杀了太子章。
他们不敢担负杀主父的罪名,只好守住主父宫,不让主父出来。
主父宫里面本就没有存粮,唯一的几个水果,吃光了就什么吃的都没有了。
赵武灵王就这样被关押在主父宫,三个月后就被活活饿死了。
李兑他们在赵武灵王死后才敢进去,并告知了赵王何这个消息。
赵王何十分伤心,但是为了赵国的稳定,他只能这么做。
赵王何哭着让人厚葬了父亲。
在这场沙丘之变中,赵武灵王是整件事的导火索,也是他包庇了太子章,所以,最后只能被赵王何逼死。
战国时期,赵国进行了一场学习胡人的改革行动,对赵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赵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猛增,国力十分强大。
赵国的王室和秦国的王室一样,都是氏赵,而赵武灵王的名字就是赵雍,是历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一直都是进行时,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文化的力量是根深蒂固的,它存在于我们的骨血中,轻易不能改变。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最为著名的,不过早在孝文帝之前就已经有过了很多的统治者为了让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做了很多的工作和改革。
赵国是战国时的一个强国,但是在它还没有强大起来的时候,它的处境却是十分危险的。
秦孝公时代,秦国进行了一场商鞅变法,涉及了很多方面,政治、经济、军事、农业都由关系。
经过这一场变法改革之后,秦国国力迅速增加,成为了西方最为强大的国家,秦军也成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
而早在秦孝公的时代之前,魏国就已经有了李俚变法,魏国还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强国。
所以,变法是一个让国家迅速变强的方法,因为它效果显著。
赵肃侯死后,赵国面临着灭国的危机,秦国、楚国、魏国、燕国、齐国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要瓜分赵国。
年少的赵武灵王刚刚面临了父亲的死亡,又被拥立为新君,年龄还如此之小,面对强大的国家的联合,他有些吃力。
幸好赵肃侯给他留了一个非常能干的大臣,这个大臣就是肥义。
肥义给赵武灵王提了一个方法,就是用最强硬的办法,那几个王想要到赵国来瓜分赵国的土地,赵国就将计就计,迎接他们到赵国来。
但是,这样做的话,无异于将赵国送到那些诸侯国手里。
赵武灵王采纳了肥义的建议,等诸侯王们都到了赵国的时候,在赵国布置好精英部队,威慑诸侯王们,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诸侯王们虽然来了赵国,却也没有讨到半点好处,全部被赵国的军队围得严严实实的,不敢动手。
回去以后,各国之间又起了另外的纷争,就无暇顾及赵国的事情了。
赵武灵王趁着这个时机,和肥义一起商讨,如何让赵国变得强大起来的办法。
他们认为,赵国要是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一支无比强大的军队。
但是赵国在这诸侯国中的军队中算是比较厉害和魁梧的,面对胡人的时候,还是会落了下风。
赵武灵王喜欢胡人的东西,他不仅喜欢住帐篷,更是学会了胡人的语言。
在赵国,胡人和赵人通婚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赵国的人都普遍长得很高大。
他认为,胡人的东西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轻便。
在战场上,这个优点可以避免较大的损失。
行军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速度,快的人就能更快的占领有利的地形,了解对自己有利的消息。
总之,速度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可是,赵国士兵们出剑的速度太慢了,还没拔出刀,就已经被胡人给抹了脖子。
赵武灵王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赵国的人学习胡人的东西,既然两种人的身材体型都很相似,而且习性什么的也很熟悉,学习起对方的文化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就可以训练出一支属于赵国的“胡人”军队。
想通了这一点,赵武灵王就在赵国上下,大力推行“胡服骑射”,为将来赵国扩张领土训练“神兵”。
赵国在诸侯国中只属于二等国家,其国家一直深受周围几个大国的威胁,并且在赵国的领土中央还立着一个中山国。
赵国屡次派兵攻打中山国,都没有成功。
中山国仗着自己在赵国腹地的优势,常常听从韩国的指示,时不时地就要来偷袭赵国,赵国对此很是烦恼。
所以,赵武灵王十分想要强大军队,就让赵国子民进行了学习胡人的服饰和文化以及武艺,招揽了很多胡人勇士。
最后,赵武灵王靠着“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