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第7章--准备方式类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采矿课件】煤矿17

【采矿课件】煤矿17
1、覆盖层及围岩岩性: 2、地形条件: 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影响矿井涌水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1)断裂面:断裂面性质不同对涌水量打下的影响程度不同。 (1)压性断裂面;(2)张性断裂面;(3)扭性断裂面。 2)构造部位:不同的构造部位对矿井涌水量影响程度不同。 (1)断层产生的裂隙发育地段,对矿井涌水量影响大。 (2)断层交叉点容易突水。 (3)断层密度大的地段,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易突水。 (4)有些矿井断层上盘次一级的断裂较发育,突水性强。
•3、溢流下降泉:岩石透水性变弱或隔 水层底板隆 起,

潜水流动受阻而溢出地表。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煤矿17
(二)上升泉
•由承压含层水形成的泉
•1、侵蚀上升泉: • 河谷、冲沟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层顶 板
•2、断裂上升泉: • 导水断层通过承压含水层, •由于承压水水位较高,底下水沿着断层、 •裂隙上升溢出地表。
表示岩石透水性能大下,用渗透系数(K)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煤矿17
四、地下水分类及特征 (一)按埋藏条件分类
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一般只能作小型或 暂时性供水水源,对矿 山开发、建设几乎没有 影响。
2、潜水:埋藏在地表 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 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 重力水。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煤矿17
3、承压水
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 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承压水特征: (1)承受静水压力; (2)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 (3)季节变化不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采矿课件】煤矿17
2)自流盆地:赋存承压
水的向斜盆地。
(1)补给区a:盆地四

采矿学总论PowerPointP

采矿学总论PowerPointP
8
封建社会的采矿业
春秋战国(公元前500年)煤是重要的产品
BC100
冶铜、冶铁技术
明末 (17世纪中叶)
煤的开采技术
(宋应星 地质、开拓、开采、通风、提升、瓦斯排放)
火药的发明 — 爆破技术促进了开采技术
9
近代社会中国采矿业
我国1876年创办基隆煤矿 1878年创办开平煤矿
1850年后 近代采矿工业 机器生产:提升、运输、排水 如开滦、抚顺、淄博、萍乡 帝国主义对我国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
1.2
20
小结
•发展速度与成就举世瞩目,煤炭产量曾连续 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采矿业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 差距,但潜力巨大 •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21
二、采矿学(煤矿开采学)内容 新体系
采矿方法,主要是采煤方法 mining method
采(带、盘)区准备方式 prepare
矿井开拓(矿井设计)
煤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人均能耗:每人每年的能源平均消耗量 t 人.年 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
维持最低生活,需要: 丰衣足食的现代化生活: 高级现代化生活:
0.4 t 标准煤 1.2 1.6 t标准煤 2 3 t标准煤。
国家 美国 苏联 西德 英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世界平均
t / P.y 12.6 5.9 5.7 5.4 5.1 4.5 1.2
水平巷道
平硐 — 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 平巷道
主平硐,副平硐 石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 于煤层走向,在岩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煤门 -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 于煤层走向,在煤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23
井田(Underground mine field)

采矿学教学课件

采矿学教学课件

最高月产达到74.3168 万t。
二、一次采全厚放顶煤采煤系统
5
剖面
1
2
3
1 2
3 4 4 8 7
9
(一)回采巷道布置
1、回采巷道布置于 底分层内,一般运 输巷、回风巷和切 眼沿煤层底板。
瓦斯增多后沿煤层 顶板多布置一条瓦 斯排放巷或辅巷。 辅巷—注水;CH4抽 放。 适用:高沼矿、煤 硬,f > 3。
兴隆庄煤矿4326放顶煤综采工作面为例。
放顶煤综采工作面长度302m,煤厚8m,
倾角4,设计生产能力600万t/a,工作
面平均日产20000t/d。
ZFS6800/18/35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
项目 中心距/mm 宽度/mm 初撑力/kN 参数 1500 1410~1580 5707 项目 采高/m 适应煤层倾角/° 泵站压力/MPa 参数 2.5~3.2 ≤20 31.5
– 放煤步距分别取:0.6m、1.2m、1.8m; – 分别进行走向、仰采、俯采的数值模拟,模拟 不同倾角和开采方式下的顶煤移动规律。
走向长壁放顶煤开采条件下顶煤冒落煤矸分界图
仰采(25度)放顶煤综采
不同放煤步距顶煤采出率研究
放煤步距为0.6 m
放煤步距为1.2 m
放煤步距为1.8 m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0.6 1.2 放煤步距(m) 1.8 2.4
刮板链形式 中双链
电动机转速/ r•min-1
电动机电压/V 输送能力/ t•h-1
1480
3300 2000
刮板链速/m•s-1
卸载方式 紧链方式
1.28
端卸 液压马达紧链
SZZ1200/525型刮板转载机主要技术特征

《采矿学基础》PPT课件

《采矿学基础》PPT课件

8
⑤特厚煤层>6m。
第一部分 采矿基础知识
(3)矿岩按稳固性一般分为5级: ①极不稳固的 在没有支架或超前支架的支护情况下,顶板和 侧帮都不能有暴露面; ②不稳固的 允许有不大的暴露面(50m2以内),但要随回采 工作的推进立即支护; ③中等稳固的 允许有一定暴露面(50~200m2),随回采工 作的推进可以不立即进行支护; ④稳固的 允许有较大暴露面(200~ 800m2),一般不用支 护,在个别的地方要支护; ⑤极稳固的 允许有很大的暴露面(800m2以上),不须支护, 长期不垮。
• 结块性:给放矿、装矿和运矿(运输、搬运)等带来困难 • 含水性:巷道支护、采矿、放矿、运输、提升有较大影响。 • 碎胀性:给爆破补偿空间带来影响。一般坚硬矿岩的碎胀
系数为1.2~1.5。
精选ppt
10
第一部分 采矿基础知识
• 3)开采工艺有较大影响的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容重、块 度、碎胀性、含水性、结块性、稳固性以及强度、坚固性 等。
柱状、筒状、管状等几种。
●金属矿床以脉状及透镜状矿体较多, 煤体一般为层状。
精选ppt
5
第一部分 采矿基础知识
1)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 矿体埋藏要素:
反映矿体的空间位置及尺寸的量。 主要有走向、倾向、倾角、厚度、延深。 厚度 垂直厚度
水平厚度
延伸 埋藏深度 赋存深度 垂高 斜高
精选ppt
6
第一部分 采矿基础知识
A.厚度和延深 B.埋22.矿体埋藏要素主要有( )。
A. 走向 B.垂高 C.斜高;
D.倾向 E. 厚度 F.延深
(02)27.中等稳固矿岩的允许最大的暴露面积为( )。
A.50m2以内 B.50~200m2

采矿工程课件ppt

采矿工程课件ppt
矿床一般分三类: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和燃 料矿物。
金属矿床又分为铁金属、贱金属、贵金属 和放射性金属。
非金属矿床为工业矿物,如石灰石、粘土 、石膏、石墨、大理石等。
燃料矿物有煤、石油、天然气。
精品ppt
矿山开采
矿山开采是指用人工或机械对有利用价值的天然 矿物资源的开采。根据矿床埋藏深度的不同和技术经 济合理性的要求,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两种方式。接近地表和埋藏较浅的部分采用露天开采 ,深部采用地下开采。
目前,我国重点地下矿山采用的设备,凿岩主要 是采用凿岩机、凿岩台车和采场用的中深孔和深孔钻 机。装载主要是采用装载机、铲运机、电耙等。平巷 运输提升一般用电机车牵引成列的矿车至竖井、斜井 、提升井和场地,再用罐笼将矿车提升至地面,大型 地下矿山均将矿车中的矿石卸入矿仓,再装入箕斗提 升至地面。
精品ppt

精品ppt
地下开采
地下矿床开采时,一般是先采上阶段,后 采下阶段。在阶段中,沿矿床走向划分为矿块 (矿块高度一般是40~60米,国外一般为60~ 120米,甚至可达到200米),一般以矿块为基 本单位或将矿块再划分为矿房和矿柱进行回采 。
精品ppt
地下开采
地下开采,不论是开拓、采准还是回采,一般都 要经过凿岩、爆破、通风、装载、支护和运输提升等 工序。
是为了由地表通达矿体而开凿的竖井、斜井、斜坡道、平巷等井
巷掘进工程。采准是在开拓工程的基础上,为回采矿石所做的准
备工作,包括掘进阶段平巷、横巷和天井等采矿准备巷道。切割
是在开拓与采准工程的基础上按采矿方法所规定在回采作业前必
须完成的井巷工程,如切割天井、切割平巷、拉底巷道、切割堑
沟、放矿漏斗、凿岩硐室等。回采是在采场内进行采矿,包括凿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若下砂方向与泄水方相反,可采用由远而近的后退式
向 充填。整个分层巷道充填结束后,再在切割巷道底板
分 上,铺设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构筑脱水砂门,然后充填。 层




法பைடு நூலகம்
1—木塞;2—竹筒;3—脱水砂门;4—矿块天井;
5—尾砂充填体;6—充填管;7—混凝土墙
8—人行材料天井;9—钢筋混凝土底板;10—软胶管;
述 落和地表下沉,并为回采
工作创造安全和方便条件。
二、充填采矿法的分类
1.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可分为:
◆ 单层充填采矿法;
◆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 分采充填采矿法。

2.按所采用的充填料和输送方法不同,可分为:
◆干式充填法:充填料充填采空区;
◆水力充填法:胶结性物料充填采空区。
法 5—行人天井;6—充填天井
※胶结充填法的优点:
①顺路行人天井不要滤水;
上 ②溜矿井和行人天井在充填时只需立模板就可形成。
向 ※胶结充填接顶问题。

常用的接顶方法有人工接顶和砂浆加压接顶。








三、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评价
1.优点:矿石损失贫化小;可使用无轨设备。
上 向 水 平
2.缺点: ①充填成本高; ②充填系统复杂;
随回采分层的下降,行人天井逐渐为建筑在充填中的
层 混凝土天井所代替,而溜矿井从上往下逐层消失。
充 ⒊ 回采工作:
填 采 矿
回采分层高度,一般为2~2.5~3m,回采巷道的宽度 为2~3m。用浅孔落矿,电耙出矿。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7—溜矿井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 ※ 在顶板稳固的缓倾斜或倾斜矿体中,当矿房胶结充填 •体形成后,可用房柱法回采矿柱,如图所示。
矿 柱 回 采
PPT文档演模板

房柱法回采矿柱
• 1—运输巷道;2—溜矿井;3—切割巷道; • 4—电耙硐室;5—切割上山;6—回风巷道;
• 7—阶段回风巷道;8—胶结充填体
• ※用浅孔崩矿,回采分层高为2~3m。用上向孔和水

上 向 •孔•※两用次电崩耙矿或,装形运成机的、采铲空运区机可出高矿达。7~8m
水 平
•※清理底板上的矿粉,然后进行充填。充填前要浇灌溜
分 •矿井,砌筑(或浇灌)人行天井。
层 • 4.水力充填方案的缺点:
充 填 采 矿 法
• (1)回采工艺较为复杂; • (2)泥水污染巷道,水沟和水仓清理工作量较大; • (3)回采矿柱安全性较差; • (4)充填体的压缩沉降质量较差。
法• 5—行人天井;6—充填天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0/31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法上 向 水 平 分 层 充 填 采 矿
• ※胶结充填法的优点: • ①顺路行人天井不要滤水; • ②溜矿井和行人天井在充填时只需立模板就可形成。 • ※胶结充填接顶问题。 • 常用的接顶方法有人工接顶和砂浆加压接顶。

下层分层水力充填采矿法
2020/10/31
【采矿课件】ch7充填采矿法

法下 向 分 层 充 填 采 矿
• ⒉ 采准和切割工作 • ①掘进运输巷道:在下盘接触带或下盘岩石中布置。 • ②行人通风天井:在矿块两侧布置。 • ③溜矿井:在矿块中间布置。 • ④切割巷道:每一分层回采前,先沿下盘接触带掘进。

准备方式课件

准备方式课件
条带式准备方式合用于下列条件:倾角为12°下列旳薄及中 厚煤层,走向断层不发育,沼气涌出量和涌水量不大旳煤层。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旳几种主要问题
一、回采巷道布置 (一)单煤层区段平巷
每一种采煤工作面必须具有两条平巷,工作面下 段布置运送平巷,上段布置轨道平巷(回风平 巷)。当煤层倾角较大时,轨道平巷多沿煤层顶 板挂腰线掘进。运送平巷尽量分段取直,以折线 布置。除第一区段煤层回风平巷必然单巷布置外, 其他各区段煤层平巷,可单巷布置,也可双巷布 置。
第一节 上(下)山采区式准备方式
一、单层布置上山旳采区准备方式
1.巷道掘进顺序 2.生产系统
图10—1 单层布置上山采区准备方式 1--运送大巷;2—回风大巷;3--下部 车场;4—轨道上山;5--运送上山; 6—上部车场;7、7′--中部车场;8、8′、 10—区段回风平巷;9、9′--区段运送 平巷;11—联络眼;12—采用煤仓; 13--采区变电所14—绞车房;15—行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旳几种主要问题
从生产实践中,双巷布置比单巷布置以便, 故多为双巷布置。但当煤层埋藏平稳,顶底 板条件很好,尤其是薄煤层采用巷旁支护维 护巷道不成问题时,可考虑采用单巷布置。
第三节 准备方式中旳几种主要问题
(二)分层平巷布置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各分层平巷相距很近,相互有
联络。从各分层平巷旳相互关系来说,基本上有下 列几种基本类型:倾斜式、水平式、重叠式和混合 式。 1.倾斜式布置:内错式与外错式
条带准备方式中工作面按推动方向,分为仰 斜开采和俯斜开采两种。一般来说,采煤工 作面对大巷方向推动,对于工作面通风和巷 道维护比较有利。所以,在开采近水平薄及 中厚煤层时,煤层顶板及其他地质条件没有 特殊要求时,往往采用大巷上方旳煤层俯斜 开采,大巷下方旳煤层采用仰斜开采旳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2、应用:层间距较远的单一薄、中厚和厚煤层。
1--运输大巷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3
第七章 准备方式的类型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4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盘)区或带区而掘进的巷道。
准备方式: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巷道类型: 采区、盘区上下山
9
m1 3
区、盘区或带区车场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9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四、 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单层、联合
单层准备
各煤层独立布置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
联合准备
几个煤层共用一套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
9
8
8
4
2
9
21 18 20
19
12 11
14 23
5,6
5,6
9
7
m3 1 3
m2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6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准备方式分类 ➢ (一)按煤层赋存条件 ➢ (二)按开采方式 ➢ (三)按区内巷道布置及开采部署 ➢ (四)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7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准备方式分类
一、按煤层赋存条件 — 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
下山带区 — 开采水平大巷以下的带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5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上下山采区、盘区与带区
(a)上下山采(盘)区;(b)上下山带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6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三、按区内巷道布置及开采部署 —单、双翼、跨上山
单翼采区或盘区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2、盘区上下山开采---近水平煤层( )
大巷一般布置于井田中部。 上山盘区:按煤层倾斜趋向,开采水平之上的盘区。 下山盘区:按煤层倾斜趋向,开采水平之下的盘区。
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山盘区,又采下山盘区。
➢上山盘区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石门作为盘区的主要运输巷道,机车直
上山采区:开采水平(标高)之上的采区。 下山采区:开采水平(标高)之下的采区( 16)。
上山采区 下山采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0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上山采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1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下山采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2
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门)布置于 采区或盘区一翼。
双翼采区或盘区
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门)布置 于采区或盘区中部。
跨多上山采区或跨多石门盘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7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双翼、单翼及跨多上山采区布置方式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8
第七章 准备方式的类型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第三节 盘区式准备方式 第四节 带区式准备方式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2
为了形成完整的运煤、材料设备运输、通风 行人、动力供应和排水等生产系统,必须在已有 开拓巷道的基础上,再开掘一系列准备巷道与回 采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称之为准 备巷道,这些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不同形成了不 同的准备方式。
19
20 21 18
20′18′ 6 4 , 5 1 6 ′1 5 ′2 4 ′ 2 2 ′
16 15
24 22
ⅠⅠ

11
12
13
23
14′
14
14′ 19
1 2 11
14 23
新鲜风流 乏风风流 风门 风窗 密闭
区段或分带集中巷 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
17
22 24
16
18
15
10 15
20 21
17′
接进入石门进行装车)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3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石门盘区 大同同家梁矿盘区石门溜煤眼布置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4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3、带区上、下山开采
带区上、下山开采— 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山带区, 又采下山带区。 上山带区 — 开采水平大巷以上的带区。
18′ 15′
22′ 24′
16′ 15′
20′
56 4
7
1
8
1′
9
2
3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5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准备方式确定的几项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生产系统完善。 巷道布置简单,掘进及维护工程量少。 有利于集中生产,提高单产和回采率。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有利于工作面正常接替。 安全好。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一、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1、特点 (1)一组上山及相应的硐室和车场只为一个煤层 服务,也即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 (2)大巷与各煤层采区是通过采区石门相联的;
对这种布置方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 采区走向长度;合理布置上山(位置);合理划分 区段与采区车场形式等。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23
巷道布置
单翼 采区 双翼 采区
跨多上(下)山采区
单翼 盘区 双翼 盘区
跨多石门盘区
上上山山带分区带
多分带带区
开采联系
单层布置的单 翼上山采区
单层 布置 准备
联合布置准备
下下山山带分区带
相邻分带带区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21
第七章 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22
井田划分为阶段 ➢采区→广泛采用; ➢带区→12以下煤层--- 多分带组成带区。
井田不划分为阶段,而直接划分为盘区 ➢盘区→近水平煤层。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8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9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准备方式分类
二、按开采方式— 上(下)山采(盘)区 1、采区上山、采区下山和采区上下山开采
7 21
1′ 1
7
20′18′ 6
16 15 24 22
4,5 16′15′24′22′
ⅠⅠ
新鲜风流 乏风风流 风门 风窗
密闭
m1
m2

11
12 .
13
23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20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分类
赋存条件
采区式
准备方式
盘区式
带分区带式
开采方式
上山采区
下山采区 上山盘区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