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72175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
1、2建筑物场地资料(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建筑地基得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2、1选择桩型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管桩,这样可以较好得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得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
桩截面尺寸选用:D=500mm ,壁厚t=50mm。
混凝土强度C30。
考虑承台埋深1、5 m,以4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倍桩径即0、6m,桩顶嵌入承台0、1m。
这时桩端一下持力层厚度大于4倍桩径,满足要求。
3、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3⨯16002=⨯⨯⨯=⨯+14⨯⨯127246.0kN4293.812.325145.0(.0作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4、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先不计承台及承台上覆土重及偏心荷载估算桩得数量取桩数n=6根为进一步减轻挤土效应,软土中桩距取4倍径,即2m,桩得布置如图,承台尺寸,满足构造要求。
承台及上覆重度取,则现在按偏心受荷,验算桩数取n=6就是合理得5、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该桩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得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1六桩承台承载力计算承台净面积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6桩顶作用验算荷载取A柱得组合:F =2547,M =25,Q =14承台高度1m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地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 熟悉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 能够分析地基问题;2. 能够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设计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基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的定义和功能;2. 地基的分类及其特点;3. 地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 不同类型地基的设计计算;5. 地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实验法:进行地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基的性质和特点;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工程》;2. 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3. 多媒体资料:地基实验视频、工程图片等;4. 实验设备:土壤力学实验装置、地基模型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正确性和创新性;3. 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基、基础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基础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工程案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进行地基基础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和分析,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合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概念:讲解地基、基础的定义,探讨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基础概述2. 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介绍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阐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土的性质与分类3. 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讲解不同类型的基础结构,分析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的类型与选用4. 地基基础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简单地基基础计算,包括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尺寸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基础计算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程案例分析6.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基基础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与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通过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把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所学的结构课程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对一般地质条件下的混合结构条形基础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和应用现行规范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混合结构房屋浅基础设计。
三、设计依据⑴建筑平、剖面图及工程做法该建筑为某校四层混合结构家属住宅楼,楼盖与屋盖为C20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墙为双面抹灰的24粘土实心砖墙,外墙为外清水内抹灰的37墙。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厚100mm ,楼梯为现浇板式楼梯,每层均设有240 mm ×240 mm 截面的圈梁。
⑵工程地质条件(可由下表中任选一种)层数指标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首层土名杂填土 耕土 土工指标 γ=15.7kN/m 3E S =2.6MPaγ=17kN/m 3 E S =3MPa厚度 0.9m 0.6m 二层土名粉质粘土 粉土 土工指标 f k =150kPa γ=19.2kN/m 3 E S =10MPaf k =160kPa γ=19kN/m 3 E S =10MPa厚度 3m 2m 三层土名淤泥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土工指标 f k =96kPa γ=17.3kN/m 3 E S =2.4MPaf k =90kPa γ=16.5kN/m 3 E S =2.4MPa地下水位1.8m1.5m⑶气象条件该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800mm。
⑷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屋面均布活荷载值:0.7 kN/m2屋面雪荷载值:0.3 kN/m2楼面均布活荷载值:1.5 kN/m2楼梯均布活荷载值:2.0 kN/m2楼梯间恒载:近似为3.5 kN/m2四、任务⑴确定基础埋深;⑵统计上部荷载;⑶验算地基基础强度指标;⑷绘制基础平面图及断面图。
五、要求⑴完成①、⑨、○A轴线的基础计算工程并绘制施工图;⑵计算书一份,既有计算过程且应将有关数据与成果表格化,要求书写工整,含目录与页数。
地基施工课程设计

地基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基施工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基处理和加固的常用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特点。
3. 学生能够解释地基施工中涉及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地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地基施工设计和计算。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一项模拟地基施工的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强对地基施工职业的认识。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工程质量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施工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施工基本概念:地基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地基施工的重要性。
2. 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法:介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如预压、置换、注浆等;地基加固技术,如锚固、地下连续墙、抗滑桩等。
3. 地基施工技术要求: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 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地基施工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及手段;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5. 地基施工实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地基施工基本概念及地质条件分析;第二周: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法;第三周:地基施工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第四周: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第五周: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地基施工实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Ⅱ
340 400 340
100
700 400 1100 320
Ⅰ
200
340
Ⅰ
400
700 1100 320
320 700 400 1100 320
Ⅱ
图 2.4 a) 柱对承台冲切 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 Ft≤ 2 β0x (bc + a0y ) + β0y (hc + a0x ) βhp ft h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依次是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 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 fak=9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65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 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110kPa。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165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fak=280kPa。 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孔隙比 e 含水率 W(%) 液性指数 IL 标准贯入锤击数 压缩模量 ES 5.0 1.04 0.81 0.79 0.58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土的名称 素填土 淤泥质土 粉砂 粉质粘土 粉砂层 桩的侧阻力 22 28 45 60 75 900 2400 桩的端阻力 62.4 27.6 31.2 0.74 31 1.08 14 3.8 7.5 9.2 16.8
4
400
700 1100 32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由于 Fl=F− Ni = 1840kN,则冲垮比为 λ 冲切系数为: β0x = β0y = 0.84 λ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总学时数:1周,学分数:1)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设计为配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该课程设计就承担着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任务。
任务:已知某工程的地质勘探报告和上部设计荷载及沉桩方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
目的: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并且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要求与进度安排1、设计内容(1)基础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及选择;(2)确定桩端持力层,选择桩材、桩长、桩身截面及承台埋深;(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4)选择桩数及桩的平面布置,确定承台平面尺寸;(5)群桩中基桩受力验算(单桩竖向荷载均值、最大荷载、最小荷载);(6)群桩承载力验算(按假想实体基础考虑);(7)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按m法计算弯矩、剪力、位移及桩身配筋);(8)群桩沉降计算;(9)承台设计(受弯、受冲切、受剪切、局部受压及配筋计算)。
(10)地基持力层下存在软弱土层时,需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11)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及承台剖面图、桩身配筋图和必要的施工说明等)。
2、设计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并熟悉了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的使用。
(2)严格按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
设计计算正确无误,算式应注明引用资料的出处,并列出公式及其各符号意义、单位等;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表达清晰,文理通顺,课程设计文字总数应超过12000字。
(4)课程设计必须附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图,见绘制施工图内容要求;所有制图应采用标准图纸图幅(A2)手工绘制,且符合规范要求。
也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图(附有手画草图)。
(5)设计中需引用10个以上参考文献,且按规定格式标注;(6)为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可写出3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摘要,并将其译成英文,译文应准确无误,中、英文摘要装订在课程设计的正文前面。
地基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如地基的分类、作用及重要性;2. 了解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包括置换法、压实法、桩基法等;3.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基工程问题的能力,如判断地基类型、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等;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工程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地基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地基工程知识,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工程概述- 地基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地基工程的重要性2. 地基处理方法- 置换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压实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桩基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3.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地基稳定性分析4. 地基工程实例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地基工程案例- 针对案例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计算案例中的地基承载力5. 团队协作与讨论- 分组讨论实际工程案例- 共同解决案例中遇到的地基工程问题- 汇报成果,分享经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基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系统地传授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名称:岩土工程年级班级:1202班学生:祝陆彬指导教师: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一五年六月目录第1章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1 设计题目 (1)1.2设计资料 (1)1.2.1 地形 (1)1.2.2工程地质条件 (1)1.2.3基础设计技术参数 (1)1.2.4水文地质条件 (1)1.2.5 上部结构资料 (2)1.3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1.3.1 选择基础材料 (3)1.3.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1.3.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 (5)1.3.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5)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6)1.3.9 配筋计算 (7)1.3.10 基础配筋大样图 (9)1.3.11 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9)1.3.12 ○A○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0)1.4设计图纸 (10)第2章桩基础设计 (11)2.1设计题目 (11)2.2设计资料 (11)2.2.1 地形 (11)2.2.2工程地质条件 (11)2.2.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2.2.4水文地质条件 (12)2.2.5上部结构资料 (12)2.2.6 上部结构作用 (12)2.3 灌注桩基设计 (13)2.3.1单桩承载力计算 (13)2.3.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14)2.3.3桩基验算 (14)2.3.4承台设计 (15)2.2.4.1 承台力计算 (15)2.3.4.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16)2.3.4.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17)2.3.4.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18)2.3.5桩身结构设计 (19)2.3.5.1桩身轴向承载力验算 (19)2.3.5.2桩身水平承载力验算 (19)2.3.5.3配筋长度计算 (21)2.3.6 估算○A○C轴线柱下桩数 (21)2.3.6.1 桩数估算 (21)2.3.6.2 承台平面尺寸确定 (22)2.4 设计图纸 (23)参考文献 (24)第1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1.1 设计题目取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中1题号○B 轴荷载,做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1.2设计资料1.2.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1.2.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0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4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5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2.3基础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1.2.4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标下2.0m 。
表1-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重度γ)/(3mkN孔隙比e液性指数LI黏聚力c(kPa)摩擦角ϕ(。
)压缩模量sE(MPa)标准贯入锤击数N承载力特征值akf(kPa)①杂填土18②粉质粘土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③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④细砂21 0.62 30 11.6 16 240⑤强风化砂质泥岩2218 22 300 1.2.5 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mm500500⨯。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1.2.6 上部结构作用本设计取 1号题○B轴柱底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1548KN k =,M 100N m k k =,48k V KN =。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 2012KN =,M 130kN m =,KN V 62=。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f 240ak kPa = 1.3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3.1 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25C 混凝土,钢筋采用235HRB ,预估基础高度m 8.0。
1.3.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地面高取至持力层下m 0.5。
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5.35.04.10.16.0=+++。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1-2:基础剖面示意图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根据细沙土,查表1-1得 0.2=b η,0.3=d η。
F KM KV K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13.105.35.0110.1104.194.04.190.1206.018m kN m =⨯+⨯-+⨯+⨯+⨯=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 ()()kPa d f f m d ak a 17.3315.05.313.100.32405.0=-⨯⨯+=-+=γη(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1.3.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1548N k k =,M 100N m,k k =⋅.V 48k kN =..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深:725.3)95.35.3(21=+=d基础底面积:2070.520225.2105.117.3311548m d f F A G a k =⨯-⨯-=-=γ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84.670.52.12.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204.72.22.3m b l A =⨯=⨯=,且m m b 32.2<=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回填土和基础重为:kN dA G G k 88.41804.7)20225.2105.1(=⨯⨯+⨯==γ偏心距为: m lm G F M e k k k k 6.1607.088.41815488.048100=<=+⨯+=+=0min >k P ,满足要求。
基底最大压力: )2.307.061(04.788.4181548)61(max ⨯+⨯+=++=l e A G F P k k kk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m 3.2,宽m 2.2。
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F 2012N,k = M 130N m,k = V 62kN =。
净偏心距为: m N M e n 09.020128.0621300=⨯+==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kPa kPa l e lb F P n n n 334.0266.277)2.309.061(2.22.32012)61(0maxmin =⨯±⨯⨯=±=1.3.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1-3))a ( )b (图1-3 冲切验算简图)a ( 柱下冲切 )b (变阶处冲切3.2lm =,m b 2.2=,m b a c t 5.0==,m a c 5.0=初步选定基础高度mm h 800=,分两个台阶,每阶高度均为400mm 。
mm h 750)1040(8000=+-=(有垫层),则m b m h a a t b 2.2275.025.020=<=⨯+=+=,取m a b 2=5002000125022t b m a a a mm ++=== 因偏心受压,n p 取kPap n 02.334max =冲切力:⎥⎥⎦⎤⎢⎢⎣⎡⎪⎭⎫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n l =⎥⎥⎦⎤⎢⎢⎣⎡⎪⎭⎫ ⎝⎛---⨯⎪⎭⎫⎝⎛--⨯275.025.022.22.275.025.022.3334.02 kN 437.57=抗冲切力:75.025.11027.10.17.00.730⨯⨯⨯⨯⨯=b a f m t hp βkN kN 57.43744.833>=满足要求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如图1-3,m b a t 4.11==,m a 8.11=,0140050350h mm =-=m b m h a a b 2.21.235.024.12011=<=⨯+=+=取m a b 1.2=,因此,可得m a a a b t m 75.121.24.12=+=+=冲切力:⎥⎥⎦⎤⎢⎢⎣⎡⎪⎭⎫ ⎝⎛---⎪⎭⎫ ⎝⎛--=2011011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n l =⎥⎥⎦⎤⎢⎢⎣⎡⎪⎭⎫ ⎝⎛---⨯⎪⎭⎫⎝⎛--⨯235.024.122.22.235.028.122.3334.02 kN 36.256=抗冲切力:35.075.11027.10.17.00.7301⨯⨯⨯⨯⨯=h a f m t hp β=kN kN 36.256544.5>,满足要求。
1.3.9 配筋计算选用的HPB235 级钢筋,2/210mm N f y =(1)基础长边方向如图1-4和1-5所示,图1-4 配筋截面图 图1-5 偏心受压基底受力分布图 І-І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I min ,max ,min 2cn n n n l a P P P P l+=+- ()66.27702.3342.325.02.3277.66-⨯⨯++=kPa 24.310=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kPa p p n n 13.32224.31002.3342121max =+⨯=+I 弯矩: ()()2,max ,12242n n I cc P P M l a b b +⎛⎫=-+ ⎪⎝⎭Ⅰ ()()5.02.225.02.313.3222412+⨯⨯-⨯⨯=m kN ⋅=5.47927.33827502109.0mm M A s =⨯⨯=II对于Ⅲ-Ⅲ 截面(变阶处),有()1,min ,max ,min 2n n n n l a P P P P l+=+-Ⅲ kN 69.321)66.27702.334(2.328.12.366.277=-⨯++=2240.06a KP =()()2,max ,1112242n n P P M l a b b +⎛⎫=-+ ⎪⎝⎭ⅢⅢ()()4.12.228.12.3269.3212.33402412+⨯⨯-⨯+⨯=m kN ⋅=3.15526017.23473502109.0103.1550.2mm h f M A y s =⨯⨯⨯==IIII I I比较,1S A 和,S A Ⅲ,应按1,S A 配筋,实际配140@16Φ 则钢筋根数:1711402200=+=n ,227.33827.3418171.201mm mm A s >=⨯= (2)基础短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