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实习前那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身穿军服,带上显眼的橙色实习证,我来到了工业设计中心总部,我们的金工实习的篇章就在这里打开。
对实习既有期待又有一丝丝恐惧的我们,来到了三楼的多媒体课室,听老师讲解金工实习的具体要求以及一些安全主意事项。
从书本上了解到金工实习是我们工科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实际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课以及其他后续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铸工、锻工、焊工、热处理工、机械加工和钳工等工种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获得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准备条件。
同时也能加强劳动和纪律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肯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的精神。
和蔼可亲的老师让我们之前的恐惧消失一空。
她给我们简要介绍完实习内容后,还点出一些我们常犯的毛病,如:产观努力不够,不主动请教师傅,一到车间,就这台机床看一眼,那台机床摸一下,走马观花,不闻不问,自以为一看就懂,到头来,时间过去了,虽然下厂实习,但啥也没学到手,一问三不知;对生产条件比较差的车间产生一种反差心理,觉得平时在学校干干净净,男女同学西装革履,花花绿绿,可是一下到铸造车间,满地是沙了,灰尘到处飞扬,搅拌机、振动器、冲天炉噪音隆隆,第一感觉就是太脏。
因此,有部分学生怕脏怕累,不愿意跟师傅一起干活,也懒得去接近工人,害怕弄储自己的双手和脸蛋,束手束脚的最且还是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问题。
对于安全,大家都不敢马虎,老师列出的件件事例,都告诫我们―大意不得。
好!准备工夫全数做妥,开工!体力大挑战——钳工我们小组是班里最"幸运"的一组,why?因为我们第一天就分到了公认最累的工种―钳工。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6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6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6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
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14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14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14篇)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收获颇丰,这时候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好好地作总结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习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xx级实习时间:20xx-12-31二、实习内容1、xx自然保护区概况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一、: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共五天: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
三、实习内容:1、实习前的预备: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
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
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5篇在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锦集6篇_3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锦集6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__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__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__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2)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__级(3)实习时间:__-12-31二、实习内容1、__自然保护区概况__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__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__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__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一天观察认识寒武系变质岩、震旦系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共五天: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前的预备: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
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
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1﹚地形地貌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2﹚莲花洞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钟石乳、石竹、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
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尽。
登山的过程回看到溶洞山上___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3﹚京娘湖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 60公里现为aaa___风景区。
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
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
有的为人工造就气势宏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
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进口处。
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
一坝雄踞宛如银壁宏伟壮观。
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
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船进谷仰看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船从地窟行”;之感。
﹙4﹚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异五峰相看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进进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开平人才网?__涿斫ㄔ谏蕉ゴγ 砟诠┳诺来笊裾___浯蟮酆吞谑φ湃帷1倍ダ弦ィ隙ツ棠潭ィ屑溆幸惶烨帕印v蒙砩蕉ィ菽吭犊矗樯剿扑缃删常媸恰吧裨诿碇凶碓谠浦行小薄?2、古武当山实习:古武当山四周的主要岩性:地层自老致新依次为震旦系、冷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
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出露不全。
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只有零星露头出露。
其他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片麻言定变质言订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
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
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
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言定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进岩。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土壤状。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很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
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
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红色变为玄色):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终极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1)断裂构造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
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
节理常成组出现如”;_”-形的共轭节理。
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外形的节理构造。
构造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碰到。
②断层:假如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
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
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
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
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尖灭“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
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沿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
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3.京娘湖实习:﹙1﹚京娘湖四周的主要岩性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
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言冬含铁质及海绿石。
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冷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均匀厚度为18m。
﹙2﹚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外形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
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
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
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3﹚河流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腐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进海、进湖和支流进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
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
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轻易被再次腐蚀和搬运。
①腐蚀作用:河流的腐蚀作用包括机械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
河流腐蚀一方面向下冲洗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
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腐蚀而河流化学腐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腐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活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腐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洗下来的物质。
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
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4﹚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洼地。
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
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
与岩层产状关系可分为顺向河谷、次成谷、逆向谷、偶向谷。
其他还有纵谷、横谷的地质构造分类幼年谷、壮年谷、老年谷的腐蚀循环分类以及古河谷、谷中谷等。
2、莲花洞实习: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腐蚀过程。
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___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1﹚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喀斯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