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5.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③停止“共产风”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转折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转折

•D.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排斥又息息相关,表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作者开篇引述古代先贤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见解,目的在于引出自己的主张。
•B.选文以人类文化发展中交流的广泛性,来论证文化交流互鉴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C.选文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D.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中国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d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中共十一届 作出 改革开放 保障 拨乱反正 三中全会 导致 掀起 两年徘徊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三、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真理问题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中央对文化大革命正确处理的态度和恰当的处理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
中央对文化大革命正确处理的态度和恰当的处理办法。
课时计划
1课时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3.回眸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最新版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最新版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部编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两个凡是”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但是《人民日报》等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左”的错误的继续(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开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的支持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极“左”错误,反对“两个凡是”。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时间:1978.123.地点:北京4.内容:①思想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5.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1.平反冤假错案(1)“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恢复刘少奇名誉,使得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注:如何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

彻底解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部编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凡是:“凡是毛泽东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邓小平再次复出的深远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与危害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1927年大革命失

由城市转到乡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
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
路。

1949年新民主主
义革命即
将胜利
由乡村转到城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的重大问题。

1978年文化大革
命结束,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由阶级斗争转
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勤奋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1-7课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第7课““”“的十年1、对“”的态度:“”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8-14课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第9课改革开放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11课民族团结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第14课钢铁长城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事”方针的普遍宣传,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影响: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①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原因: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附加: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2、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拨乱反正3、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结合具体史实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联系。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
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所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社会因素:粉碎了“四人帮”,中国在徘徊中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思想因素:“文革”结束后部分领导人依旧执行“左”倾路线,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1978年进行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经济因素: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
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4)路线因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不适合新时期的现状,需要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5、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内容来看,这次会议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内乱、国家处于徘徊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许多问题;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这次会议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

易错警示
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建国初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宪法。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