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xx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199名主要医家的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

1.xx:

《黄帝内经》

2.xx人:

《xx八十一难经》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

1.xx:

《神农本草经》

2.xx:

《伤寒杂病论》

3.xx:

《中藏经》

xx(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1.xx:

《脉经》

2.xx:

《针灸甲乙经》

3.xx:

《肘后备急方》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1.雷敩:

《xx炮灸论》

2.xx:

《xx鬼遗方》

3.xx:

《本草经集注》

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1.xx:

《诸病源候论》

2.xx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

1.xx:

《新修本草》

2.xx: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xx精微》

3.孟诜:

《食疗本草》

4.xx藏器:

《本草拾遗》

5.xx:

《外台秘要》

6.xx: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xx密语》

7.xx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8.xxxx:

《经效产宝》

9.xx:

《颅囟经》

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1.和凝:

《疑狱集》

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1.xx:

《xx圣xx》

2.xx: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xx慎微: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4.xx和:

《伤寒微旨》

5.xx:

《小儿痘疹备急方论》

《脚气治法总要》

《旅舍备要方》

6.xx: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运气论奥疏钞》

7.xx时:

8.xx:

《xxxx和剂局方》9.朱肱:

《伤寒类证活人书》10.xx:

《小儿药证直诀》11.太医院:

《圣济总录》

12.xx奭:

《本草衍义》13.xx:

《伤寒发微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

《普济本事方》14.xx昉:

《幼幼新书》15.xx: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6.xx:

17.xx:

《医说》

18.xx: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9.xxxx:

《针灸资生经》20.陈自明:

《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

21.施发:

《察病指南》22.xx:

《洗冤录》

23.严用和:

《济生方》

24.xx文中:

《小儿痘疹方论》25.xx:

《咽喉脉证通论》26.xx:

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1.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2.xx:

《素问玄机原病式》

《xx素问xx论方》

《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三消论》

《伤寒直格》

《脉因证治》

3.xx:

《珍珠囊》

《医学起源》

《洁古xx》

4.xx:

《儒门事亲》

5.xx:

《脾胃论》

《xxxx》

《医学发明》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1.xx:

《汤液本草》

《阴证略例》

《医垒xx》

《此事难知》

《斑论萃英》

2.xx之:

《外科精义》

3.xx:

《读素问钞》

《难经本义》

《诊家枢要》

《十四经发挥》

《麻疹全书》

4.xx:

《xx伤寒xx》

5.xx:

《世医得效方》

6.罗天益:

《卫生xx》

7.xx:

《格致余论》

《xx》

《金匮钩玄》

《本草衍义补遗》

《局方发挥》

8.xx:

《十药神书》

9.xx:

《医经溯洄集》

10.xx维德:

《原机启微》

明(公元1368-1644年)(著作85部)1.xx:

《伤寒治例》

《玉机微义》

2.xx橚:

《普济方》

《救荒本草》3.xx:

《证治要诀》4.xx:

《本草集要》《明医杂著》《医论问答》5.xx:

《难经集注》6.xx:

《医史》7.xx:

《医学正传》8.汪机:

《xx医案》

《续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针灸问对》《医学原理》《外科理例》

《痘治理辨》

《运气xx》

9.xx:

《本草约言》

《明医杂著注》

《内科摘要》

《校注xx小儿痘疹方论》《保婴xx》

《保婴撮要》

《校注妇人良方》

《女科撮要》

《外科发挥》

《外科心法》

《外科经验方》

《正体类要》

《外科精要注》

《外科枢要》

《口齿类要》

《疠疡机要》

10.xx:

《针灸聚xx》

11.xx瓘:

《名医类案》12.xx:

《xx女科》

《幼科发挥》《痘疹心法》13.xx问:

《解围元薮》14.xx:

《古今医统大全》15.xx?梃:《医学xx》16.xx:

《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17.xx:

《医学纲目》18.xx:

《赤水xx》

《医旨绪余》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20.xx崑:

《黄帝内经素问xx》

《脉语》

《医方考》

《针方六集》

21.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

22.xx:

《针灸大战》

23.xx:

《证治准绳》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4.xx:

《外科启xx》25.xxxx:

《小儿推拿秘旨》26.xx:

《xx元》

《重订xx内经拾遗方论》28.xx:

《神农本草经疏》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炮制大法》

29.xx:

《外科正宗》

30.xx:

《医贯》

31.xx:

《xx纲目》

32.xx:

《类经》

《类经图翼》

《类经附翼》

《xx》

《质疑录》

33.xx:

《霉疮秘录》

34.xx:

《慎柔五书》

35.xx:

《xx玉案》

36.xx有性:

《瘟疫论》

37.李中梓:

《内经知要》

《本草xx》

《伤寒括要》

《删补颐生微论》

《医宗必读》

《病机沙篆》

《诊家正眼》

清(公元1644-1911年)(著作191部)1.xx:

《寓意草》

《尚论xx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伤寒尚论后篇》

《医门法律》

2.xx:

《审视瑶函》

3.xx:

《伤寒论参注》4.汪绮xx:

《理虚元鉴》5.xx:

《外科大成》6.xx: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千金方衍义》《本经逢源》《诊宗三昧》《张氏医通》7.xx:

《金针开内障论》8.xx:

《伤寒舌鉴》9.程知:

《伤寒经注》《医经理解》10.xx:

《伤寒来苏集》

11.程应旄:

《医经句侧》《伤寒论后条辨》12.xx: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经集注》

《本草崇原》

《伤寒论xx》

《金匮要略注》

《xx山堂类辨》

13.xx:

《古今名医汇粹》

《古今名医方论》

14.xx:

《小儿推拿xx》

15.xx:

《医方集解》

《本草备要》

《xx歌诀》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经络歌诀》

16.xx:

《伤寒论三注》

《温热暑疫全书》

17.xx:

《证治汇补》

18.xx:

《xx医案》

19.肖壎:

《女科经论》

20.高士xx:

《素问直解》

21.xx:

《古今医史》

22.张睿:

《修事指南》

23.xx:

《重编xx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24.xx:

《伤寒论直解》

25.xx颋:

26.马俶:

《印机草》

27.函斋居士:

《达生篇》

28.魏荔彤: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29.xx:

《广温疫论》

30.xx:

《四诊抉微》

31.xx:

《医家心法》

《xx医案》

32.xx: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33.xx:

《金匮要略心典》

《伤寒xx珠集》

《医学读书记》

《医学续记》

《xx医案》34.xx:

《风痨臌膈四大证治》35.xx:

《医学心语》36.xx:

《外科证治全生集》37.xx:

《医宗金鉴》

《订正金匮要略注》38.xx:

《温热论》

《xx医案》

《未刊本xx医案》《xx医案存真》

《幼科要略》39.xx:

《幼幼集成》40.xx:

《素灵微蕴》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六)经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因此,我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四书》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四书》之《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大学》导读

一、《大学》解读 当代儒学大家熊十力(1885-1968)在《读经示要》卷一讲《大学》中说:“吾少时不解《大学》明德,阅康成(郑玄)注,只训释文句而已,觉其空泛无着落。阅朱注,以虚灵不昧言,始知反诸自心。及读阳明咏良知诗,则有大诧异,怀疑万端,苦思累年不得解。偶阅《列子》忽尔触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须向天地万物同体处即万化大源处认识本心。现前虚灵不昧者只是本心之发用,而未即是本心。虚灵者动相也。动则可以违本也。唯动恒寂,乃是本心通体呈现。阳明诗指出无声无臭之独体是乾坤万有基,此乃于虚灵而识寂然无扰之真,方是证见本心。”5此与朱子虚灵不同。熊氏此说可以作为解读《大学》的一个入口。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以上文字是被朱子称为“经”的内容,该内容主要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全书的总纲维,即整个儒家修养的根本宗旨。所谓“明明德”,明,彰显;明德,光明的德性。“明明德”即指彰显光明的德性。“亲民”,二程释“亲”为“新”,这样,“亲民”就是“新民”,与后文“苟日新,日日新”相衔接。但事实上,“亲民”,可以看成是孟子“亲亲而仁民”的缩写。这样看的话,所谓“亲民”即在生活实践中做到像“爱亲”一样去“爱民”。这样理解也并不违背儒家伦理的基本思想。“知止”即知止于至善之义。所谓“至善”,是指绝对的善,纯粹的善。后文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即是心灵在认识到“至善”的意义之后就有定力;静,指心灵能不受外来刺激的干扰而安静;能不受刺激的干扰,当然就自安于其所处的任何环境和条件;安而后能虑,能够安定,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虑而后能得,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去思考,才可能有所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认为是讲三纲领的关系的。所谓“明德是本,新民是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6其实,可以将其意思扩展到八条目乃至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说法。 格物:格,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郑玄释“格”为来,朱子解为“至”,王阳明训为“正”,越来越具有主观性。格物就是要能通过对事物的隐显,阴阳全方位的观察推究,而观察其基本规律与道理。在八条目之中“格物”和“致知”又是其中的基础。 八条目则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式上看前者都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有些人可能会慨叹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近道”的思想,以及道德成长的历程,也就理解了为何《大学》会有如此的概括。 “近道”即接近道,近于道。虽不即是道,但于道为近。要求一切人都自觉地在道上是不现实的。然而,不论人们自觉与否,他们都不离道。所有努力即是能够使不自觉变成自觉。就自觉的方面言,只能是近道。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共识_分歧与趋势_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

2009年1月 河北学刊 Jan.,2009第29卷第1期 Hebei Acade m ic Journal Vol.29 No.1 共识、分歧与趋势: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 陈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随着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也陆续开展起来。经过差不多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既取得了很多共识,也存在一些重要分歧。 [关键词]中国社会学史;共识;分歧;趋势 [作者简介]陈劲松(1967—),男,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9)01-0088-05 [收稿日期]2008-09-25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于社会学被取消,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也被迫中断。直到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以后,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才又陆续开展起来。本文拟对1979年以来近三十年中国社会学史研究取得的成果作比较全面、概括的梳理和评述,并对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未来趋势作初步的展望。 一、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的三个阶段 中国社会学史是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学科,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传入中国,在中国立足、发展,不断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并在中国社会发挥自身作用的历史[1](P1)。根据笔者的研究,1979年至今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的进程,可以初略地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至1989年为起步阶段,1990年至1999年为争鸣阶段, 2000年至今为深化阶段。 众所周知,1979年随着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有一个问题迫切需要回答,即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的历史状况曾经是怎样的?对于社会学的专业领域来说,对建国初期的早期社会学的引进、发展的回顾总结是社会学重建的重要动力。而对于非专业领域来说,则存在着社会学知识普及化的需求。总之,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之初的现实决定着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现实即处于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中国社会学史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1987年出版的两部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专著,一部是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一部是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之所以将1990年至1999年称之为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争鸣阶段,主要是社会学史学界因为围绕着第一阶段的研究问题展开了富有意义的争论,其中主要围绕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上下限、分歧、范围、发展迟缓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取得了部分共识。这个阶段的重要象征就是围绕韩明谟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社会应用的历史传统》而引发的争论。争论主要在韩明谟与陈树德之间展开,至1994年韩明谟在《社会学研究》第4期发表《中国社会学史不等于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史———三与陈树德同志商榷》一文,共进行了三轮,持续时间达八年之久,为社会学界所瞩目。 2000年至今是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论,但并不妨碍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继续前行。在经历了起步和争鸣阶段之后,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似乎更为成熟,并取得了更为喜人的成果。这一阶段的主要象征性成果是郑杭生、李迎生所著《中国社会学史新编》,杨雅彬专著《近代中国社会学》,闫明专著《一个学科与一个时代:社会学在中国》,韩明谟专著《中国社会学名家》,郑杭生、刘少杰主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刘少杰专著《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 二、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中的共识 随着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不断展开和争鸣,在一些问题上逐步取得了共识: 其一,在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意义上取得了共识。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学史开展相关研究,是中国社会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在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问题上仍然存在极大的分歧,但 8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1) 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愈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 (2)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资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必须有维持它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随着工业的进步,工人的地位和生存条件却在下降,以至降到无产阶级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不能保持自己的奴隶(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工人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资产阶级养活。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相竞争之上。而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全国2020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供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注:题干后标注的页码为《社会学概论》官方指定教材2012年版的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C)。【P40】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A)。【P42】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D)。【P44】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B)。【P46】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A)。【P48】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D)。【P50】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P58】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D)。【P64】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C)。【P71】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A)。【P76】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A)。【P89】

中国百部经典名著书目

中国百部经典名着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着《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着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着《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着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着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着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着《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着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着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着《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着《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着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国社会学史》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的作者是?()( ) A.费孝通 B.吴文藻 C.李达 D.孙本文 2、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3、下列哪本著作是孙本文先生于建国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著作?()(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学发凡》 C.《当代中国社会学》 D.《社会学ABC 》 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社会学界于下列哪一年出版了两部中国社会学史同名专著?()() A.1984年 B.1987年 C.1998年 D.1990年 6、将中国社会学史划分为“发轫期、萌芽期、幼苗期、成长期与改革期”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李剑华 B.蔡毓骢 C.杨堃 D.韩明谟 7、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8、群学”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 A.庄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9、国人始用“社会学”正式译名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 A.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 B.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 C.季廷史的《社会学提纲》 D.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 10、西方社会学著作直接传入中国的开端是?()()

附:中国百部经典名著

附:中国百部经典名著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著《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著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著《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著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著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著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著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著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著《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著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中国社会学史相关著作

图书 《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郑杭生李迎生等 《中国社会学史》汉明汉 《中国社会思想史》王处辉 《中国社会学说史》杨善民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孟航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闫明 《中国社会思想史新编》郑杭生江立华 《中国社会史教程》邓初民 论文 1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追求》郑杭生; 童潇《河北学刊》2011-01-01 期刊 2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理论自觉研究缑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5-03-01 博士 3 《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侯俊丹《社会学研究》2014-07-20 期刊 4 《共识、分歧与趋势: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陈劲松》《河北学刊》2009-01-20 期刊 5 《中国社会学史不等于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史——三与陈树德同志商榷》韩明谟《社会学研究》1994-07-20 期刊 6 《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分期及传统问题——与陈树德同志商榷》韩明谟《社会学研究》1991-03-02 期刊 7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再与韩明谟教授商榷》陈树德《社会学研究》1991-10-28 期刊 8 《再论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答韩明谟教授的有关批评和质疑》陈树德《社会学研究》1993-03-02 期刊 9 《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反思》李宗克华东理工大学2013-05-31 博士 10 《也谈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再与陈树德同志商榷》韩明谟《社会学研究》1992-04-30 期刊 11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郑杭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06-30 期刊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名称中英文对照

四书:(Four Book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The Words of Mencius 五经:(Five Classics)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书经》The Book of History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The Book of Rites 《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o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 or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西游记》Story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or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or A Red-Chamber Dream 《聊斋志异》Strange Stories from a Scholar's Studio 《山海经》Mountain and Sea Classics 《战国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 《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世纪新说》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西厢记》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醒世恒言》Stories to Awaken Men(觉醒者的故事) 《喻世明言》Stories to Enlighten Men(开导者的故事) 《警世通言》Stories to Warn Men (警告者的故事) 《官场现形记》Exposure of the Official World(接触官方世界) 《本草纲目》Outline of Herb Medicine 《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以史为镜 《儒林外史》The Scholars 《金瓶梅》the Golden Lotus 《孙子兵法》Sun Tzu The Art Of War 《道德经》Tao Te Ching 《汉书》The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后汉书》The History of Latter Han 《三国志》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Odd things witnessed over twenty years 《孽海花》A torn lily or flower in the vicious sea 《老残游记》Travels of Lao Tsan or Travels of an Old Man 《孝经》Book of Filial Piety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 第九名:绝代女皇----圣神皇帝武则天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 前言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 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 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 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 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 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西汉)刘向 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 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 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 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 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战国)孟轲 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 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 (战国)荀况 索书号:B222/169 馆藏:社科书库 11.《大学中庸》——儒家经典,列入“四书”。 (春秋)曾参、子思 索书号:B222/523 馆藏:社科书库 12.《墨子》——中国逻辑学的代表作。 (春秋)墨翟 索书号:B224/22 馆藏:社科书库 13.《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春秋)老子 索书号:B223/72 馆藏:社科书库 14.《庄子》——推进道家思想而具有集大成意味的著作。 (战国)庄周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篇一:中国历史的朝代大事年表一 中国历史的朝代大事年表一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社会学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社会学史》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康有为在广州兴办了( ),其教学计划列有群学课程。 选项: A:自强学堂 B:万木草堂 C:长兴学舍 D:时务学堂 答案: 【长兴学舍】 2、单选题: 本课程所指的中国社会学发轫时期是( ) 选项: A:1898-1910 B:1891-1910 C:1900-1911 D:1898-1911 答案: 【1891-1910】 3、单选题: 严复所译的《群学肄言》出版于( )。 选项:

B:1903年 C:1899年 D:1902年 答案: 【1903年】 4、单选题: 李剑华明确表示中国社会学开端的标志是( )。 选项: A:天演论 B:群己权界论 C:盛世危言 D:群学肄言 答案: 【群学肄言】 5、判断题: 中国社会学史的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过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6、单选题: 最早讨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的学者是( )。 选项:

B:严复 C:蔡玉骢 D:阎明 答案: 【李剑华】 7、判断题: 西方社会学是对当时市民社会所出现的深刻危机的不同回答的产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判断题: 卢卡奇和葛兰西是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9、判断题: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时,意思是说历史进程中的种种物质基础不重要。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10、判断题: 传统绝不是一种来自过去的僵死的遗产,而是被看作一种“超越时间而共有相同问题和关怀的思想共同体”。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冯桂芬的代表作是( )。 选项: A:盛世危言 B:大同书 C:校邠庐抗议 D:天演论 答案: 【校邠庐抗议】 2、单选题: 郑观应的代表作是( )。 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