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计算标准

合集下载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常用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决策组织规范行
政办公手段之一。

它可以按照人员在完成一项任务所花费的实际时间来衡量企业运作效率。

其特点和优势在于,可以有效配合公司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流程,更好的指导、优化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依据企业绩效管理流程,根据员工每月完成每
个项目和服务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完成以上任务所需要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流程,来确定标准月度工时。

标准工时可以根据一项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定义一个合理月度工时,根据此工时计算人员的工作效果,也可以把此工时作为量化的指标定义。

标准工时计算的具体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 = 工作量(单位已经被标准化)* 工作单价(每个单元所需时间)
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标准工时计算公式的重要性非凡,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
的实现时间效率的管理,同时可以精确的计算出一个月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量,从而更好的安排资源,大大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总工时是企业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总工时数。

它是工时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时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一般为:标准总工时 = 实际工时 / 完成情况实际工时是指某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总工时数,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观察、工序分析、工时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

完成情况是指某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程度,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完成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者通过对工作进度的监控来获取。

二、相关参考内容1. 工时管理相关知识了解工时管理的相关知识对于计算标准总工时非常重要。

包括工时的定义和分类、工时相关法律法规、工时的测量方法以及工时管理的原则等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工时管理相关的书籍、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来获取相关知识。

2. 工序分析与工时调查工序分析是通过对工作的流程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工序的操作步骤和所需时间,从而确定标准总工时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访谈工作人员、分析工序流程图等方式进行工序分析。

工时调查是通过对工人实际操作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获取实际工时的一种方法。

可以选择代表性的样本工人进行调查,利用观察、工时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工时记录。

3. 生产数据与工时管理系统生产数据是计算标准总工时的重要参考内容。

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可以了解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工作效率等信息,进而确定标准总工时。

工时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工时数据的信息系统。

通过使用工时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分析和计算工时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标准总工时的计算。

4. 标准总工时的标准制定标准总工时的计算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环境等方面。

制定标准总工时的过程需要考虑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因素,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工时工资计算公式

工时工资计算公式

工时工资计算公式工时工资的计算,这可是咱们工作中常常会碰到的事儿。

咱就拿我之前在一家小工厂的经历来说说。

那时候我在一个生产小零件的工厂帮忙,这个厂的工资计算方式就是按照工时来的。

我刚去的时候,那是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明白这工时工资是怎么算的。

咱先来说说工时工资的基本概念。

简单说,工时工资就是按照你工作的时间来计算你应得的报酬。

一般的工时工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总工资 = 工时 ×每小时工资。

这看起来挺简单的,对吧?但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比如说,每小时工资的确定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有些工厂是根据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再结合自身的盈利情况和行业平均水平来定的。

像我在的那个小厂,老板就会考虑到工人的技能水平、工作难度还有市场行情这些因素。

假设每小时工资是 20 块,你一天工作了 8 个小时,那你这一天的工资就是 20×8 = 160 块。

但要是有加班呢?这又得另算了。

加班工资的计算就有点复杂啦。

平时加班,一般是按照每小时工资的 1.5 倍来算。

要是在周末加班,那可能就是 2 倍,要是赶上法定节假日加班,那可就是 3 倍啦。

我记得有一次,厂里接到一个急单,大家都得加班赶工。

我那天从正常下班的 5 点,一直干到了晚上 9 点,一共加了 4 个小时的班。

因为是平时加班,所以我的加班工资就是 20×1.5×4 = 120 块。

加上当天正常工作 8 小时的 160 块,那一天我总共挣了 280 块。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说,有些工作可能是按件计算工时的。

就像我们厂有时候会接一些组装的活儿,如果是规定组装好一件产品算多少工时,那就要先确定好完成一件产品需要的合理时间。

还有啊,有些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或者对身体有一定损害,可能还会有额外的补贴,这也得算到总工资里。

总之,工时工资的计算虽然有个公式,但实际情况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需要考虑。

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咱们才能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该拿多少工资。

如何计算职工工作时间

如何计算职工工作时间

如何计算职⼯⼯作时间很多企业员⼯的⼯作时间与⼯资是直接挂钩的,因此⼈事和财务等部门在计算的时候不可出现差错,否则容易给公司带来纠纷。

那么年⼯作⽇、季⼯作⽇、⽉⼯作⽇怎么算呢?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如何计算职⼯⼯作时间及其他相关的知识,欢迎⼤家阅读!如何计算职⼯⼯作时间⼀、制度⼯作时间的计算年⼯作⽇:365天-104天(休息⽇)-11天(法定节假⽇)=250天季⼯作⽇:250天÷4季=62.5天/季⽉⼯作⽇:250天÷12⽉=20.83天/⽉⼯作⼩时数的计算:以⽉、季、年的⼯作⽇乘以每⽇的8⼩时。

⼆、⽇⼯资、⼩时⼯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条的规定,法定节假⽇⽤⼈单位应当依法⽀付⼯资,即折算⽇⼯资、⼩时⼯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

据此,⽇⼯资、⼩时⼯资的折算为:⽇⼯资:⽉⼯资收⼊÷⽉计薪天数⼩时⼯资:⽉⼯资收⼊÷(⽉计薪天数×8⼩时)。

⽉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21.75天相关法律知识:⼯作时间的分类1、标准⼯作时间(标准⼯时)是指法律规定的在⼀般情况下普遍适⽤的,按照正常作息办法安排的⼯作⽇和⼯作周的⼯时制度。

我国的标准⼯时为劳动者每⽇⼯作 8⼩时,平均每周⼯作44⼩时,每周⾄少⼀天休息⽇。

实⾏计件⼯作的劳动者,⽤⼈单位应当根据每⽇⼯作不超过8⼩时、平均每周⼯作不超过44⼩时的⼯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2、缩短⼯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的⼯作时间长度少于标准⼯作时间的⼯时制度。

即每⽇⼯作少于8⼩时。

缩短⼯作⽇适⽤于:(1)从事矿⼭井下、⾼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等作业的劳动者;(2)从事夜班⼯作的劳动者;(3)哺乳期内的⼥职⼯。

3、延长⼯作时间是指超过标准⼯作⽇的⼯作时间,即⽇⼯作时间超过8⼩时,每周⼯作时间超过40⼩时。

延长⼯作时间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标准工时制工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

方法二:双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200%×加班小时数,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300%×加班小时数,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
1.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2.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1.概述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为一周或一个月)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约定的工作时间基准,也是计算工资的重要依据。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劳动法律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标准工时的设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工时通常为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工作160小时。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防止过度劳累和超时工作。

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防止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救灾、特殊生产任务等可以临时延长工作时间,但需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计算标准工时工资的方法3.1 基本工资计算基本工资是按照标准工时来计算的,即按照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标准工时为每周40小时,基本工资=月工资/160*实际工作小时数。

3.2 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因工作需要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部分所获得的工资。

加班工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计算,但原则上不低于劳动者的基本工资的定额的200。

加班工资=基本工资*200*加班工作小时数。

3.3 节假日、夜班工资计算在法定节假日、夜班等特殊情况下,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节假日和夜班工资标准会有所提高,以补偿劳动者在特殊时段的工作所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4.需特别注意的问题4.1 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资计算标准履行职责,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2 加班情况用人单位要严格控制加班情况,不得强迫劳动者进行超时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休息和健康。

4.3 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用人单位违法设定工时标准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标准工时计算方法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名词定义: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正常时间: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 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宽放时间: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特殊宽放:研究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宽放系数表:NO12疲劳姿态宽放范围5%-7%宽放率5%2%-6%0%-7%3%1%1%-2%2%0%-5%0%-5%1%-3%2%1%1%3异常、宽放名称个人重量噪音倦怠自检、互检4567注: 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加工孔径较大 时,ap取大值;加 工孔径较小,且加 工精度要求较高 时,ap取小值
钢、铸钢 刀具材料 精镗 刀具类型 5 刀具直径 mm 20 推荐切削参数范围 0.6-1.2 1.00 8 509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3.00 0.60 1.00 600.00 0.3
刀具参数
硬质合金 镗刀块 5.00
平面往复式走刀:
走刀方向长度 mm
100.0
4.0
步距方向宽度 mm
80.0
0.6
步距ae mm
6.0
20
走刀路径长度 mm
1500
159
平面轮廓走刀:
圆弧直径 mm
30.0
铣 圆弧角度 mm dec 步距ae mm 走刀路径长度 mm 凹槽轮廓走刀:
60.0 1.00 125.6637061
槽长 mm
二 刀具寿 命的选择 原则
切削用量 与刀具寿 命有密切 关系。在 制定切削 用量时, 应首先选 择合理的 刀具寿 命,而合 理的刀具 寿命则应 根据优化 的目标而 定。
一般分最 高生产率 刀具寿命 和最低成 本刀具寿 命两种, 前者根据 单件工时 最少的目 标确定, 后者根据 工序成本 最低的目 标确定。
4.00 20 1273
>>>>>>>高速钢铰刀铰孔理论工时计算<<<<<<<
零件参数
材料种类
材料性能
孔直径 mm

刀具直径 mm 待加工孔深度 mm
切削深度 mm 铰削余量 mm 实际每转进给量 实际主轴转速 理论工时 min
推荐切削参数 中硬铸铁 铰削余量 mm
175HBS 每转进给量 f mm 6.00 切削速度 m/min 6.0 主轴转速
零件参数 材料种类 材料硬度 HBS
加工特征类型
刀具、机床参数 工具钢 刀具直径 mm
200-250 刀具齿数
平面 刀具材料牌号
走刀路径长度 mm
1500.00 铣床功率
6.0 2
YT5 大于10
加工余量 mm
每齿进给量 mm/z 切削速度 m/min 主轴转速 实际每齿进给量 实际主轴转速 理论工时 min
0.30
切削速度 m/min
12
25
主轴转速
477
995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实际每转进给量
0.2
实际主轴转速
800.00
理论工时 min
28.125
加工余量 mm
每齿进给量 mm/z 切削速度 m/min 主轴转速
刀具直径 mm 实际每齿进给量 实际主轴转速 理论工时 min
推荐 请输入实
合金立铣刀半精铣平面、凸台、凹槽理论工时计算<<
1、该表 中每一种 加工方式 的理论工 时为单道 工步的切 削时间, 仅用于参 考,总的 切削时间 为所有工 步切削时 间的总和
2、总加 工成本可 以参考以 下计算公 式: C总 = 单位时 间机床的 切削成本 * 切削时 间 + 单位 时间机床 非切削成 本 * 所有 装夹、换 刀等动作 时间 + 其 它非加工 费用
零件参数
刀具、机床参数
灰铸铁 刀具类型
镶齿立铣刀
230-290 刀具可选直径范围 平面 刀具齿数
20-25 3
1500.00 步距 ae mm
5.0
5.00 切削深度ap mm
推荐铣削参数
0.05 10 159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20.0 0.12 200.00 62.5
2.0
0.10 18 286
2.0 铣床功率
介于5到10
加工特征类型
每齿进给量 mm/z 切削速度 m/min
平面 工艺系统刚性 推荐铣削参数
0.20 25
系统刚度大
0.35 35
主轴转速
1326
1857
实际每齿进给量 实际主轴转速 理论工时 min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0.3 1500.00 3.333333333
>硬质合金端铣、周粗铣平面、凸台、凹槽理论工时计算<
5.00 切削深度ap mm
推荐铣削参数
0.16 12 637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0.2 800.00 14.0625
2.0
0.24 25 1326
算<<<<<<<
推荐切削参数
铰削余量 mm 每转进给量 f mm 切削速度 m/min
0.2-0.3
0.15
0.25
5.0
10.0
主轴转速
265
531
切削深度ap mm
10.0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0.08 0.25 0.04 1200.00
0.833333333
0.2-0.3 0.15 26.0 1379
>>>>>>>往复式平面粗磨理论工时计算<<<<<<<
零件参数
砂轮、机床参数
工件材料
淬火钢 砂轮直径 mm
400
磨削形式
端面磨削 砂轮宽度 mm
40
加工性质
零件装置在夹具中或用千 分表校准
砂轮耐用度(T) S
900
加工面长度 mm
400.00 纵向进给量与砂轮宽度比值
0.6
加工面宽度 mm
300.00 工作台充满系数
0.25
平面磨
工件速度 m/min
6
推荐磨削参数
磨削余量 mm
0.3
磨削公差 f mm
0.15
单行程磨削深度
0.042000
理论工时 min
5.2
**时间为工作台单
行程
磨削深度修正系数 K1=
选择刀具 寿命时可 考虑如下 几点:
根据刀具 复杂程度 、制造和 磨刀成本 来选择。 复杂和精 度高的刀 具寿命应 选得比单 刃刀具高 些。
对于机夹 可转位刀 具,由于 换刀时间 短,为了 充分发挥 其切削性 能,提高 生产效 率,刀具 寿命可选 得低些, 一般取 15-30min 。
对于装刀 、换刀和 调刀比较 复杂的多 刀机床、 组合机床 与自动化 加工刀 具,刀具 寿命应选 得高些, 尤应保证 刀具可靠 性。
刀具寿命
切削用量 三要素对 刀具寿命 影响的大 小,按顺 序为v、f 、ap。因 此,从保 证合理的 刀具寿命 出发,在 确定切削 用量时, 首先应采 用尽可能 大的背吃 刀量;然 后再选用 大的进给 量;最后 求出切削 速度。
加工表面 粗糙度
精加工 时,增大 进给量将 增大加工 表面粗糙 度值。因 此,它是 精加工时 抑制生产 率提高的 主要因素 。
三 切削用 量制定的 步骤
背吃刀量 的选择
进给量的 选择
切削速度 的确定
校验机床 功率
四 提高切 削用量的 途径
采用切削 性能更好 的新型刀 具材料;
在保证工 件机械性 能的前提 下,改善 工件材料 加工性;
改善冷却 润滑条 件;
改进刀具 结构,提 高刀具制 造质量。
数范围
>>计算铣削走刀路径长度<<
工件材料 磨削形式
加工性质
加工面长度
零件参数 淬火钢
端面磨削 零件装置在夹具中或用千
分表校准
400.00
加工面宽度
300.00
工作台单行程纵向进给 mm/st 磨削余量 mm 磨削公差 f mm 单行程磨削深度 mm 理论工时 min **工作台为单行程纵向 进给
K1=
磨削深度修正系数 K2=
K3=
一 制订切 削用量时 考虑的因 素
切削加工 生产率
在切削加 工中,金 属切除率 与切削用 量三要素 ap、f、v 均保持线 性关系, 即其中任 一参数增 大一倍, 都可使生 产率提高 一倍。
然而由于 刀具寿命 的制约, 当任一参 数增大 时,其它 二参数必 须减小。 因此,在 制订切削 用量时, 三要素获 得最佳组 合,此时 的高生产 率才是合 理的。
0.08
0.12
请输入实际切削参数
0.08
0.25
0.04
2600.00
0.384615385
<<<<<<
砂轮、机床参数
砂轮直径 mm
320
砂轮宽度 mm
32
工件速度
5
工作台充满系数
0.25
工件要求尺寸精度
0.02
推荐磨削参数
15 0.3 0.15 0.04600 12.80
0.80 0.80
1.4
车间内某 一工序的 生产率限 制了整个 车间的生 产率的提 高时,该 工序的刀 具寿命要 选得低 些;当某 工序单位 时间内所 分担到的 全厂开支 M较大 时,刀具 寿命也应 选得低些 。
大件精加 工时,为 保证至少 完成一次 走刀,避 免切削时 中途换 刀,刀具 寿命应按 零件精度 和表面粗 糙度来确 定。
推荐磨削参数 0
>>>>>>>高速钢粗铣平面、凸台、凹槽理论工时计算<<<<<<<
零件参数
材料种类 材料硬度 HBS 走刀路径长度 mm 加工余量 mm
刀具、机床参数
灰铸铁 刀具类型
圆盘铣刀
100-140 刀具直径 mm
6.0
1500.00 刀具齿数
3
5.00 刀具齿型
细齿
切削深度ap mm
2.0
40.00 每转进给量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