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
通过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必 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为研究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积
累。
A
B
C
D
实习实训
引导研究生走进企业、事业单位等实习实 训基地,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
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培养特色
个性化培养
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能力。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研究生与国内外专家的学术
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开设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课程,培养研究 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提高其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研究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激发 创新灵感。
质量保障措施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和 指标体系,定期对研究生培 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引入外部评价
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企业 和行业组织等参与评价,引 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培养质 量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研究 生和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学 院和导师进行约谈和整改。
深入学习各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
各专业的研究方法课程
熟悉各专业的研究方法,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各专业的专业实务课程
了解各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选修课程
研究生手册

目录南京医科大学简介 (1)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总则 (4)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 (8)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流程 (9)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流程 (10)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流程 (11)南京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12)南京医科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 (16)南京医科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 (18)南京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科学学位授予研究成果要求的有关规定(修订稿) (20)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办法(修订稿) (23)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管理暂行办法 (28)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 (30)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28)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科研记录管理办法 (36)南京医科大学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暂行办法 (40)关于设立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助研津贴”的通知 (43)关于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44)南京医科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生实行提前攻博的规定 (45)南京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规定 (47)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成绩考核办法 (50)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考试考生须知 (52)南京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违反考场纪律及作弊的处理规定 (54)关于办理研究生出国成绩单及学位、学历证明的规定 (57)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58)南京医科大学简要电话号码表 (60)南京医科大学简介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
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
1957年,更名为南京医学院。
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
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
三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试点工作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临床医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南京大学医学院启动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改革试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改革项目,提高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专业方面,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二、研究方向01内科学02儿科学03神经病学0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0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06临床检验诊断学07外科学08妇产科学09眼科学10耳鼻咽喉科学11肿瘤学12麻醉学13急诊医学14皮肤病与性病学15临床病理学16全科医学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1、课程学习:入学后一学期内利用平时或晚间及周末在学校完成学位课程学习。
2、临床技能训练:按国家卫计委要求进行不少于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结合临床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工作。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公共基础课(A类)英语 4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选一)1 18专业基础课(B类)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研伦理简介 2 36 重大疾病的研究进展 2 36专业实践课(C类)临床技能培训 6 108循证医学 1 8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 8 医学法学 1 8 重点传染病防治 1 8 学术讲座 2 36公共选修课(D类)炎症与疾病 2 36 生物医学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36 生物信息学与医疗大数据 2 36 生物医学仪器分析 2 36生物医学科学史 2 36 疾病研究的生物学方法 2 36 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 2 36 公共卫生与重大传染病预防 2 36疾病遗传分析导论 2 36组织病理学 2 36分子病原学 2 36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2 36内科学新进展 2 36外科学新进展 2 36妇产科新进展 2 36药物新理论与新技术 2 36 申请学位要求:一般为32个学分。
南京大学临床医学(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科研与教学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肿瘤疫苗及免疫治疗新技术2、肿瘤靶向治疗3、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三、招生对象应届医学本科毕业生、或有临床或/和科研工作经历的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2.5年五、课程设置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英语(4学分)B类:分子生物学(4学分)生化分析(4学分)C类:医学统计学(4学分)医学文献检索(2学分)细胞免疫学(2学分)细胞操作技术(3学分)临床病理学(2学分)临床肿瘤学理论与实践(6学分)D类:医学动物实验入门(4学分)临床营养支持(3学分)临床药理学(2学分)六、培养方式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校统一安排。
第二阶段:临床基础培训,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临床科研培训,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验室培训,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临床和科研学术讲座与讨论。
七、考核方式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为主。
2.专业课除笔试外,还可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
3.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进行,由导师负责考核,评定成绩。
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选定学位课题,进行实验设计,预实验,开题报告,定期进行研讨,写成论文,完成结题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提交答辩。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组成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七年制医学硕士生临床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讨

时, 我们对 点评 病历 活 动 中表 现 优 秀 的研 究 生 与 书 写 病历 优 秀的实 习生 一 同给 予嘉 奖 。
12 参与教 学查房 临床 教 学 查 房是 医 院临 床科 .
室 培养 各级 医师 的重要 方式 。它通 过 临床实 际与理
论 相联 系 , 可根 据 条件 选 择 有 教 学意 义 的 疑难 或 亦 特 殊典 型病 例在 主任 主持 下 , 以病 例讨 论 会 的方 式 进行 , 可以 收到既生 动 又深刻 的教 学效果 , 同时培养 医师 医疗 作风 、 医学 道 德 、 学者 风 度 、 研精 神 和临 钻
我们 结合七 年制 医 学 硕 士生 规 定 的 病历 质 量 考 核 , 采取研 究生 评 阅实 习 医 师 的病 历 的方 法 , 但 可 以 不
考 核研究 生书 写病 历 的水 平 , 同时 也 可 以及 时发 现
实习前 , 都会 进行 岗前 培训 , 中技 能培 训工作 均 由 其 专科 医生担任 。为 了让 研究 生 多方 参 与教 学 工 作 , 并 且也 可 以检 验研 究 生 的 临床 技 能 是 否规 范 , 们 我 让各 专科 的七 年制 硕士生 承担 实 习医师入 科 的技能
医科研究 生教 育是 高级 医学人 才 的主要 培养 途
径 之一 , 七年 制学 生 是 医学 院校 学 生 中 的精 品。这 种 长学 制教育 定位 于 临 床 医学 硕 士 专业 学 位 , 养 培 目标 是使 学生具 有 宽厚 的 自然 科 学 基础 、 实 的 医 坚 学 理论基 础 、 系统 的临床知 识 、 较强 的 自学 能力 和较
的 临床诊 疗思 维 。在 教学 查 房 中 , 们 发现 专 科研 我 究 生主 动参 与的积 极性 不高 。我们 通过 明确规 定七 年制 医学 硕士 生在 教 学查 房 中的 职 责 , 使 研 究 生 促
(完整)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一)内科学1.肾脏病学:1)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2)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疾病救治中的理论及实践;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5)肾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2.内分泌疾病: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2)胰岛素抵抗;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免疫治疗;4)肥胖症发病机理3.消化系疾病: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2)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临床研究);3)消化道反流性疾病的研究;4)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治疗;5)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4.呼吸系统疾病:1)弥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4)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5.血液病:1)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重症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6.心血管病: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介入心脏病学研究;3)心脏电生理研究.7.风湿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8.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免疫与细胞治疗;2)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与监测;3)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基础实验研究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2.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的研究3.儿童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三)神经病学1.脑血管内介入治疗2.脑血管疾病3.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4.神经科临床技能5.变性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四)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2.抑郁症和焦虑障碍3.精神药理4.精神疾病的功能影像(五)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神经影像诊断2.体部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3.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4.三维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六)临床检验诊断学1.临床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2.血脂分析与心脑血管疾病3.病原微生物的实验诊断4.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1.泌尿外科:1)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男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3)泌尿系结石;4)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2.普外:1)胃肠外科;2)临床营养支持;3)肠,胰移植;4)腹腔感染;5)胃肠肿瘤;6)肝脏移植;7)肝胆肿瘤3.胸心外:1)体外循环脏器损伤与保护;2)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生长激素释放肽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4)左室减容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5)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神经外科:1)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颅内肿瘤,重点是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3)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
设 置 临床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的 背 景 及 历 史 简 述
自1 9 8 1 年实施学位条 例 以来 , 我 国 的医学 学位 与研 究 生教育取得 了很 大成绩 , 培养 了一大批 医学 硕士 、 博 士。但 同时也发现 了一些 问题 , 主要是 : ( 1 ) 不 同学科 均授 予医学学 位, 名实不 符 ; ( 2 ) 医学 学位类 型单 , 尚未设 置 医学专业 学
对 策 .
[ 关键词 ] 研 究生教 育; 临床 医学专业学位 ; 培 养; 对策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7 0 1 . 2 0 1 3 . 1 1 . 0 6 5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3
[ 文献标 识码 ] A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 0 1 3年
第 1 1期
・
1 21 ・
● 研究生教育
综 合 性 大 学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培 养 的 问题 及 对 策
李冬梅 , 王 亚平 , 韩 晓冬 , 王 阿妮 , 张 飞, 李朝 军
( 南京 大学医学院, 南京 江苏 2 1 0 0 9 3 )
位” 。 这 即 不 利 于 社 会 对 各 类 专 门 人才 的 选 择 和使 用 , 也 不
系, 使研究 生的培养质量难 以得到 保障。综合性大学 医学院
的专职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 以本 院 为例 , 1 位 分 管
利于临床医学 专业 学 位 教育 在, 以适 应 社 会 对 高 层 次 临 床 医师 的 需 要 。 国 务 院 学
研究生秘书以及 1名研究 生教 务 员。分管 研究生 工作 的副 院长和兼职的研究生秘书 , 除了要 承担 自身 岗位 的教 学和科
临床医学研究生计划书

临床医学研究生计划书
一、研究项目概述
1. 研究项目名称:病的研究
2. 研究背景与意义: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
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明确病的发病机制对于指导临床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目的:
(1)探讨病的病理机制;
(2)分析病的危险因素;
(3)建立病的预后评估模型。
4. 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收集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有病的100例病例。
通过医学记录回顾收集基线资料,并进行 - 观察患者的生存状态。
二、研究进度安排
1. 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集基线资料,统计分析。
2. 2019年6月-2020年6月:观察随访,收集随访资料。
3. 2020年6月-2020年12月:整理资料,写作论文。
4. 2020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
三、研究
本研究预期可以:
1.阐明病的病理机制基础。
2.找出病的危险影响因素。
3.建立病的预后评估模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4.提升我国病的防治水平。
以上就是本人临床医学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书。
欢迎指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社会科学基础,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口腔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口腔医学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课程设置
申请学位要求: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
其中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7学分;B类:以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2门,5学分;C类:以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和各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6-8学分;D类: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4-16学分,其中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4学分。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开设的B、C、D类课程(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本专业跨一级学科的公共选修课程。
A、B、C类为必修课内容。
六、培养方式
1.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入学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制定其培养计划。
2. 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期、第
三学期完成部分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相关科室临床轮转,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者进入硕士论文和临床实践阶段,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能进行毕业论文的实施和答辩,不授予硕士学位。
3. 研究生培养期间需完成不少于3个其它相关学科的轮转,具体轮转科室由导
师和附属口腔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确定,轮转时间共计为1年。
4.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训练要求:按照各学科培养方案的
要求,完成临床相关学科的轮转,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1年。
5. 临床训练期间须填写《南京大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记录
及考核手册》。
轮转结束时,由附属口腔医院和轮转学科组织考核专家对研究生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具体要求见《口腔临床能力水平考试方案》)。
考核合格者进入下一阶段培养。
考核不合格者,原则上需在该学科续训1个月,如考核再次不通过,科室可终止其培养。
所有人员在申请学位前须通过临床能力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校、院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
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
同一学科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获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技能考核:根据《口腔临床能力水平考试方案》要求,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完
成临床考核,口腔临床能力考核由临床实践训练、经治病案报告和操作技能考试三部分组成。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由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论文组成的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对本专业发展或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表明作者在临床医学领域中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2人,至少1人为校外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职务的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含导师)3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1人。
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考核,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决议,经不记名投票表决,方可提出建议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评定意见。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著(第一作者)或病例分析加综述性论文(第一作者),发表成果必须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排在前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必须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口腔医学发展的需要。
注:申请学位时发表的论著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