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狄更斯

合集下载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他是19世纪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风靡世界,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介绍狄更斯的背景、作品以及他对社会的影响。

一、狄更斯的背景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然而,他在年轻时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曾在报社、律师事务所等地工作,并于1836年开始专职从事写作。

二、狄更斯的作品1. 《雾都孤儿》这是狄更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于1838年开始连载。

小说以孤儿奥利弗为主人公,通过讲述他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贫困与压迫下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2. 《呼啸山庄》这是狄更斯唯一一部以悲剧为主题的小说,于1847年出版。

小说通过讲述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和爱恨情仇,展现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复杂性。

3. 《双城记》这部小说于1859年出版,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英法两国的爱情故事和社会的动荡。

小说通过反映法国社会的不公与暴力,唤起了人们对正义的关注。

4.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于1849年至1850年间连载。

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它也被认为是狄更斯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之一。

三、狄更斯对社会的影响狄更斯的作品直击社会问题,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不道德。

他通过揭露贫困、压迫、虐待等现象,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代表,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狄更斯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尤其是关注儿童教育和福利。

他曾经是一所儿童学校的创办人和赞助人,致力于改善贫困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他的行动和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

总结: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通过其作品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而批判性的揭露。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狄更斯-精品文档

外国文学史-狄更斯-精品文档
从“傲慢”入手,“世界是为了董贝父子经商而创造的, 太阳和月亮是为了给他们光亮而创造的。河川和海洋是为 了让他们航船而构成的;虹霓使他们有逢到好天气的希望; 风的顺逆影响他们实业的成败;星辰在他们的轨道内运行, 保持以他们为中心的一种不能侵犯的系统” 写资产者的冷酷、冷漠和非人性化:“雕像”、“木头 人”,“全身直挺挺的不会打弯”,或是“刮得光光、剪 裁整齐的阔绅士,光溜利索,像刚印出来的钞票” 家庭关系:夫妻、父女、父子;工作关系:和卡克、和图 德尔 第一次使用象征——”火车“——机械化运动
早期创作的特征
早斯的作品表现出作者是把生活看作善恶 之间的斗争,同时认为恶是个别现象,并 且最终为善所克服。反映在创作中,早期 小说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在艺术形式上,狄更斯早斯的作品大多采 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 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是狄更斯的 作品也具有了流浪汉小说固有的缺陷,即 结构松散 。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荒凉山庄》 (1852——1853),《艰难时事》 (1854)、《小杜丽》(1855—— 1857)、《双城记》、《远大前程》 (1860——1861)和《我们共同的朋 友》(1865)等等 。
《远大前程》:幻想破灭的悲剧。主人公: 匹普
二、〈双城记〉
1859年发表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二)创作意图与客观内涵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 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 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 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各样事 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总之,那时和现代 是这样相像,以致那时声名最响的某些作 家对于它的批评,说好说坏,都固执地只 用最高级的对比之词。”

外国文学史之狄更斯

外国文学史之狄更斯

外国文学史之狄更斯一、狄更斯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1、第一时期:狄更斯接连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退斯特》《老古玩店》等5部长篇小说。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小说以退休商人匹克威克先生以及其它的几个朋友的游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反映了当时英国广泛的社会生活。

2、第二时期:狄更斯创作了《马丁·瞿述维》《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等6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圣诞故事集》、特写集《访美札记》等。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3、第三时期:狄更斯创作了《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等4部长篇小说。

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道主义。

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提倡与弘扬宽恕、博爱之类的伦理道德,并对人性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人性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与出发点,宽恕、爱、和解等道德信条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而社会批判则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三、《双城记》的主要人物形象:1、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人道主义的典型。

青年时期的梅尼特医生正直高尚,他亲眼目睹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虐杀农民的惨案,为了求得良心的安宁,写信向朝廷告发,反而被侯爵兄弟关进巴士底狱。

长期的监禁使他丧失了理智。

出狱后,在女儿的照料下,医生恢复了理智,精神也产生了升华。

他明知达尔那是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后代,可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扔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因为他有了新的信仰,要为爱、为别人的幸福而活着。

法国大革命中,他一面营救女婿,一面一视同仁地位监狱中所有的人看病,包括囚犯和看守。

这时,他已成为仁爱和宽恕的化身。

2、卡尔登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外国文学 狄更斯

外国文学 狄更斯

拯救与复活
小说原名为《死人复活》,点明了作家的意 图。在这部小说中,复活的人和复活的意象 比比皆是。死人复活在这里具有生理的,社 会的、宗教的等多种含义。
梅尼特医生的复活
梅尼特医生是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作家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 是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
他的一生及其思想性格经历了入狱前、在狱中和 出狱后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狄更斯后来长期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但他的创作 仍需要伦敦来激发灵感。每当写了几个章节后,他会突然 搁笔前往英国。他的创作离不开城市,特别是伦敦,伦敦 是他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温和的人道主义
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样充满勃 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情的。他同情下层 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 其中,和他们同忧共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 一个人道主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联 系他们的也是感情。
作者把他乐于牺牲的结局放在法国革命的背景上,其 用意有两个:
一是责怨、歪曲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政权滥杀无 辜;
二是用革命者的“残杀”、“暴乱”,反衬卡尔 登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宣扬人类之爱。这是作 者的局限。
卡尔登舍己为人的崇高行为,是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 最高体现。同时也反衬出革命暴力的残酷,使无辜是 人遭受株连。
入狱前,医生是个典型的人道主义者。
在狱中,他从一个人道主义者走上了反抗道路。
出狱后,梅尼特医生的思想性格发生了巨变,进 入“复活”阶段。
“复活”后的医生有了新的信仰,要为爱、为别 人而活着,要用“爱”来消灭痛苦,消除仇恨。至 此,梅尼特医生完全成了狄更斯仁爱与宽恕的人道 主义的化身,超脱于仇恨与革命之上的“圣灵”。

狄更斯简介资料

狄更斯简介资料

狄更斯简介资料狄更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狄更斯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狄更斯简介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

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狄更斯人物经历1812年2月7日,查尔斯·狄更斯诞生于朴次茅斯。

父亲约翰·狄更斯是英国海军军需处职员,母亲名叫伊丽莎白·巴罗。

查尔斯是长子,姐姐范妮·狄更斯比他大两岁。

1813年12月,全家迁往绍思西。

1821年,查尔斯·狄更斯入威廉·贾尔斯办的学校读书,写作悲剧《印度君主米斯纳尔》。

外国文学史狄更斯及《双城记》

外国文学史狄更斯及《双城记》




狄更斯的人物塑造艺术

1.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人物性格既有道
德的因素,又有政治、阶级、经济等方面 的因素,但狄更斯侧重描写的往往是人物 的道德层面) ;

2.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从道德角度看,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好坏本质已经
确定,几乎不再改变) ;

3.人物形象的基调化(艺术形象的各个方
面都吻合描写中心) ;



喜欢公开朗读,满足自己的演员 表演欲,增加与读者的交流,挣 更多的钱。 25岁出版长篇小说成名——15部 长篇小说,并有大量短中篇小说、 散文、剧本、讲演、书信等,长 篇小说成就最高而且名声均匀。 58岁去世——在英国古典作家中, 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二、狄更斯小说创作背景
19 世纪英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巨大进步以及资产 阶级的发展壮大都没有带来穷人生活状况的改观, 甚至使得他们的生活进一步恶化。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多元整一

狄更斯的成熟长篇小说几乎都表现出典型的多元整一 特征,如《荒凉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 城记》等。 所谓多元,是指多个叙事单元。叙事单元,是指由 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足性 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 所谓整一,是指小说虽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 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这种叙述结构和手法,在文学史上很具有代表性和典 型性,影响着其后很多作家的文学叙事。
狄更斯(1812-1870) 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是一个对近代生活有极深刻的 见解的作家。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一
条红线就是对19 世纪的社会进行批判式

《外国文学-狄更斯》

《外国文学-狄更斯》

2.中期(1842—1858):
狄更斯中期的创作,较为广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批判性有所增强,作品基调忧伤而愤怒,结构趋向严谨。
这一时期重要作品有《艰难时世》、《马丁·朱述尔维
特》、《董贝父子》、 《圣诞欢歌》等。
3.后期(1858—1870):
后期是狄更斯创作的高峰期。他这个阶段的创作,全 面、深刻有力地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风格严肃、深沉、 压抑、伤感,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增强,结构复杂严谨。
梅尼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 露 茜——爱的化身 查 理——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 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五)艺术特色
1.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 2.史诗式的大场面与细节描写结合;情节起伏跌宕,
节奏有张有弛,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 3.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烘托了主题;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斯狄 故更 居斯
朴 茨 茅
笛福
斯摩莱特 菲尔丁
塞万提斯
创伤性体验
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无力还债而被捕入狱。 “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
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 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伦敦带给狄更斯痛苦,也使他的创作提供素材。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十 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时代的旗 帜”、“杰出的小说家”。
“他是一个对近代生活有极深刻的见 解的作家。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一条红 线就是对19 世纪的社会进行批判式分析, 其深度和广度是任何一位长篇小说家未曾 超越的。”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五:狄更斯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五:狄更斯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五:狄更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五:狄更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狄更斯(1812-1870)出身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12岁起便开始当学徒、杂工和律师事务所缮写员,19岁进报界任记录员和采访记者,跑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熟悉英国各阶层人物和各方面的社会生活。

他21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5岁时因《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32岁后长期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潜心从事文学创作,间也主办报纸和组织业余剧团,1870年在写作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特》时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

狄更斯是以人道主义思想和幽默讽刺手法著称的多产小说作家,他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其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①早期(1833-1841)受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影响,作品虽对社会抱批判态度,但多抱有乐观信念。

主要作品有既写社会荒谬不公,又写主人公乐善好施的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

一方面揭露贫民生活的苦难和" 济贫法" 的荒谬,一方面又把主人公的获救希望寄托在资产者无私救助和突然得到大笔遗产上的长篇小说《奥列佛.推斯特》(1838),以及长篇小说《老古玩店》(1841)、《尼古拉斯.尼古贝》(1838-1839)、历史小说《巴纳比.拉奇》(1841)等。

②中期(1842-1848)因议会改革的阶级局限明显暴露,社会矛盾趋向尖锐,其作品的乐观信念已不复存在,而是把批判矛头从个别人、个别机构指向社会整体,把温和的嘲讽变为严厉的讽刺。

但以" 仁爱" 、" 谅解" 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却又成了解决一切矛盾的通用法宝。

主要作品有深刻揭露以董贝为代表的冷酷、傲慢、扼杀人性、唯利是图的英国商业资产阶级本质,但又让他在被弃女儿的温情感化下恢复人性的长篇小说《董贝父子》(1848);揭露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批判为资本主义辩护学说的荒谬,但又幻想资产者能皈依圣诞精神,化冷酷为仁爱的中篇小说《圣诞故事集》(1843-1845);以及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罪恶,但又让年青资产者历经困苦而道德更新的长篇小说《马丁.朱什尔维特》(1843-1844)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成才 律师事务所、法院、 律师事务所、法院、记者 1836-1837 《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 -
感情生活
露西——童年之爱 玛丽亚——初恋 凯瑟琳——妻子 玛丽——永恒的天使 乔治娜——最后的精神支柱
创作
(一)早期创作(1833——1841): 早期创作( ): 长篇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1836—— 长篇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 1837),《奥利佛 退斯特》(1838)、 ),《 退斯特》 ), 奥利佛•退斯特 )、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8——1839)、 尼古拉斯 尼克尔贝》 )、 尼克尔贝 老古玩店》 巴纳比•拉奇 拉奇》 《老古玩店》(1841)和《巴纳比 拉奇》 ) (1841),共5部。 ),共 部 ),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大地上是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 “大地上是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 是较强烈的。 是较强烈的。 ”
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12— —1870)
一、生平与创作
1812年2月7日诞生于朴次茅斯,父亲是 年 月 日诞生于朴次茅斯 日诞生于朴次茅斯, 海军部门的小职员 。 早年家境小康,上过私立学校, 早年家境小康,上过私立学校,父母经常 大宴宾客 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 皮鞋油厂当童 工
《大卫•科波菲尔》
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狄更斯:“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爱这一部。” 狄更斯: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爱这一部。 《大卫•科波菲尔》和其他“流浪汉小说”有一 大卫 科波菲尔》和其他“流浪汉小说” 科波菲尔 个重要的区别, 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小说中一系列事件不仅发 生在大卫身上,而且还改变了他。也就是说, 生在大卫身上,而且还改变了他。也就是说,小 说中的一系列事件是统一于“大卫的成长” 说中的一系列事件是统一于“大卫的成长”这一 中心主题之下的, 中心主题之下的,因此这部作品表面上采用了 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实质上是一部教育小说 (亦称“成长小说”)。 亦称“成长小说”
退斯特》 又名〈 《奥列佛•退斯特》(又名〈雾都孤 奥列佛 退斯特 ),是作者的第一部社会小说 是作者的第一部社会小说, 儿〉),是作者的第一部社会小说,主要 攻击的对象是新经济贫法,狄更斯第一次 攻击的对象是新经济贫法, 在小说中以儿童命运作为主题 奥列弗、费金、布朗洛、南希、罗斯小姐、 奥列弗、费金、布朗洛、南希、罗斯小姐、 蒙克斯 主人公从流浪奋斗到幸福圆满的结局这样 一种情节结构方式, 一种情节结构方式,成了狄更斯以后创作 的大部分小说的叙述模式。 的大部分小说的叙述模式。
1.在客观上,狄更斯以出众的现实主义笔 在客观上, 在客观上 触,极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日益尖锐的社 会矛盾, 会矛盾,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那个盛 世的真实、形象的史料。 世的真实、形象的史料。
2、人道主义思想 、 (1)其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善”和“爱” )其人道主义的核心是“ 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 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 样充满勃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 样充满勃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 情的。他同情下层人民, 情的。他同情下层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 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其中, 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其中,和他们同忧共 为此, 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一个人道主 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 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联系 他们的也是感情。 他们的也是感情。
《董贝父子》(1848)
这部小说的发表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部小说的发表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成功地塑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典型形象——董贝 成功地塑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典型形象 董贝 但是对董贝的塑造并不是集中在对于私德的批判上, 但是对董贝的塑造并不是集中在对于私德的批判上,而是 傲慢”入手, 世界是为了董贝父子经商而创造的, 从“傲慢”入手,“世界是为了董贝父子经商而创造的, 太阳和月亮是为了给他们光亮而创造的。 太阳和月亮是为了给他们光亮而创造的。河川和海洋是为 了让他们航船而构成的;虹霓使他们有逢到好天气的希望; 了让他们航船而构成的;虹霓使他们有逢到好天气的希望; 风的顺逆影响他们实业的成败;星辰在他们的轨道内运行, 风的顺逆影响他们实业的成败;星辰在他们的轨道内运行, 保持以他们为中心的一种不能侵犯的系统” 保持以他们为中心的一种不能侵犯的系统” 写资产者的冷酷、冷漠和非人性化:“雕像”、“木头 写资产者的冷酷、冷漠和非人性化: 雕像” 全身直挺挺的不会打弯” 或是“刮得光光、 人”,“全身直挺挺的不会打弯”,或是“刮得光光、剪 裁整齐的阔绅士,光溜利索,像刚印出来的钞票” 裁整齐的阔绅士,光溜利索,像刚印出来的钞票” 家庭关系:夫妻 父女、父子;工作关系:和卡克、 夫妻、 家庭关系 夫妻、父女、父子;工作关系:和卡克、和图 德尔 第一次使用象征——”火车“——机械化运动 火车“ 第一次使用象征 火车 机械化运动
(2)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充满伤感的情调,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充满伤感的情调, 他的作品比较多的具有多愁善感的特质, 他的作品比较多的具有多愁善感的特质, 他的伤感主要表现在对善良小人物命运的 同情和怜悯,这种感伤气氛有时弥漫全书。 同情和怜悯,这种感伤气氛有时弥漫全书。
《老古玩店》是狄更斯小说中唯一一部以悲剧为结局的。 老古玩店》是狄更斯小说中唯一一部以悲剧为结局的。 然而,结尾描写小耐儿死的情节,不是愤怒的控诉, 然而,结尾描写小耐儿死的情节,不是愤怒的控诉,而是 感伤的眼泪。作者像通过善良人辛酸的不幸、悲伤、 感伤的眼泪。作者像通过善良人辛酸的不幸、悲伤、愁楚 的泪水,来激起读者强烈的反响, 的泪水,来激起读者强烈的反响,着重在泪水涟涟中表现 人道主义的美与崇高。 老古玩店》的出版, 人道主义的美与崇高。《老古玩店》的出版,确实使狄更 斯达到了这种目的,读到小耐儿死去时, 斯达到了这种目的,读到小耐儿死去时,“无论在英伦三 还是在大西洋彼岸,人们无不为之一洒同情之泪” 岛,还是在大西洋彼岸,人们无不为之一洒同情之泪”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第200页) 页 其他如《奥列弗退斯特》的结尾描写阿格尼丝的墓穴, 其他如《奥列弗 退斯特》的结尾描写阿格尼丝的墓穴, 退斯特 远大前程》描写匹普生病和乔的重逢, 《远大前程》描写匹普生病和乔的重逢,结尾匹普和艾丝 黛拉的重逢,都是感伤的描写。 黛拉的重逢,都是感伤的描写。
பைடு நூலகம்
爱情心理得到的满足
天使型女性——美丽、天真、脆弱、容易 受到伤害的女性:小爱米莉和朵拉 圣母型女性:贝西姨婆和辟果提 完美女性:艾妮斯
第二个时期创作的特征
对社会的批判加深了, 对社会的批判加深了,他心目中的社会的阴影已多 于光明, 于光明,失望多于希望 作品中的资产阶级往往在经历破产和生活的不幸后, 作品中的资产阶级往往在经历破产和生活的不幸后, 才懂得仁爱 。 不再把恶看作是个别现象, 不再把恶看作是个别现象,而是把它与整个社会体 制特别与政治、 制特别与政治、法律体制联系起来 仍然认为可以用人道主义改造社会, 仍然认为可以用人道主义改造社会,作品中还表现 出温和的道德说教和人性感化思想 。 小说的情节不再由人物的经历所决定, 小说的情节不再由人物的经历所决定,而是有了一 个总的事件与框架,摆脱了流浪汉小说的老套子。 个总的事件与框架,摆脱了流浪汉小说的老套子。
(二)创作意图与客观内涵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 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 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 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 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各样事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直登天堂, 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总之,那时和现代 总之,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总之 是这样相像, 是这样相像,以致那时声名最响的某些作 家对于它的批评,说好说坏,都固执地只 家对于它的批评,说好说坏, 用最高级的对比之词。 用最高级的对比之词。”
(二)第二时期的创作(1842——1858)
访问美国——特写集〈旅美札记〉和长篇 访问美国 特写集〈旅美札记〉 特写集 小说〈马丁•朱述尔维特 朱述尔维特〉 小说〈马丁 朱述尔维特〉 这时斯的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董贝父子》 这时斯的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科波菲尔》 和《大卫 科波菲尔》
早期创作的特征
早斯的作品表现出作者是把生活看作善恶 之间的斗争,同时认为恶是个别现象, 之间的斗争,同时认为恶是个别现象,并 且最终为善所克服。反映在创作中,早期 且最终为善所克服。反映在创作中, 小说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小说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在艺术形式上, 在艺术形式上,狄更斯早斯的作品大多采 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 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是狄更斯的 作品也具有了流浪汉小说固有的缺陷, 作品也具有了流浪汉小说固有的缺陷,即 结构松散 。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荒凉山庄》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荒凉山庄》 ),《 (1852——1853),《艰难时事》 ), 艰难时事》 )、《 (1854)、《小杜丽》(1855—— )、 小杜丽》 1857)、《双城记》、《远大前程》 )、《 远大前程》 )、 双城记》 (1860——1861)和《我们共同的朋 ) 友》(1865)等等 。 ) 远大前程》 幻想破灭的悲剧。主人公: 《远大前程》:幻想破灭的悲剧。主人公: 匹普
他说: 他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 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 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 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 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 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 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 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 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大卫科波菲尔 科波菲尔》 《大卫 科波菲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