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册课堂笔记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X 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学中编-导论)导论0.1 复习笔记⼀、19世纪欧洲⽂学(⼀)19世纪欧洲⽂学的发展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与发展是⼈类历史上的⼀场变⾰,它改变了⼈的⽣存处境,促进了西⽅⽂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理的变化,从⽽也带来了⽂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具体表现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学思潮和流派,从⽽给近代欧洲⽂学带来了繁荣景象,也标志着欧洲⽂学的成熟。

(三)基本特征1.⼀⽅⾯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特别是⽂艺复兴以降欧洲⽂化与⽂学的传统,⽽且也悄悄地发⽣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2.另⼀⽅⾯使欧洲近代的⼈⽂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19世纪欧美⽂学⼈⽂观念的变化(⼀)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欧洲社会中⼈的⽣存处境发⽣了重⼤变化,⼈对⾃⾝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与⼈之间的关系。

1.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类⽂明的向前发展,它给⼈带来了⼀定程度的⾃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2.使⼈与⼈、⼈与社会、⼈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明给⼈带来了新的束缚,尤其是物对⼈的束缚,使⼈的⾃由得⽽复失。

(⼆)浪漫主义⽂学思潮1.浪漫主义⽂学思潮浪漫主义⽂学思潮流⾏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浪漫主义⽂学以艺术的⽅式描摹了这⼀特定时代⼈的激荡、亢奋⽽敏感、纤弱的⼼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我”。

2.浪漫主义⽂学思潮的发展概况(1)德国浪漫主义⽂学被勃兰兑斯称之为“精神病院”的德国浪漫派,是⼀些内⼼敏感善于体悟⼈的情绪与⼼理状态、热衷于描写离奇怪诞充满神秘⾊彩事物的作家。

他们对⼈的感性⾃我的关注远远胜过对理性⾃我的张扬;他们热衷于表现的怪诞、梦幻、疯狂、神秘、恐怖,等等,恰恰是⼈的理性的触⾓所难以指涉的感性内容。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

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

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重点作家作品:英国代表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外国文学下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下复习笔记

浪漫主义流派: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的文学运动和流派。

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是其核心思想,特征:a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使“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题意识。

b浪漫主义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反对运用理性观念来认识概括现实,主张从情感和想象等主观意志出发,追求创作的绝对自由;文学作品是一种表现而不是模仿和再现。

c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她们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和泛神论思想,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d浪漫主义善于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e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F司汤达:《红与黑》F巴尔扎克:《人间喜剧》Y狄更斯:《艰难时世》E托尔斯泰:《复活》现实主义: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前辈们广泛、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传统,同时又吸收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营养。

特征a继续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

b在表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开掘。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较详细版)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英国、法国)1、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以人道主义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企图建构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并不重视反映历史的本质,只是把历史作为自己自由驰骋的艺术场景。

(4)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就是从收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3)惯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大力提倡想象,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二、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流派1、德国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在18世纪末的德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

(1)早期(耶拿派,18世纪末—1805):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早期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悲观思想也比较严重。

施莱格尔兄弟: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诺瓦利斯(1772—1853):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

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

(2)中期(海德尔堡派,1805—1815):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形成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海德尔堡派。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第1講:雨果一、簡介1.生平: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人眼中的雨果: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中国读者眼中的雨果: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2.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3.《巴黎圣母院》中译本乾隆年间(19世纪中后期):《活冤孽》新文学运动中被改编成话剧:《钟楼怪人》1948年,出版了著名女诗人陈敬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4.《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和鑒賞(1)创作意图“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

……人生的神秘的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

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

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

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阐述第三种桎梏。

”——《海上劳工·序言》思考:1.雨果是怎样以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具体说:如何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透视这部小说蕴涵的思想内容。

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2)情节设置《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主线是克罗德四次陷害和爱斯梅哈尔达四次遇险的曲折过程。

敲钟人:加西莫多诗人:甘果瓦贵族军官:法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的特点:1、多变。

2、奇巧。

3、幻想。

(雨果:“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只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问与答:1.《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是否渗透了雨果的创作意图?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而不是“爱斯梅哈尔达”、或者“克罗德”、或者“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等等?補:游离故事情节的篇幅《巴黎圣母院》有两大部分似乎完全游离了故事情节。

一是小说的第三卷,作者用了整整一卷,描写圣母院的建筑、并以圣母院的建筑为基点回顾巴黎城市的历史风貌。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外国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简o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三法国文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的真谛》:包括两部中篇《阿达拉》:写了一个发生在北美原森林的故事。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第一节概述批判现实主义1、名词解释: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见长。

代表人物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2、特点:l 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

l 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

l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第二节司汤达一、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其第一篇美学著作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三、《红与黑》——表达反复辟的深刻主题【小说原名《于连》,副题“1830年纪事”。

】1、于连的形象: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l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形成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身受启蒙思想影响,崇拜拿破仑,希望建功立业,但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投靠教会,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l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做家庭教师时,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为了出人头地,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后与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l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l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外国文学史课堂笔记·史上最全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

著有《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3个>)?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完成一部19世纪法国的作品。

他采取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整体。

一种办法是分类整理。

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

“风俗研究”是主体,其中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等六个方面。

第二个办法是人物再现法。

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人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

《人间喜剧》里总共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出现过二三十次。

表现内容可分为五方面:①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如《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夫人的衰亡。

②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如《高利贷者》的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发家的方式比前者进了一步,是著名的资产者典型。

③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郎台除了钱,六亲不认,生活吝啬。

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这类作品有:《卡金央王妃的秘密》、《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

⑤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这类作品有:《乡下医生》、《乡村教士》。

《高老头》反映的思想内容。

(主题和内容)?四条线索:(笔记)(1)通过高老头的惨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反映青年野心家的成长过程;(3)通过鲍塞昂夫人的隐退,表现贵族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必然确立的命运趋势;(4)通过伏脱冷对社会的抨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罪恶实质。

《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

(他是怎么堕落的,<人生三课>)?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巴尔扎克细致的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的过程和所走过的道路,具有巨大的揭露意义。

拉斯蒂涅的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

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

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

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②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蒂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子爵夫人亲自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

最后,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的邪恶说教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他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③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

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

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佛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理解主人公艾玛的悲剧?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和毁灭的妇女形象。

她生性热烈,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思想。

她厌恶单调乏味的乡下生活以及“像马路般的平凡”的丈夫,一心想过上幸福的生活。

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便成了别人的玩物;模仿贵妇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

她一次次被骗、遭遗弃、经受幻灭的痛苦,最后只得以自杀告终。

福楼拜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

英国文学: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狄更斯《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退斯特》(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小杜丽》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名利场》(没有主人公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欧洲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劳资矛盾的作品),此外反映劳资的还有狄更斯《艰难时世》、左拉《萌芽》英国宪章派诗歌如琼斯《未来之歌》马克思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指: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

萨克雷《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形象?蓓基·夏泼是一个穷画匠的女儿,她冷酷而自私,利用一切往上爬,迎合上流社会的社会道德标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是一个冷酷自私、趋炎附势、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写出了上层社会那些貌似优雅的绅士们伪善、卑劣的精神世界。

狄更斯成名作《匹克威克先生外传》;代表作《双城记》;成熟标志《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创作分期: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幽默讽刺特色)。

长篇小说《奥列佛。

推斯特》二:《圣诞故事集》、长篇小说《董贝父子》和《大卫。

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还有《荒凉山庄》(又译《凄凉院》)、《艰难时世》、《小杜丽》三:五六十年代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重要作品有《双城记》(历史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远大前程》等长篇小说。

狄更斯最后完成的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是怎样表现的?《双城记》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

①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

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②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

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③从人道主义角度谴责了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疯狂的复仇行为,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如革命胜利后她不仅要杀死早已放弃贵族特权的代尔那,还要杀死他的妻子儿女,甚至连做过巴士底狱的梅妮特也不愿放过。

而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

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④小说从正面表现了人道主义所追求的仁爱宽恕和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情感,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

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

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⑤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哈代主要成就小说分3类?(1)罗曼史与幻想小说(2)机敏和经验小说;(3)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性格和环境小说成就最高,有《绿荫下》、《远离尘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卢纳查尔斯基称哈代是一个“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代表作《徳伯家的苔丝》,分析苔丝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外部与内部)。

苔丝形象:①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像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

②苔丝相信人的命运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

被骗失身,本是一个受害者,但他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

悲剧:(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与社会的悲剧:苔丝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资本主义的“文明”侵入宗法制农村,农民破产,道德秩序被物质文明打破,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3)哈代的悲观宿命论。

作者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捉弄。

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摆脱生活所带的不幸。

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从几个方面分析为什么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外部、苔丝本人、哈代悲观宿命论)(结合上题的悲剧)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成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代表着传统,又融合了现代的特点。

她天生丽质,自然纯朴,充满女性美和青春的活力,她真挚可爱,品德高尚,能够容忍和敢于自我牺牲,为了解决家庭的困难,去寻求任何帮助,她的灵魂是纯洁的,品德是高尚的。

德国文学:相关知识:40年代,格奥尔格·维尔特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结束浪漫派在德国文学史上的统治地位的是海涅的《论浪漫派》。

海涅中期两篇作品《论浪漫派》《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海涅代表作是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题目含义及思想内容。

题目含义:冬天象征德国现实,童话暗示用中世纪幽灵红胡子大帝形象挽救德国当时的政治危险,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童话,注定要破灭。

思想内容:(1)揭露德国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荒谬,长诗批判和讽刺的矛头首先指向普鲁士政府的反动统治。

如通过对军徽上的鹰的描写;(2)对宗教教会的批判,海涅痛揭教会的伪善和反动。

如用科隆大教堂作象征;(3)对德国资产阶级庸俗妥协的态度进行抨击,如象征意象女神汉莫尼亚;长诗以不少篇幅揭露和讽刺当时所谓反对政府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别。

(4)正面表现诗人岁德国和人类前途的信心。

如用“黑衣乔装的伴侣”暗示想法付诸实践。

俄国文学:奠基人:普希金。

(高尔基称其为“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现实主义奠基人)他创作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

(14行诗)另创作有长诗《茨冈》。

什么叫“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

都是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决裂,他们希望有所作为,但远离社会生活和人民,缺乏坚定的生活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毅力,结果一事无成,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失败的。

他们既不满沙皇专制政府,同时也不会和群众结合,所以称为“多余人”。

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