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原因

合集下载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我们将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金融市场的过度创新、监管缺失和政策失误等。

我们将分析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信贷紧缩、市场动荡、金融机构破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

我们将从次贷危机中汲取教训,探讨如何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如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等。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防范和应对未来金融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复杂且多元,涉及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过度的金融创新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期,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推出了大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如抵押债务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

这些产品将原本的高风险资产通过层层包装和分销,使得风险被极度扩散和隐蔽。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缺失为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

在2000年代初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足,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能够利用监管漏洞进行高风险操作。

全球经济失衡也为美国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流入。

这些资本通过购买美元资产进入美国市场,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经济失衡导致美元汇率波动加剧,进而影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也是导致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放松了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标准,导致大量信用不良的借款人进入市场。

这些借款人在房价下跌时无法偿还贷款,引发了违约潮和信贷紧缩。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和监管不足的问题,也有全球经济失衡和市场主体道德风险的影响。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其爆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众多金融机构破产,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速放缓。

本文将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并对其所带来的思考进行探讨。

1. 背景在2003至2007年期间,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不动产价格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迎合这一需求,纷纷推出了次贷产品,即面向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高风险贷款。

2. 次贷市场的繁荣次贷市场的繁荣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人的信用卡消费和房地产购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低收入人群的债务增加和无力偿还的情况。

下面是次贷市场繁荣的几个关键因素:2.1 放松借款条件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得更多的利润,放松了借款条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申请贷款。

这助长了部分借款人的欠款能力,增加了次贷市场的需求。

2.2 投资者的需求许多投资者在寻找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时,瞄准了次贷市场。

这些投资者购买了次贷债券,将高风险贷款打包成证券,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进一步刺激了次贷市场的繁荣。

2.3 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债券的风险进行评级,但在这次危机中,它们未能正确评估次贷债券的风险。

过高的信用评级导致投资者低估了次贷债券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爆发。

3. 危机爆发的导火索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房地产价格下跌,许多借款人开始无法偿还贷款。

这引发了次贷市场的恐慌,银行开始出现危机。

此时,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触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4. 思考与启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思考与启示:4.1 金融监管此次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

金融机构过度放松借款条件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导致了次贷市场的繁荣和次贷危机的爆发。

加强金融监管,严格审查金融产品和评级机构的行为,是防范类似危机的重要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即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而且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第一节: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1. 房地产泡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繁荣期。

人们普遍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并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段。

这导致了过度乐观的预期,追求房屋投资的狂热。

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发放高风险次贷,使得购房者无需按揭贷款和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获得低成本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的快速增长最终引发了危机。

2. 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也负有很大责任。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过度借贷、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债务资产证券化以及制定了有缺陷的金融工具等。

这些行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1. 风险管理和监管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严重不足以及监管机构的失职。

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规则,不过度借贷,有效管理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他们应该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监管政策。

2. 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次贷危机揭示了普通公众对金融产品和风险的无知。

我们应该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金融风险,以避免被不良金融产品危害。

3.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市场应该建立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金融机构应该公开其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选择的投资项目。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多元化投资和风险分散投资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降低个体投资带来的风险。

论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原因

论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原因

【摘要】本文先回顾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重大影响和特点,浅析危机的直接因素,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的本质原因,从而获得启示。

【关键字】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政治经济学一、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美国次贷危机,即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

美国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第一类优质抵押贷款,第二类次优抵押贷款,第三类则为次级抵押贷款,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贷危机的发生,一方面是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另一方面是随着利率水平升高,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房贷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只能选择违约,使得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从而引燃危机。

应该对此次危机负责的人可以归纳为如下:次级贷款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的信贷员、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

《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写到:“如果你签了一张本票,心里却想着‘我承诺支付’的声明不过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强制要求,那么,你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次级贷款借款人。

”次贷借款人是想买房而买不起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还款额与收入比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超过了85%。

为了骗取贷款,经纪商通常隐瞒借款人的重要资料,比如隐瞒债务数据,夸大房产估值。

通过经纪商,最初贷款不够格的借款人获得了资格,信用不足的人获得了良好信用,贷款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逆向选择。

篡改信用是专门的信用修复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将信用报告改头换面,也可以选择信用强化——通过向信用优良的人支付一定费用,从而取得信用优良的人的授信账户。

贷款公司用尽一切可用之法,来增加对借款人的贷款额。

信贷员通过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如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而这种蒙骗实质上是自掘坟墓。

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次级贷款,然后把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证券进行销售,形成了次级贷款二级市场,这又促进了一级市场的发展。

次贷危机原因过程与机理分析

次贷危机原因过程与机理分析

次贷危机原因过程与机理分析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自2007年至2008年爆发,是由次贷问题在美国金融市场引发的一连串金融危机。

该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以下是对次贷危机形成原因、过程和机理的详细分析。

形成原因:1. 低利率环境:2001年至2006年期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历史最低水平,这导致商业银行倾向于提供更多低利率贷款。

低利率环境使得购房者有更多借贷机会,并刺激了住房市场的快速增长。

2. 资产泡沫:2000年初,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后,投资人转向房地产市场寻求投资机会。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无限制的升值过程,进一步加剧了资产泡沫。

购买欲望的增加刺激了购房需求,进而推动了供应商以及金融机构为这部分购房人提供贷款。

3. 放松监管政策:为了鼓励更多人购买住房并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通过降低抵押贷款资格标准,放宽了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

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了次贷市场的迅速扩张,但也同时降低了贷款的风险管控能力。

过程:1. 次贷市场的兴起:由于房价的稳步上升,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开始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接纳,以贷款购房。

这些次贷贷款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率和风险。

2. 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为了将高风险次贷转化为投资组合,金融机构开始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如担保债券、信贷衍生品等。

这些工具根据次贷的信用等级划分成为不同的投资等级,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

3. 市场崩溃:次贷市场开始出现问题,购房者开始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由于债务违约的风险增加,金融机构开始不再信任和买入这些次贷相关资产。

这导致了次贷市场的崩溃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机理:1. 层层抵押与杠杆:由于次贷市场存在较高的风险,金融机构通常将次贷贷款打包成担保债券,然后通过报销衍生品的方式进一步间接投资。

这滋生了一个层层抵押和杠杆的系统,一旦次贷市场崩溃,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受到影响。

2. 信息的不对称:次贷市场中的许多贷款借款人并未提供准确或完整的财务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④房地产泡沫
15
2、美国的外贸赤字导致对次贷的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
中国进出口银行李若谷
16
②巨额对外 贸逐利润
⑤房地产泡沫
17
温总理在09年达沃斯论坛上的总结

时间:09年1月28日 地点:瑞士世界经济论坛 “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 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 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 息和资产定价失真; 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 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
31
(二)乐观预期


温总理对世界信心的提振
时间:09年1月28日 地点:瑞士达沃斯论坛 “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 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32
2009年2月,龚方雄力挺中国经济。 3月称中国经济已现复苏迹象。
2009年3月,伯南克称美国经济 有可能在09年底复苏。

2、次级债:银行将自己手中的贷款打包,形成银行债 券,向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发售。
3、美国债券评级机构:为了从银行获得好处,债券评 级机构在房地产次级债的评级中作弊。
天上掉馅 饼喽!

7
背景知识: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1、穆迪(Moody)——创始人约翰· 穆迪,1909年出版的《铁路 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 次进入证券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 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 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 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 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 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 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 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 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 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 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2003年评级和分 析的债券总额超过30兆美元,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 (代码MCO)。 8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几乎在一瞬间变得萧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作出了以下的分析,并总结出了几个原因:①金融业的过度创新从普遍意义上而言,金融方面的创新有着降低风险、促进资产流动,以及提高杠杆系数等多个优点,然而在2007年次贷危机的发生以后,金融创新的度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前,金融业的创新蓬勃发展,其中次级贷款在全国的总量是大约1500亿,其中违约的金额并不高,但美国的金融业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发行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面向的客户大多都是信用水平较低的,导致加上了衍生品违约金额之后的全部违约金额达到了500万亿之多。

美国金融业的过度创新使得金融衍生品与次贷的品种都很多,并且金融衍生品在房地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规模,比次贷的规模大22倍。

美联储虽然在发现泡沫之后于2004年调高了银行准备金率与利率,但是面对许多包装地以次充好,并且运用金融杠杆放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美联储却迟迟没有对其进行管控,直至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

②流动性过剩源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衰退,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采取了大幅降息减税的方式,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对逐渐衰退的经济产生刺激作用,同时先通过降低基准利率促进房价上涨、加大资产的流动性,实现振兴房地产业,转而让房地产业的繁荣促进其它行业的共同繁荣。

降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理是,降息使得人们贷款所需付出的成本降低,故贷款的需求增加,会有更多贷款得来的资金涌入美国的房地产业,卖方市场导致房价的上涨,使得美国房地产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同时,房价的不断上涨也使得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价值的提升,这反过来促进了贷款需求的增多。

当从银行贷款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开始膨胀,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优质贷款市场很快饱和,于是它们转而向次贷市场发展,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就随之凸显。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1.信贷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信贷泡沫的形成。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了借款和贷款条件,导致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采取了过度宽松的放贷政策,使得借款人贷款条件容易,贷款利率较低,从而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

然而,这种信贷泡沫最终崩溃,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启示一:金融监管应更加严格。

这次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冒险。

2.金融创新: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次贷、衍生工具等。

这些创新产品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资产支持,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

当次贷市场发生危机时,这些创新产品的价值迅速下降,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启示二:金融创新应慎重进行。

金融创新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需要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能够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同时减少系统风险。

3.市场失灵: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市场在有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失灵。

由于贷款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从而过多地放松贷款条件。

此外,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务工具的定价和评估能力也存在缺陷,低估了这些债务工具的风险。

启示三: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创新金融工具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政府干预: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救助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等,以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不仅增加了国家债务,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通胀和货币贬值等。

启示四:政府需要在金融危机中采取果断的措施,但要避免过度干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同时要注意解决根本问题,以避免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

综上所述,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信贷泡沫、金融创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先回顾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重大影响和特点,浅析危机的直接因素,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的本质原因,从而获得启示。

【关键字】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政治经济学一、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美国次贷危机,即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

美国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第一类优质抵押贷款,第二类次优抵押贷款,第三类则为次级抵押贷款,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贷危机的发生,一方面是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另一方面是随着利率水平升高,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房贷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只能选择违约,使得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从而引燃危机。

应该对此次危机负责的人可以归纳为如下:次级贷款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的信贷员、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

《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写到:“如果你签了一张本票,心里却想着‘我承诺支付’的声明不过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强制要求,那么,你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次级贷款借款人。

”次贷借款人是想买房而买不起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还款额与收入比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超过了85%。

为了骗取贷款,经纪商通常隐瞒借款人的重要资料,比如隐瞒债务数据,夸大房产估值。

通过经纪商,最初贷款不够格的借款人获得了资格,信用不足的人获得了良好信用,贷款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逆向选择。

篡改信用是专门的信用修复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将信用报告改头换面,也可以选择信用强化——通过向信用优良的人支付一定费用,从而取得信用优良的人的授信账户。

贷款公司用尽一切可用之法,来增加对借款人的贷款额。

信贷员通过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如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而这种蒙骗实质上是自掘坟墓。

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次级贷款,然后把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证券进行销售,形成了次级贷款二级市场,这又促进了一级市场的发展。

这种证券化还将危机发生产生的后果放大,一旦借款人违约,多米诺骨牌效应连带多个利益相关者出现支付问题。

为了让投资者购买银行打包的证券,完全依赖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将这些证券评估为投资级,推动了证券的销售。

没有评级机构的客观分析,投资机构就无法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真正的风险,全世界很多金融机构乃至政府都参与了次级贷款打包证券的购买。

整个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如《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所说“经纪商操纵贷款,贷款公司向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投资银行打包高风险抵押贷款,评级机构为这些证券化产品成为投资级产品盖章放行,所有行为加在一起引发了这场‘完美风暴’。

”危机的发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从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美国的房价比过去上涨了近1倍。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业绩,大力鼓励人们买房,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购买力不足的现象时,便把没有支付买房能力的人也牵扯进来。

房地产市场出现购买力不足,说明房屋已经供大于求,按经济学原理房价应该下跌。

然而一旦房价下跌,就会危及到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开发商为了追逐利益,维持高房价,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下手,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信贷员用了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

于是,大批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借款买了房子。

银行手里拿着这么多级别很差的贷款,他们明白其中的风险,于是便把这些贷款设计成金融债券。

由于这个债券风险很大,基本卖不出去,银行找到了投资银行,投行胆大妄为,买回了那些金融债券,这样使本该下跌的美国房市继续高涨。

然后投行又想出了赚钱的好方法——资产证券化,金钱的诱惑下,在美国房市高涨的行情下,不少投资者知情或不知情地买入。

刚开始两年是贷款公司帮次贷借款人还贷的,两年之后没有支付能力的人还是没有支付能力,根本还不起房贷,银行也没有办法偿还投行买下的金融债券,投行买的次级房贷债券最多,证券化后的资产又卖给全世界的保险公司、各种基金、银行,使得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波及了全球。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特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

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

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不仅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而且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此外,次贷危机加大了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美元大幅贬值,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

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此次次贷危机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显著特点:首先,政策导向性。

《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的作者理查德•比特纳在书中举例说:原本通不过贷款审批的卡特夫妇,属于高度次贷级别——几乎没有什么信用,信用记录不良、是大额待偿债务账户并且只有普通水平的收入,这一切意味着贷款风险非常大。

2005年,因为有了更宽松的贷款审批标准,次贷行业通过了对卡特夫妇的贷款申请。

理查德•比特纳查看了投资者指导文件,想要找出错误所在。

结果让他很吃惊,没有任何环节出错,贷款不存在任何人为操控或欺诈嫌疑——从收入证明到资产评估,所有步骤都很到位,但是最终仍然无法还贷。

由此理查德•比特纳就认为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出现了问题,在没有人为操控或欺诈嫌疑的情况下,次级房贷都存在问题,所以到后来出现大量人为操控或欺诈的情况下,问题便更加严重地显现了。

其次,高度欺骗性。

整个贷款过程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经纪商、借款人、卖家全都会假报信息,理查德•比特纳说到“贷款申请欺诈、虚假评估、伪造就业证明,如此种种。

”“所有经纪商提交进行审批的贷款文件里,有超过70%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带有欺骗性。

”高达70%的欺骗性,金融行业的诚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值。

第三,错综复杂性。

次级贷款行业的危机是由多种不当因素错综交织的结果。

通过金融创新,把这个行业所涉及的次贷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等各个环节捆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结构复杂、设计精巧。

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说“这些投资工具让人迷惑的天性意味着,买下它们的基金经理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买什么。

正因为如此,评级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着攸关生死的作用。

没有评级机构的客观分析,投资机构就无法了解到购买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的结果是,各利益相关者都没有获益,可谓多败俱伤。

第四,严重破坏性。

美国次贷危机破坏了整个美国金融业的秩序,波及范围相当广,影响到了全世界,使全球对美国的金融产品的信用发生了质疑。

这次次贷危机使金融界最注重的诚实、守信、公开、公平、公正等基本道德遭到了肆意践踏。

全球经济不得不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回归,金融形势恶化。

三、次贷危机的直接因素从危机的发生过程、影响、特点可以看出,金融行业参与者的欺骗“功不可没”,当然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也是引发因素之一。

而导致金融监管缺失的,是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旨在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此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法案,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

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家庭的高杠杆只是一个方面,银行的高杠杆也在这次危机中备受诟病。

银行吸收了资产的几十倍资金,高杠杆率在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对银行系统带来了高度的系统不稳定性。

当房地产泡沫破碎时,银行的损失比真实经济中更加惨重,高杠杆实际上放大了危机的影响规模。

四、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的本质原因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他人生产的商品,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由于生产超过了社会有支付能力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活动紊乱,这里的社会需要不是绝对意义的需要,而是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因此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可能形成债务链,一旦债务链某个环节中断,会使一系列商品流通中断。

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将导致生产中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从而出现生产相对过剩。

当这种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社会范围内的危机。

所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说,是相对过剩的危机,起源于生产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不平衡。

在房地产购买能力下降时,房价就应该走低,使需求与生产自然平衡。

但美国的金融家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造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有迷惑性的金融衍生品,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说“如果说次级贷款行业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

当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为华尔街的金融业带来高额的利润率时,整个行业失去了理性,变得疯狂,使得这些对抵押贷款产品的需求欲望火上加油。

房地产的狂热取代了所有的理性思维,在金钱的诱惑下,人人都像着魔了一样。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的本性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政论家登宁的话中曾说过:“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残酷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