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及启示_下_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目录一、内容描述 (1)二、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 (1)1.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社区教育的作用 (4)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目标 (6)2.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 (7)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8)社区资源融入学校教育 (9)家校社三方合作机制 (10)三、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启示 (11)1. 明确家校社各自职责,形成育人合力 (12)2. 加强家校社沟通与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 (13)3. 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育人质量 (14)4.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15)四、结论 (16)一、内容描述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将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的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同责任,通过合作与互动,实现教育目标的共同提升。
本文将对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模式强调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长教师会议、家长志愿者等。
家庭参与还体现在对子女课后生活的引导与陪伴上,如阅读、运动等活动的共同进行,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
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议,与家长分享孩子的学习进展和成长情况,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还会开展家长教育项目,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技能,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社区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设施等,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场所。
美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对我国的启示作者:臧娜王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2期摘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共育,是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
研究美国的家园、社区合作,可以为我国的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提供宝贵经验,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相互作用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启示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幼儿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体系,它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可见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合作,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国外许多国家对此都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教育实践,这些经验都可以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实践中促进我国的幼儿教育的逐步发展。
1 美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广泛开展“开端教育计划”以来,其家园、社区合作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以家庭为中心的课程和教学。
教学分为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幼儿园为家长提供教学和服务;第二种水平是帮助家长解决日常的问题和争端。
例如,日常法律知识、营养餐盒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健康服务等,这些教学都以家庭的日常需要结合起来。
第三种水平是尝试把儿童的课堂教学和家庭的学习联系起来。
例如幼儿园提供课本,让父母读给孩子听,这样就有助使幼儿园环境里的学习和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
(2)家长教师联合会。
“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PTA)成立于1897年,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儿童问题咨询机构,一百多年来,由于其成员的不懈努力,联合会已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制定童工法、学校热午餐计划、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儿童电视法案等。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话说在我国,教育这个词可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学前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
而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确一点,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其中,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注重实践。
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强调实践性,鼓励教师和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这种做法在我国也是非常适用的。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强调因材施教。
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这种做法在我国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
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会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这种做法在我国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还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会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这种做法在我国也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该在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吧!。
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及启示

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及启示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外学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学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一)美国美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注重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如《提前开端计划》和《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学前教育服务。
同时,美国强调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资质,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
在课程方面,美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强调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英国英国的学前教育改革重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政府出台了《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明确了 0-5 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要求。
为了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英国建立了严格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此外,英国注重家园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儿童的学前教育,通过家长培训、亲子活动等方式,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三)日本日本的学前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日本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学前教育设施和条件。
在课程设置上,日本的学前教育注重结合本国文化和传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等,培养儿童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日本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德国德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儿童之家等,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儿童的需求。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素质的目的。
家庭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育人教育理念、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则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社会则是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经验的重要环境,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社会素质。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素质的目的。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孩子充足的心理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交流沟通,提高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素质的影响;在社会方面,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家访工作及其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家访工作及其启示家访(Home Visits)是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家庭建立友好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了充分发挥家访的独特作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准时到达儿童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访问,并全面落实家访后的强化工作。
本文整理了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家访工作的相关信息,希望为我国的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反思我国幼儿园家访工作的平台,以帮助教师巩固和发展家园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家访的价值美国学前教育专家纷纷指出,家访有助于教师、家长、儿童的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有助于家园合作关系的形成。
1.家访对教师的价值(1)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家长和儿童的家庭环境家访是教师与儿童家庭间建立积极平等的伙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文化背景,〔1〕了解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的特色和家庭成员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
〔2〕(2)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家访既能使教师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儿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许多信息,也能使教师对儿童的家庭学习环境进行评估,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指导儿童在家里的学习活动。
〔3〕家访还能使教师全面地观察儿童的家庭环境,深刻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在家里喜欢的玩具和活动,从而为教师今后设计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打下基础。
〔4〕教师可以运用家访获得的信息,设计更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的活动,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5〕2.家访对家长的价值家访能帮助家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保教活动,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6〕此外,家访还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自由交流的机会,使家长能直接看到教师和孩子的互动,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
正如Gestwicki指出的那样,家访能为那些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而不能来园的家长提供与教师面对面交谈的机会,能为家长提供参与教育、观看教师和孩子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喜欢他们的孩子。
〔7〕3.家访对儿童的价值家访使儿童感到很新奇,他们会很高兴地把自己的房间、玩具、宠物、兄弟姐妹等介绍给教师,家访还能增强儿童的自豪感,帮助儿童攻克入园难关。
美国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举措及其启示

美国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举措及其启示为了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美国采取了许多举措来加强师幼互动。
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以下是美国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一些重要举措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美国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
美国政府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参加这些培训活动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师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更优质的师幼互动。
启示: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并积极寻找培训机会。
通过参加培训活动,教师能够开阔视野,学习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美国注重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认知。
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应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特长、学习风格等。
美国教师通常会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并根据这些观察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通过了解每个幼儿的需求和特点,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美国倡导与家长的密切合作。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对于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
美国鼓励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
教师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并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配合,以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启示: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保持有效的沟通渠道。
通过与家长密切合作,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以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第四,美国鼓励教师使用多种互动方式。
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如问答、游戏、故事讲解等。
这些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启示:教师应多样化互动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运用多种互动方式,教师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美国学前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谈谈美国的学前教育,看看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在美国,学前教育是指从孩子出生到满五岁之间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
美国的学前教育分为两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的学前教育通常由政府资助,而私立学校的学前教育则需要家长支付学费。
那么,美国的学前教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 重视早期教育美国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他们认为,孩子的大脑在五岁之前发育得最快,所以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观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重视起孩子的早期教育。
2. 注重个性化教育美国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个性化教育。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来制定教育计划。
这种观念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3. 融入游戏和生活美国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将游戏和生活融入到教育中。
他们认为,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要创造一个充满游戏的环境。
他们也强调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这种观念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游戏和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两者,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4. 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他们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他们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
这种观念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应重视家园合作的日常性 和随访性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普遍重视 与家长交流, 家长在任何时候都是 最 受 欢 迎 的 访 问 者 。美 国 学 前 教 育 工作者认为, 当家长主动参与时, 他们教育儿童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幼儿园鼓励家长把自己看作是儿 童发展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这值得 我 们 学 习 。应 该 说 我 国 的 大 多 数 幼 儿 园 非 常 重 视 “接 送 时 与 家 长 交 流 ”这 一 合 作 形 式 , 但 仍 有 一 些 幼 儿园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让家长 进园进班, 误认为家长的进入会干 扰幼儿园和班级的正常工作, 给儿 童 的 发 展 带 来 消 极 影 响 。据 一 些 家 长反映, 每天接送孩子时, 幼儿园 只 允 许 他 们 在 大 门 口 进 行“ 交 接 仪
仔细地听家长说话, 记录家长的主 要观点, 平静、温和地和家长交谈, 询问家长如何解决问题) ; 另一方 面, 他们提请家长相信教师, 宽容 地对待教师。此外, 他们也为家长 设 立 了 投 诉 程 序 , 以 及 时 、准 确 地 反映家长和儿童的需要, 有效、快 速地解决问题和纠纷。例如, UCDC提醒家长: 如果你认为孩子 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尽早和教 师商讨; 如果你对讨论结果不满 意, 就和园长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HA也提示家长: 不论发生什 么 问 题, 请先和教师取得联系; 如果你 对交谈结果不满意, 再向园长反 映, 直到问题被解决。他们向家长 承诺: 所反映的各种问题都会在48 小时之内得到满意的答复。
2006 12
11
随 身 携 带 急 救 药 品 、紧 急 情 况 联 系 卡以及父母同意单的复印件。
学前教育机构欢迎家长为孩 子的外出活动出谋划策, 同时欢迎 家长参与活动。此外, 学前教育机 构 也 把 社 区 的 一 些 重 大 活 动 、节 日 活 动 、展 览 、歌 舞 表 演 等 信 息 传 递 给家长, 便于家长选择利用。例如, BAS在 感 恩 节 前 把 节 日 期 间 市 区 最吸引人的地方一一公布, 使家长 知 道 可 带 孩 子 去 哪 里 看 街 景 、夜 景、橱窗展, 可去哪里溜冰、品尝食 物等。
学前教育机构组织的外出参 观等活动也是重要的教育活动, 它 们是机构内部的教育活动的补充、 延 伸 和 发 展 。学 前 教 育 机 构 在 组 织 各种外出活动时非常重视做好各 项准备工作, 防患于未然, 从而最 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支持科研活动提升学前 教育机构和家庭合作共育的质量
2. 应保证家园合作的双向性 和互惠性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家 长是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 双方 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也是信息的接 收者, 这值得我们思索。我国的大多 数家长都是幼儿园信息的分享者和 接收者, 而作为信息的发送者这一 角色特征则不明显。虽然“家长是孩 子的启蒙教师”, 但教师是受过专业 训练的, 比家长有着更多的学前教 育知识和技能。客观地讲, 教师更了 解群体儿童的特征, 而家长则更了 解个体儿童的特征。因此, 如何发挥 家长的信息发送者的角色作用, 促 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成为摆在我国 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认真思 考的问题。
点; 感谢家长为班级捐献一本书或 一个玩具等, 以独特的方式庆祝孩 子的生日, 分享家庭的文化。
教师作为儿童家庭文化的探 索者和学习者, 在与具有不同文化 背景的儿童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中 了解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习惯, 与儿 童 、家 长 一 起 成 长 , 从 而 提 高 和 家 长合作共育的质量。
●通过参观活动扩展学前教 育机构和家庭共育的空间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对外出活 动都有一系列明文规定, 以确保活 动安全有效。如: ( 1) 教师在带领幼 儿外出活动前, 要向办公室报告参 观的目的地是哪里, 准备什么时候 出发, 大约什么时候返回, 并在班 级的门上贴上这些信息; 返回后也 要向办公室报告。( 2) 外出活动时 必须保证成人与4岁幼儿的比例是 1∶3, 成人与5岁幼儿的比例是1∶4; 幼儿每次外出活动至少有两个以 上的成人相伴, 一旦发生意外, 一 个成人可照顾幼儿, 另一个成人可 寻求帮助。( 3) 教师要在每个幼儿 的 衣 服 上 贴 上 教 育 机 构 的 名 称 、地 址和电话号码等标签。( 4) 教师要
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在长期的 交往过程中不可能没有误解和矛 盾, 但是有问题和矛盾并不可怕, 重 要的是及时沟通, 互相理解, 相互体 谅, 妥善解决, 这样教师和家长之间 就能不断提高信任度及和谐度。
二 、思 考 及 启 示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 作共育的形式及效能引发了笔者 许多思考, 给了笔者以下启示:
学前教育机构认为与大学建 立稳定持久的科研关系可提高教 育质量。不仅是大学的附属幼儿 园, 大学周边的学前教育机构也都 乐意与大学合作, 成为大学的教育 实 习 基 地 或 科 学 研 究 基 地 。他 们 热 忱欢迎科研人员来做研究, 热忱欢 迎 大 学 生 和 研 究 生 观 察 儿 童 、实 习 见 习 、学 做 科 研 。 笔 者 每 次 去 几 所 大学附属幼儿园, 都在各个班级看 到 一 两 名 大 学 生 、研 究 生 在 做 各 种 观 、邮 局 、商 店 、书 店 和 图 书 馆 。 CMUCS是 一 所 大 学 附 属 幼 儿 园 , 教师经常带领幼儿参观大学的体育 馆、田径场、食品店和机器人实验 室, 访问大学的音乐家、保安人员和 建筑工人。SW 坐落在城市的艺术 区, 笔者随机访问时正遇到三位教 师手拉着九个幼儿排队外出。笔者 尾随其后, 发现他们沿着街道旁边 的 剧 院 、画 廊 、艺 术 广 场 、雕 塑 公 园 行走、观察, 教师给予一定的指点和 讲解。BAK坐落在市中心的商业区, 笔者随机访问时巧遇三位教师手拉 着八个幼儿排队外出, 他们围绕着 一个最大最漂亮的百货商店依次观 赏每个橱窗。另一种是远距离的郊 游、旅行, 需要使用交通工具, 如去 当 地 的 动 物 园 、鸟 园 、农 场 、博 物 馆 以及城市公园、图书馆、美 术 馆 、音 乐厅等。
学前教育工作者认为, 教育方 案的质量通过与社区密切合作会 有 所 提 高 , 为 此 , 散 步 、参 观 、郊 游 和旅行都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 分 。他 们 帮 助 家 长 认 识 社 区 资 源 在孩子成长中的独特作用, 并说明 外出活动时可能发生的一些普通 小意外, 希望家长理解。每次外出 活动前, 教师都会告知家长参观的 时 间 、地 点 、目 的 。在 家 长 签 名 同 意 后, 教师才带领孩子外出活动。从 空间距离来讲, 外出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近距离( 在学前教育机构周 围10个 街 区 内 ) 的散步、参观, 不需 要使用交通工具, 如去附近的大学、
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
的义务, 要求他们履行按时接孩子 的职责?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 做到既尊重家长的“上帝”地位, 又 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 在家园之间 架 起 互 惠 、互 尊 、互 信 的 桥 梁 。
3. 应加强家园合作的多样性 和全面性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与美国一 样, 都强调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 进与家庭的合作和交流, 不同之处 在于我国比美国更加重视家访工 作, 而美国则更加重视组建家长志 愿者队伍。这是美国学前教育的优 良传统, 今天仍被众多学前教育机 构所采用。这一点值得我们效仿。我 们可把祖辈家长、待岗或下岗家长 组织起来, 鼓励他们把自己宝贵的 经验、宽裕的时间奉献给幼儿园, 充 分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及启示(下)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李生兰
●通过节庆活动分享家庭的 不同文化
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学 前教育工作者认为, 他们应该对不 同 儿 童 家 庭 的 文 化 非 常 熟 悉 、敏 感, 并给予尊重。于是, 学前教育机 构利用节日这种特殊载体对儿童 进 行 多 元 文 化 的 启 蒙 教 育 。如 教 师 注意选择不同文化的代表性节日, 邀请家长来园给儿童讲一些有关 家庭传统文化的故事, 呈现家庭的 重大事件, 和儿童一起制作礼物、 烹调食物, 在庆祝不同文化的节日 活动中帮助儿童了解同伴的家庭 文化, 同时加深对每个儿童家庭文 化的认识。学前教育工作者还认 为, 儿童的生日是一种特殊的节 日, 生日庆祝活动也是家庭文化的 一种独特反映, 所以他们十分欢迎 儿童在班级过生日, 并提醒家长准 备生日庆祝活动所需的各种健康物 品, 鼓励家长为每个儿童提供一份 生日小蛋糕。此外, 有些学前教育机 构还欢迎幼儿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到 班级来和儿童一起庆祝生日; 允许 家长使用机构的厨房制作生日餐
式”, 他们很想进去看看幼儿园是 什么样子的, 班级是什么样子的, 教 师是什么样子的, 却得不到园方的 同意。家长是否应该进入园内班内? 家长是否有权进入园内班内? 我们 是否应该给家长知情权? 我们是否 应该张开双臂欢迎家长进入? 毫无 疑问,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否 则我们就关闭了家园合作的一条重 要通道, 错失了许多家园合作的大 好时机。此外, 我们还应该考虑建立 家长随访制度, 使家长感受到他们 是幼儿园的主人。我们不必担心全 班幼儿家长会同时访问班级, 因为 这个概率实在是很小的。
12 2006 12
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 参与 了多项科研项目, 促进了教 育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