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登记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记录本 (2)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记录本 (2)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记录本=科室:肝胆外科日期:2019年XXXX医院目录一、《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二、《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7年版)三、《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四、XXXX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组成员名单五、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六、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职责七、科室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八、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月度分析报告九、科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月度)十、科室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讨论及整改报告十一、科室抗菌药物培训及考核记录(季度)十二、科室抗菌药物年度总结一、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二、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7年版)药学部 2017年6月27日三、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4.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5.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6.我院头霉素类包括:头孢美唑、头孢西丁;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

现有的抗菌药物品种中没有去甲万古霉素和氨曲南。

7.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六、肝胆科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法律、法规;遵守《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XXXX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之答禄夫天创作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法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分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出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床药学室汇总,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三、管理责任1.权限的控制,在应用程序上实行电脑程序严格把关,医院信息科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将本院抗菌药物设有标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标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评价表

碳青霉烯类评价表

感染性疾病诊断: 符合打√不符合打×
过敏史: 备注
医疗机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信息表
患者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入院科室:
处方医师:
住院号:
第一诊断:
指标名称 用药指征
用药过程 有禁忌症 相应级别医生查房分析记录 第1次使用前72h内药敏实验 第1次使用前72h内细菌培养 每日至少一次体温测量 每日至少一次血常规检查 肾功能监测 肝功能监测 用法用量符合标准 用药疗程符合标准 溶媒及滴速符合标准 药物相互作用符合标准 用药后72h内退热 用药期间及停药后细菌培养呈阴性 用药后白细胞计数正常 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为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工作在医务处领导下进行,各临床科室、药学部、信息科等共同协作完成,日常工作由药学部负责。

二、工作流程
(一)各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小组,每月5号之前上报本科室上个月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纸质版上报医务处,电子版同时报送至医务处和药学部。

(二)药学部每月收集、汇总全院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每月15号之前完成分析报告后上报医务处。

医务处根据分析报告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的耐药。

(三)医务处每半年将使用信息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床药学室汇总,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三、管理责任1.权限的控制,在应用程序上实行电脑程序严格把关,医院信息科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将本院抗菌药物设有标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标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 据);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 的 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 细菌培养等。
评分说明
分数
违反①—⑦ 中任意一条, 每条扣10分。
不符合①扣 20分; 不符合②扣 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01 关于做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CHAPTER 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的 通知
(冀卫办医[2018]31号)
关于做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的 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国 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 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纳入对医 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 的 重要指 标,考核不合格 的 ,视情况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等处理。
0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CHAPTER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儿童群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的 使用量及耐药性明显上升,主要原因:1. 感染患儿可以选用 的 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 的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物为主要选择。2.越来越多 的 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更多重症感染患 儿。
大于1月龄儿童 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在新生儿及肾 功能不全 的 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为减轻细菌耐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 的 应用。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临床科室应当严格掌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按照规定会诊,由具有相应处方权 的 医师开具处 方,并经药师审核后使用。2.制定合理 的 给药方案。患儿发生感染时,及时正确留取微 生物标本,依据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 的 给药方案。强调通过病原

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

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

医疗机构名称:
(加盖单位公章)
分类
品种 编号
通用名
品规 编号
商用 名称
剂型
规格
注射用 头孢曲 1 松钠
无 粉针剂 2g/支
第三、 1 注射用
四代头
头 孢 曲 2 罗氏芬 粉针剂 1g/支
孢菌素
松钠

2
3
3
4
4
5
5
6
6
7
零售 价格 (元)
××
××
分级
生产 非限制使 限制使用级 特殊使用 企业 用级(共× (共×× 级(共××
感染性疾 病科是否
会诊

使用前是 否微生物
送检

是否紧 急情况 下使用

处方 医师
李某
处方 时间
审方 药师
20170103 王某
附件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信息表
单位名称 (加盖公章)
责任部门
责任人
职务
联系地址 邮编 办公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手机
附件 4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备案表
×种)
种)
种)
齐鲁制
药有限 √
公司
上海罗
氏制药 有限公

司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 XXX 医院(自行修改)
科室名称: 抗菌药物名称
商品名 通用名
美平
美罗 培南
统计期间: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
科主任签字:
用药病人信息
用药信息
姓名 张某
病历号 123456
用药主要 诊断
药物用法
支气管扩张 合并感染
500mg/q12h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应用情况分析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应用情况分析

蒋磊,成利娟,张家佳,潘恩媛,芮贝贝,付静静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目的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临床合理应用,遏制细菌耐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 至6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患者的病历,并进行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及专档管理分析。结果共643例(累计693例次) 患者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合理率为81.67% (266/993);不合理情况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10. 68%)、用法用量及
39.40
注射用美罗培南 5.9 q/支
3D 6 543.90 1131459
32.98
注射用替加环素 55 mq/支
5D
430.95 620454
25.19
注射用比阿培南 ODq/支
0 6 331.95 OO 972
6.74
注射用亚胺培南
10/支
6.5 236.72 2 3 752
3.74
西司他丁
1资料与方法 12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病历系统获取2020年(月至4月使用碳青
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患者的病历信息,以及碳青 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专档管理资料。 12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评价细则《《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点评病历, 记录用药情况(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药物 适应证、品种遴选、用法用量及配伍)是否合理;同时统 计使用前临床送检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以及是否有专家 会诊,是否填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 况登记表,是否有用药分析,是否有专项点评判断用药 专档管理是否完整规范,并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