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文体 文学翻译
翻译与文体--文学翻译

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如马克 ・吐温的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小说的叙述部分即
采用了经过锤炼的美国当代口语, 书中的人物对话更是原原本本的生活语言的照录,
请看哈
克与黑奴吉姆的对话:
"Hello, Jim, have I been asleep? Why didn't you stir me up?""Goodness gracious, is dat
3)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 作家所要探寻的是语言怎样才能最好地达意传神,
所以, 其它
任何语篇相比,文学语篇中使用的修辞格是最多的,其中尤以拟人、比喻、讽刺、夸张、双
关为多。这里不妨再举出选自劳伦斯的小说 《菊馨》的一个例子: The pitbank loomed up beyond
the pond, flames like red sores licking its ashy sides, in the afternoon's stagnant light.
中有体、 类中有类, 但我们的注意力这里主要集中在英语各体类之间的文学共性的东西,
即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一、 小说的翻译
(一)
综观所有的语篇和文体, 文学文体是最为游移不定的。 在英语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作家
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新求异, 文学式样和创作手法总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初中期口语化盛行,代表作家是艾迪生( Joseph Addison)和斯梯尔( Richard Steele),但 到了末期却又转向典雅华丽。到了十九世纪,虽然一部分作家仍坚持散文朴实无华的特点,
中英文翻译中不同文体的翻译特点和技巧

中英文翻译中不同文体的翻译特点和技巧在国际交流中,翻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职业。
因为语言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中英文翻译这一特别的职业。
中英文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传播。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文体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下面将针对中英文翻译中不同文体的翻译特点和技巧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翻译者的翻译能力和翻译质量。
一、新闻文体新闻文体是一种严谨、简洁、明快、准确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一种的语言组织文化形态。
英语新闻文体追求细节的清晰和把握时事要点,所以英文新闻文体语言简明扼要,句式简单而直接,使读者很容易理解。
相比之下,中文新闻文体要求语云流畅,常用经典的典故或说法来提高新闻文体的文学价值。
在翻译新闻文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清晰简明,不要使用繁琐的长句。
2.语言表达要准确,避免出现不恰当、不准确、歧义性强的翻译。
3.对于常用的新闻词汇如headlines,lead,bylines等等,应采用惯用语翻译。
二、科技文体科技文体是一种涉及到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本,其语言特点是见解深刻、术语严谨,所以在翻译科技文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使用一致的术语,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分清技术术语的主次关系,重要的术语应该被优先翻译。
3.运用丰富的技巧,如对比、举例、解释等,使翻译术语更加清晰。
4.科技文体中常有复杂且含义深奥的语言,译者应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短语和固定词组,来让翻译达到准确性和流畅度。
三、商务文体商务文体是商业、贸易等方面的语言,其语言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谈判技巧。
在翻译商务文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在翻译中出现误解,尽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熟练掌握商业术语的翻译,并能够运用慣用语来达到语言流畅。
3.在翻译商务文体时,需要对目标读者进行了解,才能将商业信息传达到最佳效果。
四、文学文体文学文体是有关文化、文艺、哲学方面的文本,其语言特点是优美、华丽,含义深刻,所以在翻译文学文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抓住作者的写作风格及蕴含的文化内涵,全面解释和阐释作者的意图。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翻译主要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而非文学翻译则包括了各种其他类型的翻译,比如商业文件、法律文件、科技资料等。
下面将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特点、要求、挑战等方面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文学翻译在翻译时更加注重译者对原著文学作品语言、风格、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力求忠实还原原著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以确保译文与原著保持一致的文学效果。
而非文学翻译则更加注重准确清晰的表达,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公文文件、科技资料等的翻译更加准确、规范。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要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对原著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再现。
而非文学翻译则更加注重对于专业术语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于行文表达的准确和规范。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有所不同。
文学翻译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理解原著作品的语言、文化和情感,并将其精准地再现在译文中,以及如何处理原著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学特色、修辞手法等。
而非文学翻译的难点在于对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翻译的对象、特点、要求和挑战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对于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翻译任务。
希望通过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的分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翻译领域的各种类型,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本风格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旨在分析不同文学创作风格与语言表现形式,揭示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格局。
充分理解原始文本的文化包容性和文理分析也是该学科的研究重点。
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译者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体系的差异。
翻译的目的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但译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留文本的意义和风格。
因此,文体学和翻译的关系密切。
对译者来说,掌握文体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特点。
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表现方式和修辞策略,译者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原始文本的含义。
例如,一篇专业论文的风格通常比较正式,而一篇诗歌则更加抒情。
当译者翻译这些文本时,他们需要根据原始文本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并尽可能地保留原始文本的风格和意义。
此外,研究文体学还可以增强译者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译者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
对文化和文体差异的了解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内涵,并尽可能地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
例如,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同一句话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译者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会误解原始文本的含义,从而导致翻译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文体学与翻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译者需要深入研究不同文体的特点,理解文本风格和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中,以保留原始文本的风格和意义。
同时,译者还需要尊重不同文化和文体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
翻译实践中翻译与文体的关系

- 236-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前指。
[3]Women loved him; Men like him —even Aubrey^, who didn ’t like anyone.(An Extract from A Courtly Gesture)女人爱他;男人喜欢他—连几乎不喜欢任何人的奥布里对他也有几分好感。
(徐莉娜译)原文Men like him —even Aubrey …译文男人喜欢他—奥布里对他也有几分好感原文衔接模式语法衔接:省略译文衔接模式词汇衔接:近义复现例[3] 中省略成分是“like him ”,属于动词性省略。
通过增此回补空位信息,显化原文中被省略成分,使译文语义明晰。
4.连接。
连接是利用连接词来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时间逻辑和递进、转折、对照、举例和因果等关系。
在语篇中逻辑关系既可以由连接词显化,也可以隐化在语义中。
翻译时,第一步是要明确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不明不译”,第二步是要决定是否需要显化逻辑关系,这个由译文的语义明晰度决定。
[4] 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
例[4]“with brutal frankness ”中没有连接词,却暗含转折关系。
该句翻译的操作过程如下:①识别谓词,“talk ”、“brutal ”、“frank ”; ②填充参与者,并依据谓词数量将小句切分为三个小命题,即“I talked to him ”、“My wordsare brutal ”、 “My words are frank ”; ③依据命题间的关系,进行基本句型转换:“talk ”命题的主谓结构转换为主题语,“brutal ”和“frankness ”拓展为评述语;④语篇结构完型:增加转折连词,突出原文隐性的逻辑关系;⑤顺译:与原文语序保持一致。
本译文通过增加连词“虽然……但是”显化了原文的逻辑关系。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首先,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在翻译对象上有所不同。
文学翻译以艺术性为主要特征,其翻译对象通常是文学作品或人文类文本。
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文化和历史内涵,
因此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原作品的风格、文化差异、语境等。
而非文学翻译则更注重传
达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其翻译对象通常是技术性或商务性的文本,翻译过程更强调符
合行业规范和术语要求。
其次,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在翻译目的上也略有不同。
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读
者通过翻译作品领略原作的文化特点和艺术内涵,使原作品的价值得以传承。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原作品的情绪和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重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
意境和情感。
而非文学翻译的目的则是为了传递具体的信息和数据,使原文的内容被正确
而完整地呈现出来。
因此,在非文学翻译过程中,术语的准确性和语句的流畅度都是非常
重要的。
总之,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翻译对象、目的和技巧等方
面都存在着不同。
翻译者需要对两者有所了解,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以达到尽可
能高水平的翻译质量。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即“目的决定论”。
译文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也取决于译文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达到的交际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甚至可能导致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
因此译者不但要深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而且要非常明确自己翻译活动的目的,才能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但是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呢?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语言学派”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固定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美以及潜在含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译者本人的其他目的,因此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同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翻译方法就很不相同。
即使对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译者也往往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不同除了由译者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外,还往往源于译者所希望达到的不同的翻译目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导致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翻译。
本文采用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杨宪益夫妇(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的英译《红楼梦》和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20世纪初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1915年《华夏集》的出版更加使他名声大作。
但是庞德翻译中国诗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语读者或者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 imagism movement)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清新的意象来冲击当时在美国诗坛上充斥着的在庞德看来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诗歌风格。
英汉翻译教程 文体与翻译

例子: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November 18 asking whether we can supply you with Art.No.6120.
很高兴收到你方11月28日来函询问我方可否供应 6120货号商品。
还表现为应用一系列的商业术语: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是价格术语,
第二单元
文体与翻译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第一节 文体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文体的概念和分类
文体的概念: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 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 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 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 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现函复贵方3月25日询价,并报盘如下: In credit operations all parties concerned
deal in documents and not in goods, services and/or other performances to which the documents may relate. 在信用证事务中,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而 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
风轻轻的低声吹着,吹过百叶国,吹在窗 上,轻揉的好家羽毛一般;有时候数声叹 息,几乎叫人想起夏季长夜漫漫和风吹动 树叶的声音。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The meadow mouse has slept in his snug gallery in the sod, the owl has sat in a hollow tree in the depth of the swamp, the rabbit, the squirrel, and the fox have all been housed. The watch-dog has lain quiet on the hearth, and the cattle have stood silent in their stal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与文体--文学翻译文学翻译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文学。
然而,要给文学下个确切的定义,却并不容易。
综合中外论者对文学一词的阐释,我们知道文学具有以下主要特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用语言来反映生活、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是emotion-centered;它有审美价值,其语篇功能主要是用艺术的语言叙事、画物、言情,达到感染人、娱悦人、教育人的目的。
文学的这些特性也是它有别于其它文体的地方。
要说清楚文学是什么虽然不易,但人们却能很容易地告诉你: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等是文学。
如此说来,文学语言就该是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文体也就该是小说文体、诗歌文体、散文文体和戏剧影视文体的总和。
尽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中又能分出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家作品,诚所谓体中有体、类中有类,但我们的注意力这里主要集中在英语各体类之间的文学共性的东西,即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一、小说的翻译(一)英语小说的文体特征综观所有的语篇和文体,文学文体是最为游移不定的。
在英语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家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新求异,文学式样和创作手法总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其文体特征也不断变化,绝不象科技文体或新闻文体那样,虽然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就小说而言,时代不同,其主要特征也会呈现出或多或少的区别,故文学史常有断代研究;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流派,流派中又有不同的作家,故作家语言研究长盛不衰。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小说抑或其它样式的文学作品,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文体特征。
以下论述的只是小说所具有的较具普遍性的风格特点。
1)语言的形象性小说创作主要是形象思维。
它通过形象思维来建构小说世界,来"展现"画面场景,借助具体细致的描绘来营造真实可信的氛围,渲染某种特定的情绪,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情节描写中,作家崇尚具体形象,力避抽象演绎。
与这一特点相伴的词语特征是:(1)准确。
如果一个作家要写一个人行走的动作,他会在十几个表示形态各异的行走动词中选择一个最为贴切的。
如果是写一个人的哭,他也会在cry,sob,weep等词语之间作出理想的取舍。
(2)多限定词、修饰词。
这也是为了使描述准确和具体。
如D·H·劳伦斯的The Odour of Chrysanthemums 的开头一句:The small locomotive engine, Number 4, came clanking, stumbling down from Selston with seven full wagons.(四号小火车的车头拖着七节装满货物的车厢,从赛尔斯顿方向跌跌撞撞地开了过来,一路上发出叮叮咣咣的声响。
)读者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而同样一个场景,如要用抽象的语汇进行描述,读者的感受就大不相同了。
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上所谈的语言的形象性,主要是指作家在写景画物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而在一部小说中,尤其是在人物众多的小说中,作家为了生动地再现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个性,常常模仿他们各自的语言,使他们说出合乎自己身份、地位、教养、性格的话来,有的可能非常文雅,有的则会十分粗俗,有的则是方言俚语,极不规范,这是作家借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马克· 吐温的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小说的叙述部分即采用了经过锤炼的美国当代口语,书中的人物对话更是原原本本的生活语言的照录,请看哈克与黑奴吉姆的对话:"Hello, Jim, have I been asleep? Why didn't you stir me up?""Goodness gracious, is dat you, Huck? En you ain' dead-you ain' drownded-you's back agin? It's too good for true, honey, it is too good for true. Lemme look at you, chile ,lemme feel o'you…"由此例可以看出,黑奴吉姆的语言充斥着讹读、省音、不合语法、用词不妥(其中dat=that, En=and, ain'=ain't=are not, drownded=drowned, you's=you are,chile=child,o'=of),这些极不规范的语言不仅仅只是传递了一种信息,透过它们读者可以推测到有关这一人物更多的情况。
3)修辞格的广泛运用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所要探寻的是语言怎样才能最好地达意传神,所以,其它任何语篇相比,文学语篇中使用的修辞格是最多的,其中尤以拟人、比喻、讽刺、夸张、双关为多。
这里不妨再举出选自劳伦斯的小说《菊馨》的一个例子:The pitbank loomed up beyond the pond, flames like red sores licking its ashy sides, in the afternoon's stagnant light. 句中的flames like red sores licking…将火焰比作红红的疮疡,使人对火焰的色泽的印象更加清晰,且产生一种隐隐的痛感,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lick本用于指人或动物的舔舐,但这里却用在了flame身上,让人有极不舒服之感,同时又写活了火焰。
这是绝妙的文学语言,而其妙处正是在于修辞格的巧妙使用。
4)复杂多变的句式小说叙述为了打破沉闷,使文字生动活泼,常在句式上做文章,如长短句的结合,圆周句与松散句的迭用等等。
这些多变的句式造成了语言的跌宕起伏、灵活多变。
当然,也有一些作家因个人的语言习惯或为求得某一特定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相对单一的句式,但这种情况似并不多见。
5)叙述时空的混乱这一特点主要存在于一些现代派小说中。
传统小说的叙述总是时空脉络清晰,要么依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要么采用倒叙,即使多有场景变化,但时间和空间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而在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中,由于作家对心理现实刻画的追求,也由于作家的创作观念及手法的缘故,如意识流手法的采用,常常使得时空变化模糊不清,作品中的人物思维、语言混乱无序,过去的、眼前的,想象中的人和事,纷乱一团,语言缺少了形式上的逻辑关连,变得毫无条理,不完整的句子很多,给理解带来了较大困难。
这种情形较为典型的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Ulysses)。
(二)英语小说的翻译小说反映的是广阔的社会现实,因此翻译英语小说首先必须有着宽广的知识面,有着较为丰富的英语民族与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政治、宗教、体育、风土民情等等,这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原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力,在一定程度上,他应是一个文学批评家,原著的成败得失他都应悉熟于心。
再者,译者必须对译入语驾轻就熟,有较高的母语表达能力,既要能对译出语意会,又要能用译入语言传。
他应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正确运用翻译技巧,避免使用过于欧化的句式以保证行文的连贯流畅。
同时,译者还应深入分析原作的语言风格(如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是口语化的还是书卷气十足的等)。
最后还要提一下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汉语表达。
形象思维是作家的主要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小说家的重要禀赋,而好的译者应在这两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接近作家。
请看杨必所译萨克雷(W·M·Thackeray)的《名利场》(Vanity Fair)中的一个片段:"I hate the whole house," continued Miss Sharp in a fury."I hope I may never set eyes on it again. I wish it were in the bottom of the Thames, I do; and if Miss Pinkerton were there, I wouldn't pick her out, that I wouldn't. O how I should like to see her floating in the water yonder, turban and all, with her train streaming after her, and her nose like the beak of a wherry." 夏泼小姐狠狠地说道:"我恨透了这整个儿的学校。
但愿我一辈子也别再看见它,我恨不得叫它沉到泰晤士河里去。
倘若平克顿小姐掉在河里,我也不高兴捞她起来。
我才不干呢!哈!我就爱看她在水里泡着,头上包着包头布,后面拖着个大裙子,鼻子像个小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二、散文的翻译(一)散文语言的特点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指除去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
狭义的散文指那些记事、记人、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文章。
本小节所讨论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它与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非虚构性质。
散文语言与小说中的叙事和议事语言十分相似,但更为清新自然、活泼灵秀、洗炼畅达,能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二)散文的翻译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
譬如英国早期的散文多为说明性文字、教育用文字和劝谕性文字,用古英语写成,以简洁朴实见长,且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
另外要认真体会散文的时代风格与作家风格,如培根的散文多用排比并列句式,形式工整,而这同时也是英国十七世纪散文的一大修辞特点。
十八世纪的散文,初中期口语化盛行,代表作家是艾迪生(Joseph Addison)和斯梯尔(Richard Steele),但到了末期却又转向典雅华丽。
到了十九世纪,虽然一部分作家仍坚持散文朴实无华的特点,但在整个文学艺术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浪漫派散文似乎一直占据上风,作家常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
这类散文句式灵活、语言新颖,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其生动的比喻、强烈的节奏感、飞扬的文采形成了散文的时代特色。
但进入二十世纪后,英国散文的主流又回到了以正规口语为基础的朴实自然语言。
翻译英语散文时,对上述语言风格的变化不能不察。
以下一例是刘炳善所译英国散文作家亨特(Leigh Hunt 1784-1859)的A Few Thoughts on Sleep的最后一小段:Sleep is most graceful in an infant; soundest, in one who has been tired in the open air; completest, to the seaman after a hard voyage; most welcome, to the mind haunted with one idea; most touching to look at, in the parent that has wept; lightest, in the playful child; proudest, in the bride adored.婴儿的睡眠,最为优美;疲劳的人在户外睡眠,最为酣畅;水手在艰苦航程之后的睡眠,最为圆满;为某种意念所苦的人,对睡眠最为欢迎;哭泣后的母亲的睡眠,最动人心弦;一个顽皮小孩的睡眠,最为轻松;一个深受爱慕的新娘的睡眠,最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