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3.6《摩擦力》教案(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摩擦力教案

浙教版摩擦力教案

浙教版摩擦力教案篇一:浙教版科学七下摩擦力上课用综合例题和摩擦力有关的典型题型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1.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2.如图13 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①乙图代表小明的圆点 A 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②小明再沿比杆匀速下滑,其沿绳受到的摩擦力为f 滑、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 杆,f 滑____f 杆(选填“”,“=”,“”)。

③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运动,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3、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摩擦力与运动状态无关4.所示,四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进行了下面四项操作,甲同学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在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固定A,拉B运动;丁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四位同学的操作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甲、f乙、f 丙、f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f丙=f丁B.f 甲=f乙=f丙,f丁=0 C.f甲=f丙=f丁<f乙D.f甲<f乙,f丙不确定,f丁=0 5.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10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N。

浙教版七下3.6摩擦力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下3.6摩擦力教学设计

2、摩擦力
(1)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思考:两个物体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时会产生摩擦力吗?(学生猜测)筷子提米实验
装满米的杯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它们是什么关系?
这也表明固体与固体间存在着摩擦;同理固体与气体与液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结
根据实验器材以及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学生上来做实验)老师与其他学生观看,并一同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浙教版科学新版七年级下册《摩擦力》第一课时优教教案_新版

浙教版科学新版七年级下册《摩擦力》第一课时优教教案_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第六节摩擦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主题】第六节摩擦力.【课时】第1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摩擦力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摩擦力的物理观念,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气体和液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2)能通过想象描述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

(3)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中穿插必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3.情感价值观目标:(1)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渗透珍惜生命的教育,通过摩擦的利弊教学,树立辩证思想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准备棉布,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木板四、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摩擦力》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1、导入活动一:展示图片汽车正在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人横穿马路,于是立即踩下刹车,从而避免了一场车祸。

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汽车速度减小直至停止。

活动二:探究摩擦力:教师演示:用手推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观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

(木块离开手后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止)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木块受到了桌面对它的摩擦力。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得出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对于摩擦力的定义,0特别要注意“相对”这个词,为什么要加“相对”这个词呢?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摩擦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力学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活泼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特点之二是探究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滑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材中正文部分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设计思路】这节内容主体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放手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以求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特出“学以致用”的物理学科特点。

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最新摩擦力 教案(浙教版七下科学)

最新摩擦力 教案(浙教版七下科学)

《摩擦力》教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摩擦类型及产生摩擦的原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3.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难点: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学习过程】:情境体验引入新课试一试: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

想一想: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上述实验中蕴含什么道理?潜能开发自主探究活动一:摩擦力的产生读一读: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摩擦力的产生的原因?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比一比:类比重力的三因素,你能找出以下情况摩擦力的三因素吗?并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

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2、匀速下滑的物体生成完善也可由下面动动手3、匀速向左行驶的汽车4、用力压紧不动的物体议一议:你能总结出有几种摩擦力吗?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活动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读一读:阅读教材“探究”猜想: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计划:学生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步骤、记录表格,各小组组长统一思路。

做一做:分组按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及时记录测量数据。

想一想:实验探究分几步完成的?结论是什么?活动三: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读一读:阅读教材“科学世界”想一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哪些是增大有益摩擦?哪些是减小有害摩擦?议一议:思考“动手电脑学物理”中的问题。

试一试,你能行: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3.6《摩擦力》教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3.6《摩擦力》教案 浙教版
3.6摩擦力
课 题
3.6摩擦力
日 期
a
教学
目标
1. 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气体和液体产生摩擦力。
2. 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重点
难点
分析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课程资源的准备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2.制动作用,各种机械和交通工具乃至行人的减速和停止运行,都是借助于摩擦作用。据此制成制动器和离合器。
(六)、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小结:
作业布置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知识如何联系。
课堂体验摩擦力。
引导学生分别从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不同现象,分别分析不同状态物体与固体物质之间存在摩擦力。
摩擦的利弊,结合课本与生活,让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利弊。以及如何解决。
课后Βιβλιοθήκη 反思[引入]当你在平坦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时,若脚不踩脚踏板,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若想使行进中的车很快停下,应采取何种措施?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一、学生探究——固体、气体、液体存在摩擦
1、学生探究实验:分组操作图3-70、3-71及自行设计的其它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操作要领适当加以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固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存在着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2、观察图3-74并阅读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讨论。
总结:固体与气体间存在着摩擦。举例。
3、观察图3-83,思考、讨论
固体与液体间存在着摩擦,这一摩擦比相同条件下固体在气体中的摩擦大。

0412_浙江版(2013)七年级下同步科学教案:3.6 摩擦力_0

0412_浙江版(2013)七年级下同步科学教案:3.6 摩擦力_0

3.6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能通过实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2)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理解摩擦力的利弊,并懂得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力的利弊的学习,树立辩证思想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摩擦力的存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13~11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如筷子提米实验,筷子与米之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4.摩擦力普遍存在。

例如,人走路时,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此时地面对后脚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样人才会前进。

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会对它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

5.固体与固体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液体、气体与固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力。

【合作探究】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答:如果没有摩擦,则一些平时看似很平常的事情都将变得非常困难:人不能行走;自行车和汽车不能行驶,而一旦运动后则难以停止;拿东西也变得十分困难;不能用筷子夹东西吃等。

【教师点拨】1.确定物体是否受摩擦力,关键要看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或是否发生相对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方法:(1)假设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绝对光滑。

(2)判断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会运动。

(3)若会运动则受到静摩擦力作用,而且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若不会运动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3.不能把摩擦力的方向理解为必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因为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于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必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6《摩擦力》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6《摩擦力》教案

3.6《摩擦力》指导教学书主备人:审核人:初一备课组
知者加速:
回答P114思考与讨论:
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影响?
(二)互帮一
•提示:时间5分钟。

起立交流。

1.举例说明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物体存在着摩擦力
2.举例说明液体、气体与固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力
(三)释疑一
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摩擦力
(四)自学二
自学内容:P115-116(5分钟)
自学提示:
1、读P115图3-76、77、78,归纳增大摩擦的方法;
(温馨提示:跟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哪个因素有关?)
2、读P116图3-79、80、81、83,归纳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者加速:
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你还知道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例子?(五)互帮二
•提示:时间5分钟。

起立交流。

1.归纳减小和增大摩擦的方法,并解释原理。

(六)释疑二
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减小和增大摩擦的方法
四、当堂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制动作用,各种机械和交通工具乃至行人的减速和停止运行,都是借助于摩擦作用。据此制成制动器和离合器。
(六)、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小结:
作业布置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知识如何联系。
课堂体验摩擦力。
引导学生分别从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不同现象,分别分析不同状态物体与固体物质之间存在摩擦力。
1.损耗能量,由各种形式的能量所转化成的机械能,由于摩擦作用,将进而转化为热能而散。
2.引起磨损。它使机械效率降低,润滑油和功率的损耗增加,零件丧失精度乃至损坏,因而需要更换。
(五)摩擦的有利作用
1.传动作用,各种动力机、驱动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动装置(如皮带、传动链、齿轮、蜗轮、蜗杆等)和各个联动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各种工作机运转。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一、学生探究——固体、气体、液体存在摩擦
1、学生探究实验:分组操作图3-70、3-71及自行设计的其它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操作要领适当加以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固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存在着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摩擦的利弊,结合课本与生活,让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利弊。以及如何解决。
课后
反思
3.6摩擦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
3.6摩擦力
日期
5.12-13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气体和液体产生摩擦力。
2.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重点
难点
分析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课程资源的准备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引入]当你在平坦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时,若脚不踩脚踏板,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若想使行进中的车很快停下,应采取何种措施?
2、观察图3-74并阅读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讨论。
总结:固体与气体间存在着摩擦。举例。
3、观察图3-83,思考、讨论
固体与液体间存在着摩擦,这一摩擦比相同条件下固体在气体中的摩擦大。
结论: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气体和液体间也会产生摩擦力。气体和液体间的摩擦力有时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很大影响。
(四)摩擦的有害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