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口的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1、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对该定义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基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矛盾是益尖锐的背景条件下提出的。

该定义的几层意思:⑴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⑵整个环境中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发程度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⑶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国外或外地区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补充补充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如何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⑴要考虑环境的地域范围的大小。

环境地域范围越大,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⑵要考虑地域内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自然条件越优越,自然资源越丰富且可再更新能力强,环境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⑶要考虑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口生活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少。

所在资源消费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就要把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⑷要考虑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即使资源数量一定,仍然可以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又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⑴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即最佳人口数量)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8.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 展水平
文化生 活消费 水平
决定
开发
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决定
消耗
数量
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 不同的资源种类,那 么“木桶效应”揭示 了什么道理?
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 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 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 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 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 找到的任何东西,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 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 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 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乡村正在 转变,属 过渡型
小结:
历史轨迹 一、人口增长 衡量指标
原因
“J”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观点。如果按照 马尔萨斯的观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口规模
意义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 意义上的“生存”,是
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 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学以致用】 1.(2017·南京市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 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2)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 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 称为(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3)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自然资源的承载 力
生存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发展

共同点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 人类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人类 生产水平高低不均,人口消费水平有巨大差 异,从而造就了人口容量的巨大变化。在一定 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 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
【答案】 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 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
【解析】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自然环境恶 劣,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因水资源短缺,本区 域环境承载力较低。
|课堂知识小结|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2022/4/132022/4/132022/4/13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132022/4/132022/4/134/1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32022/4/13April 1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PPT课件-1.2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PPT课件-1.2人口合理容量
【两人合作探究1】 “木桶效应”是指组 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 [木自主桶探究的2] 盛阅读水材料量,回答,下列不问题取。 决于最长的那块木 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探究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参考教材P1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年 70亿 13年 60亿 14年 50亿 30年 40亿
(2)分析1830年以 来,世界人口的增 长趋势。
100年 30亿
20亿 10亿
1830 1930 1960 1974 1987 1999 2011
探究一:“人口爆炸”
人口的“J”型曲线增长
人口的指数增长
探究二:环境的限制性
[自主探究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 、范围都在不断变化。(参考教材P1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 ,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就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言,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 化?
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小结
“人口爆炸”

口 合
环境的限制性

三个概念及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因素

人口容量的特点
谢谢
(2)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实际人口数量应该保持在多少才能 保证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如果超过将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什么特点?
(3)单从区域资源来看,我国东部和西部单位面积人口容量一 样吗?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什么特点?
小结
思维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 的协调发展,人类应该怎么做?谈谈你的看法。

高中地理课件: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课件: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课件:人口的合 理容量
本课件将介绍人口的合理容量,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合理容量, 同时还探讨与人口问题相关的其他议题。
什么是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定义
指一个地区能够提供足够资源和服务以满足其人口需求,且不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破坏的人口 数量。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能力、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
个体层面如何调控生育
2
体系和提高教育水平等措施来实现人口的合 理容量。
个体应加强计划生育意识,合理安排生育行
为,避免人口过剩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面
影响。
其他有关人口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城市化可能导致人口向城市集中,加剧城市人口压 移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为什么人口的合理容量很重要?
1 人口过剩的危害
过高的人口密度可能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增加,并给经济发展带来困难。
2 人口合理容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
如何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1
国家层面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人口政策、加强社会保障
人口迁移可能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增加某些地区 的人口压力,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调控。
总结
1 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维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未来如果不控制人口将面临什么问题
人口过剩可能引发资源匮乏、环境破坏和社会问题等诸多挑战。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地区的开放程度:正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木桶效应揭示了 什么道理?
资源是制约环境 人口容量的主要 因素,各种资源有 各自的环境承载 力,环境人口容 量取决于资源中 最小的环境承载 力。
请问: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
分析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要用综合思 维,从两大方面进行。迁移因素包括经济、 社会、自然环境因素。因此,要从低一级的 层次上逐级分析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而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要从迁入地和迁出 地进行综合分析。以民工流动为例:
不同 会变 资源条件、科技水平不同 4、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⒈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 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 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 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 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 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 响
(3)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 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二 、 农 民 工
为什么叫农民工?
就不难看出民工群体的过渡性和边缘性。他们绝 大多数都从事非农产业,但仍保留着农民的身份; 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却又与农村有着土地等千 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非工非农,亦工亦农,非城非 乡,亦城亦乡,因此被形象的称为“民工”(“农 民工”)。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只是 松动并没有完全消解,因此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绝 大多数是“移而不迁”,仍然保留了农民的身份, 因此才形成了“民工”这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独 特现象。
0~200 200~500
39054 35.9 97 10.1 407
26740 24.3 133 13.9 201
500~ 1000 33452 30.4 235 24.5 142
>1000
10344 9.4 495 51.5 21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答案:(1)沿海地<2区00人口20稠0~密,5内00~陆地区10人00口~ 稀少200(0~由40沿00海向
(3)利弊:民工的流动有效调整了我国 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许多外来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 饮食业、服务业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 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 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利”是主要的。
但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 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 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 了巨大的威胁。其他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 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
补充资料2:中国的未富先老
10%-老年化社会
1999
中国 1亿2千6百万 亚洲 3亿1千4百万 全世界 5亿9千3百万
2050
中国 4亿1千万 30% 亚洲 12亿4千万 全世界 19亿7千万
北京晚报2005/10/112050年我国老人将达到.2亿
▪ 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达1.4亿,65岁以上 人口超过7.5%,近1亿。
考查方式:以漫画、人口统计数据材料等切入,考查 我国的人口分布、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谋求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以及面临人口问题。
【例1】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距离(千米) 人口(万)
占总人口数(%) 面积(万km2) 占总面积(%) 人口密度(人
/km2)
人口的合理容量
2011.11.22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
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
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①制约经济发展:粮食供给\就业\教育和培训;造成社会秩 序混乱等。 ②加大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 资源的浪费等。 ③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 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地区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 地区
(1)成因: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 收入低。②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③农村劳 动艰辛,文化落后。④农村要从 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 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 湖南等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 上海、北京、广东的大城市等地点和沿海经 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 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 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警戒值)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7亿左右 (理想值)
(1)从人口与可耕地关系来看:耕地短缺,人均 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 (2)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日益严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四分之一。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知识体系——人口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增长模式 及其转变
影响 因素
国际 人口 迁移
我国 人口 迁移
本单元需强化记忆:
1、人口问题: 老龄化造成问题: 劳动力力短缺;社会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最终阻碍 经济发展;老年人生活贫困孤单等社会问题。
PPE怪圈
是指贫困 (Poverty)、人口 (Population)和环 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一种互 为因果的关系。
更确切的说,是指“经济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 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 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 的一种理论模式。
▪ 在人均收入不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体系 不够健全、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 了老龄化,导致未富先老。
▪ 老龄化既有养老问题,又有健康问题,老年 性痴呆、帕金森病等老年性疾病随之增多, 造成了沉重的经济社会负担和疾病负担。
2013年劳动力开始下降,老龄化将日益严重。 目前每10人养1﹒9个老人;2030年每10人养4个老 人;2050年每10人养6﹒4个老人。
3、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 多用于研究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资源.
环境人口容量: 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 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 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 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数量约有2亿左右。
1、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发生在哪些行业 中?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 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 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 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 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 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 的主体部分。
土 水资源地资源
矿 产 资 源
读“木桶效应”图回答:
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 量取决于哪种自然资源?
森 土 矿水 林 地 产资 资 资 资源
源源源
最小环境承载力的资源
2、一个地区或国家自然资源 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 么?会变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会不
会相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期的 木桶效应 人口容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内陆海地拔区(递m)减);
500
1000
2000
海人拔口低数量的(地万区)人口733稠145密. ,194海27.拔8 高8的647地.5 区人10口037稀.1少(随159海0.8拔增加
人口人口密比度重减(%小))。 64.9 17.2
7.7
8.9
1.4
(面2积)数自量然(万条km件2)恶劣14,4.5交通97落.2 后,1文62.化5 科技水39.9平较差。315.9
(3面)积不比重能(。%因) 为西15藏.0地区10高.2 寒、缺16.9氧、土壤25.0贫瘠,科32技.9 水平较
差人,口密自度然(资人/源km2) 507.6 199.9
53.2
41.8
5.0
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
(1)据材料一、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分布的规 律。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 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 积极 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他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 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 因交流和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 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