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
2. 指导学生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 学习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4. 修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作文纸张、文具等。
3. 设计好作文评价标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观察思考:展示家乡的图片、故事、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写作手法。
4. 写作指导:讲解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5. 作文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6. 修改提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总结课堂教学。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文质量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述来描绘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述来描绘事物。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分析课文: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杨梅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述来描绘杨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杨梅的短文。
预习下一节课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杨梅的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手法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乡杨梅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述杨梅的句子,理解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故乡杨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观察,深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杨梅相关的记忆和故事。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述故乡杨梅的美丽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杨梅的外貌、味道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杨梅、故乡、成熟、翠绿、酸甜、枝头、期盼、采摘、分享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杨梅,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培养阅读习惯。
4.2 生字词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杨梅知识问答,增加对杨梅的了解。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分享杨梅的种植和食用方法。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杨梅的用途和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七章:课文解析7.1 课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杨梅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实物: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杨梅的生长过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3. 探究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判断,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故乡的杨梅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杨梅的生长过程图。
3. 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家乡的××】_三年级语文教案.doc

【我爱家乡的××】_三年级语文教案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
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自己定。
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动笔。
作文要把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写完以后要修改。
【指导】一、把题目补充完整,审清题意。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应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你所处的地方和怀有的真实情感出发。
例如北京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颐和园》,天津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大麻花》,西安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大雁塔》,桂林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等等。
总之,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家乡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
.写作时还要注意比较《我爱家乡的××》和《我爱家乡》、《家乡的××》、《我爱××》这些题目的异同,以达到更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观察。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枫树林》,阳春三月的枫树林和金秋时节的枫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枫树林的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杨梅的美丽和故乡情怀的散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3)采用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深厚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描绘自己喜爱的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杨梅图片、课文动画等。
2. 实物准备: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水果,引出本课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杨梅果实,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杨梅的认识和感受,讨论故乡的风土人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特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导读: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
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自己定。
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动笔。
作文要把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写完以后要修改。
【指导】
一、把题目补充完整,审清题意。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应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你所处的地方和怀有的真实情感出发。
例如北京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颐和园》,天津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大麻花》,西安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大雁塔》,桂林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等等。
总之,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家乡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
写作时还要注意比较《我爱家乡的》和《我爱家乡》、《家乡的》、《我爱》这些题目的异同,以达到更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观察。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枫树林》,阳春三月的枫树林和金秋时节的枫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枫树林的爱。
三、围绕题意写具体。
《我爱家乡的》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
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
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选自《我爱家乡的雪松》
除此以外,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想象,引用民间传说或谚语等也可以达到写具体的效果。
【习作评改】原文: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因为它里面的风景特别好。
春天到了,龙潭湖里的小草刚发芽,小树也绿了,特别是杨树,又高又大。
一到春天,杨树的树枝上长着一种像毛毛虫的东西,特别好玩儿。
再过一段时间,那毛毛虫就变成了许多毛毛,毛毛在天空中飘着,好像有许多小白点儿。
到了夏天,龙潭湖天气很热,我就到树下凉快,有时还和好朋友阳阳到龙潭湖划船。
秋天,龙潭湖一片黄,杨树的叶子黄了,小草也黄了,柳树也黄了,树叶都落下来了,地面也变成黄的了。
冬天的龙潭湖特别美,也特别好玩儿。
只要一下雪,龙潭湖就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因为它又美丽又好玩儿。
评改意见:
这篇作文能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描写龙潭湖的景色,并且开头,结尾先后点题,前后照应,这些都是优点。
这篇作文的不足有四:一、没能抓住龙潭湖的特点写。
龙潭湖,顾名思义,湖应该是最有特点的,夏天可以荡舟,冬天可以滑冰,既有无限的美景,又有无穷的乐趣,而这些作者却忽略掉了。
只泛泛地讲我和好朋友阳阳去龙潭湖划船到了冬天,只要一下雪,龙潭湖就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二、描写不够具体。
例如:冬天的龙潭湖特别美,也特别好玩儿。
这是一个概括句。
下面应具体描写冬天的龙潭湖怎么美,怎么好玩儿。
然而作者却仅用了一个白色世界就早早收笔了。
这是不应该的。
三、描写不够生动。
例如:杨树的叶子也黄了。
小草也黄了,柳树也黄了。
读起来干巴巴,没有感染力。
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改为:秋天,小草、柳树及杨树都脱下了绿色的衣裙,换上了美丽的金装。
这样写来就生动多了。
四、用词过于口语化,缺少文气,例如:风景特别好应改为风景特别优美景色宜人等等。
小白点儿改为点点杨花,好玩儿改成有情趣。
这样一来,文章就有了美感,爱龙潭湖之情也就自然地表露了出来。
【优秀习作】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
记得小时候,妈妈领我到河边去玩儿,我指着哗哗的流水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水往哪里流哇?妈妈笑着说:这是土河,水向东流入大海。
从此,土河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就像岸边的小树一样,伴随着小河流水慢慢地长大。
春天到了,我看河里的冰雪融化,河边垂柳的枝条上吐出了嫩芽。
慢慢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头。
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飞翔。
放了学,我们就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铺满新绿的河滩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两岸的景色更美了。
河堤上绿树成阴,河滩上瓜果满园。
放了学,我们有时还到小河里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园里吃瓜。
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
有时我们还在岸边的树阴下帮妈妈洗衣服,直到黄昏送走一天的酷热。
秋天到了,河里的鱼虾肥了,岸边的苹果熟了。
秋假里,我总爱和爷爷去看果园。
高兴了,又跑到河里捉鱼摸虾。
河水映照着笑脸,
秋风伴奏起丰收的音乐。
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
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我们又结伴到河里滑冰,可热闹了。
我爱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都爱她。
我爱源源不断的流水,我爱两岸的美丽景色,更爱她用涓涓细流滋润了岸边的田地,给人们送来丰收的欢乐。
在作文的时候,我写了我爱家乡的小河土河。
老师用红笔划去了土字填上了徒骇二字,我才知道我喜爱的小河的真名叫徒骇河。
【评析】这位同学通过描写家乡的小河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感情。
家乡的小河如何可爱呢?正像小作者自己说的:我爱涓涓不断的流水,我爱两岸美丽的景色,更爱她用涓涓溪流滋润了岸边的田地,给人们送来丰收的欢乐。
这条小河跟家乡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拿起笔来赞美家乡的小河。
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感而发。
小作者认真观察了小河四季的特色,抓住了小河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使读者对这条小河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是不同于其他小河的河,是只有我的家乡才有的小河。
条理清楚也是这篇作文的特点之一。
小作者不仅以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观察小河的特点和变化,而且注意了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第三小节是个过渡段,用一个比喻写出我与小河的关系,使文章从写小河的名字过渡到写小河四季的特点。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小河的名字,而后面指出了小河的真名,说明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小河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样写不但与前文照应,而且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爱家乡的沙枣树
阳春三月,到处是鸟语花香。
草儿绿油油的,一丛一丛,翠绿茂盛,生机勃勃;花儿娇艳艳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这迷人的春色中,我不禁想起了家乡新疆的沙枣树。
沙枣树最适合在沙漠地带生长,因此,在新疆的大戈壁滩上,沙枣树几乎处处可见。
迷人的春天,沙枣树开花了,淡黄色的小花缀满树枝,一串一串向下垂着。
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沙枣树的花由很多细小的花瓣组成。
花瓣粉粉的,用手一摸,柔软极了。
在许多花瓣的掩盖下,花蕊很难叫人发现。
那花蕊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不愿让别人多看一下她美丽的容颜。
好奇的人们扒开花瓣,准会情不自禁地叫一声:呀,真美!
你可曾闻过沙枣花的芳香吗?那香味令人心醉,挨近去闻,清淡温馨。
即使离它很远,也仍然可以闻到一丝幽雅的香气。
在我四年级时,离我们教室不远处有一棵沙枣树,花开时节,我们在沙枣香里读书,做作业。
这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脑子格外清醒,心情特别愉快。
当金色的秋天降临时,硕果累累的沙枣树上,结满了红珍珠般的沙枣。
上等沙枣的颜色是黑红黑红的,这样的沙枣,咬在嘴里,有一股醉人的甜味直往心里透,甜得几乎使人醉倒。
一到中午,似火的骄阳晒蔫了枝条上的绿叶,沙枣的脸显得更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