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 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16课冷战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句话中,后一个“战争”是指( )A.冷战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2.下列对冷战政策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用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手段“遏制”共产主义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3.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4.打着“复兴欧洲”的旗号,试图达到控制欧洲、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出台杜鲁门主义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阴霾笼罩着世界,美苏的争锋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与冲突,从而造成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分裂 ( )①德国②印度③朝鲜半岛④越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二战后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

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的史实,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科索沃战争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外交战略( )①是为了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②遭到美国的反对和英国的支持③必然成为美国世界霸权政策的障碍④阻碍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9.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练习)【附答案】

第16课冷战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2019年北京)“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答案】A【解析】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故选:A。

2.(2019河北)马歇示计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曲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同态度的漫画。

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是( )A.B.C.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

其中A属于中国的漫画,BC属于苏联的漫画;D属于英国漫画,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需要美国扶植,故D符合题意。

3.《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控制欧洲、遏制苏联C.遏制欧洲、称霸世界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马歇尔计划。

其实质是通过援助西欧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课后练习题

第16课冷战(江苏无锡)1.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A.欧洲一体化B.冷战政策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山东德州)2.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A.“铁幕”演说发表B.北约组织建立C.杜鲁门主义出台D.华约组织建立(湖南衡阳)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都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

七十年前,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A.门罗主义B.门户开放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江苏连云港)4.某同学学习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共同主题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建立北约组织④成立华约组织A.两极格局的形成B.霸权主义的推行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区域集团化的加快(江西)5.“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

”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罗斯福新政B.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D.成立华约(山东聊城)6.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意图主要是()A.铲除军国主义B.稳定日本政局C.巩固两极格局D.遏制共产主义(山东威海)7.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右图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政策?()A.罗斯福新政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经济全球化(河北)8.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四川广安)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拉开“冷战”序幕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四川广安)10.下列地图,正确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欧洲形势的是()A BC D(湖南邵阳)11.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 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16课冷战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A.非战争状态B.非和平状态C.短暂和平状态D.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使美苏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苏属于不同的军事集团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苏分赃不均④美、苏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2019年4月2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和北约官员告诉记者称,北约将继续与俄罗斯进行对话,不打算采取行动孤立俄罗斯,也无意激起新冷战。

这里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实施马歇尔计划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B.波茨坦会议的决定C.柏林墙的修筑D.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对峙5.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下面图片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A BC D6.读图,回答问题。

图A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图B冷战时期苏联的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1)根据图A,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之间是何种关系。

结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图B,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是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使当时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说说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简析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

详解详析1.D2.D3.B4.D5.C6.(1)关系:联合、合作、联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原因: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的侵略。

(2)关系:美苏对抗、美苏冷战。

政治格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

(3)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北约、华约的成立。

影响: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形成,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第16课 冷战 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第16课 冷战 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测试题一、选择题1.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资本主义B.遏制共产主义C.称霸世界D.帮助欧洲恢复经济2.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约的成立3.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二战的)胜利把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美图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确立4.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

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约组织成立D.华约组织成立5.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

“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A.罗斯福B.杜鲁门C.肯尼迪D.尼克松6.如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7.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

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C.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纷争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8.“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9.小明同学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幅漫画,上面写有“1948年”“运往希腊的物资”“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等字样。

部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冷战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冷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波茨坦会议的召开B.华约的成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德国的分裂2.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向南联盟发动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美国在挑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③联合国的权威被削弱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3. 1999年3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

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

”这表明冷战结束后()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B.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4. 二战后,“在这个新框架里,欧洲国家的利益内涵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个性,被迫与超级大国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

”材料中提到的“新框架”是指()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北约与华约对峙C.欧洲共同体D.世界贸易组织5.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对这两种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第一种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第二种美国和苏联日本、欧洲、加拿大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A.按照社会制度性质划分B.以欧洲为国际格局核心C.认识到欧洲一体化影响D.从整体看待国际关系格局6.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欧美国家的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

二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轴心国集团的建立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D.德国的分裂7. 当前,美日拉拢一些国家极力遏制中国,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延续。

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开始于()A.北约组织的建立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8. “从1948 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947年,芙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

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947年”“芙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信息反映的是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表现;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发表讲话,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A。

3.1949年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这标志着()A.两极格局形成 B.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C.欧盟成立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成立标志着德国的分裂,德国的分裂产生的影响是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冷战的相关知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盟的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

(word完整版)第16课 冷战 练习题(带答案)

(word完整版)第16课 冷战 练习题(带答案)

第16课冷战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有研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个国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它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大约50%”。

该国家是()A.苏联B.美国C.中国D。

英国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处于实力的顶峰。

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苏联实力强于美国B。

美国、苏联矛盾突出C。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的内容不包括()A.封锁与遏制 B。

稳定资本主义C.遏制共产主义 D。

发动战争4.《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

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C。

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5。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相比,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华约组织成立C。

北约组织建立 D.马歇尔计划实施6. 如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

“?"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A。

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

遏制欧洲、称霸世界C。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8。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 C。

“柏林危机” D. 珍珠港事件9.杜鲁门在督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冷战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2019年北京)“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答案】A【解析】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故选:A。

2.(2019河北)马歇示计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曲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同态度的漫画。

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是( )A.B.C.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

其中A属于中国的漫画,BC属于苏联的漫画;D属于英国漫画,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需要美国扶植,故D符合题意。

3.《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控制欧洲、遏制苏联C.遏制欧洲、称霸世界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马歇尔计划。

其实质是通过援助西欧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与马歇尔计划实质不符,故选B。

4.“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2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建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反映的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的“1961年8月23日”是解题的关键,据此可采用排除法解题。

经济大危机爆发是在1929年,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排除B;东欧剧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排除D。

题干所述事件是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爆发的。

综上所述,故选C。

5.“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B.苏联解体C.美苏争霸D.马歇尔计划【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故答案为B。

6.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

材料描述的是( )A.经济全球化B.美苏冷战对峙C.两极格局瓦解D.政治格局多极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特点是“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所以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对峙,B项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政治格局多极化均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如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B.北约建立C.马歇尔计划D.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给出的漫画中巨人身上有“美元”的标识,注释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可知,漫画主要涉及西欧国家的经济方面,它讽刺的是马歇尔计划。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目的是防止欧洲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各国。

故正确答案为C。

杜鲁门主义和北约建立属于美国冷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斯大林模式与题干“‘窒息的’英、法、意市场”无关,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

8.“互联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如果想在网上搜索了解“冷战”的相关知识,下列最适合作为搜索关键词的应是(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新经济政策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C.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是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项B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与冷战无关,排除A;雅尔塔会议与冷战无关,排除C;珍珠港事件发生于二战中,与冷战无关,排除D。

因此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9.冷战中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冷战推向顶点的事件是()A.朝鲜战争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与华约的成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而1955年华约的建立,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即北约与华约的成立,选项D符合题意;朝鲜战争属于热战,选项A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选项B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10.对以下三幅图反映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的时间判断,全部正确的是()A.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②“冷战”时期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B.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③“冷战”时期C.①“冷战”时期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D.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③“冷战”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综上所述,①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③发生在冷战时期。

综上所述,故选D。

1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答案】A【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华沙公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两个组织分别由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所以A是正确的。

华约组织是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所以B是错误的;两大组织属于军事政治集团,不是经济组织。

所以C是错误的;两大集团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是两大组织的不同点,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择A。

12.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导致世界格局不断变化。

下列格局(趋势),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C符合题意;AB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张看不见的铁幕阻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日本的崛起【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两极格局出现,从而展开激烈的美苏争霸,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B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日本崛起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14. 观察下面有关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图示。

企图“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的国家是()A. 美国B. 法国C. 苏联D. 英国【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援助西欧。

二战后的西欧各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来自美国的援助。

如果欧洲各国继续这样,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后来西欧各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逐渐走向联合,故此题选择答案A。

15.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后一个“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B.珍珠港事件C.德国闪击波兰D.杜鲁门主义出台【答案】D【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战争”指的是二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珍珠港事件引发的是太平洋战争,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