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标准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标准一、前言水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抗弯拉强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标准。
二、相关标准目前国内关于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标准有以下三个:1. 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 GB/T 50082-2009《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3. JGJ/T 152-2008《建筑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三、抗弯强度标准1. 定义抗弯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弯曲荷载作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 测试方法按照GB/T 50082-2009《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包括梁试件和圆柱试件两种。
其中,梁试件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圆柱试件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 标准值根据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抗弯强度标准值应为设计强度的0.7倍。
4. 设计强度确定方法根据JGJ/T 152-2008《建筑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确定。
其中,设计强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fcd=fck/γc其中,fcd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fck为混凝土的标准强度,γc为混凝土的安全系数,取值为1.5。
四、抗拉强度标准1. 定义抗拉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拉伸荷载作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 测试方法按照GB/T 50082-2009《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包括标准试件和不标准试件两种。
其中,标准试件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标准试件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指标。
3. 标准值根据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应为设计强度的0.7倍。
4. 设计强度确定方法根据JGJ/T 152-2008《建筑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确定。
其中,设计强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fcd=fck/γc其中,fcd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fck为混凝土的标准强度,γc为混凝土的安全系数,取值为1.5。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计算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江苏淮安专业工程资料造价资料石峰)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引用标准:CB/T 2611—1992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CB/T 3722一1992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T0551—2005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2 仪器设备(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应符合T055l中2.3的规定。
(2)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如图T0558-1所示3 试件制备和养护3.1 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3.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4 试验步骤4.1 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 mm。
4.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
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Pa/s~0.05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5 MPa/s~0.08MPa/ 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Pa/s~0.10MPa/s。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5 试验结果5.1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按下式计算:式中:——抗弯拉强度(MPa);F——极限荷载(N);L——支座间距离(mm)b——试件宽度(mm);h——试件高度(mm)。
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控制标准及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控制标准及方法摘要: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来源广、造价低、抗压强度高等优点,作为我国两种主要路面结构之一,广泛用于公路与城市道路中。
但一些水泥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断裂损坏现象,大大缩短了路面使用寿命,致使维修养护费用增加,给社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施工完成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弯拉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标准。
因此,抗弯拉强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控制最重要的强度指标之一。
基于此,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控制标准及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质量控制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前使用的混凝土道路面临着很大的交通压力,其中一些道路开始出现健康问题,而对移动车辆的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混凝土道路的清理趋势正在扩大。
道路混凝土路面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了道路物理质量状况的信息,并为项目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基本信息和基础。
1设计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规定:面层板分析应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混凝土设计强度采用28d弯拉强度,其标准值按照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旧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采用实测值。
采用该规范进行水泥混凝土结构厚度设计时,设计标准为车辆荷载、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面层板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产生疲劳断裂,以满足路面结构性能要求条件;在两个作用力最大时不发生极限断裂作为验算标准。
并考虑路面结构重要性和施工变异性二个可靠度因素,即在一定的交通、环境条件下和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弯拉强度设计要求的概率。
2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控制方法2.1层间组合设计(1)为了保证沥青层与原有混凝土层之间的良好结合,并防止沥青层进一步滑动,原有混凝土涂层层应在沥青层铺设前均匀铣削,厚度不超过1mm。
铣削后清理道路垃圾并用高压水枪清洗。
(2)防污贴剂和玻色纤维的应用是由玻璃纤维、沥青等组成的材料。
它具有抗拉强度高、施工方便、耐高温、防水等优点,可以更好地与混凝土结合。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tmsx 发布时间:2006-12-29 阅读:1030次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引用标准:CB/T 2611—1992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CB/T 3722一1992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T0551—2005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2 仪器设备(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应符合T055l中 2.3的规定。
(2)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如图T0558-1所示3 试件制备和养护3.1 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3.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4 试验步骤4.1 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 mm。
4.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
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Pa/s~0.05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5 MPa/s~0.08MPa/ 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Pa/s~0.10MPa/s。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5 试验结果5.1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按下式计算:式中:——抗弯拉强度(MPa);F——极限荷载(N);L——支座间距离(mm)b——试件宽度(mm);h——试件高度(mm)。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一、试验步骤1. 样品制备:根据要求决定试块的尺寸,并根据试验需要制备足够数量的试块。
通常情况下,试块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制备好的试块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缺陷和裂缝。
2.设备校准:按照试验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设备校准,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支承样品:将试块置于测试机上,通过调整支撑架的高度使试块保持水平状态。
4.施加负荷:通过调整测试机的加载速度,使其保持恒定的加载速率,施加均匀的弯拉负荷于试块上,直至试块破坏,记录此时的载荷值。
5.计算弹性模量: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数值。
二、注意事项1.试块的制备要求:试块必须制备充分,并且表面要光滑。
在制备过程中,避免样品表面受到损伤,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2.设备的校准:试验设备在进行试验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包括负荷传感器、位移转换器和位移传感器等设备的校准。
3.负荷的施加:施加负荷时应注意均匀施加,避免产生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以免破坏试块。
4.试验数据的记录:在试验过程中要仔细记录负荷值和相应的试块位移值,以便计算弹性模量。
5.弹性模量的计算:弹性模量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得到,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找到曲线的线性部分,斜率即为弹性模量的数值。
总结: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是评价水泥混凝土材料在受力下的弹性性能的方法,通过对试块进行加载并记录负荷和位移值,计算得出弹性模量的数值。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并注意试块制备和设备校准的重要性,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査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2 仪器设备⑴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⑵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上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3 试件制备和养护3.1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3.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试验步骤4.4.1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髙度,精确至1mm。
4.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
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 Pa/s~0.05M 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5M Pa/s~0.08M 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 Pa/s~0.10M Pa/s。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5 试验结果5.1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f按下f式计算:FLbh(T0558-1)= f f2式中:f——抗弯拉强度(M Pa);f F——极限荷载(N);L——支座间距离(mm);b——试件宽度(mm);h——试件高度(mm)。
5.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3个试件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值均超过中间值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标准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标准一、前言水泥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的抗弯拉强度是评估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重要参数。
因此,制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标准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二、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测试和评估。
三、术语和定义1. 抗弯强度:在受弯矩作用下,混凝土试件出现第一根裂缝时所承受的弯矩。
2. 拉伸强度:在拉伸力作用下,混凝土试件出现第一根裂缝时所承受的拉力。
3. 第一根裂缝:混凝土试件在受力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明显的裂缝。
4. 混凝土试件:按照标准制备的混凝土样品。
5. 弯曲试验:在试验机上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弯曲加载的试验。
四、试验方法1. 试验机试验机应符合《混凝土及其制品试验试验机》(GB/T 50081)的要求。
2. 试件制备试件的尺寸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
试件的制备应符合《混凝土及其制品试验制备试件》(GB/T 50082)的要求。
3. 试验条件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混凝土及其制品试验室环境条件》(GB/T 50080)的要求。
4. 试验步骤(1)试件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缺陷和裂缝,试件应在试验前24小时内进行养护。
(2)试件应沿长轴方向放置在试验机的支承上,并在两端点距离上设置两个支承点。
(3)在试件中心线上施加载荷,直至试件出现第一根裂缝。
(4)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载荷、位移和时间等数据。
五、试验结果的评估和表达方式1. 抗弯强度和拉伸强度的计算公式抗弯强度:f_b = M / (b * h^2 / 6)拉伸强度:f_t = P / (b * h)其中,f_b为抗弯强度,M为试件发生第一根裂缝时的弯矩,b为试件宽度,h为试件高度;f_t为拉伸强度,P为试件发生第一根裂缝时的拉力。
2. 试验结果的表达方式试件的抗弯强度和拉伸强度应取五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应按以下格式表述:试验结果:抗弯强度为XX MPa,拉伸强度为XX MPa。
水泥混凝土试验方法

精选课件
42
5.3、压针、读贯入阻力值,记录时间:
(1)先使测针端面刚刚接触砂浆表面 ,在10s±2s垂直均匀压入试针,深度为 25mm±2mm,记下刻度盘上的读数。精确至 10N。记录此时的时间,精确至1min。 (为的 是求 从开始加水拌和起所经过的时间)及温度 。
(2)测针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测
7、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分析试验方法
精选课件
7
砼搅拌机
精选课件
8
磅 秤
铁铲、镘刀
精选课件
9
2.1.1、混凝土搅拌
•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5℃
• 材料用量:
按配合比计算每盘材料质量,拌和体积大于所需
混凝土1.2倍.
干燥状态对指含水率小于
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 于0度:集料 为±1%,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为±0.5%
由搅拌机、料斗、运输小车已入浇制的构件中 取样时,均须从三处以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 致相同份量的代表性样品(不要抽取已经离 析的混凝土),集中用铁铲翻拌,后立即进 行拌合物的试验。拌合物取样量应多于试验 所需数量的1.5倍,其体积不小于20L。
精选课件
12
2.1.3、注意事项:
• 注意材料同环境条件,涮膛、加料顺序,徐徐加水 过程中对拌和物观察其和易性,调整用水量,搅拌 时间、倒料后的均匀性。
坍 干稠:10~40mm 落 低塑:50~90mm
度 塑性:100~150mm
流塑:>160mm
精选课件
22
• 注意事项: ①装料不均匀,石子在一个角落。 ②混凝土插捣不规则,尤其是第三层 。
(插捣运动轨迹呈螺旋形,控制插捣深度,防止拌和物分层离析)
③脚踏不住,插捣时容易出现浮筒。 ④测量位置不是在最高点,随意性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
模量试验方法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
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为准。
2、每组6根同龄期同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
度,3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3、试验步骤
(1)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避免其湿度变化。
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
的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
在
试件上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划出中线和装置位置
线,在千分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于毛巾先擦干水
分,再用502胶水粘牢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
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2)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天上,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支座线垂直于试件中线且无
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力,停机检查
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需加金属薄垫
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电
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3)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1/2为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的荷载标准(即)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1kN
起,以s的速度加荷,至3kN刻度处停机(设为
Fo),保持约30s(在此段加荷时间中,千分表指针
应能起动,否则应提高Fo至4kN等),记下千分表
读数△o,而后继续加至,保持约30s,记下千分表读
数△;再以同样速度卸荷至1kN,保持约30s,为第
一次循环。
(4)同第一次循环,共进行五次循环,取第五次循环的挠度值相差大于μm时,须进行第六次循环,直到两次
相邻循环挠度值之差符合上述要求为止,取最后一次
挠度值为准。
(5)当最后一次循环完毕,检查各读数无误后,立即去掉千分表,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下循环后抗弯拉
强度f′f,观察断裂面形状和位置。
如断面在三分点外
侧,则此根试件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结果无效,
则该组试验无效。
4、试验结果
(1)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E f按支梁在三分点各加荷载2的跨中挠度公式反算求得:
23L 3
( F0)
E f=——————————
1296J|△△0|
式中:E f——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Mpa);、F0——终荷载及初荷载(N);
△、△0——对应及F0的千分表读数(mm); L——试件支座间距离(L=450mm);
J——试件断面转动惯量,J=1/12bh 3
(mm4).
(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3个试件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
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3个试件中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
如果这两个测值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中较小值的15%,则以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否则结果无效。
如果有两根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组结果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