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共识
【指南与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指南与共识】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01-29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2.0012015482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周;尽量不用于< 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二、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1 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外科手术创伤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等。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作为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在应激状态下分泌会增加。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给予机体外源性GCs是ERAS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GCs可以抑制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调节心肺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及各脏器的并发症。
但GCs的使用也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缓伤口愈合、诱发应激性溃疡、高血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GCs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需要权衡利弊,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用药、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2015年广东省药学会提出设立外科药师,2021年开始构建外科药师的知识体系——外科药学(surgical pharmacy),让外科药师全面管理围手术期用药。
作为ERAS管理措施应用药物之一,GCs的合理使用需要临床、药学等多学科共同管理。
本专家共识拟通过医师、药师的共同讨论,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GCs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外科医师和外科药师合理应用GCs提供参考,并作为药师进行合作药物治疗管理的协议样本。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GCs的靶细胞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脏器器官,作用广泛而复杂,其影响随应用剂量不同而异。
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代谢的影响(1)糖代谢: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③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脂质代谢: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升高血浆胆固醇,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和脂肪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向心性肥胖。
(3)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造成负氮平衡。
(4)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保钠排钾作用;还能促进尿钙排泄,长期用药将造成骨质脱钙。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 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 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1/ 25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最新资料推荐------------------------------------------------------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糖皮质激素共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
21 20 CH3
CH2OH C=O O
17
H O
11
16
H
CH3
19
9
O
3 6
21碳的四环结构
分子结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很大 如:C 1 = C2双键结构, C 11羟基基团, C 6甲基基团, C 9氟化
蛋白结合 盐皮质激素性质 糖皮质激素性质 糖代谢影响 代谢转化速度 需肝脏转化 作用部位效应
不同糖皮质激素制剂的比较
抗炎 等效 作用 剂量 考的松 0.8 25 氢化考的松 1.0 20 泼尼松 3.5 5 泼尼松龙 4.0 5 甲泼尼龙 5.0 4 曲安西龙 5.0 4 倍他米松 25 0.60 地塞米松 30 0.75 半衰期 作用时间 (min) (h) 30 8~12 90 8~12 60 12~36 200 12~36 180 12~36 120~>300 12~36 100~300 36~54 100~300 36~54 保钠 作用 2.0 2.0 1.0 1.0 0 0 0 0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有以下情况一般不使用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引 起的消化道大出血 • 新近接受胃肠吻合术
有以下情况时应严格掌 握指征 • 严重感染(病毒、细 菌、真菌和活动性结 核等) • 严重的骨质疏松 • 严重糖尿病 • 严重高血压 • 精神病 • 青光眼 • 病毒性肝炎
CRH
ACTH
GC
刺激内源性糖 皮质激素合成 和分泌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昼夜节律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二、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
1 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易诱发感染和使潜在的病灶扩散.尤其是当泼尼松>15 mg/d 时,可能损伤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 糖皮质激素简介 • 急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 急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与剂
量
• 急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护理要点 •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的护理实践案例
分享
01
糖皮质激素简介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与作用机制
定义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如肺功能、血气分析等,以了解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 案。
监测不良反应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糖皮质激素 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感染、血 糖升高、骨质疏松等。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 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如控制感染、调整血糖等 。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 、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慎用情况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 充分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 用。
03
急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与剂
量
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方便快 捷,但吸收速度较慢。
注射给药
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吸收速度 快,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吸入给药
适用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直 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效果迅速。
分享
案例一:重症哮喘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应用护理
总结词
及时、规范、细致
及时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迅速评估病情,遵医 嘱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规范
细致
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和时间, 确保给药方式正确。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哮喘发作情况及 糖皮质激素使用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案例二
总结词
协同、动态、预防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 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以及抗炎 、抗过敏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机制
• 受体介导的基因效应---经典途径 • 受体介导的非基因效应 • 细胞膜受体(mGR)介导的生化效应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低亲和力受体
细胞浆
细胞核
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效应
不同剂量时的作用机制不同
• 受体介导的基因效应---经典途径
泼尼松10-12mol/L
• 受体介导的非基因效应
泼尼松10-9mol/L, > 200mg/d
• 细胞膜受体(mGR)介导的生化效应
泼尼松10-4mol/L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低亲和力受体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不同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强度与抗炎强度之间无相关性
Langhoff等的研究表明,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强度优于其他种类激素
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 >可的松 11 2.2 1 0.6 0 比较了不同激素体外抑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h细胞的效果
Erik Langhoff et al. Int. J. Immunopharmac, Vol 9,No.4,469-473,1987
药理作用
对代谢的影响 • 糖
√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糖元异生↑ √ 血糖升高,糖耐量下降
• 蛋白质
√ 抑制合成,促进分解 √ 皮肤变薄,伤口不易愈合 √ 肌肉质量减少,肌萎缩 √ 骨基质减少,骨质疏松,儿童骨骼发育停滞
药理作用
• 脂肪
√ 脂肪分解↑,血游离脂肪酸浓度↑ √ 脂肪再分布:四肢脂肪减少,面部和躯干脂肪 增多,―满月脸”、“水牛背”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
21 20 CH3
CH2OH C=O O
17
H O
11
16
H
CH3
19
9
O
3 6
21碳的四环结构
分子结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很大 如:C 1 = C2双键结构, C 11羟基基团, C 6甲基基团, C 9氟化
蛋白结合 盐皮质激素性质 糖皮质激素性质 糖代谢影响 代谢转化速度 需肝脏转化 作用部位效应
CRH
ACTH
GC
刺激内源性糖 皮质激素合成 和分泌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昼夜节律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药理作用
• 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 • 随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 生理情况---影响物质代谢过程 √ 药理剂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肯達爾 Edward Calvin Kendall (1886—1972) 美國Mayo Clinic
賴希斯坦因 Tadeus Reichestein ( 1897—1996) 瑞士巴塞爾大學
亨奇 Philip Showalter Hench (1896—1965) 美國 Mayo Clinic
1950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免疫抑制作用—T细胞
• 引起T 细胞减少
T细胞再分布至骨髓 凋亡——未成熟、新活化细胞
• 抑制T 细胞的抗原递呈
抑制巨噬细胞合成IL-1 抑制MHC II类抗原的表达
• 抑制T 细胞的活化
抑制IL-2的合成和作用 抑制IL-3、4、6和干扰素等
免疫抑制作用—B细胞
• 抑制B细胞的增殖 在B细胞受刺激前或刚受刺激时 • 抑制抗体的产生、促进抗体降解 大剂量时 对 B 细胞的作用相对较弱
• 水电解质
√ 水、钠排泄减少 √ 钾、钙排泄增多
以上作用与剂量、疗程、药物种类和 用药方法等有关
药理作用
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对炎症各个环节都有作用
•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水肿消退
• 抑制趋化作用和炎症细胞浸润
• 抑制吞噬• 抑制缓激肽、中性蛋白酶、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 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成
胆固醇
雄激素样类固醇 糖代谢 免疫 炎症
皮质类固醇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水、电解质代谢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合成和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合成和分泌20mg 皮质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不同糖皮质激素制剂的比较
抗炎 等效 作用 剂量 考的松 0.8 25 氢化考的松 1.0 20 泼尼松 3.5 5 泼尼松龙 4.0 5 甲泼尼龙 5.0 4 曲安西龙 5.0 4 倍他米松 25 0.60 地塞米松 30 0.75 半衰期 作用时间 (min) (h) 30 8~12 90 8~12 60 12~36 200 12~36 180 12~36 120~>300 12~36 100~300 36~54 100~300 36~54 保钠 作用 2.0 2.0 1.0 1.0 0 0 0 0
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研究和临床治疗历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义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8章
10章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 定义
• 分泌和调节 • 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药代动力学
• 分类和选择
•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用药方法 • 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 在肾脏病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
•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 • 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和分泌,包括 一类激素 • 化学结构特征是具有21个碳原子的典型 的固醇结构,其代表是皮质醇
•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很多 疾病包括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 免疫异常是众多肾脏疾病的重要发病机 制,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是治疗这些肾 脏疾病的基础
• 糖皮质激素种类较多,作用明确,副作 用明显
•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有严格的指征,必 须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的问世 ---一个新的治疗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