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外汽车传感器方面的知识
汽车传感器常识知识点总结

汽车传感器常识知识点总结汽车传感器常识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监测、检测和反馈信息等功能,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各种智能化的辅助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汽车传感器的常识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增强大家对汽车传感器的了解。
一、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传感器,它用于测量汽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通过检测车辆的加速度变化,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提供给刹车系统、动力系统和稳定控制系统等其他系统所需的数据。
该传感器可以帮助改善车辆的驾驶性能和稳定性,并提高刹车的效果和防抱死系统的性能。
二、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汽车尾气中氧气含量的传感器。
通过检测尾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传感器可以帮助引擎控制单元(ECU)调整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使发动机能够在最佳燃烧状态下运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尾气排放和油耗。
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汽车系统中的压力变化的传感器。
它可以用于测量轮胎的胎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压力、刹车系统的压力等。
通过检测和监测系统内的压力变化,压力传感器可以帮助驾驶员监测车辆的工作状态,并提供必要的警报和反馈。
四、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和冷却系统中的温度。
通过检测发动机和冷却系统的温度变化,温度传感器可以为发动机管理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帮助调整燃油供应、引爆时间和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以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五、角位移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汽车转向角度和悬挂系统位移的传感器。
通过检测和监测转向系统和悬挂系统的角位移变化,角位移传感器可以帮助车辆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悬挂刚度和转向效应,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平稳性。
六、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汽车与前方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传感器。
它可以帮助驾驶员检测和避免碰撞,提供必要的视觉和声音警告。
距离传感器通常应用于倒车辅助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和自动制动系统等。
20种汽车传感器工作原理

20种汽车传感器工作原理1. 惯性传感器:通过检测车辆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提供关于车辆运动状态和姿态的信息。
2. 距离传感器:使用声波、红外线或激光来测量与前后、左右车辆、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帮助驾驶员避免碰撞。
3. 摄像头传感器:使用摄像头来拍摄路面环境,实时分析图像,以便识别交通标志、行人、车辆等,并提供相关警报和辅助驾驶功能。
4. 雨水传感器:通过感知雨滴的存在和密度,控制车辆的雨刷器和车窗雨刮器的工作。
5. 轮胎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轮胎内的压力,帮助驾驶员监测轮胎的状态并提供准确的轮胎压力警报。
6. 倒车雷达:使用超声波来测量车辆与后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警报系统帮助驾驶员进行倒车。
7. 接近传感器:使用红外线或雷达等技术,检测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以避免碰撞或降低碰撞的严重程度。
8. 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内外的温度,以便自动调节车辆的空调或加热系统。
9. 气压传感器:监测车辆的空气压力,以检测轮胎漏气或其他气流系统的问题。
10. 光传感器:测量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用于自动控制车灯或自动调节车内显示器的亮度。
11. 氧气传感器:检测车辆尾气中的氧气浓度,以帮助诊断引擎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控制。
12. 燃油传感器:测量燃油或液体的水平,以提醒驾驶员燃油是否过低或过高。
13. 防盗传感器:使用声音、振动或其他感应技术,监测车辆是否遭受入侵或盗窃行为。
14. 气候传感器: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其他气象因素,帮助自动控制车辆的空调和加热系统。
15. 方向传感器:测量车辆的方向,以提供导航系统和车辆稳定控制所需的准确方向信息。
16. 刹车传感器:通过检测刹车系统的压力和速度,帮助车辆实现安全制动。
17. 发动机传感器:监测引擎的运行和性能参数,以提供相关警报和诊断信息。
18. 震动传感器: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或遭受撞击,触发相关安全措施,如气囊等。
19. 流量传感器: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例如车辆燃油和空气流量传感器。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详解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详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工业的未来趋势。
而在这其中,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详细解析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的各个方面。
一、智能汽车与传感器的重要性智能汽车是一种具备高度智能化、自主化和网络化的汽车,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
而传感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传感器能够感知和传递汽车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为驾驶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使驾驶者能够更加安全、舒适地驾驶汽车。
二、智能汽车传感器的种类1、摄像头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传感器,它能够通过拍摄图片和视频来感知汽车外部的环境信息。
摄像头传感器可以用于实现自动驾驶、车道偏离预警、行人识别等功能。
2、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传感器,它能够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感知汽车周围的环境信息。
雷达传感器可以用于实现自动驾驶、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3、激光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是一种利用激光雷达技术探测目标的传感器,它能够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来感知汽车周围的环境信息。
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用于实现高精度的三维环境感知和建模,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之一。
4、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探测目标的传感器,它能够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感知汽车周围的环境信息。
超声波传感器常用于实现泊车辅助、障碍物预警等功能。
5、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温度的传感器,它能够感知汽车内部和外部的温度信息,为汽车提供温度控制和报警等功能。
三、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的主要挑战1、数据处理和解析智能汽车的传感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解析这些数据是传感器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同时,还需要通过算法和模型来实现对数据的分类、过滤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2、传感器融合和互补不同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因此需要将不同的传感器进行融合和互补,以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结课论文国外传感器现状及发展趋势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3级通信工程学号::指导教师:袁博学年学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技术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传感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字:传感器,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一、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根据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transdu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意: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②它的输出旦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②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但主要是电物理量;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
关于传感器,我国曾出现过多种名称,如发送器、传送器、变送器等,它们的涵相同或相似。
所以近来己逐渐趋向统一,大都使用传感器这一名称了。
但是,在我国还经常有把‘传感器”和“敏感元件”等同使用的情况。
当从仪器仪表学科的角度强调是一种感受信号的装置时,称其为。
传感器”:而从电子学的角度强调它是一种能感受信号的电子元件时,称其为“敏感元件”。
两种不同的提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矛盾。
例如热敏电阻,既可以称其为“温度传感器”,也可以称之为“热敏元件”。
但在有些情况下则只能概括地用“传感器”一词来称谓。
例如,利用压敏元件作为敏感元件,并具有质量块、弹按和阻尼等结构的加速度传感器,很难用“敏感元件%类的词称谓,而只“传感器”则更为贴切。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量的元件。
是一种气体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膜盒2的下半部与壳体l固接,上半部通过连扦与磁芯4相连,磁芯4置于两个电感线圈3中,后者接人转换电路5。
位置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位置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位置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检测目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或者姿态变化的设备。
它在汽车、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虚拟现实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位置传感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国内外位置传感器市场现状1. 国内市场现状位置传感器在中国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汽车行业成为位置传感器市场最主要的消费者之一。
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位置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此外,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手机等领域对位置传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国外市场现状相比之下,国外市场对于位置传感器的需求早已发展成熟。
欧美市场对于汽车行业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在高端汽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同时,航空航天领域对于位置传感器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手机领域,国际厂商对于位置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更加成熟和广泛。
二、国内外位置传感器技术现状1. 国内技术现状虽然中国的位置传感器市场仍然相对较小,但在技术方面,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例如,某些中国企业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了位置传感器的技术创新。
此外,一些传感器厂商还在不断提升位置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精度。
2. 国外技术现状国外在位置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成熟经验。
从传感器材料到生产工艺,国外企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例如,他们不断改进基于磁阻、电容、压力和光学等原理的位置传感器技术,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三、国内外位置传感器未来的趋势1. 技术趋势位置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将继续朝着更高精度、更小尺寸、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在技术上,趋势包括微纳制造技术的应用、传感器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发展等。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位置传感器也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推动位置感知能力的提升。
2. 市场趋势位置传感器市场将持续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将加快。
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传感器是现代科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制造、医疗保健、智能家居、物联网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外在传感器技术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早,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
这些国家有着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着传感器技术向前发展。
目前,国外在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国外已经研发出许多先进的传感器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比如,气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中各种有害气体的检测和监测;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和控制各种气体和液体中的压力变化;温度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温度值等等。
此外,国外还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如光纤传感器、生物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在传感器应用领域方面,国外的发展也比较成熟。
工业制造、汽车行业、医疗保健领域是传感器应用的主要领域。
国外的制造业在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上更加广泛,能够精确地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变化。
汽车行业则广泛应用各种传感器来提高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医疗保健领域也借助传感器技术来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
但是,国内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的研发投入。
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在传感器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MEMS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同时,国内的制造业、医疗保健、智能家居等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传感器技术。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传感器技术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在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国内也在积极迎头赶上,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国内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加快。
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有望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汽车传感器物理原理

汽车传感器物理原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进步,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汽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汽车周围环境的装置,它利用物理原理来实现对汽车状态和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传感器及其物理原理。
1.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动系统和空气悬挂系统等方面。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的变化来测量被测介质的压力值。
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压阻型传感器和压电型传感器。
压阻型传感器利用电阻值与压力值成反比的关系,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得压力信息;压电型传感器则利用压电材料的特性,应变产生电荷,从而测量压力。
2.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等部位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点处产生的温差产生电动势,从而测量温度;热敏电阻则是利用材料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得温度信息。
3.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自动灯光控制、防撞系统和行车辅助系统等方面。
光学传感器利用光的特性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测量。
其中,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来转换光信号和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光照强度和颜色的测量;激光传感器则利用激光束的反射和散射来感知和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距离和速度。
4. 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和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等方面。
加速度传感器利用物体在加速度作用下的惯性来测量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加速度传感器有压电型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
压电型传感器利用压电材料的特性,应变产生电荷,从而测量加速度;MEMS传感器则是利用微机电系统技术,通过微小的机械结构和电路来实现对加速度的测量。
5. 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的排放控制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量排气中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氧气传感器有氧化铝型传感器和氧离子型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技术

汽车传感器技术在当今社会,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的出行工具。
为此,汽车制造商们不断推出新的科技和技术,其中汽车传感器技术在汽车安全和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汽车传感器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将汽车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器,然后由中央处理器的参考数据决定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控制。
传感器技术可以在汽车控制中心与尾气控制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以实现对车辆性能和燃油消耗的精确控制。
当前,汽车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其中最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刹车传感器等。
举个例子,汽车速度传感器可以将车速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以便实现制动和牵引系统的准确控制。
当然,不仅如此。
汽车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安全功能,比如车辆位置跟踪,防盗警报系统,碰撞警报系统等。
这些具体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车祸的发生率。
汽车传感器技术的优点不仅在于安全性和性能方面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这是因为通过传感器控制车辆加速和减速的行为,可以大幅降低燃油消耗量。
除此之外,传感器技术还可以检测发动机的排气量和尾气排放,帮助汽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不过,传感器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汽车传感器技术需要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和电子组件,这意味着车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子组件可能出现损坏或老化的情况。
此外,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也需要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
这就意味着汽车的维护和保养成本会比较高。
总体而言,汽车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汽车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虽然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去实现汽车融合技术的无缝连接,但汽车制造商们会继续不断地研究和开发出新的技术,以创造更加安全、燃油节约、环保的汽车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内外汽车传感器方面的知识
关于国内外汽车传感器方面的知识技术分类:汽车电子 | 2007-12-19
来源:新浪汽车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二百余只。
据报道,2000年汽车传感器的市场为61.7亿美元(9.04亿件产品),到2005年将达到84.5亿美元(12.68亿件),增长率为6.5%(按美元计)和
7.0%(按产品件数计)。
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中。
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
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是整个汽车传感
器的核心,种类很多,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和转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供ECU对发动机工作状况进行精确控制,
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和进行故障检测。
由于发动机工作在高温(发动机表面温度可达150℃、排气歧管可达650℃)、振动(加速度30g)、冲击(加速度50g)、潮湿(100%RH,-40℃- 120℃)以及蒸汽
、盐雾、腐蚀和油泥污染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耐恶劣环境的技术指标要比一般工业用传感器高1-2个数量级,其中最关键的是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否则,由传感器带来的测量误差将最终导致发动机控制系统难以正常工作或产生故障。
1.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发动机温度、吸入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温度以及催化温度等。
温度用传感器有线绕电阻式、热敏电阻式和热偶电阻式三种主要类型。
三种类型传感器各有特点,其应用场合也略有区别。
线绕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精度高,但响应特性差;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特性较好,但线性差,适应温度较低;热偶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精度高,测量温度范围宽,但需要配合放大器和冷端处理一起使用。
已实用化的产品有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通用型-50℃~130℃,精度1.5%,响应时间10ms;高温型600℃~1000℃,精度5%,响应时间10ms)、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ON/OFF 型,-40℃~120℃,精度2.0%)、金属或半导体膜空气温度传感器(-40℃~150℃,精度2.0%、5%,响应时间20ms)等。
2.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气缸负压、大气压、涡轮发动机的升压比、气缸内压、油压等。
吸气负压式传感器主要用于吸气压、负压、油压检测。
汽车用压力传感器应用较多的有电容式、压阻式、差动变压器式(LVDT)、表面弹性波式(SAW)。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负压、液压、气压,测量范围20~100kPa,具有输入能量高,动态响应特性好、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影响较大,需要另设温度补偿电路,但适应于大量生产;LVDT式压力传感器有较大的输出,易于数字输出,但抗干扰性差;SAW式压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数字输出等特点,用于汽车吸气阀压力检测,能在高温下稳定地工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传感器。
3.流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主要用于发动机空气流量和燃
料流量的测量。
空气流量的测量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确定燃烧条件、控制空燃比、起动、点火等。
空气流量传感器有旋转翼片式(叶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热膜式等四种类型。
旋转翼片式(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结构简单,测量精度较低,测得的空气流量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无可动部件,反映灵敏,精度较高,也需要进行温度补偿;热线式空气流量计测量精度高,无需温度补偿,但易受气体脉动的影响,易断丝;热膜式空气流量计和热线式空气流量计测量原理一样,但体积少,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低。
空气流量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工作范围0.11~103立方米/min,工作温度-40℃~120℃,精度≤1%。
燃料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燃料流量,主要有水轮式和循环球式,其动态范围0~60kg/h,工作温度-40℃~120℃,精度±1%,响应时间小于10ms。
4.位置和转速传感器
位置和转速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曲轴转角、发动机转速、节气门的开度、车速等。
目前汽车
使用的位置和转速传感器主要有交流发电机式、磁阻式、霍尔效应式、簧片开关式、光学式、半导体磁性晶体管式等,其测量范围0°~360°,精度±0.5°以下,测弯曲角达±0.1 。
车速传感器种类繁多,有敏感车轮旋转的、也有敏感动力传动轴转动的,还有敏感差速从动轴转动的。
当车速高于100km/h时,一般测量方法误差较大,需采用非接触式光电速度传感器,测速范围0.5~250km/h,重复精度0.1%,距离测量误差优于0.3%。
5.气体浓度传感器
气体浓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体内气体
和废气排放。
其中,最主要的是氧传感器,实用化的有氧化锆传感器(使用温度-40℃~900℃,精度1%)、氧化锆浓差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使用温度300℃~800℃)、固体电解质式氧化锆气体传感器(使用温度0℃~400℃,精度0.5%),另外还有二氧化钛氧传感器。
和氧化锆传感器相比,二氧化钛氧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轻巧、便宜,且抗铅污染能力强的特点。
6.爆震传感器
爆震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振动,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控制和避免发动机发生爆震。
可以通过检测气缸压力、发动机机体振动和燃烧噪声等三种方法来检测爆震。
爆震传感器有磁致伸缩式和压电式。
磁致伸缩式爆震传感器的使用温度为-40℃~125℃,频率范围为5~10kHz;压电式爆震传感器在中心频率 5.417kHz处,其灵敏度可达200mV/g,在振幅为0.1g~10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度。
7.底盘控制用传感器
底盘控制用传感器是指用于变速器控制系统、悬架控制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底盘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尽管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但工作原理与发动机中相应的传感器是相同的。
而且,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和CAN-BUS技术的广泛应用,同一传感器不仅可以给发动机控制系统提供信号,也可为底盘控制系统提供信号。
自动变速器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车速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节气
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等。
制动防抱死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轮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悬架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车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动力转向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转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等。
8.车身控制用传感器
车身控制用传感器主要用于提高汽车的安
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
由于其工作条件不象发动机和底盘那么恶劣,一般工业用传感器稍加改进就可以应用。
主要有用于自动空调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日照传感器等;用于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门锁控制中的车速传感器;用于亮度自动控制中的光传感器;用于倒车控制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用于保持车距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消除驾驶员盲区的图象传感器等。
9.导航系统用传感器
随着基于GPS/GIS(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导航用传感器这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导航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确定汽车行驶方向的罗盘传感器、陀螺仪和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
10.汽车传感器发展趋势
由于汽车传感器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世界各国对其理论研究、新材料应用和新产品开发都都非常重视。
未来的汽车用传感器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微型传感器基于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而来的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传感器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将微米级的敏感元件、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装置封装在一快芯片上,由于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便于集成等特点,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测试精度。
目前该技术日渐成熟,可以制作各种能敏感和检测力学量、磁学量、热学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微型传感器。
由于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传感器在降低汽车电子系统
成本及提高其性能方面的优势,它们已开始逐步取代基于传统机电技术的传感器。
多功能化是指一个传感器能检测2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特性参数或者化学参数,从而减少汽车传感器数量,提高系统可靠性。
集成化是指利用IC制造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作IC式传感器。
智能化是指传感器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带有CPU,具有智能作用,以减少ECU的复杂程度,减少其体积,并降低成本。
总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应用的日益广泛,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