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特殊概述简介
星巴克资料综合(先看这个再看其他)

星巴克资料综合(先看这个再看其他)1、公司背景1.1概况: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为全球最⼤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饼及蛋糕等商品。
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1.2主营产品:1.3 产品特⾊:拿铁咖啡是星巴克引以⾃豪的经典。
这种传统经典——浓郁的浓缩意式咖啡经⼤量蒸奶调和,其上覆盖⼀层轻盈的奶泡。
在品尝该种咖啡时,你可以佐以糖浆(根据⾃⼰的⼝味,选择⾹草类、焦糖类或杏仁类糖浆),制作出风味绝佳的饮品。
焦糖玛奇朵这是星巴克的独创饮品。
在蒸奶中加⼊浓缩咖啡和⾹草糖浆,然后覆盖上⼀层风格独具的焦糖花纹。
⼝味⾹甜、象黄油般顺滑,风味醇厚。
浓缩咖啡这是咖啡的灵魂,是咖啡精华最集中的体现。
星巴克浓缩咖啡⼝味醇厚,有宛若焦糖的奇感妙意。
2、营销环境与机会2.1宏观环境:1,⽂化环境最重要。
在中国历来被国民所接受的是茶叶。
⽽茶叶和咖啡,有些⽔⽕不容的味道。
星巴克在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国家的初步成功,可以说明其理念能被不同⽂化背景所接受。
2, 消费者⽀付能⼒提⾼。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活⽔平显著提⾼,消费⽔平也在与⽇俱增,为星巴克在中国扩⼤市场提供了条件.。
3, 中国⼈⼝总量巨⼤,因⽽营销的市场⼴阔。
同时咖啡没有特别的年龄阶段以及性别的限制,主要是针对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结构特点,开展营销活动。
4,地理分布对咖啡来说很重要,但其重要逐渐减⼩。
地理分布决定了⾃然条件,也就在⼀定程度上决定了⼈们的⽣活习惯以及地区的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咖啡⽂化的普及,此影响减弱,但也是不可忽视的⼀⽅⾯。
⼀般来说,⼈⼝密度⼤,顾客越集中,营销成本就越底。
因此,开在繁华的街道,对星巴克来说,是⾮常有益的。
2.2微观环境:1,星巴克提供⾮常全⾯且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
星巴克所有的职位都将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极佳的培训和福利条件。
星巴克在的经营模式

星巴克在的经营模式星巴克是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店,成立于1971年。
它的经营模式以“第三方咖啡店”为主要特点,成功地将咖啡文化引入每个社区。
以下将详细介绍星巴克的经营模式。
1.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星巴克以提供高品质的咖啡、茶和其他饮品而闻名。
它从全球范围内选择优质的咖啡豆,采用独特的烘焙工艺,以确保每杯咖啡都能带给顾客最好的味觉享受。
此外,星巴克还提供一系列与咖啡相关的产品,如咖啡壶、杯子等。
2.亲切的顾客体验:星巴克致力于提供独特而愉悦的顾客体验。
它创造了舒适的咖啡店环境,提供宽敞的座位,柔和的音乐和舒适的氛围。
此外,星巴克一直注重培养友好和热情的服务文化,使顾客感受到亲切和温暖。
3.社区融入:星巴克努力成为每个社区的一部分。
它定期举办社区活动,与当地居民互动,为社区做贡献。
此外,星巴克鼓励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主动参与社区事务。
4.优秀的员工培训:星巴克重视员工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咖啡知识和服务技能。
星巴克的员工被称为“巴族”,他们接受严格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热情的关怀。
5.创新:星巴克不断创新,以满足顾客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它引领时尚的咖啡风潮,推出新的咖啡产品,并与著名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商品,吸引了年轻人和潮流人群的关注。
6.多元化的产品线:星巴克的产品线不仅包括咖啡和茶,还包括糕点、三明治等多种食品,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此外,星巴克还推出了咖啡豆和咖啡机等家用产品,拓宽了其市场。
7.忠诚计划与数字化创新:星巴克推出了星巴克会员计划,通过电子应用程序与顾客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优惠和特别福利。
此外,星巴克也不断投资于数字化技术创新,如移动支付等,以提高顾客的便利性和体验。
总之,星巴克的经营模式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独特的顾客体验,积极融入社区,培训优秀的员工,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品线为基础。
通过这些策略,星巴克成功地成为全球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竞争优势。
星巴克

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商业的发展。
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55个国家拥有超过15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60000人。
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在中国,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生活场所之外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星巴克咖啡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和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
由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1)其发展年鉴: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派克市场成立第一家店,开始经营咖啡业务1987年,星巴克被收购,并开出第一家销售浓缩咖啡饮料的门店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区域发展2001年,7月3日第三财季,星巴克实现利润2.791亿美元,合每股收益36美分。
2009年,星巴克推出速溶咖啡Via,仅用10个月便实现1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并建立4万多个销售网点。
2013年,星巴克实现了近150亿美元营收。
二、与同行业的对比在全世界拥有160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4亿美元的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这就是2003年才创办的台湾85度C咖啡糕点面包店。
据统计,其在台湾地区开出340多家门店,一年卖出1亿杯咖啡,年营业收入15亿元人民币,超越在台湾地区有2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进而85度C被誉为在台湾星巴克。
2010年11月22日,将业务重心放在内地市场的咖啡连锁企业85度C以“KY 美食”的名义在台湾地区IPO上市,挂牌首日股价大涨,收盘时股价达400元(新台币),相对其168元的发行价涨幅高达138%。
之前,味千拉面投入2亿元资金,入股台湾连锁餐饮公司咖啡蛋糕烘焙店85度C,取得85度C 2%的股权,味千方面表示看好85度C的竞争力.85度C优势的优势在于重新塑造咖啡连锁商业模式版图。
《星巴克简介》课件

星巴克与多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伙伴 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星巴克定期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 进。
THANKS
感谢观看
员工福利
星巴克重视员工福利,提供良好的工 作环境和培训机会,保障员工的权益 。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标与计划
星巴克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包 括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推广 循环经济等。
星巴克设定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 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合作伙伴关系
监测与评估
Wi-Fi服务
星巴克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方 便顾客在店内上网、工作或学习。
文化活动
星巴克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音乐 会、作家交流会等,丰富顾客的文 化生活。
03
CATALOGUE
品牌文化与价值观
品牌理念与愿景
品牌理念
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咖啡体验, 创造一个温馨、社交的氛围,让顾客 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
02
CATALOGUE
产品与服务
咖啡产品系列
01
02
03
经典咖啡
提供多种经典咖啡,如拿 铁、美式、卡布奇诺等, 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单品咖啡
提供来自世界各地优质咖 啡豆的单品咖啡,让顾客 体验不同地区的咖啡风味 。
限量版咖啡
定期推出限量版咖啡,满 足咖啡爱好者的探索欲望 。
非咖啡产品系列
烘焙食品
品牌愿景
成为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通过不断 创新和改进,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 和服务,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区 贡献。
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STARBUCKS

•
•
•
星巴克经营精髓
转换心情 让顾客 感受 咖啡时间 享受气氛
结交友谊
独立于家庭、 独立于家庭、工 作室之外的“ 作室之外的“第 三空间” 三空间” 家庭
市场定位
工作室
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城市白领
品牌定位
•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 《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 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 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他的读者群并不 算不多,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 的人士,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 《白鲸》这本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 物了。 • 因此,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可以知道他的目 标市场定位: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富有小资情调 的城市白领和大学生。
结论:
星巴克从原有的特许合资时代走到现今的独资 直营,这期间有诸多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因素。 • 在星巴克刚进入中国这个陌生的市场时, 出于市场风险和其他经济、社会条件考虑, 选择了能有效规风险的授权经营模式。 随着国内市场的一路走好,消费群体也逐 步趋于稳定,特许经营的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了,仅仅5% 的控股不能满足星巴克的利润追求,星巴 克需要掌握更多的股份来追求利润的最大 化。这是星巴克直营扩张的本质原因。
•
• 中国有关特许经营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仅有 十余年的时间。市场尚不成熟,法律还不够完善, 容易滋生问题和纠纷。这也是星巴克急于独资直 营的一个重要原因。 • 品牌保护的需要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初期通过特许 加盟的形式来扩大规模和获得利润,但相当一部 分特许经营企业开始谨慎起来,很重要的的原因 是出于品牌保护。而星巴克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 内都享有盛誉的品牌企业,各方面应经满足在中 国的进行独资直营的能力。
星巴克的经营概要知识讲解

Part 3
星巴克连锁经营战略
星巴克连锁经营战略
产品品质至上原则
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 “四禁”政策(禁烟、禁止员工用香水、禁用化学香精的调味咖啡豆、禁售其他食品和羹汤)
差异化战略
舒尔茨提出“第三空间”,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地方。凭着第三空间的概念,咖啡这 种本来寻常无奇的大众消费品顿时身价倍增,普普通通的咖啡店也成为白领阶层趋之若鹭的 “第三空间”。 星巴克各分店每周为顾客开设一次咖啡讲座。
Part 4
星巴克连锁经营组织结构
星巴克组织结构
商业组织结构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 合作 模式,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 早就开始 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合 资公司、许可 协议、独资自营。
Part 5
星巴克的市场定位及细分
星巴克的市场定位
星巴克的市场定位策略以精致化为主即定位于精品咖啡专卖店 提供最高品质的咖啡塑造独特的人文环境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是一群注重享受,悠闲的富有小资情调的白领消费者定位是“白领阶层” 别于办公室和家庭的第三空间 多数人承担得起的 奢侈品”
我们有一个梦想: 希望星巴克跳出传统公司的巢臼,成为不断创新的公司。
了解星巴克
我们有一个使命: 教育全球的消费者什么是极品咖啡。
我们有一个憧憬: 为咖啡馆创造迷人气氛,吸引大家走进来,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感受片刻浪漫和新奇。
我们有一个梦想: 希望星巴克跳出传统公司的巢臼,成为不断创新的公司。
了解星巴克
Part 2
星巴克的连锁经营理念
星巴克连锁经营理念
灵活的连锁经营模式 对加盟和特许的严格控制 直营发展为主,少量特许经营 以人为本的连锁经营理念
星巴克连锁经营理念
星巴克企业文化技术介绍

技术创新与市场机遇
技术创新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产品和 服务质量,如引入智能咖啡机、
自助点餐系等。
市场机遇
关注新兴市场和消费趋势,如健 康、环保、个性化等,寻找新的
增长点。
跨界合作
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拓展 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
05
结论
星巴克企业文化的成功之处
品牌形象鲜明
星巴克在咖啡行业中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其独特的绿色 标志和浓郁的咖啡香气成为品牌的独特标识,吸引了大量 忠实顾客。
03
星巴克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
01
02
03
数字化转型
星巴克通过数字化转型, 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提 高了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数字化营销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精准推送个性化营销 信息,提高客户粘性和转 化率。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 链管理,实现库存、物流 和采购的智能化管理。
移动支付与自助点单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注重品牌建设
不断创新与改进
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通过 独特的标识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消 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企业应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 的需求,同时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 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
关注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吸引 和留住消费者,如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
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星巴克始终坚持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优质的客户服务,不 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独特的体验式消费
星巴克将咖啡店打造成一个社交场所,提供舒适的座位、 无线网络和音乐等设施,让消费者在享受咖啡的同时,也 能放松身心,享受社交的乐趣。
星巴克特殊概述简介

一、星巴克的服务特点:1、产品服务:咖啡豆:十分挑剔地选择咖啡豆,从品种到产地到颗粒的形状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制作过程:烘焙师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有几十年的经验,制作过程多一秒或少一秒,产品都不算合格。
咖啡:咖啡品种多样化、高档次的咖啡、美味的咖啡。
2、环境服务:①每一家店址选好后都会有专门的设计师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为新店进行独特的布局设计。
无论是颜色、形状、搭配、还是摆放都极力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氛围,尊重人本位。
②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工作氛围③3、顾客服务:以顾客为本:没有真感情的顾客服务,就没有顾客被服务时的真感动,没有真感动,多好的顾客服务行为与体系也只能是一种形式,不能带给消费者或顾客美好的终生难忘的感觉。
星巴克根据不同的口味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一种“专门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
星巴克还将咖啡豆按照风味分类,让顾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挑选喜爱的咖啡。
“神秘顾客制度”:用以监督管理服务企业终端的重要武器。
星巴克委托某个具有考察能力的公司,秘密派人扮作顾客,来到星巴克分店进行消费,其间对员工的服务、技能、环境氛围等全方位考察,然后结合业绩综合考量,才决定某店的服务质量如何、某店员能否升迁等。
这样严格监督了分店是否按照总部的标准经营。
互动式服务:对其服务人员进行乐深度的培训,使每个员工均成为咖啡方面的专家,就这样开始了和顾客的深度互动,其工作人员和顾客可以一起探讨有关咖啡的各类知识,包括种植、挑选、品尝,还讨论有关咖啡的文化甚至奇闻轶事,回答顾客的各种询问。
顾客逐渐有了这样一种感觉:自服务和环境氛围之外,还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咖啡方面的经验,并以此为据向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讲述。
而服务人员也借此机会把从顾客身上了解到的兴趣爱好、问题反映给公司,从而使得公司得到最准确的资料以更有效地制订销售策略。
自助式服务:,顾客在柜台点完餐,可以先去找个位置稍加休息,也可以到旁边的等候区观看店员调制咖啡,等顾客听到服务生喊自己的点的东西后,就可以满怀喜悦地去端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星巴克的服务特点:
1、产品服务:
咖啡豆:十分挑剔地选择咖啡豆,从品种到产地到颗粒的形状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
制作过程:烘焙师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有几十年的经验,制作过程多一秒或少一秒,产品都不算合格。
咖啡:咖啡品种多样化、高档次的咖啡、美味的咖啡。
2、环境服务:
①每一家店址选好后都会有专门的设计师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为新店进行独特的布局设计。
无论是颜色、形状、搭配、还是摆放都极力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氛围,尊重人本位。
②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工作氛围③
3、顾客服务:
以顾客为本:没有真感情的顾客服务,就没有顾客被服务时的真感动,没有真感动,多好的顾客服务行为与体系也只能是一种形式,不能带给消费者或顾客美好的终生难忘的感觉。
星巴克根据不同的口味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一种“专门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
星巴克还将咖啡豆按照风味分类,让顾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挑选喜爱的咖啡。
“神秘顾客制度”:用以监督管理服务企业终端的重要武器。
星巴克委托某个具有考察能力的公司,秘密派人扮作顾客,来到星巴克分店进行消费,其间对员工的服务、技能、环境氛围等全方位考察,然后结合业绩综合考量,才决定某店的服务质量如何、某店员能否升迁等。
这样严格监督了分店是否按照总部的标准经营。
互动式服务:对其服务人员进行乐深度的培训,使每个员工均成为咖啡方面的专家,就这样开始了和顾客的深度互动,其工作人员和顾客可以一起探讨有关咖啡的各类知识,包括种植、挑选、品尝,还讨论有关咖啡的文化甚至奇闻轶事,回答顾客的各种询问。
顾客逐渐有了这样一种感觉:自服务和环境氛围之外,还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咖啡方面的经验,并以此为据向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讲述。
而服务人员也借此机会把从顾客身上了解到的兴趣爱好、问题反映给公司,从而使得公司得到最准确的资料以更有效地制订销售策略。
自助式服务:,顾客在柜台点完餐,可以先去找个位置稍加休息,也可以到旁边的等候区观看店员调制咖啡,等顾客听到服务生喊自己的点的东西后,就可以满怀喜悦地去端取。
在用品区有各式各样的调味品,如奶糖、奶精、肉桂粉,以及一些餐具,可以自行拿取。
自助服务让消费者摆脱了长长的等候队伍,减少了等候时间,并给了他们更多的控制权。
让星巴克如此吸引人的正是这份自由的体验。
二、为什么要这样服务
星巴克将自己定位为独立于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间”,它的目标市场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在星巴克,人们在购买咖啡的同时,也买到了时下在中国非常需要的一种东西: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消费者,并形成良好的亙动。
基于这样的定位,星巴克在做好产品服务(即多元的咖啡品种、高档次的咖啡、美味的咖啡)的同时,也注重顾客服务和环境服务。
总之,作为服务行业,需要的是标准与规范,需要的是执行,优秀的顾客服务来自于卓越的员工,“员工第一”才有“顾客第一”,通过服务情景的塑造,提升服务设施与关注服务细节,塑造服务差异化,进而不断提升了服务质量,这样的服务企业,才能持续经营。
三、服务第一的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
1、占点布局与盈利风险
白领阶层一旦对所提供的价值产生了文化认同,就极易形成稳定的品牌忠诚,因而成为了竞争者争相抢食的优质市场;其分布地域一般会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城市闹市区,因而加剧了竞争者间竞相抢食黄金店址的紧张。
星巴克选择了占点布局的战略进行正面防御. 它往往会选择闹市区进行集中布点,将黄金店址先行收入囊中,彻底消除竞争者插身而入的欲望。
多店面的集群布点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不能缓解星巴克不断扩充的新店的投资压力。
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考虑是,星巴克“无处不在”的密集布点已经开始招致了顾客的反感,很多顾客为了追求新鲜刺激,已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与星巴克同是街坊的竞争者. 如此,在目标顾客不断流失和扩张成本继续疯涨的双重压力下,星巴克的盈利成本已大势拔高,盈利风险令人忧心.
2、口碑营销与品牌维系
口碑营销的核心资源支撑至少有兩个,一是供应商是否优质,关系是否稳定;二是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是否融洽,员工是否已形成了对星巴克企业文化的归属感,他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源自积极而热情的心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星巴克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特别是日本的销售颓势已开始明显影响到了员工的士气,雇员开始对加班加点与降低工资感到不满,这充分説明员工与星巴克间的文化纽带是相当脆弱的,这种基於利益的合作关系极易受到经营业绩波动的影响.
如此,一旦支撑口碑营销的一大核心资源开始松动,其口碑营销的传播力度便开始大势减弱,特别当产品和服务质量大幅下滑而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核心顾客时,其负面的人际传播将足以颠覆星巴克在区域内长期积累的品牌忠诚,那时,星巴克的整体品牌维系将岌岌可危.
3、价值增值与成本控制
为了确保星巴克在顾客获取能力上的优势,星巴克一直以来从未放弃过在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新的价值.价值增值的前提首先应是消费者对星巴克所提供的基本价值消费的认可,这在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如在中国,不少消费者认为几十元一杯咖啡的享受太奢侈. 另外,也有一些难於适应咖啡饮品的消费,他们更倾向於喝茶,这就使星巴克面临着一个教化催熟的难题. 从星巴克在亞洲市场的成功来看,星巴克是有能力改造这种固有的消费观念的,而星巴克显然要在这个观念转变的市场辅导期投入大量的铺垫成本,这些成本加上星巴克谋求创新的成本支出,数额将非常可观,这样一旦星巴克在局域市场上投入的市场辅导和创新成本所刺激的销售收益小於其成本支出时,星巴克的处境将非常不利.
4、“商品攀升”与目标集聚
星巴克最早是一家纯粹的咖啡店,但今天,我们在店面不但可以看到待售的与咖啡有关的咖啡豆,咖啡壶和咖啡杯,还可以看到贺卡,音乐,三明治和甚至是芒果汁,星巴克已不由自主的搭上了“商品攀升”的软梯.但这一“攀升”的过程就形如不断增加软梯的负重. 当软梯负重太轻时,软梯会左右摇摆易产生不安全感;当软梯负重超载时,软梯又随时有崩断之虞.曾经在一段时期,麦当劳大势扩张产品线,其旗下产品除汉堡类快餐外,诸如“炸鸡”“匹萨饼”“烤肉”“咖啡”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在相当程度上分散了麦当劳管理和运作上的精力,而最终牵连了麦当劳主营的汉堡类快餐业务,麦当劳今天正承受着全球性衰退的压力,星巴克是否会重导覆辙,目前还未为可知.
四、未来发展的建议
1、转移发展重心。
一线城市的经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星巴克应将未来的发展中心放在二三线城市。
首先,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压力小。
其次,二三线城市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市场广阔,并且发展潜力可观。
再次,二三线城市为了吸引这些外资,往往提供许多优惠政策,这样有利于减少经营成本。
2、减缓扩张步伐,注重最原始、最核心的理念。
很明显,星巴克的发展速度、扩张速度非常之快,这样的速度使得星巴克短时间内投资过多,获得的收益未及时体现,容易造成资金
断链,对星巴克的经营造成资金上的影响。
同时,这样的速度,使得星巴克忘掉了最原始、最核心的服务理念,部分消费者已经有了星巴克咖啡味道平平、服务质量一般的评价,很显然,部分分店丢掉了这些东西,“神秘顾客”制度的效果正在弱化。
减缓扩张速度,不急于扩张,把基础夯实,把对星巴克文化的铺垫做好;注重最原始、最核心的理念,重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培训要求。
3、建立新增价值试点分店。
每一次的新增价值,都是对经营成本的扩大。
星巴克应建立新增价值的试点分店,同时,对新增价值的投入与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新增价值是否继续投入做出最后的决策。
这样可以减少经营的投入,同时又可以对新增附加价值进行探索。
4、控制产品多样化,抓住最基础的咖啡。
以一种口碑好、形象好的产品,带动其余产品的销售的例子比比皆是。
星巴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也无可厚非,但是要抓住最原始、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咖啡,继续抓好高标准的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星巴克即使尝试失败,也不至于一败涂地,连咖啡和服务的销售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