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合集下载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人美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人美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
(三)教师示范
我们看了这么多奇特的脸,你认为哪一种脸更加奇特?要塑造一张奇特的脸,我们要从哪几方面去表现呢?每个同学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塑造一张奇特的脸,重点要在脸形、五官、发型和表情上进行夸张和变形,除此之外,还要在头顶、脸颊等部位添加装饰,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增加作品的张力和艺术美感。
现在,我们继续参观博物馆,看看还有哪些奇特的脸。我们来到xx展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张各式各样奇特的脸。注意观察,这些奇特的脸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浏览三星堆线上博物馆)
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相同点是这些脸都很奇特,五官都很夸张。不同点是这些脸的脸形、五官、颜色不一样,表情也各不相同。这些奇特的脸,有些为了祭拜神明,有些是为了吓走鬼怪赶走瘟疫。各种各样奇特的脸代表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
(四)实践要求
今天,同学们就可以来试一试,一、要求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可以自己面对镜子做一些搞怪的表情,以此作为创作的灵感或参考。二、色彩要丰富、多变。同学们,只要你们动一下自己的小脑筋想想如何将脸塑造的更奇特,你就会有新的收获。(课件展示实践要求)
(五)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出了一张奇特的脸,其实啊,除了用粘土来塑造奇特的脸,还可以运用其他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比如水粉、线描等等。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用自己喜欢方式去创作更有趣的艺术作品,同学们快去试试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课件图片展级上册
年级
三年级上册
学科
美术
备课人
课题
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2.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想象、创作,学生能够设计并绘制一张奇特的脸,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奇特的脸部作品,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奇特的脸部的概念和特点,欣赏和分析奇特的脸部作品。

2. 学习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3.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奇特的脸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奇特的脸部作品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奇特的脸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新课教学:讲解奇特的脸部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奇特的脸部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张奇特的脸部作品。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一张奇特的脸2. 内容:奇特的脸部的概念和特点、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线条和色彩的表现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张奇特的脸部作品,要求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2. 家长评价:请家长欣赏孩子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学生对奇特的脸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创作出了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脸的基本结构,学习通过夸张和变形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脸的基本结构2. 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3. 创作一张奇特的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夸张和变形创作出具有创意的脸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范画、教材等。

2. 学具:铅笔、彩色铅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脸部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脸的夸张和变形。

2. 讲解新课:介绍人脸的基本结构,讲解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实践,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人脸的基本结构2. 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3. 创作一张奇特的脸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技巧,创作一幅以奇特的脸为主题的作品。

2. 课后收集关于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到绘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创意的人脸夸张和变形的艺术作品,如马格利特的《人类之子》或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通过这些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夸张和变形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深层含义的。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人脸夸张和变形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二、讲解新课在讲解人脸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意图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人脸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并讲解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为:学习肖像画的基本知识,掌握人物肖像画的构图和技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肖像画及其构成要素。

2.认识不同人物的面部特征,掌握肖像画的基本技法。

3.学习肖像画素材的选取、构图、线稿处理、色彩布局、光影处理等技巧,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肖像画及其构成要素。

2.掌握肖像画的基本技法。

3.学习肖像画素材的选取、构图、线稿处理、色彩布局、光影处理等技巧。

四、教学难点1.如何选取素材和构思构图。

2.色彩布局和光影处理。

五、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先以画家画像为例,介绍人物肖像画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肖像画的构成要素:头、身体、手臂、手、腿等要素的比例关系等。

2.学习部分1.了解素材选择一张可爱、有特点、具有故事性的人物画像,进行学习。

2.构思构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素材和分析画面组成,如:头部、面部特征、神情、手、衣物、背景等,再进行初步构思设计。

并着重讲授画面平衡、浓淡分明、线条透视的作用。

3.提高技法在画面构图确定后,讲授比较常规的素描和水彩画技法,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素描与彩绘的结合,强调色彩的虚实、三维感。

3.教学总结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发挥进行点评,提出进一步员级的指导,以便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入环节中较为生动,使同学们对肖像画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能够懂得如何选取素材;在学习部分中,教师讲解技法很有耐心,并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在教学总结环节,教师特别强调了进一步的员级指导,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提高创造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学生的情况无法及时了解,这也是未来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张奇特的脸》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造型奇特的脸部形象,注重五官表情的变化,突出生动奇特的风格,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以写实手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奇特的脸的特征(五官、脸型、表情)和艺术魅力。

2.学习揉、搓、切、盘等技法,制作一张夸张、变形的脸。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奇特的脸的特征(五官、脸型、表情)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揉、搓、切、盘等技法,制作一张夸张、变形的脸。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导入1.彩泥演示师:七彩画笔描绘美好童年,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今天,程老师从彩泥王国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它就是小彩泥。

小彩泥的色彩鲜艳,充满了灵性,有着千变万化的本领。

我们把它揉一揉、搓一搓,再卷一卷,它就会变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小礼物,我要把它送给认真听讲的小朋友。

师:哇,大家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老师把它送给你们。

师:大家喜欢小彩泥吗?小彩泥有一个愿望,它希望自己能有一张奇特的脸,去参加怪脸俱乐部的变脸展示。

发扬形象各异的脸的形象,创造独特的艺术魅力。

于是,作为朋友的我为她设计了一张脸,如果你是它,你会满意吗?师:大家都不喜欢这张脸。

觉得太平凡了,一点都不奇特。

哎,我是只有这个水平了。

聪明的你们能帮它这个忙吗?师:老师听到了你们自信的声音,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帮小彩泥实现这个愿望,完成一张奇特的脸。

二、环节二:新授1.初级挑战师:该从哪些地方让小彩泥的脸变得奇特呢,请看第一项挑战,火眼金睛——找线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觉得他们奇特在哪里?师:说的没错,他们的五官、脸型、花纹、色彩都很奇特。

你了解图坦卡蒙面具吗?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图坦卡蒙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古蜀奇脸)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古蜀奇脸)人美版
1.教学重点细节
(1)五官夸张表现: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形状、大小、位置如何夸张;
(2)装饰手法:古蜀奇脸上常见的装饰元素,如几何图案、线条、色彩等;
(3)古蜀文明背景: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与脸部艺术的关系。
2.教学难点细节
(1)夸张表现手法:如何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实现五官的夸张表现;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张奇特的脸(古蜀奇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各种不同的脸部表情和装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蜀奇脸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蜀奇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学习古蜀文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古蜀奇脸的基本特点:如五官的夸张表现、独特的装饰手法等;
举例: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古蜀奇脸与真实人脸的差异,强调其艺术夸张手法。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蜀奇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面,他们的认识还稍显不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应用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美术人美三年级上册一张奇特的脸《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三年级上册一张奇特的脸《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16《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游戏导入1、今天,老师为大家了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知道他是吗?师:他呀就是我们的小彩泥2、今天,森林国王的怪脸俱乐部开业了,你们想去参加吗?可是奇奇国王要求参加俱乐部的每个人都要有一张奇特的脸。

这可把大家难倒了,到底该怎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一张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二、教学过程想要拥有奇特的脸必须要通过奇奇国王的考验,你们觉得自己能通关吗?准备好,开始。

1、第一关火眼金睛找线索观察发现这三张图片,这些脸奇特在哪里?——脸型、五官、色彩、装饰他们的面部发生了什么变化?表情怪脸的五官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夸张、变形脸上增添了什么图案和花纹?点、线、各种形状和自然界的形象。

3、咱们班的孩子都是火眼金睛,顺利的通过了奇奇国王的第一关考验,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奇形怪状变脸型(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想做一个什么样子得脸型呢?什么样的脸型最奇特呢?)在制作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想好做一张什么样子的脸型。

老师想做一个酒鬼的脸。

小酒鬼每天都喝好多酒,他的脸会是什么颜色呢?(红色)我也觉得红色合适。

(出示对比图,看看红色彩泥在哪个颜色的卡纸上面更合适)确定颜色以后,选择脸型,这一天小酒鬼又喝了很多酒,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把自己摔成了一张大歪脸。

(做的时候顺带讲解泥塑方法)老师的这个脸型就做好了,接下来就要该你们了。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彩泥颜色做一个奇特的脸型。

小酒鬼这一跤摔得可真惨啊,他顿时觉得自己的五官都摔变形了, 两眼发晕,眉毛一高一低。

小酒鬼非常生气,他的鼻子和嘴巴都气歪了,牙齿还掉出一颗。

小酒鬼为什么总喝酒呢,是因为他的耳朵太小了,总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这样五官就做完了,接下来就是装饰。

小酒鬼脸上擦出了很多伤,发型也乱了,上面还沾满了树叶和鸡毛,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你们知道吗?原来他不小心栽进了鸡窝里。

3.师:老师的作品完成了,谁能总结一下老师的制作步骤。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 | 人美版一、课程背景本次美术课程是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主题为“一张奇特的脸”。

在学习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借助对部件和材料的处理,创造出一个个空想的人物形象,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热爱艺术的情操。

二、知识目标1. 学习素描中头部、眼睛、鼻子、嘴巴等制作方法。

2. 学习造型中线条、形状、空间、结构、比例、和谐等基本知识,准确理解“准确”、“合理”之含义,体现造型的看与想的过程。

3. 练习画家手和画笔的用法,以及如何平衡整个构图。

4. 了解人物造型中的情感表达和符号意义特征。

5. 了解一些艺术家创作经验,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班内创设一个艺术氛围,问学生们都喜欢艺术吗?喜欢什么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艺术?2. 主体内容(1)知识讲解首先,我们了解人物造型之前会分析人脸的构成,再由此开始进行整体形体的塑造。

在具体画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慢慢描绘人物的五官特征,包括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脸型的等细节。

想要画出一个奇特的形象,就需要注重人物造型的特异性,要准确刻画人物特征。

同时,我们通过概括人物特征,逐渐发现其中线条、形状、空间、结构、比例、和谐等基本要素。

(2)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人物造型,让学生观察线条、形状、空间、结构、比例、和谐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去刻画人物特点。

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一些优秀的人物形象画家在进行人物造型的过程中所注意到的点,如人物表情、气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让学生从中寻找灵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人物形象。

(3)作品展示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带领大家欣赏、品评,一同感受获得的美感。

3. 课堂总结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们通过学习素描技法中的制作方法,掌握了人物造型中的一些技巧,培养了自己的视觉和想象能力,增强了对美感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目标:
1.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
1.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
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官:夸张变形
色彩:对比强烈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
(1)脸的形状
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梯形长方形圆形椭圆扇形
(2)脸的装饰
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

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学生创作
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

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讨论交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教学后记: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

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如果要说有不足的地方,我想,在装饰材料上还可更丰富些,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更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