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殖民体系的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殖民体系的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殖民体系的瓦解》优质课教学设计《殖民体系的瓦解》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信达外国语学校蒋晓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时期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和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高涨;理解殖民体系瓦解对亚非拉国家的意义;知道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后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的不懈努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逐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解决难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晓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大舞台上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掌握独立后亚非拉国家召开的亚非会议和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

2.难点: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对埃及和巴拿马的意义;由新加坡和韩国经济的发展,知道应该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

三、教学策略1.合作研究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材料、图片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地图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观察地图的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合适的文字材料,符合的地图和图片。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优质课教学设计《殖民体系的瓦解》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信达外国语学校蒋晓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时期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和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高涨;理解殖民体系瓦解对亚非拉国家的意义;知道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后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的不懈努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逐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解决难题。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教学设计
5.强化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和主要过程。
3.殖民地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他们在重建国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4.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代背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殖民废墟上的重建这一主题内容的认识可能仍较为片面,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精神、独立后的重建过程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缺乏批判性思维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章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殖民地国家,详细阐述其在独立后的重建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比较分析以下三个殖民地国家在重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印度、南非和印度尼西亚。要求:不少于1000字,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3.结合时事政治,谈谈你对当前国际民族问题的看法,并提出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建议。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独到、具有建设性。
4.观看一部关于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的电影或纪录片,如《甘地传》、《光辉岁月》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深入浅出、有思考。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教案3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教案3华东师大版

第19课中东战争教师寄语: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学习目标: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2、分析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历史现象并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3、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一、自主学习【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1、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变更2、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概况3、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二】中东战争1、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导火线2、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3、中东战争的影响【三】1、巴解组织成立2、中东问题的核心3、巴以冲突的关键4、巴以和谈5、中东和平进程二、合作研讨1、下列关于中东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之间B、反映了中东地区复杂动荡的局势C、是大国争夺的反映D、对双方来说战争都是非正义性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中的结束语材料二“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讲演中话语请回答:1.由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两人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2.材料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简述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3.试述地区矛盾和冲突给地区发展和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教案3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教案3华东师大版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理解战争对中东地区和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2.能力提升:学生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中东战争及相关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解释,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3.思维发展: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多元视角。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学生预习效果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对中东战争有基本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和战争时间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结合具体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中东战争的起因和影响:重点掌握中东战争的发生背景、战争过程及其对中东地区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中东和平进程:重点关注奥斯陆协议等重要和平进程事件,以及其在解决中东问题中的作用和限制。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重点理解中东问题涉及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地缘政治等因素。
2.教学难点:
5.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讨论和互动的环境,如设置讨论区、布置相关海报或展板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资料,要求学生了解战争的发生原因和主要过程。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中东战争对中东地区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难点在于学生对中东地区历史背景的理解,特别是以色列国建立的过程及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华东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教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教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教案设计第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2、能力培养:通过万隆会议理解“求同存异”原则的重要意义;区别非洲独立前后的地图,找出独立国家的原属殖民国;简述巴拿马运河收回的概况;3、情感态度价值观: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是西方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

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教学重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国际形势的变化。

教学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有什么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曾经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2.教师顺势导入: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称作“第三世界”。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以也简称为“亚非拉国家”。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它们怎样奋起和发展?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一、自主学习,导入新课:(一)、口述本节课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思考题;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找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以及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贡献是什么?2.回忆非洲沦为西方殖民的历史以及?3.二战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4.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5.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6.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7.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二、合作与交流展示1、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学思考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教案4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教案4华东师大版

中东战争第19课中东战争【学习目标】能在地图上指出中东的位置;能熟练说出中东问题的焦点是巴以冲突与和谈;(重点)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通过探讨巴以冲突与和谈趋势,认识到和平时人类的最大愿望.【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内容,在书上标划出来做好笔记,不会的用红笔做记号,交流时提出。

【知识链接】“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可用“一、二、三、四”概而言之,即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1、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变更前935年 0犹太复国运动概况:二、四次中东战争1、中东战争的爆发因 (时间) (事件)第二天,埃及等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对以色列发动“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2、四次中东战争及特点(见课本P111《四次中东战争简表》)(1)战争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前三十年(2)一方是以埃及为首的 ,一方是美英支持下的 ;(3) 依仗美英的支持,不仅得以生存,而且领土不断扩大;(4) 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3、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三、巴以冲突与和谈1。

巴解组织成立:1956年 宣告成立。

1964年又建立 ,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获得新的发展.2、巴以和谈:中东问题的焦点是 【展示表达】:要求:仪态大方;声音洪亮. 【合作探究】: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有哪些?王国世纪末散居欧洲的犹太人开始酝酿犹1917年,国政府宣布支持犹太人在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 二战期间, 纳粹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移民达 结束后,英国放弃对巴勒斯坦的委任【总结】:二战后中东巴勒斯坦成了多灾多难的地区,和平时这一地区人们的共同愿望,然而由于牵涉到历史遗留问题和民族宗教矛盾,加上大国插手,中东和平之路艰难而漫长。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2)掌握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3)能够分析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殖民主义的作用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殖民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抵制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二、教学内容1.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扩张;(2)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与殖民机构;(3)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2. 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1)殖民地的广阔分布和多样性;(2)殖民主义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3)殖民地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殖民主义背后的经济动因;(2)殖民地对殖民主义的抵抗与反殖民斗争;(3)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特点、瓦解原因等基本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比较法:比较不同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特点,探讨世界殖民体系的内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界殖民体系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殖民主义的关注;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特点、瓦解原因等基本知识;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殖民主义的实际情况;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殖民主义的影响和瓦解原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殖民主义的思考。

第19课 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19课 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资本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斗争过程中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巴尔干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看图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各组成国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3.根据视频,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提高表达能力。

4. 了解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培养分析能力。

5.看视频、地图,了解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提高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分析总结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和原因。

2.利用视频、《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采取活动法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过程。

3. 用讨论法分析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和它们形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4.通过地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巴尔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其历史背景说一说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根据自身利益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2.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3.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难点: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教学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两个国家走在前列?(美国、德国)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继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当今的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那时高速发展,城市进一步繁荣,百姓生活普遍富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更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2、能力培养:通过万隆会议理解“求同存异”原则的重要意义;区别非洲独立前后的地图,找出独立国家的原属殖民国;简述巴拿马运河收回的概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是西方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

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教学重点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国际形势的变化。

教学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经历有什么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曾经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2.教师顺势导入: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国家和地区,
通常称作“第三世界”。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以也简称为“亚非拉国家”。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它们怎样奋起和发展?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一、自主学习,导入新课:
(一)、口述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思考题;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找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以
及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贡献是什么?
2.回忆非洲沦为西方殖民的历史以及?
3.二战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
何?
4.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
5.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
7.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
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与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学思考题答案。

2、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后的思考题答案。

3、就展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三、精讲点拨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团结合作:
1.中国的独立;印度的独立;
2、万隆会议的召开:⑴背景:周恩来代表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有力的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⑵时间地点及参加国家;⑶主要成果:和平共处十项原则;⑷意义:是当代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进程。

3.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巴基斯坦、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亚、韩国、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取得独立。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
A.发起:埃及1952年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高潮:三十多个国家五六十年代独立
C.深入:纳米比亚1990年独立
2.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提示
学生结合课文和“自由阅读卡”回答)
A.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
B.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C.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
A.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

B.1956年,卡斯特罗等革命青年展开革命斗争反对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斗争受挫后,他们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首都哈瓦那,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府,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

C.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D.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3.本课史实给了人们什么启示?(教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2.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
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结合地图分析,完成知识迁移)
A.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

它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B.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它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

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C.两条运河主权收回过程的不同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是埃及独立后,在1956年直接从英、法收回的。

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巴拿马人民展开不懈斗争,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的,到1999年才全部收回。

五、课堂小结:
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民体系的形成和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的必然。

2、殖民主义体系虽然已经最终崩溃,但是它的消极影响尚未肃清,
在当今世界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

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而继续努力。

六、作业:列举亚非拉国家人民为争取独立和发展的典型事例。

板书设计
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一、万隆会议:1.万隆会议的召开:⑴背景⑵时间地点及参加国家;
⑶主要成果:⑷意义:是当代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
志,推动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进程。

二、非洲民族独立的浪潮
1.埃及的独立和苏伊士运河的收回
2.中南非洲的独立和“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的独立和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