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崩漏
中医医学妇科学课件-崩漏

03
崩漏的西医治疗
激素治疗
1 2
孕激素
通过补充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达到止 血目的。适用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
雌激素
通过提高血中雌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加速止血。适用于绝经过渡期女性。
3
口服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量,达到止血目的。 适用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
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切除术
针刺
选用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达到调和冲任、理气活血的作 用。
艾灸
对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进行艾灸,可达到温经散寒、止血调经的作用 。
推拿治疗
腹部推拿
通过推拿腹部穴位,可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崩漏的目的。
背部推拿
通过推拿背部穴位,可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崩漏症状。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血色、血块等,以及 伴随症状如腹痛、腰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保持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和卫生巾,避免感染和 异味。
调整饮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适当增加营养, 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的 食物,如瘦肉、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紧张情绪,增强 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 烈运动,以免加重 病情。
遵医嘱用药,不要 随意更改剂量或停 药。
注意个人卫生,避 免感染。
05
崩漏病例分享
中医治疗案例
总结词
效果显著,症状明显改善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崩漏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等方法,达到调整内分泌、止血、补虚等作 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妇科学课件-第八节·崩漏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 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可以有效 预防崩漏的发生。建议每天保 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 各种妇科疾病,预防崩漏的发 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 查,尤其是对于有家族病史或 既往病史的女性。
调护要点
崩漏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 症状。建议适当休息,待症状缓解后 再逐渐恢复运动。
注意事项
避免性生活
崩漏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加 重症状和感染细菌。
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如崩漏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 作,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避免自行用药
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避免自行用药或更改用药方式。
THANKS
漏下
表现为阴道少量出血,淋漓不断,持续时间较长,与崩漏相似,但出 血量较少。
诊断思路
首先根据患者病史和症状判断 是否符合崩漏的诊断标准。
其次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和相关 疾严重程度,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
03
病因病机
病因
崩漏的病因主要包括肾虚、脾虚、血 热和血瘀。
病机
肾虚导致冲任不固,脾虚导致统摄无 权,血热导致血海不宁,血瘀导致瘀 阻冲任。
临床表现
01
02
03
主要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出现大量 或持续的阴道出血,或伴 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 状。
伴随症状
出血量多时可能出现贫血 貌,如面色苍白、唇甲色 淡等。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和部位,如腰骶部、腹部等,以调节气血、缓解症状。
04
崩漏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方法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 刺激
崩漏名词解释中医妇科学

崩漏名词解释中医妇科学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崩漏!崩漏啊,在中医妇科学里可是个挺重
要的玩意儿呢!你想想,要是身体里那气血啥的乱了套,就跟那打乱
的拼图似的,能不出问题嘛!
崩漏呢,简单说就是女性非周期性的子宫出血。
这就好比家里的水
管突然漏水了,止都止不住呀!比如说,本来好好的,突然下面出血
好多好多,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这就是“崩”啦;要是出血没那么汹涌,但老是断断续续地流,像那淅淅沥沥的小雨似的,这就是“漏”。
哎呀,这得多烦人呐!
我就知道有个姐妹,之前就遇到这情况了。
她那段时间老是觉得不
对劲,下面出血不正常,把她吓得哟!她就赶紧去找中医瞧瞧。
中医
大夫就跟她说,这崩漏啊,原因可多了去了。
可能是身体太虚啦,就
像那根基不牢的房子似的,能不晃嘛!也可能是情志不畅,心情老是
不好,身体能不出岔子嘛!就好比心里老憋着气,身体也跟着闹别扭呀!
那中医咋治这崩漏呢?中医可有不少办法呢!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
来调理。
可能会用些中药来补补气血,调理调理身体的平衡。
就像给
那歪了的天平重新摆正一样。
还可能会用些针灸啥的办法,刺激穴位,让身体的气血运行通畅起来。
咱可不能小瞧这崩漏啊,要是不重视,那后果可严重啦!你想想,
身体老是这么出血,能不虚弱嘛!就跟那一直漏水的水桶似的,早晚
得空了呀!所以呀,一旦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得赶紧找大夫看看,可别拖着呀!
我觉得吧,这崩漏真的得引起咱女性的重视!身体是自己的,咱得
好好爱护呀!不能等出了大问题才后悔莫及。
咱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
状况,有啥不对劲的赶紧想办法解决,让自己一直健健康康的,多好呀!。
中医妇科学课件--第八节·崩漏0-精选文档

1
2 仅限于月经病 <景岳>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
本病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分类: 无排卵:绝经期 50% 青春期 20-30% 有排卵:育龄期 20-30% (黃体功能不全、黃体萎缩不全)
无排卵功血
黄体功能不全
黃体萎缩不全
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 《金匮要略》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 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诸源》列“漏下候”“崩中候”和“崩中漏 下候” 《丹溪心法附余》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傅青主女科》 “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 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1)虚热证
妇科主症: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 势急,血色鲜红; 全身兼症:虚热证 治 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 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 燥症门》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山地牛车上下奔,人参五冬玉二参)
(二)实热
妇科主症: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 或淋漓日久难止,色红,质稠 全身兼症:实热证 治 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 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一)肾气虚 妇科主症: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沥日久不 净,或由崩而淋,由淋而崩反复发作,色淡,质稀。 全身兼症:肾气虚证。 治 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 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 加党参 黄芪 阿胶 (黄蓉爱狗兔当生覆盆子) 肉苁蓉 菟丝子 复盆子 熟地 艾叶 杞子 桑寄生 当 归
《中医妇科学》_第九节崩漏_中医世家

《中医妇科学》_第九节崩漏_中医世家第九节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
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
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一、肾虚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二、脾虚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三、血热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四、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辨证论治]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习题解析:崩漏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习题解析:崩漏不属导致崩漏常见病因的是A.脾虚B.肾虚C.血虚D.血瘀E.血热『正确答案』C考点:崩漏的病因。
崩漏是经血不止,血虚说明源头不足,只能是导致月经量少,或推迟,不会导致崩漏。
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阴虚火旺,经血失约B.气虚不摄,经血失约C.瘀血内阻,血不归经D.冲任损伤,经血失约E.阳盛血热,迫血妄行『正确答案』D考点:崩漏的病机。
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下列不属崩漏的证型是A.血虚B.血热C.血瘀D.肾虚E.脾虚『正确答案』A 考点:崩漏的辨证论治。
崩漏证型有脾气虚,肾虚(肾气,肾阴,肾阳)血热(虚热,湿热),血瘀。
注意:肾虚之肾阴虚证,与血热之虚热证,都表现为阴虚,但虚热证没有腰膝酸软(肾虚之基础见证)!!!!崩漏的治疗原则是A.塞流与澄源结合B.澄源与复旧结合C.复旧与塞流结合D.固本与澄源结合E.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正确答案』E考点:崩漏的治则。
崩漏的治疗原则是:急者治标,缓则治本。
至于塞流,澄源,复旧----是治崩三法,而非治则。
崩漏大出血时首先应A.滋肾益阴B.温肾助阳C.健脾益气D.清热凉血E.急则治其标『正确答案』E考点:崩漏的治则。
治疗崩漏实热证,应首选A.保阴煎B.固本止崩汤C.清热固经汤D.清热调血汤E.左归丸『正确答案』C考点:崩漏的代表方剂。
用方独家趣记:开饭馆,请主顾从左右上(楼)。
请---清热固经汤,主--逐瘀止血汤,顾--固本止崩汤从--苁蓉菟丝子丸,左--左归丸合二至丸,右--右归丸,上--上下相资汤清热固经汤适合于下列哪型崩漏A.虚热B.实热C.肾阴虚E.脾虚『正确答案』B考点:崩漏的代表方剂。
患者女,25岁,已婚,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多如注,持续10余日不净,婚后一年半,未避孕未孕,可诊断为A.月经先后无定期B.崩漏C.月经过多D.经期延长E.不孕症『正确答案』B考点:崩漏的诊断。
题干:周期先后不定 ----周期异常量多如注 -----量异常持续10余日不净 ---行经期异常------三异常,为崩漏!!患者女,35岁,已婚,患崩漏一年余,经血非时而至,经量甚多,色淡,质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其证候是A.肾阴虚B.肾阳虚D.血瘀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考点:崩漏的辨证。
《中医妇科学》-崩漏的学问(不可盲目止血)

《中医妇科学》-崩漏的学问(不可盲目止血)我记得有一位小姑娘之前曾来找过我看病,去年她曾在我这里治疗痛经,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她最近又来找我了,说她在本月的排卵期出现了异常的出血情况,而且血色很深。
她感到非常害怕,赶紧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她没有大问题,医生给她开了一盒止血药,她吃了几天却发现出血越来越多,才想起来来找我看看。
我要求她把吃的止血药拿给我看看,但是她没有带来,只给我看了照片。
一看那个止血药的配方,我大概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虽然我不记得这个止血药的名字,但我知道它的配方包括了地黄炭和地榆炭等成分。
我问她最近有没有吃过冷的东西,她说她最近吃了很多水果和酸奶。
我看了看她的舌头,发现它呈暗青色,同时她的脉搏也很沉紧。
根据这些症状,我可以确定她的寒凝冲脉血不归经。
只要清除掉胞宫冲脉的寒气,血就会自然回归脉中。
《素问·痿论》:“是谓夺精,此为病名,妇人下血,名为崩。
”-(出处:《素问·痿论》)注释:夺精指肾精亏虚,妇女因先天之气弱,后天之气易于外泄,故容易形成崩漏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虚则崩,阳虚则漏。
”-(出处:《素问·生气通天论》第四章)注释:本段经文讲述阴阳失衡导致崩漏之证的形成,阴虚则出现崩,阳虚则出现漏,因此治疗崩漏之证需要调整阴阳平衡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阿胶、艾叶炭、当归、白芍、仙鹤草、地榆等,我让她回去喝七天。
她只喝了三天,就跑回来告诉我她的出血情况已经好了。
我提醒她,如果再吃冷的东西,下次可能还会出现痛经。
她保证再也不会这样了。
现在很多人面对崩漏出血,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这是血热外溢的表现。
其实这种陋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地辨证。
崩漏之证虚实寒热变化无穷,其中以寒热最为关键,纯寒纯热寒热夹杂都是很常见的。
如果医生连寒热都判断错误的话,就会让崩漏加重,带来更多的伤害。
中医治百病——崩漏

中医治百病——崩漏崩漏因血热、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淋漓不净者为漏。
两者常交替出现。
现代医学中的子宫功能性出血可参照本证辨证治疗。
诊断依据1、经血无周期可循。
2、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
鉴别要点1、月经先期本病为月经周期缩短,但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2、月经过多出血量多时似崩,但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在7日以上,半月以内能自然停止,若终月淋漓不断则为漏下。
4、月经先后无定期虽有月经周期不定,但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5、经间期出血本病为非经期出血,与漏下相似,但常发生于2次月经之间,出血量少,持续2到5天,多能自动停止,往往与月经出血形成一次少、一次多的规律性。
6、胎漏、堕胎、小产、异位妊娠均有阴道出血症状,同时均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可呈阳性。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根据出血的时间及量、色、质的变化,结合全身情况来辨明寒、热、虚、实。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急,色淡质稀,多属虚证;下血量多势急,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多属热证;下血量少势缓,淋漓不断,时来时止,色黯质稠,多属血瘀;病程日久,反复出血,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病程短者多属热证或实证。
更年期及青春期患崩漏者,多属肾气不足。
本病虚多实少,热多寒少,临证之时须注意。
2、治疗原则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谨守病机,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治疗。
塞流即止血,澄源即正本清源,求因治本;复旧即调理善后。
崩时以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时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之后又应以复旧为主,不忘澄源。
3、分证论治(1)肾阳虚证【证候】月经非时而下,量多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背心发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黄、山药、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各15g,山萸肉、枸杞子、当归各10g,制附子、肉桂各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中药:补气摄血止崩、温阳止崩、滋阴固气止崩 、祛瘀止崩;凉血止崩。 针灸:刺隐白、断红穴,灸百会; 西药(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诊刮:
崩漏(诊断)
检查: 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 无异常或子宫稍小。 辅助检查: 妊娠:尿、血HCG; 子宫:B超、宫腔镜; 卵巢功能:BBT、激素测定、诊刮 血:血常规、凝血功能; 其他:
崩漏(诊断)
非器质性和妊娠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 排除性诊断。
崩漏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六章 月经病
患者,女,39 岁,2016 年 3 月 12 日初诊。
主诉: 月经紊乱 2 年,阴道不规则出血 1 +月。
现病史:患者 2 年前曾因 “异位妊娠破裂”行手 术治疗。近两年来月经周期 15 天至 3 个月不等 ,经期 7 ~ 15 天,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尽,色 暗红,时有血块,曾在南阳市某医院求治,经诊 断性刮宫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给予孕激 素治疗 3 个周期,停药后病情如故。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血得热则 流散,譬如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阳伤于阴, 令人下血。”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经乱之甚也 举元煎、保阴煎、固阴煎
沿革
明·万全《万氏妇人科》:“治法有三,初止血 (十灰散);次清热(凉血地黄汤);后补其虚 (加味地黄汤),未有不痊者也。” 急则治其标
冲
感受热邪
任
过用辛燥 血热----热扰血海-迫血妄行 郁怒伤肝
不 固
,
肝郁气滞
经
寒湿凝滞 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血
热灼血脉
失
约病因Βιβλιοθήκη 机虚:脾肾亏虚------肾失封藏,脾不摄血 热:实热、虚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瘀:气滞、寒凝、热灼、气虚、血室受邪--
----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崩漏的病名沿革。
定义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 ”,后者为“漏下”。
崩中、漏下、崩中漏下、暴崩中 出血量多,来势汹涌——崩 出血量少,淋漓日久——漏
定义
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 《济生方》:“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
漏下,漏下者淋漓不断是也;甚者谓之崩中。忽 然暴下,乃漏证之甚者也”
经血无周期可循。 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
替出现。 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
及症瘕、外伤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
崩漏(鉴别诊断)
崩漏(辨证要点)
崩漏(辨证要点)
崩漏(辨证要点)
青春期:肾气未充; 育龄期:肝郁血热; 绝经期:肝肾亏虚、脾气虚弱。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崩漏的病机特点
虚实夹杂,病机复杂: 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 崩漏之本在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病位在冲任: 变化在气血:
崩漏(诊断)
病史:月经病病史;孕产史,避孕措施、激素药 物应用;全身疾病。
临床表现:出血→贫血→失血性休克 子宫不规则出血:频发、稀发、时多时少,时断
时续
“崩”、“血崩”、“崩中”、“暴崩中 ”、“暴下”、“血山崩”、“经崩”、 “暴崩”、“崩下”;
“漏下”、“漏血”、“漏”、“血漏 ”“经漏”;
“崩中漏下”、“崩淋”。
崩漏的特点
周期紊乱 经量多而不能自止;或淋漓半月以上 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妇科急症中最常见之血证
正常月经
月经先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经后期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澄源以求因:辨证治疗 复旧以固本:调理肾肝脾,恢复正常周期。
沿革
明·方约之《丹溪心法附余》:“治崩次第,初 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 末用补血,以还其旧。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 则滔滔之势不能遏;若止澄源而不复其旧,则孤 孑之阳无以立,故本末勿遗,前后罔紊,方可以 治也。” 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沿革
《傅青主女科》“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 之中行止崩之法” 固本止崩汤 加减当归补血汤 逐瘀止血汤 青海丸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经期延长
崩漏
闭经
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 《金匮要略》“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不
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漏下候”“崩中候
”和“崩中漏下候” 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
沿革
宋·赵佶《圣济总录》:“论曰漏下之病……盖 由血虚气衰,不能制约,又有瘀血在内,因冷热 不调,致使血败。”
《女科证治约旨》:“ 崩中者,势急病危,漏下 者,势缓证重,其实皆属危重之候。”
病名
《中医大辞典》崩漏: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 漏下。崩,指不在经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 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 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 。
《中医辞海》:崩漏 妇科病证名。指经血非时忽然大下 或淋漓不断的病证。忽然大下者谓之崩中或血崩、经崩, 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或经漏,二者义虽不同,但“崩为漏 之甚,漏为崩之渐”,故统称崩漏。
病因病机
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胞宫藏泄失度
血血脾肾 瘀热虚虚
少禀不足 房事不节
心肾不交\水不涵木 肾气亏虚
封藏失职
冲 任
,
孕产频多 中年体衰 大病久病
忧思过度 饮食生冷 劳倦所伤
肾虚---- 命门火衰
不
固 脾 阴虚内热---- -迫血妄行
肾 两
经
虚 脾虚----气虚下陷-血失统摄
血 失
约
素体亏虚
近 1 个月来,出血量多,服大量收涩止血炭药效果 不佳,出血反渐增多,遂来就诊。诊见阴道出血量 多,色暗有块,伴腹部刺痛,块下痛减,头晕乏力 ,气短懒言,舌质暗,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 涩无力。 请写出1.诊断、治法、方药。
2.为明确诊断,需进一步做那些检查?
3.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目的要求
掌握:崩漏的定义和辨证论治;治崩三法及急症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