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总论

第二章 骨关节的形成
第一节 骨的形成 一.骨的发生 概述: 骨由间充质发生 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一层弥散疏松 的细胞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间叶 间充质逐渐分化为骨、软骨、筋膜和肌肉 等各种结缔组织结构。 从胚胎早期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起始,到 骨发育完善为止,历时约20年以上。
第一节
骨的形成
骨的发育经历不断生长与改建的复杂演变,具 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分解 吸收,两者相辅相成。 骨发育完善后,仍保持形成与分解吸收交替进 行的内部改建,终身不止,但改建速度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缓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第三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律和牛顿 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发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 同)。 力学效应描述是以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和胡克定律为基础的。
第三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 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给出了力的定性含义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3.纤维关节 发育骨之 间的间充质 分化为致密 的结缔组织, 如颅骨缝。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三、关节软骨的结构 关节的骨端有 透明软骨覆盖。这 种软骨没有血管、 神经,也没有淋巴 管。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软骨基质主要是硫酸化的酸性粘多糖嗜水 大分子结构,或与蛋白中心相连的葡糖胺多糖。 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交换是通 过关节液完成。
任何物体承受力时,都会引起物体的变 形(包括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 种基本类型) ,改变了原有的尺度,在物体 内将会产生内力。物体任何一点均会发生变 形,称为该点的应变,内力强度称为该点的 应力。
骨科总论ppt课件

(二)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
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正常的解 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1)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2)对线——两骨折在纵轴上的关系
59
2、功能复位
骨折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 解剖关系,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的功能无 明显影响。 (1)旋转移位、分离移位 : 必须
完全纠正 (2)短缩移位:成人<1cm,儿童<2cm
72
1 早期阶段
伤后1 ~ 2周,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 血液循环,消除肢体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2 中期阶段
2周以后,骨折巳有纤维连接,应进行 骨折上、下周围的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 硬及肌肉萎缩。
73
3 晚期阶段
骨折巳达临床愈合,如有关节僵硬及 肌肉萎缩患者,更应努力锻炼,恢复关节 的功能及肌力。
65
(二)内固定
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一些金属 内置物如钢板,螺丝钉、髓内钉等将骨折 固定于复位后的位置。
66
67
68
69
70
71
三 功能锻炼 functional training
在不影响固定的前题下,尽快地恢复患 肢的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 的舒缩活动,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及早期恢 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74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及 关节的处理
一 开放性骨折的分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 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及肌肉 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损伤与肌肉 组织损伤,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75
二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 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 防止感染。清创越早越好,争取 6 ~ 8小时之内。
运动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三)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活 体的骨由骨膜、骨 质、骨髓以及血管、 神经等构成。骨质 是骨的主要组成成 分。
1.骨膜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
(1)骨外膜: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外 表面均有其覆盖,其又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许多 胶原纤维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 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与骨的生长发育 和修复有关,同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 经,与骨的营养有关; (2)骨内膜: 骨髓腔的内面,也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等 功能。
(2)短骨:为一般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 短骨: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如腕骨和跗骨,具有使手 和足的运动灵活以及分散压力等作用。 扁骨: (3)扁骨:多呈板状, 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扁骨主要分布于颅和肩 胛骨等处,参与形成体 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 肌肉提供较大的附着点 等作用。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主要分布于躯干、颅 部和髋骨等处。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 叫做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等。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分别赋予骨以硬度和韧性,骨的物 理特性是由二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骨重 量的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骨胶原纤维在骨 板中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 2/3,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沉积在骨胶原纤维的 周围,它们使骨具有很高的硬度。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 合,使骨十分坚韧,硬而不脆,可承受很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关节学总论知识点总结

关节学总论知识点总结一、关节学概述1.1 关节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关节学是解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体各种关节的结构、形态、功能及其发育、发育、运动和损伤等。
关节学不仅研究人体的关节,也研究动物体的关节。
1.2 关节的分类按结构性质分:有软骨关节、纤维软骨关节、滑膜关节。
按运动性质分:有滑膜关节、半滑膜关节、滑面椎关节、球窝关节等。
二、关节的结构2.1 关节的组成①关节面:直接接触的两骨之间的表面②滑膜:位于关节腔壁上的衬膜③关节囊:套在关节外周的一层膜状结构④韧带:用来固定骨骼、节约能量和消除滑动面之间的松动、加强关节结构⑤关节盘:位于关节面之间的弹性软骨组织⑥滑膜囊:存在于某些关节的囊状附属物⑦关节腔:存在于大多数关节中的空腔2.2 关节的种类和结构特点□球窝关节:特点是关节面为球形和槽状□双滑面关节:关节面均为滑面的关节□滑膜关节:以滑膜腔为特征的关节□半滑膜关节:含有滑膜的半月板的关节称为半滑膜关节□椎弓关节:椎骨之间联合形成的关节称为椎弓关节三、关节的功能3.1 运动功能关节是人体骨骼运动的核心部位。
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依托于共有的104个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3.2 支撑功能关节通过韧带等结构将骨骼连通,使人体具有支撑的基础。
3.3 吸收功能关节能吸收外部压力,通过软骨和关节液的分泌,减轻骨头之间的磨损,保护关节。
四、关节的生理学4.1 关节的发育胚胎期:关节软骨形成胎儿期:滑膜关节形成出生后:关节囊形成婴幼儿期:韧带、关节盘的发育青春期:软骨和韧带巩固成年期:关节生理稳定老年期:关节发生老化4.2 关节的营养① 滑膜分泌关节液,提供营养② 营养物质通过骨质缝递进提供③ 血液循环提供养分4.3 关节的退行性变化①灰白肉芽肿②骨坏死③关节囊增生④滑膜炎⑤骨刺五、关节的疾病5.1 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多关节炎性骨关节病为主要特征的类风湿相关疾病。
主要特征是晨僵、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骨科总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骨科总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骨科的基本概念1.1 概述骨科是外科的一个分支科,主要治疗骨骼及其软组织的疾病与损伤。
骨科手术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手术。
开放性手术是通过外科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并进行复位固定的手术。
闭合性手术是指通过皮肤中或皮下渗漏的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的手术。
1.2 骨科的分类骨科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和骨肿瘤骨科等。
1.3 骨科的研究方向骨科研究的领域包括骨折愈合、骨骼生长发育、骨代谢及相关疾病、骨骼再生与再造、骨植入物和骨修复材料等。
二、骨科常见疾病与损伤2.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组织正常结构遭到破坏,通常是由外力作用所致。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螺旋骨折等。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骨折类型及其位置。
2.2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变薄和密度降低为特征的疾病,易导致骨折。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和运动锻炼。
2.3 骨骺炎骨骺炎是一种儿童骨骼生长期慢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及功能受限。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2.4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常见于青少年期。
治疗方法包括矫形治疗和手术治疗。
2.5 骨与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及辅助疗法。
2.6 韧带损伤韧带损伤是指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的情况,常见于关节运动过度或受外力冲击。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三、骨科诊断与治疗技术3.1 影像学诊断X线是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用于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广泛应用于骨科诊断。
3.2 内固定术内固定术是通过金属器械或生物材料将断裂的骨骼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见的内固定器械包括金属钢板、螺钉和钢丝等。
3.3 外固定术外固定术是通过将金属框架或器械外置于身体表面来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新生儿总论-新生儿分类及护理

出生前诊断的指征:
、高龄孕妇(>岁) >> 、不良生育史 、有反复流产、难产史,不能解释的围产期死亡。 、夫妇有一方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有家族性遗传疾病市或夫妇一方患有遗传疾病的孕妇 、孕期有可疑病毒感染的孕妇 、孕期使用有致畸药物,如抗肿瘤、孕激素等药物 、孕早期有接触过有害物质史,如大计量防射线等 、患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产前母血筛选高危者,如先天愚型等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外部特点]
皮肤表面胎脂少,肤色红润,皮下 脂肪丰满,头发分条清楚。颅骨质 硬,耳轮发育好,耳廓直挺。指 (趾)甲已超过指(趾)尖。足纹 理遍及整个足底。男婴睾丸已降阴 囊。哭声响亮,四肢活动活跃,取 髋外展和膝屈曲姿势。
[生理特点]
在出生后短短的几分钟内, 新生儿就独立承担起体内全部 的重要功能。
[血液]
新生儿血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脐 带结扎的早晚,血容量约为, 脐带结扎推迟分钟可使血容量 增加到。
新生儿周围血象也与脐带结扎 的早晚有关。
第一次交叉:在第一周末发生
凝血因子缺乏: 依赖的Ⅱ、Ⅶ、Ⅸ、Ⅹ、 Ⅺ达成人的. 凝血酶原Ⅱ、凝血活酶生成 时间延长.
消化: 出生天的胃容量约为 排空时间():水;母乳;牛乳。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 一 ) 小 于 胎 龄 儿 : 出 生 体 重在正常胎儿生长曲线的第 百分位以下。
( 二 ) 适 于 胎 龄 儿 : 出 生 体 重在正常胎儿生长曲线第百 份位。
高危儿: 指产前、产后遭到危害的
异常儿,或伴有实际上产后 确定的不健康儿,如唐恩氏 综合征,白化病等。
检查足月儿常采用的神经反射
觅食反射:当触及新生儿一侧面颊 时,即反射地转头向该侧,若轻触 其上唇则噘唇,如觅食状。
骨科病历及检查

①肱二头肌(颈5-7) ②肱三头肌(颈6-8) ③膝反射(腰2-4) ④跟反射(腰4-骶2)
2.浅反射:
①腹臀反射(上,胸7-9)(中,胸9-1 11-腰1) ②提睾反射(腰1-2) ③肛门反射(骶4-5)
①霍夫征
3.病理反射: ②巴宾氏征 ③髌阵挛、踝阵挛
神经系检查
四、植物神经 1.皮肤、毛发、指甲营养状态 2.皮肤划纹试验 3.排尿障碍
掌指关节:
近端90度 掌指60度------90度 拇指指间90度 掌拇20度------50度 外尺40度
各关节的中立位测定下
脊椎:
中立位为直立两眼 平视下颌内收
屈90度 伸30度 侧屈20度------30度 旋转30度
髋关节: 中立平卧位,
在同一水平,下肢 髂前上棘连线,髌
仰卧位测:
内收20度------3 外展30度------4 内旋40度------5 外旋30度------4 屈曲130度----超伸10度------1
活动与疼痛的关系
1.活动时间与疼痛的关系 2.活动方向与疼痛的关系 见于肌肉韧带筋膜损伤 3.痛弧:腰椎间盘:30度------70度 肩上肌:60度-
肱骨外踝炎:对抗阻力,伸腕可引起 肩锁关节外展:150度------180度 4.对抗阻力收缩肌肉而引起的疼痛,见于肌肉和肌腱末
活动时的摩擦音与摩擦感
神经检查
五、侧屈位锥孔挤压试验 病人坐位,头稍后仰并向患侧屈曲,下颌
医生双手放在病人头顶部向下方挤压颈椎 1.第六椎神经根:拇指,手及前臂桡侧 2.第七椎神经根:示中手背 3.第八椎神经根:小、环、尺侧
神经检查
六、后仰位椎间孔挤压试验 病人坐位,头稍后仰,以上双手交叉放在病
骨折总论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 2周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骨痂改造塑型期 8—12周
㈠ 血肿炎症机化期
骨折 出血 蛋白渗出
血肿
血块 无菌性炎症性反应
纤维
毛细血管增生 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
肉芽组织
纤维结缔组织
纤维连接
㈡原始骨痂形成期
有的一组特有的体征。 如: 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屈曲、内 收内旋缩短畸形 肩关节前脱位 :方肩、Dugas阳性 Colles骨折: 桡骨远端枪刺样畸形
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
X线片、CT、MRI的效用比较
X线片 骨折 骨皮质骨小梁细 节清楚骨干骨折 脱位 肩袖损伤 半月板损伤 关节造影 韧带损伤 应力下显示 CAT检查 一般脱位 CT 关节部位 脊柱骨盆头颅 复杂的骨折脱位 CAT检查 可清楚显示 可清楚显示 可清楚显示 可显示 早期诊断明确 MRI 脊柱骨折脱位对 脊髓神经的影响
其标准
(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
必须矫正。 (2)缩短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 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2cm以内,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 骨折侧方移位经复位后,至少应对位达3/4左右。
骨折的复位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可使肢体某一 特定部位骨折。
骨折分类: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1.闭合性骨折
2.开放性骨折
骨折的程度和形态
一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1) 裂缝骨折:骨皮质发生裂隙无移位,
多见颅骨、肩胛骨等
(2) 青枝骨折:多见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关节发育畸形
椎体形态发育异常
胚胎时期,椎体由间充质形成软骨时,有2个左右成对的4 个软骨的骨化中心。若两对均不发育,椎体缺如。若其中 一对不发育或其中一个骨化中心不发育,形成半椎体、前 半椎体或后半椎体。由于负重原因,半椎体可呈楔形变, 又称为楔形椎。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马蹄内翻足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脊柱畸形
移行椎:为最常 见的脊柱发育异 常,由于脊柱错分 节所致。 常见为腰椎骶化, 骶椎腰化,胸椎 腰化。
腰椎骶化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胸椎腰化
骨关节发育畸形
脊柱畸形
1.椎体融合又称 阻滞椎是发育过 程中脊椎分节不 良所致,最常见 于腰椎和颈椎; 为两个或两个以 上椎体部分或完 全融合,附件可 同时受累。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②C-E角:画一条连接两股骨头中心点的线,再画其垂直 线通过股骨头中心点,由中心点再画一髋臼外缘的切线, 后两条线的相交角也即为C-E角 C-E角减小提示髋关节脱位,正常:
5~8岁时为19° 9~12岁12~25° 13~30岁26~30°
CE角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马德隆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马德隆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含义:其一为髋臼发育不良,其二为髋关节不稳定。为了 更好体现病变发展过程,命名为髋关节发育异常更为确切。 2.病因:发病原因包括机械因素与功能因素。新生儿发病率 在1%左右,女孩是男孩的5倍,多双侧发病。 3.病理:1、髋臼育浅,髋臼角增大2、股骨头育小3、股骨颈 细、短4、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 4.临床表现:生后4个月内(即能行走前),可表现为大腿 内侧皮纹不对称,下肢不等长。 5.X线:①髋臼浅,股骨头较小,常并骨骺缺血坏死②髋臼 角正常为30~12°,随年龄增渐变小。出生时为30°,1岁时 23°,2岁时20°。每增1岁,髋臼角减1°,10岁约为12③关 节半脱位或脱位的测量则有多种方法。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l四肢畸形: 并指多指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l脊柱畸形 有分节不良 移行椎 脊椎裂 侧弯畸形 椎体形态发育异常
马德龙畸形 马蹄内翻足等
脊椎峡部不连等
l骨软骨发育障碍 一般指由于基因突变或长期表达异常引起的遗传性、 全身性骨关节发育异常。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侧弯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脊椎峡部裂
也称椎弓峡部不连是指脊椎的椎弓峡部骨不连接,也称为 椎弓崩裂。如果由于椎弓峡部不连而导致椎体向前不同程 度移位则称为脊椎滑脱。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脊椎峡部裂伴滑脱
如果由于椎弓峡部不连而导致椎体向前不同程度移位则称 为脊椎滑脱
骨关节发育畸形
并指畸形
为最常见的手畸形,单侧或双侧发病,男多于女,常发生在中、 环指间,可合并多指,拇指少累及,连接指骨间可以仅为 软组织或部分骨性连接。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四肢骨关节发育畸形
马德隆畸形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 1.临床与病理;为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障碍,而外侧骨 骺发育正常,致使桡骨弯曲,远侧尺桡关节脱位和继发性 腕骨排列异常。 2.常双侧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前臂短而弯曲,手 腕无力,功能障碍。 3.X线表现:桡骨短而弯曲,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尺侧 明显倾斜(内倾斜角正常值为20-35度),腕骨角变小(正常值 为130度)
骨关节发育畸形
脊柱裂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侧弯畸形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继发于先天性脊椎畸形(如 半椎体、椎体联合等)、小儿麻痹和胸部病变等。 原发性多见于女性,一般在6岁~7岁发病。侧弯畸形常伴有 脊柱扭转畸形,导致胸廓畸形和驼背。 脊柱侧弯多发生在胸椎上部,其次为胸腰段。侧弯一般呈“S” 形,在中间有一个大的原发性侧弯(主弯曲),上下端各 有一个代偿性小弯。
骨关节发育畸形
内侧关节间隙 内外侧线
PK方格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பைடு நூலகம்
骨关节发育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马蹄内翻足
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为最常见的足部畸形,约占足部畸形 的90%,发病率为0.1%,男女比例约为2:1,双侧多见。 2.临床与病理:病因不明,表现为前足内收、内翻,后足 内翻、趾屈等。患儿常用足尖或足外缘甚至足背行走,步 态不稳。 3.X线表现: 1、距骨扁而宽,近端关节面呈切迹状; 2、距骨中轴线的延长线向外偏离第一跖骨头(正常应通 过第一跖骨头); 3、跟骨短而宽且内翻及上移位4、舟状骨呈楔状; 5、足弓内陷,趾骨相互靠拢,第五跖骨肥大,第一趾骨 萎缩。
骨关节发育畸形
半椎体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脊柱裂
脊柱裂系两侧椎板未愈 合,而在椎突区产生不 同程度的裂隙。椎板部 分或全部缺损,棘突畸 形或缺如。脊柱裂相当 多见,发生率约为20%。 常累及一个或数个椎体, 常见于腰骶部,其次为 颈椎。根据椎内容物有 无疝出,分为显性和隐 性。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系总论(先天畸形)
骨关节发育畸形
6.股骨头骨骺出现之前可用: ①内侧关节间隙(即泪滴距)干骺端内侧面与相邻髋臼壁 的距离(两侧差<1.5mm) ②外侧线(也叫Calve线):髂翼外侧面与股骨颈外侧面弧 形连线,正常为连续的 ③Shenton线:上耻骨支下缘与股骨颈内侧缘弧形线,正 常为连续的 7.股骨头骨骺出现之后可用:①Perkin方格:两侧“Y”形软 骨中央划一横线(Hilgenreiner线)再经髋臼的外侧缘画其垂 直线,称为Perkin线正常时股骨头骨骺位于Perkin方格的内 下象限正常时股骨干骺端向上不应超Hilgenreiner线。 Perkin线~股骨干骺端最高点水平距两侧应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