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中国发生的重大地震一览
中国历史上的七十九次大地震

中国历史上的七十九次大地震1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国语》卷1《周语》)2、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
"(《汉书·五行志》)、3 、143年1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
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后汉书·五行志》)4、 18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后汉书·五行志》)5、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
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
"(《魏书》卷112《灵征志》)6、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Ⅸ)"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庐舍崩坏殆尽,压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声,仍连震不止。
兰溪水灾

兰溪水灾包刮清顺治至宣统灾情记录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大旱,米昂贵,民食草木。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大水,砚山与大寺岩同夜崩裂,平地水高二丈余。
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水灾。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四月地震。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十二月,大雪月余、深五六尺。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大旱,夏秋无收,饥民多流离,或以观音粉充食。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大水。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五月至闰六月不雨,大早,是年大饥。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大水。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六月十三日大水。
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水。
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九月十一日地震。
嘉庆廿五年(公元1820年)大水。
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五月大水。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自四月至次年二月不兩,禾、豆栗、麦无收,大饥。
道光卅年(公元1850年)五月廿五日衢江大水,八月十六日婺江大水,两次皆入城,唯署前与官井头无水。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月地忽动,门环窗铃琅琅有声。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地震。
十月又地震,凡物悬者皆动摇。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四月大水。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夏大旱,饥民食草木,饿殍满途。
复大疫,死亡枕藉。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月大水,八月又大水。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五月大水,水入城市,涨高三、四尺。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自五月至七月初不雨,大旱。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五月初五日大水进城,深五、六尺。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七月大水。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大水入城。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七月大水,衢江两岸民居漂没。
光绪卅年(公元1904年)六月十七日大水。
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大水。
- 1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4月大水入城,高六尺,一天退。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夏,大杠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七月大水入城,深4尺,二天后退。
中国著名大地震

中国著名大地震我国历史悠久,在过去发生过不少大地震被史书所记录。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回顾过去发生过的大地震,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情与力量。
我国最早的地震记录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
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
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
北边郡国地震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
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
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
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
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
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
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
震级估计为埿级。
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
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
破坏区沿汾河地堑延伸长达400多公里。
震级约8级或更大。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
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
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
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地震,以下是其中一些记录:
1.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2.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3.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4.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估计在83万至89万人之间。
5. 宁夏海原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甚至持续了3年!强烈的地震把大山都震得滑坡侧移,有的大山被推动了几公里之远!约2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除了以上几次大地震外,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其他大地震,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甘肃武都地震、四川松潘地
震、河北三河地震、云南嵩明地震、辽宁海城地震、云南丽江地震等等。
这些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促进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完善。
大清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

大清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大清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2015年9月6日 09:26 阅读 21910在清朝期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8级以上地震就有八次(据《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具体如下:一、顺治十一年(1654年7月21日)的陕西秦州地震(方位:34.3°N,105.7°E。
震级:8。
震中烈度:Ⅺ。
)清初的秦州属于陕西,在今甘肃天水市。
秦州城垣、宫舍崩塌殆尽,倒塌房屋3672间,震塌窑寨不可胜记;木门里山崩,土陷数百尺,压埋村落近十里,被土覆盖者千家;罗家堡七十峪两山合成一处,壅河成潭;吕家坡苑珠寺倒塌;伏羌山山崩地裂,压塌庐舍。
省内礼县、西和、秦安、宁远、通渭、静宁、成县、阶州、安定、环县、文县、临洮府、兰州、宝鸡、宁羌等四十余府州县遭到破坏,波及山西、四川、河南甚至直隶九十多个府州县,共计压死三万一千余人,余震持续了一年多。
二、康熙七年(1668年7月25日)的山东郯城地震(方位:35.0°N,118.6°E。
震级:8.5。
震中烈度:Ⅻ。
)震中位于山东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极震区北至莒州(今莒县)、南至新沂,其中郯城、临沭两县部分地区烈度达最高的XII度。
震时声若轰雷,大地翻覆,地侧树偃,城廓、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山崩为堑,地漩为渊,沙涌井湮。
遭受地震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公里,其中破坏惨重的有郯城、临沂和莒州等地。
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波及江苏、安徽、河南、直隶、浙江、江西、盛京、山西、陕西、湖广、福建十余省410多个府州县及朝鲜平安道、平壤、铁山等,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对这次地震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如“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等。
邯郸地震历史

邯郸地震历史引言:邯郸地震是指发生在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及周边地区的地震事件。
邯郸地震历史悠久,记录显示,这个地区在过去几百年间曾多次发生地震。
地震对邯郸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邯郸地震的历史进行详细介绍。
一、邯郸地震的频率和规模邯郸地区的地震频率相对较高。
自历史时期开始的记录以来,邯郸地区几乎每隔数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
据研究显示,邯郸地震的震级主要集中在4-6级,较少超过6级。
然而,由于当时科技的限制,只能对近代地震进行更加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二、邯郸地震的历史纪录1. 清朝时期地震记录在清朝时期,邯郸地区的地震记录相对较少。
然而,据记载,在1790年曾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在清朝官方的《皇清文选》中亦有所记载。
虽然地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幸好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民国时期地震记录20世纪初,邯郸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有所增加。
在民国时期,邯郸地区发生多次规模较小的地震。
据当时杂志的记载,1915年和1920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强度较大的地震,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一定的惊恐和经济损失。
3. 当代地震记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邯郸地区的地震记录更加准确和详细。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邯郸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间频繁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其中一些地震的震级达到了5-6级。
尽管这些地震都不算太大,但仍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邯郸地震的影响邯郸地震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造成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使得许多居民无家可归。
其次,地震还导致了土壤液化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农田和道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地震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
四、应对邯郸地震的措施邯郸市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针对邯郸地区的地震风险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了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清代以来西部地震及其影响

清代以来西部地震及其影响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环境事件,因其往往在短时间内对震区人口与自然环境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和颠覆性改变,故亦称瞬时性突发灾害。
一般来说,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
我国西部的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地区既位于世界大地震构造带上,也位于甘宁川滇梯度联结带,所以,地质构造活动剧烈,多为强构造地震。
史料显示,清代以来西部地震明显增多,灾难程度也较以往加重。
据历史资料分析,自15世纪末至今的50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较大的两个地震活跃期,一是明成化十六年至清乾隆四十五年(1480~1780年),二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至今。
而西部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来的三百余年间,地震活动尤为剧烈,7.5级以上大地震有16次,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有8次,最大震级为8.25级。
清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多强震,而且地震发生的周期和频率独特。
有研究显示,在以今银川为中心的宁夏地区,自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以来,见诸文献记载的地震就有120余次,其中明代276年间有100余次,频率虽然高,但震级都不强。
而清代至民初的276年中,地震的频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是震级强、烈度大。
乾隆三年(1739年),平罗发生里氏8级、震中烈度为10度的地震;1920年,海原发生里氏8.5级、震中烈度为12度的地震,造成的灾害都非常巨大。
平罗地震“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其中重灾区新渠、宝丰二县,是雍正初年自宁夏、宁朔等县招民屯垦而新设置的,由于这里原生态脆弱,震后二县之地“率成冰海,不能建筑城堡”,地方官不得不上奏朝廷裁汰二县,将幸存者迁回原籍。
地震发生后,往往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水灾、火灾、瘟疫、海啸等多种次生灾害。
在有关清代以来我国西部地震的记载中,次生灾害发生最多的是滑坡和泥石流,且经常是多种灾害叠加群发,损失极为惨重。
从甘肃一省的情况来看,顺治十一年天水南地震,山体最大滑坡达4公里,压埋千家,城垣房舍倾倒,死亡3万余人。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

第2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7月 Vol. 2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5──────────收稿日期:2005-03-20 作者简介:王娟(1974-),女,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读博士生。
- 70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王 娟1,鲁 戈2(1.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带发生8 级强烈地震, 是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给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震后清政府采取传统救灾模式,收到一定实效,促进灾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给后世留下防灾抗灾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康熙十八年;北京地区;地震;救灾中图分类号:K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4-0070-04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即公历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围地区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是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在各种自然灾害当中,地震以其灾前征兆不明显、来势迅猛、破坏性强等特征,给人类带来过无数深重灾难。
即使在“康乾盛世”的年代里,人们同样难逃突来莫测的地震厄运,这充分显示出地震灾害的非主观转移性和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本文拟就此次地震进行概述,主要包括震情、震后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赈灾举措等方面,以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地震的巨大破坏性得以管窥,从而提高地震预测和防灾能力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从救灾行为中获得历史借鉴,便于总结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004年12月底印度洋大地震引发东南亚海啸,演变为世界范围的重大灾难。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2月,这场海啸已经殃及15个国家,其中将近30万人口不幸罹难;同时经济损失惨重,仅主要受灾国的直接渔业损失就达5亿多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治十一年六月初八(1654年7月21日),秦州(今属甘肃天水市)发生8级地震。
秦州城垣、官舍崩塌殆尽,倒塌房屋3672间,震塌窑寨不可胜记。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莒州间发生8.5级地震。
城廓、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共压死5万多人。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直隶三河、平谷间发生8级地震。
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
这次地震震中距京师仅40公里,故北京损失也相当严重,倒塌房屋12793间、损坏18028间,死亡485人。
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宁夏府发生8级地震。
府城和平罗、新渠、宝丰等地城垣、庙宇、衙署、仓廒、兵民房屋倒塌无存,压死官民五万余人。
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1812年3月8日),新疆尼勒哈发生8级地震。
厄鲁特游牧衮佐特哈、胡吉尔泰、齐木库尔图等处山崩地裂。
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1833年8月26日),西藏聂拉木发生8级地震。
税卡官邸、百姓房屋等遭到破坏,坍塌圮倾无遗。
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发生8级地震。
山崩河阻,地裂水涌,所有城堡、庙宇、民房率多倾圯,压死两万余人。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1902年8月22日),新疆阿图什发生8级地震。
民房倒塌,城镇被毁,压死千余人,香妃墓等古迹被毁坏。
1920年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8.5级强烈地震。
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县发生8.6级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有的地方甚至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3月22日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7.2级地震。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县发生7.3级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
这是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间发生7.2级地震,22日、23日又发生6.7级、7.2级
余震。
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
1988年11月6日,云南省澜沧、耿马相继发生地震,澜沧地震7.6级、耿马地震7.2级。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thread-4192-1-1.html?sid=leLL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