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转化过程,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蒸发常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或者将溶剂从溶液中回收的操作。

蒸发的原理是利用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引起部分分子逃逸出液体表面,从而形成气体。

当液体处于开放容器中,溶剂分子会不断地从液体表面逸出并溶入空气中,使得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逐渐升高。

而当液体处于封闭容器中时,液体表面的溶质分子逸出后会与气体相平衡,形成溶解度平衡。

蒸发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液体的性质,液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小,蒸发速率越快。

其次是温度,温度越高,液体的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蒸发速率越快。

此外,湿度也会影响蒸发速率,湿度越低(即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蒸发设备有蒸发罐、蒸发器和蒸发冷凝器等。

蒸发罐是将液体加热使其蒸发,将蒸发的气体与溶质分离,获得溶质的设备。

蒸发器则是利用热量传导或传热介质将溶液加热使其蒸发的设备。

蒸发冷凝器则是用于将蒸发后的气体冷凝为液体,以便于回收溶质或溶剂。

蒸发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蒸发从盐水中分离出盐。

在制糖工业中,可以通过蒸发从甜汁中分离出糖。

此外,蒸发技术还可以用于回收有机溶剂,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起来,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转化过程,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控液体的性质、温度和湿度,以及使用适当的蒸发设备,可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溶剂的回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蒸发及原理

蒸发及原理

蒸发及原理
蒸发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并受到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的原理可以通过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在液体内部,分子不断地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运动。

一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引力逸出,并转化为气态。

这些逸出的分子会在液体的周围形成气体层,形成蒸气。

当液体与空气接触时,蒸气分子与周围空气分子之间会发生碰撞并互相交换能量,这样就形成了液体与空气之间的动态平衡。

蒸发的速度与液体的性质、表面积、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

液体性质不同会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从而影响蒸发的快慢。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温度升高会使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而增加逸出分子的数量,加快蒸发速度。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子越多,蒸发速度越慢,因为蒸气分子要与更多空气分子发生碰撞才能再次转化为液体。

蒸发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水中的蒸发会形成水蒸气,地表水中的蒸发还包括湖泊、河流等水域的蒸发。

利用蒸发原理,人们可以进行蒸馏、干燥和蒸发冷却等工艺。

蒸发工艺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

蒸发工艺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

工艺与设备2018·0198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蒸发工艺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黄秋丽(广西柳化氯碱有限公司 广西 545600)摘要:在提倡质量、安全、经济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化工产业工艺生产过程中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认知氯碱企业烧碱蒸发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蒸发工艺生产的优化改造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此,在资料分析与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上,就影响蒸发工艺生产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蒸发工艺改造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蒸发工艺;异常情况;改进对策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Abnormal Situ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Evaporation ProcessHuang Qiuli(Guangxi Liuhua Chlor-alkali CO., Ltd, Guangxi, 545600)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voca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safety and economy, and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em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recogni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austic soda evaporation process production in chlor-alkali enterprises and realiz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vaporation process production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evaporation process ;abnormal situation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前言采用离子膜烧碱工艺进行烧碱是现阶段我国氯碱企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烧碱蒸发生产工艺。

蒸馏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蒸馏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蒸馏过程及危险性分析概述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用于根据组分的不同挥发性将混合物分离为不同的部分。

它通常涉及将混合物加热到其挥发性组分的沸点,然后通过冷凝和收集这些组分。

蒸馏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石油精炼、化工生产、酒精酿造等领域。

然而,蒸馏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将对蒸馏过程及其相关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

蒸馏过程蒸馏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加热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到其中一个或多个组分的沸点,使其蒸发。

2.冷凝蒸汽:将蒸发的组分冷却,使其成为液体。

3.收集液体:将冷凝后的液体收集起来,作为分离出来的组分。

蒸馏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取决于不同的蒸馏设备和需要分离的混合物。

蒸馏过程中的危险性蒸馏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危险性:火灾和爆炸风险蒸馏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操作涉及到高温和高压,这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例如,加热设备如果不合理操作,可能引发火灾。

而在冷凝过程中,若冷却不足或冷凝器不合适,可能导致蒸汽返流和爆炸。

毒性物质释放蒸馏过程中使用的混合物可能含有毒性物质,当蒸发和冷凝发生时,这些毒性物质可能会释放到空气中。

操作人员需要避免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必要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手套和长袖衣物。

热烫伤由于蒸馏过程中涉及到加热设备和高温液体,操作人员容易受到热烫伤。

操作人员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并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以降低热烫伤的风险。

安全措施为了降低蒸馏过程中的危险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定期对蒸馏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工作环境的控制:在蒸馏操作现场,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空气流通和有害气体排放。

3.个人防护:对于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的操作人员,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面具、手套和防护服。

同时,操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急救知识。

4.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为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准备,包括火灾、泄漏等。

油品的危险性

油品的危险性

油品的危险性油品的危险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所决定的。

油品的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也决定着油品不同形式的燃烧特点。

油晶的危险性和燃烧特点,给油库加油站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使其环境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一、油品的危险特性(一)蒸发性液体表面气化的现象叫蒸发。

物质要蒸发的这种固有趋势称为蒸发性,或挥发性。

蒸发性是轻质油晶在储运中最重要的危险特性之一。

它与油品的密度、饱和蒸气压密切相关。

在环境温度下,汽油蒸发最快,煤油和柴油次之,润滑油最慢。

油晶蒸发受气温、油晶温度、油晶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表面压力和油品密度的制约。

温度高蒸发快,温度低蒸发慢;油晶表面积大蒸发快,表面积小蒸发慢;油品表面空气流速快蒸发快,流速慢蒸发慢;油晶表面压力大蒸发慢,压力小蒸发快;油晶密度大蒸发慢,密度小蒸发快。

关于油库加油站安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蒸发性大的油品蒸发损+失就大,火灾的危险性也就大,形成气阻、气蚀的可能性也大。

据资料介绍,美国、日本石油蒸发损失占产量的3%~5%,原苏联由于油罐大小呼吸要损失近7%的轻质成分。

据测试,汽油每输转一次大呼吸损失1.2kg /t左右,从炼油厂到用户仅大呼吸一项损失占0.8%—1%。

一个汽油收发量万吨的油库,每年收发、输送、储存中有50—60t汽油变为油气逸散到四周空间。

而且油气比空气重,易于在作业场所及低洼、通风不良的地方飘浮积聚,这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油库加油站的防火安全影响极大。

(二)燃烧性物质的燃烧性是由其闪点、燃点、自燃点来衡量的。

常用油晶的闪点、燃点、自燃点见表1—1.低闪点是可燃物发生火灾的危险信号,是衡量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闪点愈低,火灾危险性愈大。

汽油、煤油、柴油的闪点都在120≥以下,润滑油类的闪点一般在210℃以上,所以,油品都有着火的危险性。

汽油的闪点在—58~10℃之间,在任何环境温度下都能挥发出大量的油气,且只必须0.2~0.25mj的点火能量就可以引燃。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化工单元操作是指各种化工生产中以物理过程为主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加压操作、负压操作、冷冻、物料输送、熔融、干燥、蒸发与蒸馏等。

1加热加热是促进化学反应和物料蒸发、蒸馏等操作的必要手段。

加热的方法一般有直接火加热(烟道气加热)、蒸汽或热水加热、载体加热以及电加热等。

(1)温度过高会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若是放热反应,则放热量增加,一旦散热不及时,温度失控,发生冲料,甚至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2)升温速度过快不仅容易使反应超温,而且还会损坏设备,例如,升温过快会使带有衬里的设备及各种加热炉、反应炉等设备损坏。

(3)当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物料的自燃点时,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若加热温度接近物料分解温度,此生产工艺称为危险工艺,必须设法改进工艺条件,如负压或加压操作。

2冷却在化工生产中,把物料冷却在大气温度以上时,可以用空气或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温度在15℃以上,可以用地下水;冷却温度在0~15℃之间,可以用冷冻盐水。

还可以借某种沸点较低的介质的蒸发从需冷却的物料中取得热量来实现冷却,常用的介质有氟里昂、氨等。

此时,物料被冷却的温度可达-15℃左右。

(1)冷却操作时,冷却介质不能中断,否则会造成积热,系统温度、压力骤增,引起爆炸。

开车时,应先通冷却介质;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2)有些凝固点较高的物料,遇冷易变得黏稠或凝固,在冷却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物料卡住搅拌器或堵塞设备及管道。

3加压操作凡操作压力超过大气压的都属于加压操作。

加压操作所使用的设备要符合压力容器的要求,加压系统不得泄漏,否则在压力下物料以高速喷出,产生静电,极易发生火灾爆炸。

所用的各种仪表及安全设施(如爆破泄压片、紧急排放管等)都必须齐全好用。

4负压操作负压操作即低于大气压下的操作。

负压系统的设备也和压力设备一样,必须符合强度要求,以防在负压下把设备抽瘪。

蒸发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蒸发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蒸发过程及危险性分析摘要本文将介绍蒸发过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危险性分析。

蒸发是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其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危险性。

了解蒸发过程及其潜在的危险性对于工程设计、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

1. 引言蒸发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许多工业和日常生活应用中,蒸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了解蒸发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可能引发的危险性,有助于合理规划和设计相关过程,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2. 蒸发过程的基本原理蒸发过程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移所驱动的。

在液态物质中的分子会不断地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吸引力,并从液体表面上升成为气体。

这些蒸发的分子在气体中会以气态存在,并与周围分子进行碰撞和交互。

蒸发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液体的性质、温度、湿度和表面积等。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速率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速率也越快。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湿度会减慢蒸发速率。

3. 蒸发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蒸发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情况及相关分析:3.1. 爆炸和火灾某些液体在蒸发过程中会释放可燃气体,当这些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达到一定比例时,有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

因此,在处理这些液体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并确保没有明火或其它可能引发火灾的火源存在。

3.2. 毒性气体释放有些液体在蒸发过程中会释放出毒性气体。

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并可能引发严重的中毒。

特别是在封闭或密闭空间中处理这些液体时,必须要有合理的通风系统和防护设施,以防止毒性气体积聚和危害人体健康。

3.3. 蒸气压过高某些液体在特定的温度下会产生非常高的蒸气压。

当液体容器的压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容器可能会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必须确保液体容器的设计和材料能够轻松承受工作条件下的蒸气压力,并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3.4. 环境污染某些物质在蒸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或化学物质。

蒸发操作规程

蒸发操作规程

蒸发操作规程蒸发是将液体转变成气体的过程,是一种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蒸发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溶剂的回收、纯化、浓缩等方面。

为了保障操作安全、提高蒸发效率,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蒸发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关于蒸发操作规程的简要说明:操作前准备:1. 准备蒸发设备,包括蒸发器、加热设备、冷凝器等。

2. 确保设备清洁,无积尘或其他污染物。

3.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确保温度、压力等控制参数可以稳定调节。

4. 准备所需的溶液或液体样品,并确定其性质和成分。

5.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安全眼镜等)。

操作步骤:1. 将待蒸发的液体样品倒入蒸发器内(可以使用锥形瓶或固定底瓶等容器),并确保液面不超过设备容量的75%。

2. 调节加热设备的温度,根据样品的沸点选择适当的温度范围。

3. 打开冷凝器,将冷却剂(如冰水、冷却水)引入冷凝器中,确保冷凝器工作正常。

4. 开始加热过程,逐渐增加温度,但不要超过液体样品沸点的10度左右。

5. 观察样品的变化,液体开始蒸发,生成的蒸汽会在冷凝器中冷却成液体并收集。

6. 注意观察冷凝器的工作情况,保持冷却剂的正常供应,避免过热导致冷却效果不佳。

7. 控制蒸发速率,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蒸发过程,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

8. 监测样品的温度、压力和蒸发速率等参数,确保操作正常进行。

9. 当液面下降至设备容量的25%时,考虑停止加热,避免过度蒸发或烧干。

10. 停止加热,关闭冷凝器,让设备冷却至室温。

11. 注意安全排放蒸发产生的废气,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

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时保持设备稳定,避免外力撞击或震动。

2. 加热设备的温度应逐渐升高,避免快速升温导致溅溢或意外事故发生。

3.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蒸发产生的气体积聚。

4. 避免在高压条件下进行蒸发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5. 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设备和样品的状态,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650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蒸发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Evaporation process and risk analysis
蒸发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在化工、医药和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将溶有固体溶质的稀溶液加以浓缩,以得到高浓度溶液或析出固体产品,此时应采用蒸发操作。

蒸发就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稀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剂汽化并除去,从而使溶液浓度提高的一种单元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得到高浓度的溶液。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用电解法制得的烧碱(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般只在10%左右,要得到42%左右的符合工艺要求的浓碱液则需通过蒸发操作,由于稀碱液中的溶质NaOH不具有挥发性,而溶剂水具有挥发性,因此生产上可将稀碱液加热至沸腾状态,使其中大量的水分发生汽化并除去,这样原碱液中的溶质NaOH的浓度就得到了提高。

又如:食品工业中利用蒸发操作将—些果汁加热,使一部分水分汽化并除去,以得到浓缩的果汁产品。

除此之外,蒸发操作还常常用来先将原料液中的溶剂汽化,然后加以冷却以得到固体产品,如食糖的生产、医药工业中固体药物的生产等都属此类。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蒸发操作时,需认识蒸发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蒸发的目的是为了使溶剂汽化,因此被蒸发的溶液应由具有挥发性的溶剂和不挥发性的溶质组成,这一点与蒸馏操作中的溶液是不同的。

整个蒸发过程中溶质数量不变,这是本章物料衡算的基本依据。

②溶剂的汽化可分别在低于沸点和沸点时进行。

在低于沸点时进行,称为自然蒸发。

如海水制盐用太阳晒,此时溶剂的汽化只能在溶液的表面进行,蒸发速率缓慢,生产效率较低,故该法在其他工业生产中较少采用。

若溶剂的汽化在沸点温度下进行,则称为沸腾蒸发,溶剂不仅在溶液的表面汽化,而且在溶液内部的各个部分同时汽化,蒸发速率大大提高。

本章只讨论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沸点汽化。

较慢的那一步过程的速率,即热量传递速率,因此工程上通常
把它归类为传热过程。

④由于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在溶剂汽化过程中溶质易在加热表面析出而形成污垢,影响传热效果。

当该溶质为热敏性物质时,还有可能因此而分解变质。

⑤蒸发操作需在蒸发器中进行。

沸腾时,由于液沫的夹带而可能造成物料的损失,因此蒸发器在结构上与一般加热器是不同的。

⑥蒸发操作中要将大量溶剂汽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因此,蒸发操作的节能问题将比一般传热过程更为突出。

由于目前工业上常用水蒸气作为加热热源,而被蒸发的物料大多为水溶液,汽化出来的蒸汽仍然是水蒸气,为区别起见,我们将用来加热的蒸汽称为生蒸汽,将从蒸发器中蒸发出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

充分利用二次蒸汽是蒸发操作中节能的主要途径。

如果将二次蒸汽引至另一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之用,则称为多效蒸发;如果二次蒸汽不再被利用,而是冷凝后直接放掉,则称为单效蒸发。

蒸发是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所含的溶剂不断汽化,不断被除去,以提高溶液中溶质浓度,或使溶质析出,即使挥发性溶剂与不挥发性溶质分离的物理过程。


制糖工业中,蔗糖水、甜菜水的浓缩。

氯碱工业中的碱液提浓以及海水淡化等都采用蒸发的办法。

蒸发按其采用的压力可以为常压蒸发、加压蒸发和减压蒸发(真空蒸发)。

按其蒸发所需热量的利用次数可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蒸发所需设备称蒸发器,它一般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

自然循环蒸发器是指溶液在设备内的循环是在加热的情况下,由于各部分溶液密度的不一致,以及蒸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带动液体运动,使溶液得以循环的蒸发器。

强制循环蒸发器是指溶液在设备内的循环主要是依靠外界加入动力所导致的强制运动的蒸发器。

液体在设备内仅加热一次,不作循环就可蒸发达到所需要求的蒸发器称为单程蒸发器。

从安全技术角度出发,凡蒸发的溶液,皆具有一定的特性。

例如,溶质在浓缩过程中若有结晶、沉淀和污染生成,这样将导致传热效率的降低,并产生局部过热,因此,对加热部分需经常清洗。

对具有腐蚀性溶液的蒸发,尚需考虑设备的腐蚀问题。

为了防腐,有的设备需用特种钢材制造。

对于热敏性溶液的蒸发,尚需考虑温度的控制。

特别是由于溶液的蒸发产生结晶和
沉淀,而这些物质又是不稳定的局部过热可使其分解变质或燃烧、爆炸,则更应注意控制蒸发温度。

为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可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降低蒸发温度。

或者使溶液在蒸发器内停留的时间和与加热面接触的时间尽量缩短,例如采用单程循环、高速蒸发等。

闪急蒸发是将料液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节流减压进入压力低于其饱和蒸气压的闪蒸室中,料液因过热而将部分溶剂急剧汽化的蒸发操作。

闪急蒸发是一个绝热过程,溶剂汽化所需的汽化热由料液本身的显热提供。

闪急蒸发后,料液温度下降,浓度升高,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达到平衡。

闪急蒸发的操作方式与闪急蒸馏相同,因此两者常统称为闪蒸。

但闪急蒸馏所处理的料液中各组分都能挥发,而闪急蒸发所处理的料液中溶质一般是不挥发的。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