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
浅谈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逐年提高。
高新技术在汽车各零部件上的应用已成为汽车工程领域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
因此,在汽车工程中应用高科技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是提高汽车质量的重要措施。
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智能自动化将不可避免地取代旧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要正确看待智能自动化技术对汽车工程的积极意义,不断强化汽车的性能,提高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关键词:自动化;汽车工程;智能技术引言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在汽车工程中的充分应用,充分体现了技术的深刻发展和时代的日新月异。
在新时代背景下,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是充分提高汽车适用性的必要措施。
目前,有一种趋势是智能自动化技术取代旧的汽车技术,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而且对汽车的普及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汽车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深度演进,能够满足汽车正常外形的指标,能够进一步促进汽车的普及。
1智能控制的介绍及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意义智能控制,又称自动控制,涵盖了人工智能和运筹学的专业知识,是多学科结合的产物。
智能控制可以说是一种信息的反馈。
包括基础反馈、智能决策、智能信息。
智能信息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完整直观地呈现智能信息所包含的信息。
通过识别信息的特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一组智能信息。
同时,可以根据基本信息需求对现有的智能信息进行专业处理。
在微加工和信息加工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性。
智能信息是智能自动化技术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智能信息系统。
在汽车工程中,系统控制的特点因项目而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通过各种功能的呈现,可以实现信息的独立反馈,从反馈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实现信息的智能细化。
在另一个分析层面上,智能信息被称为智能反馈信息自动化技术,因为它具有一些接近人类的基本特征。
《高速铁路ATO系统暂行技术规范》等8个标准性技术文件(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

铁道通信信号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2019年3月第55卷第3期March 2019Vol. 55 No. 3厂厂=▲《高速铁路ATO 系统暂行技术规范》 {技术 等8个标准性技术文件(送审稿)通过专If 里J 家评审2019年1月2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科信部、工电部在北京组织仔幵关于《高速铁路ATO 系统暂行技术规范》等8个标准性技术文件(送审稿)夕家评审会。
会上与会专家逐条听取了编制单位(铁科院集I 才1公司.通号设计院,和利时公司.北京交大)关于修编说明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同意通过评审。
▲《自主化C1CS-3级列控车载设备暂行技术条件》(送审稿)及《自主化无线闭塞中心暂行技术条件》(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2019年1月25 II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信部、T 电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口主化C'TCS-3级列控$载设备、无线闭塞中心技术条件Q 家评审会。
会上与会专家逐条听取厂通号设计院关于《自主化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暂行技术条件》(送审稿)和《自主化无线闭塞中心暂行技术条件》(送审稿)修编说明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同意通过评审。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基于协同指挥的高铁智能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正 式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铁路总公司高 速铁路基础研究联介基金(简称“高铁联合基金”)・ 主要是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资助我国铁路行业中与高速铁路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及共性问题的研究。
高铁联合基金旨在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吸引和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开展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为背景的相关领域 基础研究T 作,推动我国铁路行业H 主创新能力提升。
高铁联合基金属于国家级重点课题。
“基于协同指挥的高铁智能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于2019年1月由国家门然科学基金会正式批 准立项。
华东交通大学 2019 年统招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技术及管理 暖通空调技术及管理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桥梁工程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02 数学二 801 材料力学 802 水处理生物学 803 流体力学 (业务课任选一)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冯老师 0791-87046441 13517091075 1439670627@ 测绘: 马老师 13330117911
智能交通
测绘科学与技术
301 数学一 803 流体力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01 材料力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01 材料力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01 材料力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04 测量学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冯老师:13517091075 0791-87046441 1439670627@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马老师: 13330117911
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类别、领域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 石老师:13617001585 结构 许老师 13879115766 市政 胡老师 13970867302 暖通 罗老师 13970868197 防灾 罗老师 079187046319 桥梁 陈老师 13907006807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02 数学二 801 材料力学 804 测量学 (业务课任选一)
环境工程技术及管理 废水处理 固体废物资源化 铁路交通环境噪声与振 动控制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02 数学二 802 水处理生物学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刘任庆 教授 伍艮常 教授 刘光明 副教授 肖永忠 副教授 肖炎根 副教授 程泊静 讲师 刘红业 讲师
广州北斗星盛科技有限公司:秦 方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湖南普照智能交通有限公司:蔡华文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审定: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黎修良
李治国
湖南华龙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杨一昕
3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智能交通技术运用 【专业代码】6002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大专 【基本学制】3 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 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 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交通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等专 业知识,具备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信号配时优化、交通信号设备架设方案的设计与 实施、智能交通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销售等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从事 高速公路系统集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集成、交通信号控制、道路运输车辆监控等工 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 毕业要求
按照学院颁发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籍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学生在学院 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的 精神,本专业要求达到如下条件即可毕业。
按照学院颁发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籍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学生在学院 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的 精神,本专业要求达到如下条件即可毕业。
2
(一)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 20 (二)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 20 (三)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 21 (四)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 ...................................... 21 (五)教学档案收集与整理 ............................................ 21 (六)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 21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智能网联车辆安全技术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智能网联车辆安全技术1. 试题一:安全基础知识1.1 每年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死亡?1.2 什么是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1.3 智能网联车辆安全技术是基于哪些技术实现的?2. 试题二: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保障2.1 智能网联车辆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2.2 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3 请简要介绍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技术,并说明其作用和优势。
3. 试题三:智能网联车辆的挑战与应对3.1 智能网联车辆面临哪些挑战?3.2 针对挑战,提出至少三种应对措施。
3.3 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测试与验证方法有哪些?4. 试题四:智能网联车辆的前景展望4.1 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2 智能网联车辆对交通安全和交通拥堵有何影响?4.3 智能网联车辆将如何推动交通出行方式的变革?5. 答案解析5.1 试题一的答案解析5.2 试题二的答案解析5.3 试题三的答案解析5.4 试题四的答案解析6. 结论6.1 总结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技术和挑战。
6.2 展望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前景。
7. 参考文献(正文)智能网联车辆的兴起,为交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极大地提升了交通的安全性、效率和便利性。
然而,伴随着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方面的挑战。
因此,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智能网联车辆安全技术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试题一:安全基础知识1.1 每年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35百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1.2 什么是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是指通过车辆自身的技术手段主动预防事故发生,例如安全辅助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来减少人员和车辆损失,例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1.3 智能网联车辆安全技术是基于哪些技术实现的?智能网联车辆安全技术基于诸多先进技术,如车载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通过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联动,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协同驾驶、智能预警等功能。
交通管理与控制

2019/3/27
12 12
三、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 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与行车、行人安全为 目的,应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及 环境等情况,按交通标志种类不同要求设置,以 便为道路使用者方便、正确及时地提供信息,通 过标志的引导指示,可顺利、快捷达到目的地。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进行总体设计,防止出现 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对于重要的信息应给予 必要的重复。
2019/3/27 29 29
四、交叉口单点信号控制
路口单点信号控制,简称为“点”控制,系 以单个路口为控制目标,是交通信号控制的最基 本形式,点控制亦有两种,即定周期自动信号控 制与感应式信号控制。 定周期自动信号机控制 定周期自动信号机,又称为定时式自动信号 机,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应用至今。它特别适 应于各个方向车流量相差不大的城市内各交叉口 上,亦可用于将两个交叉口的信号机协调起来, 使用联动装置,以减少交叉口的阻车时间。
2019/3/27
10 10
三、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类别 : 警告标志:是警告驾驶员、行人注意道路前方危 险地点的标志 ; 禁令标志: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某种行 为的标志 ;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行人前进方向或停止禁 鸣以及转向的标志; 指路标志:是传递道路前进方向、地点、距离信 息的标志
2019/3/27
4 4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与类别
主要内容: 技术管理 各种技术规章条例的执行、监督; 交通标志、道路标线的设置、管理与维护; 信号专用设备及通讯设施的设计、安装、管理与 维护; 安全防护及照明设施的安装、维护管理; 路口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2019/3/27
【2019年整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3(注:一级目录为技术领域,二级目录为专业,三级目录为研究方向。
)一、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1、系统软件2、支撑软件3、中间件软件4、嵌入式软件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7、图形和图像软件8、金融信息化软件9、地理信息系统10、电子商务软件11、电子政务软件12、企业管理软件(二)微电子技术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3、网络技术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四)通信技术1、光传输技术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3、无线接入技术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5、软交换和VoIP系统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五)广播电视技术1、演播室设备技术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3、信息保护系统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7、光发射、接收技术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10、IPTV技术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六)新型电子元器件1、半导体发光技术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3、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4、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七)信息安全技术1、安全测评类2、安全管理类3、安全应用类4、安全基础类5、网络安全类6、专用安全类(八)智能交通技术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一)医药生物技术1、新型疫苗2、基因工程药物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6、生物芯片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9、新生物技术(二)中药、天然药物1、创新药物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化学药1、创新药物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3、抗肿瘤药物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等)5、老年病治疗药物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7、计划生育药物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11、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四)新剂型及制剂技术1、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固体、液体及复方2、靶向给药系统3、给药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4、制剂新辅料(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1、医学影像技术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4、医学检验技术5、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1、生物催化技术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七)现代农业技术1、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3、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5、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7、农业生物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1、民用飞机技术2、空中管制系统3、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4、卫星通信应用系统5、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四、新材料技术(一)金属材料1、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技术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技术3、超细及纳米粉体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艺技术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5、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6、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7、低成本超导材料实用化技术8、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10、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型技术(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高性能结构陶瓷强化增韧技术2、高性能功能陶瓷制造技术3、人工晶体生长技术4、功能玻璃制造技术5、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三)高分子材料1、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术4、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5、新型纤维材料6、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四)生物医用材料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产品3、骨科内置物4、口腔材料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7、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五)精细化学品1、电子化学品2、新型催化剂技术3、新型橡塑助剂技术4、超细功能材料技术5、功能精细化学品五、高技术服务业1、共性技术2、现代物流3、集成电路4、业务流程外包(BPO)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6、公共服务7、技术咨询服务8、精密复杂模具设计9、生物医药技术10、工业设计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1、太阳能2、风能3、生物质能4、地热能利用(二)核能及氢能1、核能技术2、氢能技术(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2、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四)高效节能技术1、钢铁企业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2、蓄热式燃烧技术3、低温余热发电技术4、废弃燃气发电技术5、蒸汽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6、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7、高泵热泵技术8、蓄冷蓄热技术9、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10、节能监测技术11、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一)水污染控制技术1、城镇污水处理技术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3、城市和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技术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术5、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6、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2、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3、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4、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技术5、其他重污染行业空气污染防治技术(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3、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四)环境监测技术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2、应急监测技术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2、污水和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3、清洁生产关键技术4、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七)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3、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3、基于PC的控制系统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2、面向行业的传感器技术3、新型传感器技术4、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5、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三)先进制造技术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2、机器人技术3、激光加工技术4、电力电子技术5、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技术(四)新型机械1、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2、通用机械和新型机械(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2、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技术3、电力系统应用软件4、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六)汽车行业相关技术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2、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3、汽车电子技术4、汽车零部件前端技术。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导论

中国铁路在速度方面上分了高速铁路(250380)、快速铁路(160-250)、普速铁路 (80-160)三级 。中国高速铁路全部采用高 铁级,快速铁路则以中高标准的国铁Ⅰ级为主, 低标准的高铁级为辅。 安全问题跟踪而来。
城市交通问题 地铁的建设,也是一种文明标志。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有35个, 分别是:北京地铁、港铁、天津轨道交通、上海地铁、 广州地铁、长春轨道交通、大连地铁、武汉轨道交通、 深圳地铁、南京地铁、成都地铁、沈阳地铁、佛山地 铁、重庆轨道交通、西安地铁、苏州轨道交通、昆明 轨道交通、杭州地铁、哈尔滨地铁、郑州地铁、长沙 地铁、宁波轨道交通、无锡地铁、青岛地铁、南昌地 铁、福州地铁、东莞轨道交通、南宁轨道交通、合肥 轨道交通、石家庄地铁、贵阳轨道交通、厦门地铁。
信号包括车站信号、区间信号 、行车指挥自动 化、列车运行自动化、驼峰调车控制等项。 车站范围内,指示列车或机车运行条件以保证 行车和调车安全的信号,包括车站联锁、平面 调车控制、车站信号遥控遥信等。通常在站内 股道很多,进路交叉也复杂,因此信号必须与 道岔、进路保持一定的操作顺序,形成联锁。 现代已广泛使用继电集中联锁,以及允许车列 溜放、保持退路安全的平面调车控制和节省电 缆、人力的车站信号遥控遥信系统。
2019级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专业导论
欢迎大家考入华东交通大学, 就读于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攻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三部分内容: 专业的初步认识; 专业的课程设置; 未来的走向趋势!
专业的初步认识: 认识交通的形式和形势, 轨道交通中,把握专业,专业 发展经历; 我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发展状况和定位。 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服务社 会。
重型钢轨、无缝线路里程大幅延长, 调度集中系统广泛运用。形成一大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 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 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名称: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职高毕业生)
办学层次:高职高专
一、培养目标
面向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厂商、高速公路公司机电系统集成厂商、高速公路公司、交通智能产品制造企业、交通运输及相关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必备的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交通工程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市场营销与沟通技巧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查阅检索英语文献资料,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交通领域智能产品生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施工组织与管理、系统应用与维护,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定位
毕业生可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厂商、高速公路公司机电系统集成厂商、高速公路公司、交通智能产品制造企业、交通运输及相关企业,从事交通智能产品生产,车载终端设备装调与维护,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应用与维护,城市交通智能系统建设、应用与维护,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
三、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一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法律、社交、美德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实用英语的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能够独立完成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与绘制;
能够辨别和检测电子元器件;能够独立识别电路图;
能够设计制作简单的电工电子产品;
能够进行电工电子产品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能够独立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现场勘测并拟定项目计划书;
能够按施工进度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
能够安装、调试系统主要设备;能够操作和日常维护系统。
通过大学英语三级,通过大学计算机一级或相当水平的考试;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2、学分要求
学生在毕业前应获得15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基础课28学分,专业课、岗位技能课97学分,专业拓展课25学分。
3、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与等级
毕业时须取得电子仪器仪表装调工(中级)、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中级)、公路收费及监控员(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本专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认真分析实践专家职业成长,找出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工作过程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4-1 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典型工作任务
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应用领域广,涉及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等7大应用领域,30个用户服务功能和60个市场包,学科交叉性强,涉及知识、技能面宽,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从业者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高,人才培养面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目前在国内或区域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技术较成熟的领域,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将人才培养面向主要定位在:城市道路交通监控,高速公路电子收费,车载定位与导航系统,智能停车场,以及交通安全管理等几个应用领域。
面向定位的几个应用领域,认真分析归纳其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以着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根本,来精心设置“核心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如表5-1所示。
表5-1 智能交通应用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
结合专业实际,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确定为“1.5+1.0+0.5”的“双核心”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组织上,按照学习认识规律,把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5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专业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职业能力,并选择考取电子仪器仪表装调工(中级)或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第二阶段1.0年,在
前阶段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加强专门化技能训练,着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考取公路收费及监控员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0.5年,校企合作,实施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全面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养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上岗作好准备。
“双核心”人才培养构造如图5-1所示。
1.5年,校内理实一体,做学合一
1年,学校+企业,工学交替
0.5年,企业,顶岗实习
基础理论
专业基本能力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岗位能力
“1.5+1+0.5”的“双核心”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核心工作能力
核心教学单元
图5-1 “双核心”人才培养
过程图
六、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发展实际,将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教育专家与专业教师教学化处理,设置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见表6-1。
表6-1 典型工作过程与学习领域
组建由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人力资源专家、专业教师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指导团队,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要求,确保专业教学目标能够从市场需求的逻辑起点出发,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如图6-2所示。
图6-2 课程体系结构图七、主要课程描述
八、教学进程表
根据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安排实际,安排教学进程,如表8-1所示:
表8-1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2012级三年制教学进程表
课程名称
学期/课堂周数/周学时学分
专兼总学
时分配
授课方式组合培养
模式123456选修必修本院企业课堂理实其它注
16 17
17 16 13 教学 一体 明 军训 # 2 32 专周1 公共
基础平台
29
入学教育 #
1
16
专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3
3 48
4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3 3 48 48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
课
# 1 16 专周1 形势与政策教育
(前4学期分散,第4学期提交成绩) 1 16 16
体育(1)(2) 2 2 4 64 64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2 32 32 大学英语(1)(2) 2 2 4 64 64 高等数学(1)(2)
3 3
6
96
96
就业指导(前4学期分散,第4学期提交成绩)
2 32 32
现代交通工程技术 4 4 64 48 16
专业
基础平38
台
计算机工程应用
(1)(2) 4
4 8 128 48 80
电工技术与产品制
作
5
5 80 32 48 电子技术与产品制
作
5 5 80 32 48 交通工程制图 5 5 80 80 单片机技术与产品
5
6
96
32
64
制作
智能停车场系统集
成与应用维护
5
5
80
32
48
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与开发
7
6
96
32
64
专业
核心
平台
29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集成与应用维护
8
8
128
48
80
城市道路交通监控
执法系统集成与应用维护
8
8
128
48
80
车载GPS 集成与应用维护
5 5 80 32 48
#
2
32
专周1
综合技能(监控、
收费中级员)
#
4
64
专周2
综合技能
平台29
专业技能综合能力
训练
#
10 160
专周5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 4
64
企业 顶岗实习 # 11 176 企业 计算机控制技术 4 4 64
32
32 专业
选修平台25
高速公路管理
3
3
48
48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
统理论及应用
7
6
96
32
64
PLC 技术与应用
6
6
96
32
64
市场营销与沟通技
巧
2
2
32
32
学院任选
2
2
4
64
64
周课时/小计
25 26 21
24
17 0, 25 125 2128 272 928 912
560
150
学分/期
28. 75 27.
75
24.75 28.75 25 15
说明其中:
课堂教学928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38.67%;
理实一体912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38%;
其它包括专周、顶岗实习共计560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