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传统与现代干燥技术方法的分析评价

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传统与现代干燥技术方法的分析评价
样 ;对 于多 汁的果 实类 中药 材 ,可用 7 0~9 0℃ 的温 度迅 速 干燥 ,以免 维生 素类成 分被 大量 破坏 。
[ 摘要 ]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 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不仅是 为了干燥后 有利于运输 和贮藏 ,更 是依 据各 中药材不 同理化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加 _ T方法 ,以促使其与功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 转化与生物转 化 ,形成 和赋予 中药材所特有 的药性的过程。因此 ,先贤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 了各 式各样 的中药材 产地加l T干燥 技术 和方法 ,并被现代研究证实这些传统加 工技术方法大多是科学合理和适宜的 。然而 ,随着 中药 材生产过程 工业 化程 度的不断提升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 、集约高效 的适宜干燥技术方法和设备 ,是实现 中药 材产 地加工规 范化 、规模化 的关键科学 问题 。本文是在对我国 目前中药材产地加l T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领 域现代干燥技 术进 行分析 和评价 ,提 出中药材产地加工科学 的评价方法和适宜 的技术体系 ,为推 进我 国中药材产地 加工过程 的规 范化
和标 准化 作 出应 有 的贡 献 。
[ 关键词 ] 中药材 ;产地加工 ;干燥 方法 ;分析评价
中药 材产地 加 工 是 中 药材 生 产 过 程 中不 可缺 少 的重 要环节 。传 统 干燥 加 工 的技 术 形 成 和方 法 选 择
笔 者在深 入调 查研 究 我 国 目前 中药 材 产 地 加 工 现 状
2 0 1 3年 1 2月 第 1 5卷
第1 2期
中 国现 代 中药
M o d e m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D e c . 2 0 1 3 V o 1 . 1 5 N o . 1 2

现代干燥技术

现代干燥技术
H
第1章 湿气体和湿物料的性质
(8)露点ts 使不饱和的湿空气在总压和绝对湿度不变的情 况下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露 点。 (9)湿球温度 tw 在不饱和的空气-蒸汽混合气环境中,湿 物料(含水量足够多)蒸发少量液体而达到平衡时的温 度,称为湿球温度。 (10)绝热饱和温度tas 在一个绝热系统中,湿空气与液体 接触足够长的时间达到平衡时,湿空气便达到饱和。 此时气相和液相为同一温度。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 气相显热的减少等于部分液体汽化所需的潜热,因而 湿空气在饱和过程中的焓保持不变。此平衡温度称为 绝热饱和温度。
第3章 基本干燥过程的计算
但在实践中,常因假设了某些参数而忽略了 优化,这些参数为气流速度ug:,进口气体温 度Tg1,惰性气体流量WB等。 干燥器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下列计算步骤: ——由热、质衡算确定出口空气的温度Tg2和湿度 y 2; ——由Tg2、y2及其他有关参数确定干燥操作的平 均推动力; ——确定热、质传递系数;
第2章 干燥中的试验技术和测量方法
当试验的目的是选择适宜的干燥设备和确定设计 所需要的数据时,需在试验设备上作一系列试验。 试验设备应与实际设备为同一种类型,并在相同的 热力条件和物料处理状态下作试验。参数变动的范 围要宽一些。在有条件时试验最好在已有的工业设 备上进行。 2 物料湿含量和气体湿度的测定 物料湿含量的测定方法,一类是直接测量法,另一类是 间接测量法
第1章 湿气体和湿物料的性质
内能的绝对值M(J/kg)是未知的,但是相对于某一任 意定义的基准温度便可计算其数值。此外,在稳定流动 系统中,有一种为克服阻力以强制流入和流出系统的附 加能量。单位质量的附加能量,称为流动功,记为 pv 。 此处, p 为压力;v 为比容。单位质量内能 u 和流动功 PD之组合称为焓I,由下式定义: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干燥是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食品领域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有大量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干燥技术,对其进行改良的改进。

本文从近年来食品干燥领域中的较新研究成果及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等方面作了归纳总结,分别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远红外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热风干燥技术和太阳能干燥技术6种食品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食品干燥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真空冷冻远红外热风喷雾微波太阳能干燥技术干燥技术是一门跨专业、跨行业、具有科研性质的技术,因为其面对的产业众多、物料的理化性质不同、产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千差万别。

在干燥技术的开发及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需要了解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第二要熟悉传递工程的原理。

第三实施手段[1]。

现代的干燥技术起始于20 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的干燥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主要有真空冷冻干燥、太阳能干燥、喷雾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等。

其中一些设备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

干燥也是食品保藏的一种重要方法。

干燥是通过各种方法(如晒干、风干等)脱去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其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

干燥后的食品质量轻、体积小,便于贮藏和运输,因而应用广泛[2]。

食品干燥的设备按照设备的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现在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大多数是人工干燥法。

近年来,食品干燥设备的设计更多的是以能量利用率、产品质量、安全性、环境影响、成本等作为评价指标。

现代消费者追求更加健康、营养和天然的食品,因此食品干燥设备在设计时,需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3]。

1.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1.3~13P)下使其中的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最终使物料脱水的干燥技术[4]。

1.1原理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是基于水的三种变化。

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干燥技术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工艺。

干燥技术能够将水分从食品中去除,从而使产品更加耐储存和抗氧化,并可以使食品更加方便和易于运输。

本文将深入探讨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干燥技术的分类干燥技术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热风干燥: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干燥方式。

热风干燥通过将热空气通过食品传递,从而使水分蒸发。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 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是一种将水分转移到固体相,并通过冷却升华的过程。

这种干燥方式能够保存食品的味道和颜色,同时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但成本更高。

3. 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是通过将食品通过喷嘴喷出,同时通过热风干燥的方式来制作干燥食品。

这种干燥方式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但是速度较快,成本相对较低。

二、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干燥技术在不同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例子:1. 水果和蔬菜干燥:通过干燥水果和蔬菜,可以将它们的食用寿命延长数月乃至数年。

通过干燥,可以保留食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并可以将它们转化为更方便的食品配料。

2. 谷物干燥:干燥谷物可以将它们的储存时间延长,并能消除它们的潮湿性。

干燥谷物也可以使它们在制造其他食品时使用更加方便。

3. 鱼干燥:通过将鱼制成干鱼,可以将其保存时间从几天延长到数月。

这种干燥方式还能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通常会使鱼的味道更加鲜美。

4. 肉类干燥:干燥肉类可以将其储存时间延长到数周乃至数个月。

干燥的肉制品还可以进行深度加工,例如肉松、肉粒等,用于糕点和小吃。

5. 饼干、蛋糕等烘烤食品的干燥:通过干燥工艺可以降低烘烤食品的水分含量,使它们更加耐储存和更加易于运输。

通过干燥工艺,还可以控制饼干和蛋糕的口感和色泽。

三、干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许多优点,例如:1. 可以将食品的水分含量降低,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和稳定性。

喷雾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喷雾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喷雾干燥技术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我 国,这项技术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陶瓷、环保等领域。喷雾 干燥技术具有干燥速度快、产品分散性好、干燥过程简单等优点,同时也有一定 的局限性,如设备成本较高、能耗较大等。
在我国工业领域,喷雾干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制药工业中,喷 雾干燥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药物,如中药材、化学药等。在食品工业中,喷雾 干燥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等。此外,在陶瓷、环保等 领域,喷雾干燥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喷雾干燥技术在中药制药中 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喷雾干燥技术在中药制药 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工艺参数:进一步深入研究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液滴大 小、喷雾角度、干燥温度等,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新型设备研发:开发新型的喷雾干燥设备,优化设备结构,提高设备的 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药工艺,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优势、工作原理和 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药品制备、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探 讨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制药中 的应用优势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结论
总的来说,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进展。它不仅 提高了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干燥速度和质量,还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符合绿色 制药的发展趋势。然而,尽管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应 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针对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和中药制剂,需要优化 具体的微波干燥条件,以提高干燥效果和药品质量。

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李逸鹤(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粮食与食品药品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摘 要:干燥是稻谷产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稻谷的储藏品质、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有极大的影响。

我国每年有超过1 000万t的谷物因不能及时干燥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从而造成稻谷资源的浪费。

因此,稻谷干燥的研究对粮食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同时也是节粮减损的有效手段。

本文研究了稻谷干燥技术的意义、方法及对干燥效果的评价,以期为稻谷干燥在粮食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谷;干燥技术;粮食品质Research Progress of Rice Drying TechnologyLI Yihe(Jiangs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ollege of Grain and Food Medicine, Huaian 223003, China)Abstract: Dry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links of paddy,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orage quality, processing quality and edible quality of paddy. Every year in China, more than 1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cannot be dried in time to affect their normal use, thus causing a waste of paddy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paddy dry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economic value to the grain industry,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to save grain and reduce losses.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drying effect of paddy drying technology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addy drying in the grain industry.Keywords: rice; drying technology; grain quality水稻作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每年水稻总产量在2亿t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1.2%。

中药干燥技术的应用

中药干燥技术的应用

中药干燥技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干燥技术是中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保证中药的品质和药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干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干燥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传统干燥技术1.晾晒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中药干燥方法。

通过将中药材平铺在阳光下晾晒,利用阳光和自然风进行干燥。

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部分中药材的干燥。

但晾晒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干燥时间长且品质不稳定。

2.阴干法:适用于含有较多挥发性成分或易受光照影响的药材。

将中药材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利用自然风进行干燥。

阴干法可以保持药材的原有气味,但干燥时间长,易受环境影响。

3.烘干法:利用人工加热的方式进行干燥。

将中药材放置在烘干箱内,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药材快速干燥。

烘干法干燥时间短、效率高,但能耗较大,成本较高。

二、现代干燥技术1.真空干燥法:利用真空条件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中药材置于真空环境中,通过降低压力使药材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并被抽出。

真空干燥法可以保持药材的原有结构,防止有效成分的损失,但设备成本较高,且不适合大量生产。

2.喷雾干燥法:将中药材的水溶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器喷成雾状,在高温干燥室内迅速干燥成粉末。

喷雾干燥法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药材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3.微波干燥法: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加热效应,使中药材中的水分分子在微波场中高速运动产生热量,从而使水分迅速蒸发。

微波干燥法具有干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药材的形状和含水量有一定要求。

4.冷冻干燥法:将中药材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冷冻,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而进行干燥。

冷冻干燥法可以保持药材的原有结构和色泽,但设备成本高、能耗大、生产周期长。

党参干燥技术的研究

党参干燥技术的研究

食品工艺学导论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3.11.18党参干燥技术的研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ench)Nannf.的干燥根,含糖量高,易腐烂变质,不易保藏,在加工运输中常将其进行干燥处理。

党参的干燥是党参保藏和运输中一个重要的步骤,也是保证党参质量的关键一环。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近年来中药材干燥技术的研究论文与成果,针对党参干燥技术的应运、主要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总结。

英文Abstract:Dangshen for campanulaceae Codonopsis plant Codonopsis pilosula (French) Nannf. Dry root, sugar content is high, easy to rot, is not easy to preserve, in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 it dry processing. Dangshen drying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codonopsis preser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lso is a key link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angshen. Combination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papers and achieve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ry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of drying technology for dangshen and modern research work were summarized Summary.关键字:党参干燥隧道式微波真空冷冻前言:中药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是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的现代干燥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

迄今为止,常用的干燥设备,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设备,我国均能生产,满足市场供应,对于一些较新型的干燥技术如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蒸汽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也都已开发研究,有的已工业化应用。

干燥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工业实践,也需要学术研究。

我国于1965年6月由上海化学工业学会组织了华东六省—市干燥—过滤技术会议。

1975年5月由原化学工业部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

1986年10月由中国化工学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干燥会议,此后1989年9月在大连(此年组织成立了全国干燥组,第一任组长是李帧教授,第二任组长是王喜忠教授,现任组长是史永春研究员)、1992年在湖北武汉、1995年在江苏太仓、1997年在江苏无锡市、1999年10月在山东济南、2002年1月在黑龙江哈尔滨、2003年10月在浙江杭州相继举行了各届全国干燥会议,2005年9月在江苏南京召开第十届全国干燥会议,此次会议距1975年全国干燥会议正好30周年,中国的干燥事业经全国学者和企业家的不懈努力与30年前相比,已有长足进步。

除化工界外,中国农业部门、木材部门在过去30年中也都举办过多届全国性干燥技术会议,此外红外干燥界、冷冻干燥界也都举办过专业干燥会议,l996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举办了全国干燥学术研讨会,这就说明中国学术界对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在国际上各国学者对干燥技术的研究活动也十分活跃,自1978年国际著名学者Mujum-dar教授发起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干燥会议以来迄今巳举办过13届国际干燥会议,其中第12届国际干燥会议是在中国北京召开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干燥界与国际干燥界的交流日益增强,这对促进我国的干燥技术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还有亚澳洲际国际干燥会议、北欧和南美地区定期召开的区域性国际干燥会议,国际上干燥技术的交流活动十分活跃。

对于干燥技术有三项目标是学者们公认的:一是干燥操作要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干燥作业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三是要节能。

干燥技术既要研究成千上万种不同被干燥物料的干燥性能,也要研究各种节能高效的新型干燥设备,以及研究一定的物料在某种干燥设备中的合理操作参数。

人们—直企望通过干燥理论的研究建立干燥模型,以期在计算机上获取最佳结果,以避免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试验
研究。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除少数情况外,这仍然还是一种希望而已。

对于大多数干燥操作,在无经验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试验取得相关数据,来指导生产实践。

中国学者在过去30年中在干燥技术的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兹举例说明如下。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刘登瀛研究员对“在微时间尺度和高热流密度作用下的超急速传热传质”的研究,用实验验证了非傅里叶导热(非平衡)效应的存在,首次提出了非傅里叶热效应和非费克扩散效应对于干燥过程的影响趋势,并对多层流化床干燥机和对撞流干燥机中非稳态干燥过程作了全面研究。

此外,对垂直、半环及其组合对撞流干燥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刘相东教授在干燥理论方面对“多孔介质内部湿分迁移过程的孔道网络模拟及分形网络模拟”对物料和干燥介质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作出新的解释,为干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他还对《脉动燃烧干燥》技术做了深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曹崇文教授是中国的谷物干燥专家,他对谷物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开发了多种模拟软件,研究开发的5HG-4,5粮食干燥成套设备己推广百余台。

此外还对多种新型干燥技术如过热蒸汽干燥、冲击流干燥、脉动干燥、对撞流干燥等做了探讨和研究。

中国林业大学张璧光教授是中国木材干燥专家,研发了木材除湿干燥机和多功能热泵干燥机,在太阳能干燥及木材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顾炼百教授是我国知名的木材干燥专家,他在“短周期工业干燥技术的研究”、“木废料能源联合干燥技术的研究”及“木材热压干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化所的王宗濂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喷雾干燥专家之一。

他的课题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研制了10万厘泊高黏度物料的喷雾干燥,在离心喷雾雾化器的研究中以三支点力学模型解决丁挠性轴系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研制了喷液量从5—40000kg/h,转速从10000—32000r/min的雾化器。

在高压喷雾干燥方面研制了生产能力达50t/d,能生产—粒径的分散染料。

大连理工大学干燥工程研究室的王喜忠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喷雾干燥专家之一,他和同事王宝和教授、于才渊教授一起对中国的喷雾干燥工业装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设计的最大装置年产可达10000t,在磷脂油脚和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技术、静电雾化技术、超临界干燥和纳米粉体干燥方面的研究也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的陈国华博士对纸的热风冲击、穿透及冲击穿透干燥作了深入的研究,并首次发现有二次升速阶段,他用严谨的实验手段验证了学者们对此种干燥的一系列猜
想。

此外对中药食品等多孔物料的微波干燥及微波冷冻干燥作了独特的研究。

华南农业人学李长友教授从基础理论研究人手,取得了深床干燥解析法理论成果,实现了干燥过程智能控制关键的计算问题,研制出变位干燥机,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干燥生产率和干燥产品的品质,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发明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谷物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保证了实时采样、检测的可靠性和精度。

2005年在汕头建起了我国第一套具有华南地区地域特色的粮食干燥设施,为粮食收获后的机械化干燥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能源工程学院褚治德教授的“远红外加热干燥综合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中药饮片、涂膜及薄木板干燥方面部得到了良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天津科技大学(原天津轻工业学院)的潘永康教授和他的同事李占勇教授、赵丽娟副教授和李建国博士一起在研究生物活性物料和蔬果动态干燥时发现,有些生物物料干燥时,如果进风的湿球温度接近生物物料的发酵温度,则可最大限度地保存生物产品的话性(90%以上)。

蔬果切片的动态快速干燥在内即可使其从初始湿含量接近90%达到终含湿量(湿含量)10%,其有效营养成分达到最佳的保留。

他们对流化床的工业应用作了开发研究,特别是使振动流化床布风均匀,不漏粉料,物料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

设计的各种特殊的破碎装置,使受热后结团的物料(如聚酯颗粒和吸水树脂)能得到有效地干燥。

东北大学徐成海教授是国内冷冻干燥专家,近年来他研制成功了连续真空干燥设备和连续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可冷冻干燥活菌、活毒、皮肤、骨骼、角膜等生物制品,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

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黄立新博士长期从事化工、医药、环保工程中的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微胶囊化等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诸多成果。

近年来从事喷雾干燥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在喷雾干燥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研究方面已取得—定成果。

河南科技大学朱文学教授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谷物干燥过程中应力裂纹的扩展机理,进行了扩展动力学分析和扩展过程的模拟。

通过对谷物红外辐射吸收特性的研究,运用非匹配红外吸收原则确定了谷物红外干燥光谱区域,设计了新一代的燃气红外干燥机。

为谷物快速、保质、低成本的干燥、储藏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对撞流干燥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了对撞流干燥糟渣类物料的工艺参数,开展了花卉冷冻保型干燥技术研究,干制牡丹花基本保持了生长状态的形状和色泽,为延长其观赏期和提高整个牡丹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新途径。

河南科技大学董铁友博士在新型微波干燥技术研究方面,首次提出了微波干燥室内的能量分布应根据天线的辐射能分布瓣型来确定的理论方法。

通过对典型载荷条件下的微波干燥
室的能量反射特性及稻米的微波干燥技术问题等研究,获得了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运用微波冷冻干燥技术,创造性地研究了中华菜肴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基础工艺参数。

江苏大学的徐圣言教授研究了喷动床干燥,并开发了“喷懂床低温热解废橡胶”技术。

哈尔滨东宇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奚河滨博士首次提出水稻干燥的顺混流干燥加缓苏复合干燥工艺,设计丁SHSH-10型水稻复合工艺干燥机,并系统整理出水稻物理和热特性参数方程,建立了有关水稻干燥技术数据的体系。

此外,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刘广文高级工程师在染料干燥工艺和设备的结合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染料干燥时存在转晶的规律,先后出版了《染料加工技术》、《喷雾干燥应用技术大全》等专著。

上海大川原公司的钱筱琪高级工程师对中药浸膏的干燥有独到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的梁运章教授研发了独特的高压静电干燥技术,可使人参等脱水时保证最佳质量。

以上所列到的研究并不全面,还有很多学者和企业在新设备开发和旧设备改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处难以一一列出。

中国的现代干燥技术取得的成绩是中国学者和企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成果可喜,但是研究缺乏资金支持,很多成果尚未能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的产品得不到更新。

要使我国的现代干燥技术更快地发展,既要研究者们更加努力,还应使干燥技术市场更加有序化,竞争规范化。

本文由烘干机厂家倾情奉献!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