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生态农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农业生态园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学习参与和生态观光的好去处。
本文将介绍一个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以满足公众对于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目标和定位本农业生态园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兼具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环境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定位为提供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业产品和生态体验的场所。
三、园区规划1.地理位置:选择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乡村地区,距离城市不远,交通便利。
2.园区面积:初步规划园区面积为100亩,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3.设施规划:–农业示范区:划分出农田、果园、蔬菜种植区等示范区,展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绿色种植方法。
–动物园区:设立动物饲养区和观赏区,供游客观赏和互动。
–生态湖区:利用区内自然湖泊资源,打造湿地公园,提供生态探索和观赏。
–休闲娱乐区:设立散步小道、野餐区、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农产品销售区:设置农产品直销中心,供游客购买园区产的有机农产品。
四、主要活动与项目1.生态农业研学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园区,开展种植、养殖等农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认知。
2.农业科普讲座和展览:邀请农业专家和学者,举办农业科普讲座,开设农业知识展览,提升公众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3.农产品采摘活动:开展季节性的农产品采摘活动,吸引家庭和游客参与,体验农业乐趣。
4.生态观光游览:设置观光车辆和导览服务,带领游客参观整个园区,欣赏美丽的农田风光和自然景观。
5.农业技术培训:面向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五、宣传与推广1.在线宣传: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园区最新动态、活动信息和游客反馈,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2.合作推广:与当地旅行社、农业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联合宣传和销售,增加园区知名度和游客流量。
观光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区 的规划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园区概述
02
规划原则与目标
03
功能分区与布局
04
景观设计
05
设施规划与建设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园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观光农业生态园区是一种以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为基础,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目的的现代新型农业园区。 特点:观光农业生态园区具有观光性、休闲性、文化性、体验性等特点,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农业观光、 农事体验、乡村文化等旅游活动。
文化体验区:展示农业文化、民俗风 情,开展农业体验活动
观光游览区:展示农业景观、特色农 产品、农业科技示范
自然景观区:利用自然地形、水体等 元素,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休闲娱乐区:提供餐饮、住宿、会议、 娱乐、健身等服务
配套服务区:提供停车、洗手间、医 疗急救等配套服务
旅游服务区
游客接待中心:提供咨询、购票、 导游服务
功能:提供农产 品,满足游客对 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为游客提供 农业体验和学习 的机会。
布局:根据地形、 气候等自然条件 进行合理布局, 同时考虑游客的 参观路线和体验 需求。
特点:农业生产 区应注重生态环 保,采用先进的 农业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休闲观光区
游客接待中心:提供咨询、购票、导游 服务
住宿服务区:提供不同档次的住 宿设施,满足不同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餐饮服务区:提供各类餐饮服务, 满足游客需求
娱乐休闲区:提供各类娱乐休闲 项目,增加游客体验感
农业生态园设计方案

农业生态园设计方案农业生态园设计方案一、项目简介农业生态园是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业科普与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该园区以生态农业为理念,注重生产性、科研性与旅游性相结合。
通过打造农业生态园,旨在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园区规划1. 农业生产区:占地面积约60%,分成粮食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以及畜禽养殖区。
种植区采用有机耕种方法,提倡绿色环保种植;畜禽养殖区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污染。
2. 农业科普区:占地面积约20%,设有农业科普馆、农业技术示范区和农产品展示区。
农业科普馆主要向游客介绍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农业技术示范区邀请专业人士指导种植、养殖技术,并进行现场示范;农产品展示区展示优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成果。
3. 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约20%,设有农家乐、儿童游乐区和休闲步道。
农家乐提供以农业产品为主的餐饮服务;儿童游乐区设置农具模型和亲子游乐设施;休闲步道提供游客散步、观景的场所。
三、设计理念1. 生态环保:园区内的农业生产严格遵循有机耕种的原则,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畜禽养殖区采用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污染。
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园区提供动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循环利用:园区内的有机废弃物通过堆肥和沼气生成等方式进行处理,并用作肥料和能源供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观赏性:园区内的各类植物种植区域布局合理,色彩丰富,绿意盎然,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观赏的场所。
4. 互动体验:园区内的农产品展示区和农业科普馆将通过互动展示的方式,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互动体验的乐趣。
四、预计效益1. 经济效益:园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农民增收的途径。
2. 社会效益:园区内的农业科普活动和农产品展示,将提高游客对农业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城乡的交流与融合。
3. 生态效益:园区内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土壤质量。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引言观光农业生态园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加,观光农业生态园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观光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并提出相关的规划设计方案。
一、选址与用地规划观光农业生态园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空气质量好、水资源充足等因素。
在选址时,还应考虑园区与周边农村、城市的接入性,以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用地规划主要包括农田规划、观光区规划和配套设施规划。
农田规划应合理确定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科学安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观光区规划则应设计各类观光景点、游憩空间以及接待中心等,以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
同时,还需要规划配套设施,如停车场、餐饮区、卫生间等,以提供便利的服务。
二、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观光农业生态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农村景观,提供美丽宜人的环境,增强游客的参观体验。
1.植物配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品种。
–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的位置,使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2.水体规划–设计合理的水体分布,如湖泊、小溪等,增加景观的观赏性。
–考虑水体的保护和利用,如设置水生植物区域,提高水质。
3.路径规划–设计通畅的游览路径,使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整个园区。
–设置景点标识牌和路标,引导游客到达目的地。
4.建筑设计–设计与农村特色相符的建筑风格,以增加园区的文化氛围。
–合理布局建筑物,以节约用地并保证景观的连贯性。
三、环境保护措施观光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必须遵循环保原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持续农业–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作物的灌溉效率。
2.节能减排–采用新能源供电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合理规划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追求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
观光农业生态园成为了重要的休闲旅游和生态教育场所。
如何规划设计好观光农业生态园,满足游客需求,兼顾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地理条件分析规划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信息。
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形、水源、土壤等条件。
在同时,我们要对周边设施进行分析,如是否有公路、车站、机场等交通设施,以及附近是否有其他旅游景点,如何与之整合。
2. 观光农业生态园分区分布将观光农业生态园分为休闲区、观光区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在休闲区域,需要考虑游客的休息和娱乐需求,例如设计花园、儿童游乐区等。
在观光区域,要设计清晰的视觉引导,让游客清楚了解每个景点的特点。
3.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施规划观光农业生态园各种设施的规划非常关键,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还要考虑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观光线路的设计上,可以设置交通工具(如缆车、小火车等)方便游客到达各个景点,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同时保持园区整洁和有序。
4. 生态保护观光农业生态园需要兼顾游客的感受和生态保护。
设计和规划园区的时,要保持尽可能的原生态,避免大面积的人工干预。
采用绿色、环保的建材,节约水、电、气资源,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出贡献。
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游客服务中心、餐厅、展示厅、宣传中心等。
这些设施要充分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让他们来到园区可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总之,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是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它不但需要考虑景观、交通、安全等方面,还包括了旅游经济、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将观光农业生态园打造成一个安全、舒适、生态环保、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农业休闲度假胜地。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
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
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
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
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方案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方案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为主题,为广大游客提供农业教育和观光旅游的场所。
在规划设计方案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农业展示区:在农业观光园中设置多个展示区,以展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品种。
可以有水稻田、果园、菜地等不同的展示区,供游客观赏和学习。
2. 农民生活体验区:在观光园中设置农民生活体验区,让游客可以亲自体验农耕生活,例如体验种植农作物、捕鱼、养殖家禽等。
这样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3. 农业科普教育区:在观光园中设置农业科普教育区,通过展板、图表、视频等形式,向游客普及农业科技和农业知识。
可以展示农业生产的过程、技术和创新,让游客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4. 动植物园区:观光园中可以设置一个动植物园区,供游客观赏和学习各种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
可以有养殖区、动物园、植物园等,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动物和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和饲养要点。
5. 休闲娱乐区: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安排休闲娱乐区,供游客放松和娱乐。
可以设置游乐设施、休息区、餐饮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可以开展农业主题的娱乐活动,例如采摘水果、制作农产品等。
6. 设施配套:除了以上的展示区和娱乐区,还需要配套一些设施,例如停车场、卫生间、导览服务、紧急救援等,以提高游客的便利程度和安全性。
7. 环境保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大面积毁坏农田和自然环境。
同时,还应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应包括农业展示区、农民生活体验区、农业科普教育区、动植物园区、休闲娱乐区等多个区域,并配套相应的设施和环境保护措施,以提供给游客一个全面的农业观光和学习的场所。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编辑:彭文发目录:1、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2、北京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规划运营3、昆山森林生态公园4、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博物馆策划分析5、海新河复兴生态园垃圾场上的休闲公园6、北京燕龙绿色生态园案例分析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作者:王国莉,骆海峰,陈鸣春,李丘民,洪冰冰来源:《生态环境》2005年第3期摘要: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
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3-0439-04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1]。
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
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
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1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1.1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观光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观光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1]。
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
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
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1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1.1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
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
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
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不强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
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
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1.3 生态示范作用不强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
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
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
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1.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
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3]。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
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
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2.1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2.1.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4]。
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1.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
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1.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2.2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2.1 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2 观光农业旅游园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2.3 绿色食品生产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2.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
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3.1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3.1.1 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5,6];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7];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8]。
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
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
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1.2 观光旅游区域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
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
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3.1.3 科普教育功能区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
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
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
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
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3.2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3.2.1 园路规划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