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1年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1年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扬州市邗江区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瑕疵.(cī)肖.像(xiāo)粗犷.(kuàng)浑身解.数(xiè)

B.濒.危(bīn)框.架(kuāng)嫉.妒(jí)叱咤.风云(chà)

C.忸怩.(ní)虔.诚(qián)栈.桥(zhàn)揠.苗助长(yà)

D.癖.性(pǐ) 畸.形(qí) 须臾.(yú) 风姿绰.约(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随着NBA赛季的结束,诺维茨基宣布退役,他21年的运动员生涯就此戛然而止

....了。

B.我们多么希望所有凉山救火英雄都可以平安归来,给他们接风洗尘

....,抚慰他们的心灵!

C.扎西平措在获得《中国新歌声》总冠军后,立刻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万众瞩目

....的明星。

D.这起安全事故,是施工单位未对隐患彻底整改而擅自施工造成的,百姓们对此义愤填膺

....。

3.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加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西班牙人队中的中国球员武磊在西甲取得进球后迅速成为热搜头条。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班牙人成为头条”。

C.鸟、三、集、精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各不相同。

D. 印巴战争意气风发不忘初心继续拼搏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童年的生活是令人回忆的。鲁迅先生就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充满童趣地回忆了自己在百草园的自由自在的玩乐场景;女作家萧红在她的《呼兰河传》中同样回忆了自己童年在爷爷的菜园里的无拘无束的生活;高尔基在《童年》里,回忆了自己最喜欢的人——外婆给自己的关怀和安慰。

B.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季羡林通过叙述幽径上绝美的藤萝被愚氓砍断的悲剧,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舒乙在《都市精灵》中运用对比巧妙地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

C.寓言是一种精巧的体裁,让人在了解故事的同时,又能领会深刻的哲理。柳宗元《黔之驴》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而《郑人买履》则通过一个郑人未带尺码就没能买到鞋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要懂得变通。

D.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

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5.根据拼音将相应的汉字依次填写在田字格中。(4分)

高邮湖上花海是观赏油菜花的胜地,它虽然不及婺源油菜花那么迤逦连绵,也不及兴化千垛油菜花w èi()然壮观,却自有风韵,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这巨大的纸张上zì()意地挥洒,东一片西一块,全凭shuài()性而为,多了一些江南的清wǎn()、隽秀之气。

6.默写(9分,每空1分)

①,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②,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④,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尽管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一定要鼓足勇气,克难前进,一定要具有杜甫在《望岳》中

所抒发的“,”的壮志豪情。

7.综合实践活动(11分):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因为“绯红”一词在课内学过。

材料三: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罚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哪些?(3分)

(2)小明的爸爸也把“绯闻”读作“fěi闻”,他帮爸爸纠正读音。请你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4分)小明: A 爸爸:啊?真不好意思,我一直都读错了啊!太尴尬了!

小明: B (3)生活中不少人常把“沉淀”念成“沉dìng”,把“酗酒”念成“xiōng酒”,把“玷污”念成“zhān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1分)

(4)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hú )志”念成了“鸿浩(h

ào)志”。此事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有网友认为校长无知,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第8题(10分)

8.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每读一本书就像遇到一位良师,似与圣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这种境界能使人忘记一切得失荣辱,拥有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

⑴“不打不相识”是一种美好的际遇。《西游记》中,在 A (情节)时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打成了师兄弟;《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中就有“ B (人物)斗浪里白条 C (人名)”,后来两人结成莫逆之交;《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和范爱农一开始也不睦,是因为

D ,从此范爱农对鲁迅不满;后来日本留学生收到徐锡麟被杀的消息,

E

,鲁迅觉得范爱农与自己作对。但后来回国后,两人酒后交心,消除误会,并且志趣相投。(5分)

⑵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当然英雄也不是一日就长成的,他初次拜师就经历了千难万险。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孙悟空拜在菩提祖师门下,七年后,祖师方才问他“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祖师分别问了四次,分别是“术”“流”“静”“动”四门之道,悟空俱回答“不学!不学!”请问悟空坚持要学的本领是,从此细节可见悟空有着的性格。(2分)

材料(二)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

孙悟空破解了“盘中之谜”,终于能学到自己想要的本领。请问“盘中之谜”是什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9题(6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9.(1)这首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3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天汉元年,遣中郎将苏武与张胜、常惠使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欲降之。律谓武曰:“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使牧羝①,曰:“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注释:①羝,dī,公羊。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明日复然.()②畔.主背亲()

③白.单于()④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11.请用“∕”给下面一段话准确断句。(断2处)(2分)

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各2分)

①单于使卫律召武,欲降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③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面的问文章,完成14-17题(11分)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

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应。

(选自《人民日报》2021-04-03)

14.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15.仔细阅读第2段,简要分析第2段的论证思路。(3分)

1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保持活力?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2分)

17.文中画横

线处是网友的说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读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150字以内)(4分)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紧张地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

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石家庄日报》)

18.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20.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21.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3分)

三、作文(60+3分)

22.在日常生活中,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一种试探,敲门是一种诉求……敲门中有故事,有人情,有学问,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

请以“敲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九年级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1.(2分)C(A项中肖.像xiāo应为xiào,粗犷.kuàng应为guǎng;B项中框.架kuāng应为kuàng,叱咤.风云chà应为zhà;D项中畸.形qí应为jī,风姿绰.约zhuó应为chuò。)

2.(2分)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一下子突然停止。)

3.(2分)C(A项中“增加”和“意识和能力”搭配不当,B项中主干为“武磊成为头条”,D项中“印巴战争”和“继续拼搏”都是偏正短语。)

4.(2分)A(《呼兰河传》和《童年》体裁是自传体小说,文中的“我”不可直接说是作者本人。)

5.(4分,各1分)蔚、恣、率、婉

6.(9分,每空1分)①富贵不能淫②箫鼓追随春社近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海日生残夜⑤赢得生前身后名⑥身世浮沉雨打萍⑦静影沉璧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综合实践题:

(1)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课内外知识不能有机结合③受形似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各1分)

(2)A:爸爸,这个词我在课本里学过,应该读绯fēi闻。(2分)

B:爸爸,没关系的,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谁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汉字都认得啊!(2分)

(3) 受形声字的声旁的影响,问题出在“只认半边字”上。(1分)

(4)示例:北京大学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教育圣地,作为北大的校长在校庆上读错字,舆论哗然自在情理之中。但因一字之错就将校长定性为“无知”,不免有失偏颇。(观点1分)术业有专攻,林校长是著名化学家,专业知识基底深厚,我们对于这样专业性的人才应该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使之能在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相信林校长也一定会以此为鉴,提升文字功底,破除“才不配位”的质疑。(理由2分)

8.⑴A.“大战流沙河” B.黑旋风或者李逵 C.张顺 D.过日本海关时,鲁迅看到范爱农的行李中有一双绣花弓鞋,有失国体而摇头鄙视;在火车上时互相揖让导致跌倒,过分封建又引起鲁迅摇头(写到鲁迅的两次摇头,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E.鲁迅主张发电报谴责清政府,范爱农反对,后在众人压力下虽同意,但坚持由提出者鲁迅起草电报,而鲁迅主张由徐锡麟的学生范爱农起草,二人发生争执。(写到范爱农不同意发电报谴责清政府即可)(每空1分,共5分)

⑵不老长生(1分)目的明确、意志坚定(1分)“盘中之谜”是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入,秘处传他道也。(2分)聪明机灵。(1分)

9.(1)(3分)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1分)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1分)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1分)

(2)(3分)示例⑴同意。(1分)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分);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1分)。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1分)这首送别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1分)这在送别诗中并不少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1分),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10.(4分,各1分)①这样②同“叛”背叛③告诉④咬、吃

11.(2分)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12.(6分,每条2分)①单于派卫律召见苏武,想要招降他。

②小小的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

③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百姓擅长偷窃吗?

13.(3分,每点1分)①不慕荣利,卫律讲述自己投降后非常富贵,并以此来诱惑苏武,苏武“不应”。②忠贞爱国,痛斥卫律投降卖国的行为。③不屈不挠,被囚禁时靠吃雪和旃毛保命,坚持斗争。

14.我们要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2分)

15.(3分)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然后采用举例论证法,举了一个“笑”字多样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善用语言的好处。(各1分)

16.(2分)(1)语言的活力在于常用常新,直面内心感受进行差异化表达,准确说出所思所想;(2)更需要“咬文嚼字”,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各1分)

17.(4分)示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也经常遇到这样尴尬的现象,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以“紧张一刻”为题写一篇微作文,我在体育中考中明明经历了这样的紧张时刻,但就是不能很生动地表达出来,真是“心中有,而笔下无”。我觉得应该多读书、多摘抄,并经常尝试着去使用这些语言,才能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启发2分,描述自身经历2分)

18.(4分,各1分)A哽咽,以死相逼 B谎称自己有病需骨髓 C 求医生求女孩 D 明白真相

19.(3分)①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②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③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答出一点给2分,不结合内容分析得1分,答出两点给3分)

20. (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骨髓比作韭菜,生动形象表明了骨髓具有再生性,捐献骨髓对捐献人的身体没有伤害,让母亲打消了顾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同意他捐献骨髓做铺垫。(修辞1分,内容上作用1分,结构上作用1分)

21.(3分)示例:我认为不能删去。最后一段用议论的方式,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在结构上,和前文医生说的“骨髓就像韭菜”相照应,点题;(观点1分,内容上理由1分,结构上理由1分)如果答可以删去,理由充分、合理,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