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万平方米渗花砖陶瓷工厂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年产200万平方米渗花砖陶瓷工厂设计_开题报告

年产200万平方米渗花砖陶瓷工厂设计_开题报告

沈阳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年产200万平方米渗花砖陶瓷工厂设计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_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文献综述1.1建筑陶瓷概述1.1.1 建筑陶瓷的种类性能及应用建筑陶瓷[1]是指用于建筑饰面或作为建筑构件的陶瓷制品。

建筑陶瓷可分为陶瓷墙地砖、饰面瓦(西式瓦)、建筑琉璃制品和各种陶管。

⑴陶瓷墙地砖指由粘土和其他无机原料生产的板状陶瓷制品,用于覆盖墙面或地面。

通常是在室温下通过挤、压或其他成型方法成型,然后干燥,再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温度下烧成。

墙地砖分类:①按材质分类瓷质砖:平均吸水率不大于0.5%,含有一定的玻璃相,透光性较好,断面细腻呈贝壳状。

半瓷质砖:吸水率0.5%~10%,晶相含量比瓷质砖高,玻璃相含量比瓷质砖低,断面呈石状,透光性差,但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较好。

陶质砖:吸水率大于10%,一般小于20%,坯体烧结程度低,玻璃相含量少,断面粗糙,不透光,机械强度较低。

②按成型方法分类挤压法:砖坯在可塑状态下于挤压机中成型为泥柱,随后再按预定的砖坯尺寸进行切割而制得的制品。

干压法:将混合好的砖坯粉料在模器中于高压下压制成型所得到的制品。

湿压法:将可塑状态下的泥片放在模器内给予一定的压力,压制成型所得的制品。

辊压法:将可塑状态下的泥料经练泥机制成泥段,泥段在对辊机内压制成所需厚度的泥片,将泥片切割成所需尺寸而制得的制品。

③按用途分类内墙砖:用于内墙装饰的精陶制品,外观质量、尺寸精度都比较高。

外墙砖:吸水率一般小于10%,寒冷地区要求吸水率更小的用于外墙装饰的砖。

地砖:用于地面铺贴的砖。

⑵饰面瓦指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混练、成型、烧成而制得的陶瓷瓦,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屋面或作为建筑物构件。

饰面瓦分类:①按制造方法分类釉瓦;熏瓦;无釉瓦。

②按形状分类和式饰面瓦:基本形为波形瓦,还有檐瓦、筒瓦、背瓦、盖瓦等异形瓦。

S形饰面瓦:基本形为波形瓦,还有半圆瓦、筒瓦、7寸盖瓦等异形瓦。

陶瓷开题报告综述

陶瓷开题报告综述

陶瓷开题报告综述
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无机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电子、能源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陶瓷材料的需求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陶瓷材料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方向和热点问题。

一方面,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陶瓷材料的力学强度、热稳定性、耐磨性等性能,并探索新的加工工艺,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另一方面,人们还对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有深入的研究。

例如,通过控制材料的晶粒尺寸、晶界结构和形貌等因素,可以改善陶瓷材料的性能,并研究其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在陶瓷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中,还有很多挑战和难题需要解决。

例如,陶瓷材料的加工难度大,容易出现微裂纹和缺陷;陶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陶瓷材料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也是研究的重点。

陶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有挑战性和前景广阔的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陶瓷材料的性能和结构,加强材料的设计和加工工艺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性能、多功能的陶瓷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陶瓷材料的潜力,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年产200万平方米紫砂劈开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00万平方米紫砂劈开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宝玉紫砂制品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平方米紫砂劈开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承办单位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结论、问题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建设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项目建设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项目建设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项目建设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陶瓷 开题报告

陶瓷 开题报告

陶瓷开题报告陶瓷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材料,一直以来都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陶器到现代的陶瓷材料,陶瓷在建筑、艺术、工艺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传统的陶瓷制造技术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材料性能和外观设计的要求。

因此,研究陶瓷的制备工艺、材料特性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陶瓷的制备工艺,研究不同材料配比和烧结条件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并探索陶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陶瓷的制备和应用,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 陶瓷的制备工艺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探索不同的陶瓷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成型工艺、烧结工艺等。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控,优化陶瓷的性能和外观。

2. 陶瓷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研究通过实验测试和分析,研究陶瓷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强度、韧性等,以及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热稳定性等。

通过对陶瓷材料性能的研究,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3. 陶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陶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陶瓷材料在建筑结构、外墙装饰、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陶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建筑材料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4. 陶瓷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陶瓷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陶瓷材料在雕塑、陶艺、绘画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陶瓷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新的材料选择和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陶瓷制备工艺、材料性能和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

然后,设计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陶瓷性能的影响。

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陶瓷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案,提高陶瓷的性能和外观。

2. 对陶瓷材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为陶瓷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陶瓷开题报告

陶瓷开题报告

陶瓷开题报告陶瓷开题报告一、引言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材料,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盘、壶等,还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对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应用领域进行探讨,以期对陶瓷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中国和中东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陶瓷制作的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后来的轮盘制作和窑烧技术,再到现代的工业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陶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三、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原料,如粘土、石英和长石等。

然后,通过手工或机械成型,将原料制作成所需的形状。

接下来,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如果需要,还可以对瓷器进行装饰,如绘画、雕刻等。

四、陶瓷的应用领域陶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陶瓷砖被广泛用于地板和墙面装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耐磨、易清洁。

在电子领域,陶瓷材料被用于制作电容器、电阻器和绝缘体等元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稳定性。

在医疗领域,陶瓷被用于制作人工关节和牙齿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化工等领域。

五、陶瓷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目前,人们对陶瓷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方面。

同时,新型的陶瓷材料,如纳米陶瓷和多功能陶瓷,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将为陶瓷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六、结论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材料,一直以来都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陶瓷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陶瓷的开题报告

陶瓷的开题报告

陶瓷的开题报告陶瓷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陶瓷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人造材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还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篇开题报告将探讨陶瓷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陶瓷的起源和发展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发现并利用陶土制作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被认为是由中国的先民发明的,其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手工制作逐渐发展为机械化和工业化生产,使得陶瓷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陶瓷的种类和特点陶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瓷器、陶器、瓦器等。

其中,瓷器是最为精美和高级的陶瓷制品。

它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不透水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餐具、工艺品等领域。

陶器则以其朴素和实用为特点,常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品。

瓦器则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水性能。

四、陶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 建筑领域:陶瓷砖是建筑装饰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它不仅美观耐用,而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此外,陶瓷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顶等部位,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水性能。

2. 医疗领域:陶瓷材料在医疗器械和人工关节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常用于制作人工关节、牙科修复材料等。

3. 航空航天领域:陶瓷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高温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例如,陶瓷复合材料常用于制作航空发动机的叶片,以提高其工作温度和性能。

五、陶瓷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陶瓷材料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陶瓷材料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1. 新材料的研发:通过改变陶瓷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研发出更具特色和功能的新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制备技术的改进:改进陶瓷的制备工艺,提高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渗花抛光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方案设计

渗花抛光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方案设计

渗花抛光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方案设计【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关键词识别】:1、渗花抛光砖项目2、渗花抛光砖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渗花抛光砖项目技术方案设计4、渗花抛光砖项目设备方案配置5、渗花抛光砖项目财务方案分析6、渗花抛光砖项目环保节能方案设计7、渗花抛光砖项目厂区平面图设计8、渗花抛光砖项目融资方案设计9、渗花抛光砖项目盈利能力测算10、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11、银行贷款用可研报告12、甲级资质【应用领域】:【渗花抛光砖项目可研报告详细大纲——2013年发改委标准】:第一章渗花抛光砖项目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2 项目承办单位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6 经济及社会效益1.7 结论与建议第二章渗花抛光砖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渗花抛光砖项目承办单位概况3.1 公司介绍3.2 公司项目承办优势第四章渗花抛光砖项目产品市场分析4.1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4.2 市场容量分析4.3 市场竞争格局4.4 价格现状及预测4.5 市场主要原材料供应4.6 营销策略第五章渗花抛光砖项目技术工艺方案5.1 项目产品、规格及生产规模5.2 项目技术工艺及来源5.2.1 项目主要技术及其来源5.5.2 项目工艺流程图5.3 项目设备选型5.4 项目无形资产投入第六章渗花抛光砖项目原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6.1 主要原料材料供应6.2 燃料及动力供应6.3 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6.4 项目物料平衡及年消耗定额第七章渗花抛光砖项目地址选择与土建工程7.1 项目地址现状及建设条件7.2 项目总平面布置与场内外运7.2.1 总平面布置7.2.2 场内外运输7.3 辅助工程7.3.1 给排水工程7.3.2 供电工程7.3.3 采暖与供热工程7.3.4 其他工程(通信、防雷、空压站、仓储等)第八章节能措施8.1 节能措施8.1.1 设计依据8.1.2 节能措施8.2 能耗分析第九章节水措施9.1 节水措施9.1.1 设计依据9.1.2 节水措施9.2 水耗分析第十章环境保护10.1 场址环境条件10.2 主要污染物及产生量10.3 环境保护措施10.3.1 设计依据10.3.2 环保措施及排放标准10.4 环境保护投资10.5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1.1 劳动安全卫生11.1.1 设计依据11.1.2 防护措施11.2 消防措施11.2.1 设计依据11.3.2 消防措施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2.1 项目组织机构12.2 劳动定员12.3 人员培训第十三章渗花抛光砖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3.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13.2 项目实施进度表第十四章渗花抛光砖项目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14.1 项目总投资估算14.1.1 建设投资估算14.1.2 流动资金估算14.1.3 铺底流动资金估算14.1.4 项目总投资14.2 资金筹措14.3 投资使用计划14.4 借款偿还计划第十五章渗花抛光砖项目财务评价15.1 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15.1.1 参考依据15.1.2 基本设定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15.2.1 直接成本估算15.2.2 工资及福利费用15.2.3 折旧及摊销15.2.4 修理费15.2.5 财务费用15.2.6 其它费用15.2.7 总成本费用15.3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15.3.1 销售收入估算15.3.2 增值税估算15.3.2 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15.4 损益及利润及分配15.5 盈利能力分析15.5.1 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15.5.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15.5.3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15.5.4 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15.6 不确定性分析15.6.1 盈亏平衡15.6.2 敏感性分析第十六章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16.1 经济效益16.2 社会效益第十七章渗花抛光砖项目风险分析17.1 项目风险提示17.2 项目风险防控措施第十八章渗花抛光砖项目综合结论第十九章附件1、公司执照及工商材料2、专利技术证书3、场址测绘图4、公司投资决议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6、开户行资信证明7、项目备案、立项请示8、项目经办人证件及法人委托书10、土地房产证明及合同11、公司近期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12、其他相关的声明、承诺及协议13、财务评价附表《渗花抛光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图表目录图表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图表产品需求总量及增长情况图表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图表2013-2020年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预测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方式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措施图表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图表项目新增设备明细表图表主要建筑物表图表主要原辅材料品种、需要量及金额图表主要燃料及动力种类及供应标准图表主要原材料及燃料需要量表图表厂区平面布置图图表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图表项目人均年用水标准图表项目年用水量表图表项目年排水量表图表项目水耗指标图表项目污水排放量图表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图表项目劳动定员图表项目详细进度计划表图表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图表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单位:万元图表行业企业销售收入资金率图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图表借款偿还计划单位:万元图表正常经营年份直接成本构成表图表逐年直接成本图表逐年折旧及摊销图表逐年财务费用图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销售收入测算表图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图表损益和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图表财务评价指标一览表图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盈亏平衡图图表项目敏感性分析表图表敏感性分析图图表项目财务评价主要数据汇总表【博思远略成功案例】:1. 500千瓦太阳能储能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新建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 新能源(磁动力)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 年产4000万平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 年产200MW 太阳能晶体硅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 3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 透明导电膜(TCO)玻璃项目商业计划书8. 200MW太阳能薄膜板厂及1GW太阳能发电站项目9. 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 治理矿渣废水及矿渣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 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 某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可研报告13. 电子废物拆解及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 年产20万吨绿色节能多高层钢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 收集、净化废矿物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 高性能微孔滤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 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可研报告18. 太阳能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 高效节能生物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 年处理2000吨钕铁硼废料综合利用项目21. 山东烟台某文化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2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 3D产业动漫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 江苏省动漫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 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 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 生物麻纤维绿色环保功能型面料生产线项目28. 氟硅酸综合清洁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 年产300万码研磨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 年产20万吨有机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 车用稀土改性镍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 12万吨/年磷精矿(浮选)、配套8万吨/年饲料级磷酸三钙项目33. 电石下游精细化工品生产装置建设项目可研34. 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系列产品项目35. 精细化工产业配套园项目建议书兼可研报告36. 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生产项目可研报告37. 矿山机械及配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 汽车配套高分子材料成型产品生产项目39. 年产3万吨异形精密汽车锻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0. 汽车商业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 新建磁动力轿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42. 4万吨PA6浸胶帘子线(含鱼网丝)项目申请报告43. 年产20万辆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4. 扩建年产30000套各类重型汽车差速器总成生产线项目45. 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6. 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立项报告47. 富硒食品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8.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项目立项报告49. 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 新型水体富营养化处理项目商业计划书51.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建设项目52. 5000吨水果储藏保鲜气调库可行性研究报告53. 我国国际生态橄榄油物流中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4. 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5. 大型水果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6. 超五星级园林式温泉度假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57. 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信息系统项目可研报告58. “祥云”高校云服务平台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 气象数据处理解释中心项目申请报告60. 电子束辐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 年产3000台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电液伺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 年产3000万根纳米碳碳素纤维加热管/加热板项目63. 压敏电阻片及SPD电涌保护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4. 智能电网电能量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5. 10万套镁合金手提电脑外壳压铸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66. 年产10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加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7. 38万吨废钢铁加工处理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 年产80万吨铁矿石采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9. 年产1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 年产3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1. 新建年产500吨钼制品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72. 3万锭亚麻高档生态面料生产线项目立项报告73. 年产废纸再造30万吨白板纸并自备20000KW热电厂项目立项报告74. 年产6000万套烟用商标纸彩色印刷项目立项报告75. 11.6万立方米竹板材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6. 6000万平米胶粘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7. 五万锭精梳纱生产线高新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78. 年产10万吨超细矿石微粉可行性研究报告79. 年产2000万块新型空心砖生产线项目申请报告80. 年产2.0亿标块粉煤灰蒸压砖项目建议书81. 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2. 年产5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墙地砖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83. 大理石板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4. 年产8000万吨高性能建筑乳胶涂料可行性研究报告85. 云南红河州开远市方解石粉加工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6. 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可研报告87. 煤层气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8. 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

陶瓷艺术设计开题报告

陶瓷艺术设计开题报告

陶瓷艺术设计开题报告陶瓷艺术设计开题报告陶瓷文化与陶瓷艺术,看似两个话题,但它们是合二而一不行分割的理论性话题。

它们肤浅含蓄,长于寄寓比兴,无论是人与自然,它们内在相契之处,有着特别的敏感与联想,因此,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之间,形成了默契有别于它类的艺术语言,陶瓷绘画艺术。

一、论陶瓷文化中国最早而众多的古陶片,在距瓷都景德镇百余公里的万年大源仙人洞出土。

出土的陶片中,已消失原始朴拙的绳纹装饰、刻画格装饰、附加堆装饰。

这是陶瓷文化史的重大发觉,它刷新了古陶瓷文化的进展史。

陶片简陋的线条,说明白那个时期的先辈们就已有陶器绘画,开头用图案来装饰陶器,以此来表达某种语言,可以说开创了陶瓷美术的先河。

陶瓷装饰艺术的进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亲密而长远的联系。

尤其是陶瓷装饰艺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陶瓷装饰在进展中形成了一种视觉艺术,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别的文化。

它分散了古老民族美化生活的方式,又提醒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是陶瓷艺术进展的时代标志,是陶瓷文化进展的象征。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陶瓷文化。

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进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进展与进步。

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制造才智。

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注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是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珍宝。

由于陶瓷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景德镇在世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西欧人把中国称之为“China”,其实“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

原来西欧人是通过景德镇瓷器来熟悉中国的。

当时的陶瓷艺术品也荟萃在景德镇。

汉世南北朝时就有冶陶史,陈朝就生产了宫廷用的陶器。

唐代时期开头生产瓷器,并有“假玉器”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年产200万平方米渗花砖陶瓷工厂设计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_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无非0903___学生姓名:黄亚丽____指导教师:马晶_____开题报告提交日期:2013年4月26日一、文献综述1.1建筑陶瓷概述1.1.1 建筑陶瓷的种类性能及应用建筑陶瓷[1]是指用于建筑饰面或作为建筑构件的陶瓷制品。

建筑陶瓷可分为陶瓷墙地砖、饰面瓦(西式瓦)、建筑琉璃制品和各种陶管。

⑴陶瓷墙地砖指由粘土和其他无机原料生产的板状陶瓷制品,用于覆盖墙面或地面。

通常是在室温下通过挤、压或其他成型方法成型,然后干燥,再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温度下烧成。

墙地砖分类:①按材质分类瓷质砖:平均吸水率不大于0.5%,含有一定的玻璃相,透光性较好,断面细腻呈贝壳状。

半瓷质砖:吸水率0.5%~10%,晶相含量比瓷质砖高,玻璃相含量比瓷质砖低,断面呈石状,透光性差,但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较好。

陶质砖:吸水率大于10%,一般小于20%,坯体烧结程度低,玻璃相含量少,断面粗糙,不透光,机械强度较低。

②按成型方法分类挤压法:砖坯在可塑状态下于挤压机中成型为泥柱,随后再按预定的砖坯尺寸进行切割而制得的制品。

干压法:将混合好的砖坯粉料在模器中于高压下压制成型所得到的制品。

湿压法:将可塑状态下的泥片放在模器给予一定的压力,压制成型所得的制品。

辊压法:将可塑状态下的泥料经练泥机制成泥段,泥段在对辊机压制成所需厚度的泥片,将泥片切割成所需尺寸而制得的制品。

③按用途分类墙砖:用于墙装饰的精陶制品,外观质量、尺寸精度都比较高。

外墙砖:吸水率一般小于10%,寒冷地区要求吸水率更小的用于外墙装饰的砖。

地砖:用于地面铺贴的砖。

⑵饰面瓦指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混练、成型、烧成而制得的陶瓷瓦,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屋面或作为建筑物构件。

饰面瓦分类:①按制造方法分类釉瓦;熏瓦;无釉瓦。

②按形状分类和式饰面瓦:基本形为波形瓦,还有檐瓦、筒瓦、背瓦、盖瓦等异形瓦。

S形饰面瓦:基本形为波形瓦,还有半圆瓦、筒瓦、7寸盖瓦等异形瓦。

⑶建筑琉璃制品只用于建筑构件及艺术装饰(有强光泽)的色釉陶器。

按用途可分为三类:瓦类(板瓦、滴水瓦、筒瓦、沟头);脊类;饰件类(吻、博古、兽)。

⑷陶管指用来排输污水、废水、雨水、灌溉用水、碱性废水及其他腐蚀性介质所用的承插式陶质管及配件。

按形状可分为两类;直管和弯管。

弯管有30°、45°、60°、90°;90°三通管;Y 型三通管;异径管等。

1.1.2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现状⑴规模的发展变化1921年发展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为2310㎡速度十分缓慢。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时间里,建筑陶瓷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的10年里,建筑陶瓷砖产量迅速增加,生产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至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

从1961年到1978年是我国建筑陶瓷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期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1978年,全国建筑陶瓷企业只有38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建筑陶瓷工业得到迅猛发展。

198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1216万㎡。

1983年,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

据统计,1991~2003年的1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从2.72亿㎡猛增至32.5亿㎡,平均年增长率为22.9%。

2001年建筑陶瓷砖产量超过21亿㎡,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

2003年,产量达到32.5亿㎡。

[2]⑵品种的发展变化远在商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用陶管做建筑物的地下排水道,西周初期已能烧制板瓦、筒瓦。

战国初期,开始制作精美的铺地砖、栏杆砖和凹槽砖,还出现了陶井圈。

秦代大量营造宫殿,使建筑用砖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无论是制品的品种、质量以及烧制技术都比战国时期前进了一大步。

汉代的画像砖,题材广泛,装饰独特。

用于建筑装饰的琉璃瓦始于北魏,盛于明清。

1921年我国第一批赴美学习硅酸盐工艺的技术人员回国后,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生产外墙砖的工程——嘉善地区的泰山砖瓦股份有限公司。

1926年二分厂试制成功泰山牌毛面砖(无釉外墙砖)。

1939年由民族资本家吴百亨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生产釉面砖的工厂是的西山窑业厂。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时间里,建筑陶瓷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建筑陶瓷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打破了只生产日用陶瓷的局面,转产或部分转产建筑卫生陶瓷。

[1]⑶技术的发展变化①工艺方面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业制品,陶器的出现也标志着人类文化开始从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

最早出现的陶器大都是泥质和加砂红陶、灰陶和夹碳黑陶。

河姆渡的夹碳黑陶使用的是含Fe2O3量较低(1.5%~1.8%)的绢云母质粘土,烧成温度为800~900℃。

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已发展到以彩陶和黑陶为其特色的史前文化。

据测定,早期仰韶文化的彩陶其年代距今约6400年。

仰韶村夹砂红陶器孔隙度27%,莫氏硬度4,氧化气氛烧成。

大约开始与公元前4000年,早期以红陶为主,均用手制,彩陶有红、白、黑、赭数种,至中后期使用了陶车,晚期以灰陶为主。

从公元前2000年到进入青铜时代的时期,陶器的制作已有较大发展,并有明显的时代风貌,其中最突出的为龙山文化的陶器。

龙山黑陶在烧制技术上有了显著进步,它广泛采用了轮制技术,因此,器形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

黑陶中最精致的制品,表面打磨光滑,乌黑发亮,薄如蛋壳,厚度仅1㎜,人称“蛋壳陶”。

城子崖龙山文化薄胎黑陶,孔隙度15%,莫氏硬度3,通体墨黑,烧成温度1000℃左右。

在曾发掘出距今约3000年的商代刻纹白陶,后在和都有发现。

二里冈殷代硬陶,颜色土红带黄,烧成温度(1180±20)℃,说明陶器的烧成温度不断提高。

商代陶器从无釉到有釉,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周代在釉陶方面继承了殷商时代的传统,出土的釉陶数量很多,器形均为豆式,釉色略呈青色。

西周家坡陶碎片中KNaO含量高,达4.79%,烧成温度(1200±30)℃,气孔体积分数7.22%;侯马东周釉陶的孔隙度为0.14%,烧成温度(1230±30)℃,胎结构较细,孔隙较少。

两汉是我国陶器制造很发达的时代,这时各地已设置陶工场,大量生产陶器,尤其时釉陶,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釉陶在两汉末年已成为了一种正常的生产。

汉代釉陶的釉色有翠绿、赭黄、铜绿、青灰等,基本上都属于铅釉,只是含有不同含量的氧化铜或氧化铁。

铅釉的熔融温度低,较适宜于烧成温度不高的陶器。

汉代末期的釉陶已向胎质更致密、釉层更光亮、透明而均匀、胎釉结合更好的瓷器过渡。

经汉魏至北宋,尤以汉魏南方青瓷为代表,釉面“晶莹明彻,光润如玉”,釉层厚度由0.01㎜增长到0.1㎜左右,并进行通体敷釉。

由极薄的釉发展到形成一定厚度并且表明致密光润具有近代瓷感的釉。

宋代湖田、湘湖窑的影青瓷的胎的白度和透明度都很高,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

[3]②设备方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建材机械工业十分弱小,附属于几个产瓷区的陶瓷机械厂是在修理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产量小。

原料制造装备:建筑陶瓷的主要原料制造设备包括:粉碎机械,如:颚式破碎机、轮碾机、施磨机、雷蒙机、球磨机等。

制浆、制粉机械,如:各种搅拌机、喷雾干燥塔、增湿造粒机等;其他辅助设备,如喂料机、自动称量设备、泥浆泵、振动筛、除铁器等。

以上各类设备已国产化,其中细牙颚式破碎机、30t以下球磨机、6000型以下喷雾干燥塔、直径100~200㎜泥浆柱塞泵及干法造粒机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1/2左右,国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网带式泥浆压滤机,处理能力强,速度快,为陶瓷企业解决了环保问题。

目前,我国仅有少数独资或合资企业用进口的原料制造设备。

成型装备:近年来,随着建筑陶瓷市场对高档、精细、大规格墙地砖的需求日益增加,厂家对压机的需求正由小吨位转向大吨位,如2000t以上压机(简称“大吨位压机”)。

以前大吨位压机只能进口,1999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KD3200型国产全自动液压压砖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大吨位压机的空白,宣布了我国现代陶瓷墙地砖技术装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7800t的全自动液压压砖机。

窑炉是陶瓷工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在陶瓷工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全线引进国外窑炉生产线,通过消化、吸收,现已成为我国建筑陶瓷装备国产化率最高的设备之一。

到目前为止,国产辊道窑市场市场占有率已达80%以上,其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50%~60%,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仍在生产的29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中,拥有各种类型的窑炉总量为3400座左右,其中辊道窑约1800座,隧道窑约950座,梭式窑约320座,其他窑炉约320座。

随着我国陶瓷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化陶瓷烧成设备将具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

瓷质砖抛光设备:截至2000年底,我国现在仍在生产的29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中,瓷质砖抛光线580条,其中进口线约占30%,大多进口线为1997年以前引进,其余70%为1995年开始投放市场的国产线。

在地区984条建筑陶瓷生产线中,瓷质砖抛光线有387条,约占全国瓷质砖抛光线总量的70%左右。

1992年中国第一台陶瓷磨边机诞生,1994年中国第一台陶瓷刮平定厚机诞生,1995年中国第一台陶瓷抛光机诞生。

1996年开始,由以上产品组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陶瓷抛光线开始大量替代进口产品,并以其良好的价格性能比优势,开始小批量出口南美、中东、东南亚、中国等地。

瓷质砖抛光设备的国产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筑陶瓷抛光砖市场的发展。

对我国瓷质砖生产厂家新建、技改的需求统计分析,我国建筑陶瓷企业1999年对瓷质砖抛光线的总需求量约110条,2000年总需求量为125条。

目前,我国建筑陶瓷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向高档有釉砖或中高档抛光砖调整,厂家对抛光线设备和高水平釉线设备的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抛光机不仅用于瓷质砖抛光,还可以用于瓷砖釉面抛光、微晶玻璃抛光。

深加工设备:近年来,为解决建筑陶瓷厂家成品抛光砖破损率居高不下的难题,以及为适应市场对抛光砖时装化、个性化、艺术化的需求,国外一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机械厂家开发了一些了对抛光砖进行深加工的设备,如水刀切割机、连续切砖机、磨弧开槽机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这种能将成品抛光砖和破损抛光砖切割成高附值拼花系列产品及提高废品利用率的设备,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