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卢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卢植传》阅读练习

《卢植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植字子干,诼郡涿人也。
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融外咸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
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
州郡数命,植皆不就。
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以疾去官。
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
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国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
帝遺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勢,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
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
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
”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
以其年复为尚书。
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
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圆止之,进不从。
及卓至,罘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
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卓怒罢食,将诛植。
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
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
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
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辕出。
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因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巳所著碑、诔、表、记凡六篇。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B.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C.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D.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士,古为官名。
2018年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晋书 鲁芝传 》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1高考文言文《晋书·鲁芝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鲁芝字世英,扶风(郡名,位于陕西省)郿(méi,县名,在陕西省,现作“眉县”)人也。
世(世代)有名德(名望德行),为西州(古代泛指神州大地中原之西的区域)豪族(豪门大族。
旧时指势力强大的家族)。
父为郭氾(三国时期人物,官居校尉。
建安二年,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所害,芝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
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流离(流转离散),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潜心研究,专心致志于思索。
耽:沉溺,入迷)坟籍(指古代典籍。
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
“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书。
“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
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
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有时用来泛指古代典籍,而“坟典”“坟籍”则常用作古代典籍的代称)。
郡举上计吏(战国、秦、汉时称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为上计。
入京上计者称“上计吏”,简称“计吏”),州辟(bì,征召来授予官职。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也不去应召)别驾(官名。
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
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
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授予官职)郎中。
后拜(授予官职)骑都尉、参军事、行(代理)安南太守,迁(升职)尚书郎。
曹真(人名。
其父曹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
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羲之,字.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B.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C.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稻为越州D.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字逸少。
《卢质,字子征,河南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质,字子征,河南人也。
父望,唐司勋郎中。
质幼聪惠,善属文。
事唐为秘书郎,丁.母忧.,解职。
后去游太原,晋王以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质与张承业等定议立庄宗为嗣.。
庄宗将即位,以质为大礼使,拜行台礼部尚书。
庄宗即位,欲以质为相。
质性疏逸,不欲任责,因固辞不受。
拜太原尹、北京留守,迁户部尚书、翰林学士。
从平梁,权判租庸,迁兵部尚书,后为学士承旨,仍赐“论思匡佐功臣”。
天成元年,拜匡国军节度使。
三年,拜兵部尚书,判太常卿事。
历镇河阳、横海。
初,梁已篡唐,封哀帝为济阴王,既而酖杀之,瘗于曹州。
同光三年,庄宗将议改葬,而曹太后崩.,乃止。
因其故垅,稍广其封,以时荐飨而已。
质乃建议立庙追谥.,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
天成四年八月戌申,明宗御文明殿,遣质奉册立庙于曹州。
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贱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皆为梁所拭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立庙称宗而不入太庙皆非是。
共以此非质,大臣亦知其不可,乃奏去庙号。
秦王从荣坐谋反诛,质以右仆射权知河南府事。
废帝反凤翔,愍帝发兵诛之,竭帑藏以厚赏,而兵至凤翔皆叛降。
废帝悉将而东,事成许以重赏,而军士皆过望。
废帝入立,有司献籍数甚少,废帝暴怒。
自诸镇至刺史,皆进钱帛助国用,犹不足,三司使王玫请率民财以佐用。
乃使质与玫等共议配率,而贫富不均,怨讼并起,囚系满狱。
六七日间,所得不满十万。
废帝患之,乃命质等借民屋课五月,由是民大咨怨。
晋高祖入立,质以疾分司西京,拜太子太保。
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太师,谨曰文忠。
(选自《新五代史?列传第四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贼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皆为梁/所弑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立庙称宗/而不入太庙皆非是/B.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贼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皆为梁所弑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立庙称宗/而不入太庙皆非是/C.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贼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皆为梁所弑/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立庙称宗而不入太庙/皆非是/D.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贼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皆为梁所弑/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庙称/而太庙非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忧,指古代官吏因父母病重辞官归家,又称作“丁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晋书鲁芝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晋书鲁芝传》含答案(2018·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
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兔/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兔/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兔/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兔/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答案】B【解析】根据文意翻译可知,此处是对王涣性格和爱好的描述。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更书案。
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
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坏府舍屏障坏:拆除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贫困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访问8、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2分)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语文文言文《晋书》阅读翻译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文文言文《晋书》阅读翻译及参考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1题。
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20.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拿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
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5)(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卢”救主1 刘备屯兵樊fán城,时荆jī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
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ào等欲因取备。
备觉之,佯yáng如厕,潜遁去。
3 其所乘马名“的dì卢”。
备骑“的卢”走堕duò城西檀tán溪水,溺不能出。
4 备亟jí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ǒng三丈,遂得以过水。
屯:______ 延:______ 因:______ 佯:______如:_______ 遁:______ 堕:______ 亟:______踊:______马啮niè盗髻jì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
自午及薄暮,已酩mǐng酊dǐng醉矣。
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ú庸,吾尚可乘马返家。
”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
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
5 方俯身执缰,马遽jù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
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
延:_______ 薄:_________酩酊:______ 毋庸:______尚:______ 骤:______ 未几:______ 赞:______方:______ 俯:_______ 遽:________ 髻:________乃:_______ 纵:_______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
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ǎo暴涨。
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 ù。
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
尝:______ 甚:______ 秣:______ 值:______潦:_______ 济:______ 覆:______ 骇:______齐人攫金1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
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
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
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
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
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颖从之。
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
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
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
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
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
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
志复劝颖早发。
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
及使呼入,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
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
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帝曰:“甚佳。
”于是御犊车便发。
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
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
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
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
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B.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C.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D.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
B.“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定的格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
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
B.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
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
C.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
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
D.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
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5分)(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5分)
10.D
11.C(“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
)
12.B(“忠诚不渝”有误。
原文中多次出现表示“士兵溃散”的语句,比如“俄而众溃”“而人马复散”。
)
13.(10分)(1)况且打仗怎能无胜负,应该再次选择精兵,连夜兼程,出乎贼人的意料,这是用兵的奇谋。
(“且”“更”“倍道”“此……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2)贼人离邺城还有八十里,但士众一时惊散,我现在想要送陛下回到洛阳。
(“去”“而”“一朝”“奉”各1分,句意1分)
卢志字子道,最初征用为公府掾、尚书郎,外任邺城令。
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时,喜欢他的才量,委以心腹,于是成为谋主。
齐王司马冏起兵,派使臣告诉司马颖。
司马颖的前锋都督赵骧被司马伦打败,士兵惊恐,多数人主张退保朝歌。
卢志说:“如今我军失利,敌人刚胜,必定放松警惕而骄横,如果按兵不动,三军害怕失败,我担心不可用。
况且打仗怎能无胜负,应该再次选择精兵,连夜兼程,出乎贼人的意料,这是用兵的奇谋。
”司马颖听从了他。
等到司马伦被打败,卢志劝司马颖说:“齐王号称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下,殿下径直渡过黄河,这是大功,没有人能与殿下相比,而齐王现在却要与殿下共辅朝政。
我听说两雄不能并处,功名不能并立,现在最好以太妃有小病为由,请求回去探望,推崇齐王,慢慢笼络天下人心,这是上策。
”司马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以母亲有病为由回封国,把重任交给司马冏。
由此司马颖获得了广泛赞誉,人心向往。
等到司马乂死后,司马颖上奏卢志任中书监,留在邺城,参与相府的事情。
皇帝败于荡阴,司马颖派卢志带兵迎接皇帝。
王浚攻打邺城时,卢志劝司马颖送皇帝回洛阳。
当时士兵还有一万五千人,卢志夜里重新组合,到天亮,都排成队列,但程太妃留恋邺城不肯走,司马颖不能决定。
一会儿众人溃散,只有卢志和儿子卢谧、侄子卢綝、殿中武贲一千人。
卢志再次劝司马颖早出发。
这时有道士姓黄,号圣人,太妃相信他。
等把他叫进来,他要了两杯酒,喝完,扔杯而去,于是决定用卢志的计谋。
但人马又散了,卢志在营阵间寻找,得到几辆鹿车,司马督韩玄召集黄门,得一百多人。
卢志入见皇帝,皇帝问他:“什么原因溃散如此?”卢志回答道:“贼人离邺城还有八十里,但士众一时惊散,我现在想要送陛下回到洛阳。
”皇帝说:“很好。
”于是驾牛车出发。
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驻守洛阳,皇帝召他来,皇帝到汲郡时郝昌赶到,兵势很盛。
卢志高兴军威重振,奏天子应下赦书,和百姓共庆。
奔
散者大多归来,百官基本齐备。
皇帝很高兴,赏赐卢志二百匹、绵百斤、衣一套、鹤绫袍一件。
洛阳陷落,卢志带领妻子儿女往北投奔并州刺史刘琨。
到达阳邑,他们被刘琨俘虏,卢志与次子卢谧、卢诜等同被害于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