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合集下载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道德因素无关。他们不是因为做了坏事, 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而陷入厄运或遭到灭 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因此引起人们 对悲剧主角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恐惧。
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效果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罗念生)
• 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 化。(朱光潜)
• 通过引发怜悯与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陈中梅)
悲剧的美感: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 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 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 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 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 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 生快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 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提升观赏者的作用。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 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 壮之中体悟人生。
安提戈涅和波吕涅刻斯的尸体
叔本华:悲剧的本质
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 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 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 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 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 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 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 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 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 否定生命意志。
中西悲剧比较
• 肯定与否定历史正义存在的悲剧 • 英雄与小人物的悲剧 • 好人与坏人的悲剧 • 一悲到底与大团圆结局
中国悲剧特点形成的根源
• 实用理性 • 乐感文化 • 严肃的文艺观念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11页word文档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11页word文档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西方基本审美

西方基本审美

谢谢大家!
(四)荒诞作为现代意义的哲学,美学范畴的形成:
• 荒诞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哲学和美学范畴,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西 方现代社会实质的客观存在状态。两次世界大战,人口爆炸,环境污 染等,让人们感到社会历史荒诞的一面,人的存在本身具有了根本的 荒诞性,不仅世界不合理,而且存在本身也变为无理由了,在一定程 度上人变为“非人”,丧失了自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非理性和 异化。 • 人变为“非人”的真实含义包括: • 第一.是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性。 • 第二.是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 基础。 • 第三.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 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是一种观念形态 的自由,而并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 • 荒诞,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性哲学,美学范畴,正是在这一社会文化背 景下形成并得到强化的。
(二)哲学思想传统—理性主义:
• 荒诞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实际上还有一个深 刻的内在原因,就是重现和再创荒诞,从表面上看是反理 性和反传统的,但实质上仍然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 的果实。荒诞能够成为荒诞的前提不仅是因为荒诞存在, 而且人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荒诞的实质。正是基于这样一 种理性的认识,荒诞艺术作品多数在标榜个性,提倡自由, 呼吁选择和赞美超越的同时,辛辣的揭露现实,并在审美 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了艺术作品富于个性的有意味的形式。 如萨特《恶心》的主角洛根丁的“恶心”不仅是一种生理 现象,而且富有哲学意味,是对自己存在的厌恶感的发作。 荒诞艺术创作包含着一种倾向,即重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 内涵,反对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纯粹艺术和纯粹的审美 态度以及享受态度。荒诞作为人的特殊的审美实践,实际 上就是在否定之中建构起审美价值的,也正是通过否定荒 诞才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得以确立。

欧美审美标准

欧美审美标准

欧美审美标准欧美审美标准是指在欧洲和美国地区被广泛认可和遵循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这些标准涵盖了艺术、时尚、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对于影响人们的审美取向起着重要作用。

在欧美社会,审美标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受到历史、文化、时代和个人喜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欧美审美标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首先,欧美审美标准注重个性和独特性。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个性化和独特性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和价值的特点。

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装饰和设计,注重展现自我风格和品味。

这也反映在时尚领域,个性化的穿着和搭配受到青睐。

其次,欧美审美标准强调简约和精致。

在设计和建筑领域,简约、清晰、精致的风格备受推崇。

简约的线条和结构,精致的工艺和材质处理,都是欧美审美标准的重要特点。

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中,人们追求简约的生活方式和精致的生活品质。

此外,欧美审美标准对于历史和传统有着深厚的尊重和热爱。

在艺术和建筑领域,古典主义和复古风格一直备受欢迎。

人们对于历史建筑和传统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对历史和传统的热爱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最后,欧美审美标准强调自然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和建筑领域,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元素的运用和环保材料的选择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欧美审美标准是一个多元、开放、不断变化的概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这些审美标准不仅影响着艺术和设计领域,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

对于了解欧美文化和社会,理解其审美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学史上的美学形态

美学史上的美学形态

1美学形态的‎认识在西方美学史‎中,从美学思考所‎依托的知识形‎态来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对应的美学‎形态,即“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1.1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主‎要就是古希腊‎美学,以柏拉图的“美的理念”为代表。

柏拉图认为,在美的现象后‎面有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就是“美”本身。

柏拉图认为的‎这种“美本身”描述为“美的理念”。

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

这种美的理念‎就是“美的事物的普‎遍形式”。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包括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正是以‎客观理念为中‎心的思想。

古希腊的本质‎论美学是客观‎的美学。

1.2神学美学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

欧洲中世纪起‎于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止于15世纪‎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美学要存在下‎去,必然要于基督‎教神学统一起‎来。

因此神学美学‎把古希腊本质‎论美学与基督‎教神学嫁接起‎来,认为世界的美‎来自万能上帝‎的创造。

最后将神学美‎学带回到以人‎为主体的是但‎丁。

他将神学美学‎变成艺术实践‎,为神学美学过‎渡到人文美学‎做好了准备。

1.3认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可‎以说是对当代‎美学思想影响‎最大的美学形‎态,是以欧洲17‎世纪“认识论转向”开始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认识论美学的‎先驱是笛卡尔‎,他提出的命题‎“我思故我在”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也是对之前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

他提出的人类‎理性思考的思‎想形态是认识‎论美学的理论‎基础。

认识论美学包‎括几个形态。

1.3.1经验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是传统美学过‎渡到近现代美‎学的开始。

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

• 关于丑的本质:
• 丑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在自然物理世界还是在 人的世界、文化世界都客观地存在着丑。 • 形式的丑表现为畸形、片面、虚假、腐朽、肮脏、 毁损、芜杂、缺陷、粗糙、裂痕、混乱、灰暗、 阴森、冷怖、瘦陋等。
丑与崇高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
博克首次把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引入 美学时,就开始注意到丑与崇高的关系。 康德接受了这一观点,他对于崇高感的 对象采用了“丑陋”一词,说明他把崇高 当作一种丑并与美对立起来。
• 法国雕塑家罗丹也有 相近的 主张,他认为艺术必 须表现 性格才是美的,自然 中的丑 往往比美更能暴露性 格。
• 到了20世纪,丑从各 个方面渗进了人们的 审美意识和文学艺术。 丑与荒诞代替了崇高 与滑稽,成为非理性 的审美理想的标志。
• 丑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⑴原始时期。丑以怪诞凶恶的面貌出现,但在当 时并不认为是丑,而认为是美,美丑混杂。 • ⑵古典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高唱美的赞歌, 美丑分明。 • ⑶现代主义时期。一方面回到美丑不分的原始时 期;一方面又进一步有意识地发现丑,表现丑, 把丑当作美,因而丑成了美。
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
作为美学范畴或美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亦 可称为悲、悲剧性,或悲剧美。狭义上的 悲剧是指戏剧的一种。作为审美范畴的悲 剧是崇高中更为深刻、更为具体的重要表 现形式,并与喜剧相对。
•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与作为戏剧类型之一 的悲剧的范围有所不 同,它既可存在于戏 剧中,又可广泛地存 在于各类艺术乃至现 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 中。
• 社会生活的崇高。社 会先进力量取得胜利 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显 示了崇高精神。
德拉克罗瓦的《自由神引导人民走上街垒》 • 艺术崇高。艺术崇高 是现实生活里崇高的 能动反映。

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康德论喜剧的心理效应


“一个印第安人在苏拉泰一英国人筵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 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大声惊呼不已。待英国人问他有何 可惊喜之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怎样 出来的,而是它怎样搞进去的。我们听了大笑,而且使我们 真正开心。并不是 认为我们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 也不是因为在这里面悟性让我们觉察着更令人满意的东西, 而是由于我们的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 “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 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 情。”——《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论喜剧

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 中解释喜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着重于客观矛盾的冲突,着重于描绘抽象伦 理力量之间的对立,相对就较少顾及人物个性特 征和内心世界的细微刻画。悲剧的结果是来自于 悲剧人物所代表的客观伦理力量的较量。
喜剧的过程及结果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与行动、 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


黑格尔论喜剧
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是一个脱离实际 的目标,他从根本上是实现不了的,只是在 喜剧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暴露自 己的缺陷和可笑之处,最终使主体的意志和 行动都落空而化为无意义。 与悲剧人物相比,他们是一些自命不凡 却又性格低下的人。
悲剧由于“片面地侧重以伦理的实体性和必 然性的效力为基础,至于对剧中人物性格的 个性和主体因素方面却不去深入刻画”,而 “喜剧则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 悲剧的欠缺,突出主体性在乖论荒谬中自由 泛滥以达到解决”。 “他们在意志、思想以及在对自己的看法等 方面,都自以为有一种独立性,但是通过他 们自己和他们的内外两方面的依存性,这种 独立自足性马上就消灭了。”
《美狄亚》:写取回金 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 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 的孩子复仇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陶瓶上描绘的 安提戈涅

因此,这两种理想都是 片面的。“悲剧的解决 就是代表片面理想人物 遭受痛苦或毁灭。…… 他个人虽遭毁灭,他所 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 毁灭。”安提戈涅死去 了,克瑞翁也家破人亡, 孤零零地守着王位,但 他们所代表的理想—— 亲属爱和王法以后仍然 有效。
尼采: 《悲剧的诞生》论悲剧

二、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 生实践
作为艺术类型的悲剧、喜剧 作为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的悲剧、喜剧 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和滑稽事件 作为人生实践的悲剧、喜剧

悲剧、喜剧的几种层次图
艺术 体裁
审美 形态
人生实践
逻辑前提

我们的逻辑前提是把审美看作一种人生实践, 把广义的美作为一种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 和感性显现。
第二章 西方的基 本审美形态
——悲剧与喜剧、崇高 与优美、丑与荒诞
概述

西方比较容易界定:艺术体裁——人生境界
悲剧 崇高 丑 荒诞

人与自然、命运、个人情 感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心灵对形式的超越 批判精神的张扬 在丑面前的无奈
西方的哲学根基:是西方人生样态的写照,是其 人生境界中主客分离对立、主体精神超越对象的 特征的审美凝聚和显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格尔论悲剧 ——“矛盾冲突”说
把辩证法运用到对于悲剧现象的分析之 中,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及 其内在冲突。 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是人们的伦理观念 与道德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描写 这种冲突正是悲剧艺术的使命。 悲剧不是主人公的过失所致;悲剧冲突 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有都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1.毕达哥拉斯

最早涉及崇高内容
音乐的 审美风格
男性阳刚之气
女性阴柔之美
2.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 把其与“优美”并举。 “凭临美的大海,凝视观照,心中起无限欢 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 到丰富的哲学收获。”

3.朗吉弩斯《论崇高》


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所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 对举的美来论述。 “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地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在 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优美的都巍然高 耸着,他就会马上体会到我们人是为什么生在世界 上的。因此,仿佛是像按着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欣 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有用,而是 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 “崇高是做大心灵的回声”
由此,恩格斯提出的悲剧的定义:悲剧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 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代表历 史的必然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的实践主体,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 争中,由于对方力量还很强大,或者由于 自身的局限,斗争遭到了挫折和失败,从 而产生了悲剧。 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规律正是悲剧和喜剧 现象得以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济金根》插图

《济金根》完稿后,拉萨尔分别 致信马克思、恩格斯,谈了他写 作这部悲剧的情况,把济金根的 失败归结为“个人的失策”、 “外交的错误”、智力和伦理上 的过失。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 了他悲剧观上的不足。恩格斯指 出,济金根反对诸侯和贵族的起 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孤军 作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广大农民不可能站在残酷压迫他 们的骑士和贵族一边。
重庆男子相信2012是世界末日 花光11万积蓄行乐

两年前,41岁的重庆垫江籍木工 王明轻信2012年世界末日谣言, 以致他一直无心工作,并拿出11 万余元积蓄及时行乐,过上了 “倒数日子”的生活,表面上活 得轻松惬意,实际上是烦闷不已。 去年11月1日,女友不堪忍受无所 事事的他,带着他们10个月大的 女儿离家出走。这时,他才如梦 方醒,原来人生最重要的是应该 好好珍惜那些该珍惜的人。
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
柏拉图: 《斐利布斯篇》论喜剧
喜剧和悲剧一样,都引起快感与痛感的混 合。 滑稽和可笑大体是一种缺陷,缘起于大多 数人在心灵品质方面所犯的认识错误,及 “自己以为具有并没有的优良品质”。

亚里士多德论喜剧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 ‘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 苦或伤害。”
第一节 悲剧与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波堤切利
《维纳斯诞生》

我们在看《维纳斯诞生》,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波堤切利的杰作。在中世纪严格的思想控制下,希 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斯,被看作“异教的女 妖”而遭到焚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冲破思 想的禁锢而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市民们,却觉得 这个从海里升起来的女神,很像是一个新时代的信 使——她把美带到了人间。《维纳斯诞生》似乎可以 作为体现这样一种“时代感”的例子:裸体的维纳 斯像一粒珍珠一样,从贝壳中站起,升上了海面, 她的体态显得那么娇柔无力。画面左上端有风神把 春风吹向维纳斯,而春神弗罗娜则在岸上迎接她。 洋溢着青春生命的肉体,美丽娇艳的鲜花,在当时 是作为向宗教禁欲主义挑战的形象。画面上维纳斯 脸上挂着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传的、 精神的、近乎理想的爱。因此,诞生似乎并不带来 欢乐,反而有点悲哀味道。

马克思、恩格斯 论悲剧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 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恩格斯评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 实践主体行为的正义性与其失败的必然性是 产生悲剧的根本原因,也是悲剧有异于一般 悲惨事件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论悲剧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 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 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 是作为笑剧出现。”——马克思
4.博克《论崇高与美》


“崇高”正式作为美学 范畴进入美学家和哲学 家的研究视野 崇高事物的特征:巨大 的体积、表面凹凸不平 和奔放不羁,直线型, 坚实笨重
人类的情欲 (人的生命意识)
1.延长生命的生殖欲 和一般的社会愿望
2.安全的需要 (危险——恐惧 ——痛苦、愉快)
《美狄亚》:写取回金 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 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 的孩子复仇的故事。
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尼采


车尔尼雪夫斯基

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诗学》论悲剧
——奠定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 的模仿。” “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模仿。” 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 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理论贡献: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 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 消极情感(怜悯与恐惧)到积极情感的转化过程。


悲剧是“历史 的必然要求和 这个要求的实 际上不可能实 现之间的悲剧 性的冲突。”

此外,关于悲剧,鲁迅 先生有一句名言常常为人援 引:“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 表明,“只有在某种方面具 有价值的人的死亡或重大灾 难是悲的。”悲剧往往与死 亡和痛苦相联系,然而,作 为生理规律的死亡和作为心 理现象的痛苦,本身并没有 悲剧意义。死亡和痛苦的悲 剧意义在于,它们以某种方 式代表、体现和肯定了某种 理想、某种价值。
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 越过了日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 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 悲剧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现实惨剧,是因 为在酒神精神中,发挥出了人的一切象征 能力,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自 然也由此建立了新的和谐关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悲剧

“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或死亡即 使不显示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 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 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 苦难和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

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悲剧和喜剧现象得以 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恩格斯

1859年德国的拉萨尔写作一部 历史悲剧《弗兰茨· 济金根》, 封·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6世纪 德意志帝国的骑士济金根属于 中下层贵族,他发动了骑士起 义,反对封建割据的诸侯,企 图建立以骑士阶层(特殊的军 人阶层)为核心的君主国。结 果起义失败,济金根本人也战 死。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
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喜剧发生的探讨

悠久绵远的悲剧传统

古希腊悲剧艺术——三大悲剧诗人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 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 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 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 范。 “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例证:索福克勒斯名剧《安提戈涅》



俄狄浦斯王 厄忒特俄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之子 波吕涅克斯——俄狄浦斯王之子 克瑞翁——舅父 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之女 海蒙——克瑞翁之子、安提戈涅未婚夫 海蒙的母亲
电影《安提戈涅》剧照

在《安提戈涅》里,两种对立的 理想的冲突就是安提戈涅和国王 克瑞翁的冲突。 安提戈涅代表亲属爱,克瑞翁代 表维护国家安全的王法。这两种 理想就各自的立场都是正确的, 具有普遍意义。 然而在具体情境中,某一方理想 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 冲突。安提戈涅为了实现亲属爱 必然破坏王法,克瑞翁为了维护 王法必然剥夺死者应得的葬礼。
悲剧、喜剧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存在论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喜剧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 的不幸遭遇和滑稽事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 悲剧和喜剧。 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成的存在并不限于艺 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 象。 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 生实践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