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1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A.逃离庄园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2.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成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推动者。

下列关于富裕农民的活动表述有误的是()A.他们可以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B.他们可以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C.他们建立了租地农场D.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领主耕种3.13世纪以后,手工业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表现是()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B.手工业者主要为自己生活而生产C.手工业者开办手工业作坊D.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4.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其中哪些人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①富裕农民②骑士③乡绅④大多数贵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

这主要说明()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手工作坊中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材料二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班同窗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展开垦殖运动〞〝农奴取得分开庄园的时机〞〝手工工场〞等。

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B 〕A. 西欧城市的开展B.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C. 基督教的兴起D. 西欧庄园的开展2.〝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到达140座,德意志那么更多。

〞这些〝城市〞能够(D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会活期分地给农民耕种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气3.欧洲乡村末尾发作新变化,纷繁展开垦殖运动的时间是〔 C 〕A.9世纪以后B.10世纪以后C.11世纪以后D.12世纪以后4.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A.东罗马消亡后,西欧城市开展起来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发生的C.随着工商业的开展,市民阶级构成了D.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预备了条件5.11世纪以后,欧洲乡村发作了一些新的变化,表如今〔 D 〕①各地纷繁展开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域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益〔 B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休息者D.城市树立者7.〝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益,遭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维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级作为第三等级,列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资料说明城市居民〔 A 〕A.位置失掉了提高B.寓居环境失掉改善C.饮食质量失掉改善D.经济失掉了开展8.11世纪以后,欧洲乡村发作了一些新的变化,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其突出表现为〔D 〕①庄园劳役量不时添加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置劳役豁免权③农奴可经过交纳迁移税分开庄园④农奴被禁锢在庄园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外部农业和手工业等范围出现了新型的消费组织方式,其基本缘由是〔 C 〕A.社会分工的扩展B.商品货币关系的开展C.消费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10.〔2021年福建龙岩模拟〕从10世纪末尾,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催生了市民阶级,在实质上预示着〔 D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位置B.工商业兴旺C.民主自在思想的发生D.资本主义萌芽二、非选择题11.阅读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2.从14一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图中得出的信息最准确是A.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D.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业领域,“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在手工业领域,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这表明当时的欧洲()A.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C.热衷新航路和三角贸易 D.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4.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正确把握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

现有如下描述,15至16世纪,某些西欧国家的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领主的土地,雇佣无地农民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试推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A.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B.私有制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5.“这些企业家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乡下闲着的、靠计件工资从事劳动的手艺人。

这种“外包”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利润,而不是“价格公平”,企业家们在支付原材料和人力费用上尽力压低价格,而在出售产品时则尽可能抬高价格,以确保其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材料反应了()A.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 B.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C.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6.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含答案)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考过关训练(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共90分)1.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

这主要说明()A.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2.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A.逃离庄园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3.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开展的垦殖运动中,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这一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①领主②农民③贵族④手工业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这得益于哪一运动的展开()A.圈地运动B.集体化运动C.反殖运动D.垦殖运动5.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社会城市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城市居民B.—些商人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C.商人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D.城市居民没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6.13世纪以后,手工业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表现是()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B.手工业者主要为自己生活而生产C.手工业者开办手工业作坊D.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7.每一种文明都有特有的地域特色。

下列说法符合哪一古代地域文明的特征()①农业为经济基础②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集中土地③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城市居民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资本主义化A.古典时代的雅典B.古代阿拉伯国家C.中世纪晚期的西欧D.东汉后期的中国8.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限时训练)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限时训练)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A.雇佣关系的形成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经济的发展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

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工场C.现代工厂D.手工业作坊3.(2023·陕西西安·校考三模)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是()A.租地农场出现得最典型、最早的国家是意大利B.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C.城市出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D.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地位不断削弱4.(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出西欧()A.城市的自由风气B.城市人口的增加C.庄园经济的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2023·江苏宿迁·校联考三模)“农奴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兴起;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上述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封君封臣制的确立与完善B.庄园经济的兴起C.中世纪城市的自由与自治D.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2023·湖北黄冈·统考二模)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

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A.富裕农民B.手工业者C.骑士D.乡绅2.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

下列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般是作为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巨大B.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C.这些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D.所有城市都发动了武力争取自治权的斗争3.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的原因有()①农产品的富余②城市需求的增加③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他们()①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②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③将产品推向市场④生产的产品自给自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西欧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的方式有()①承租②购买领主的土地③转租④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19·四川)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A.手工作坊B.手工工场C.工场手工业D.租地农场7.(2019·内蒙古)“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8.在11、12世纪,法国琅城的市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其斗争的主要目的是()A.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B.反对种姓制度,宣扬众生平等C.摆脱封建领主,争取自治D.扩大公民权利,召开公民大会9.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垦的土地的主人是()A.垦殖者B.领主C.国王D.农民10.14世纪,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3---14课同步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3---14课同步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③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中世纪后期,农奴对领主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和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方式有()①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②缴纳迁徙税③向庄园法庭起诉④逃离到自由城市并居住满一年零一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面示意图体现的是 ()A.租地农场的建立B.分散的手工工场C.土地集中趋势D.集中的手工工场4.庄园制度使得中世纪的西欧经济逐渐在废墟中恢复发展,并催生了新的文明种子——资本主义萌芽,使得西欧在近代领先世界。

由此可知西欧庄园()A.成为西欧走向近代的标志B.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确立C.促进了欧洲奴隶社会瓦解D.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5.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

下面是一幅与西欧手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示意图,从这幅图中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出现在农村B.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手工工场的出现早于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D.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6.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许多小作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工场手工业的分支机构,小作坊主不过是大作坊的居间人,小作坊的劳动者实质上是大作坊的()A.投资人B.消费者C.雇佣工人D.合作伙伴7.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和城市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A.规模扩大并出现雇佣劳动关系B.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C.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D.市民阶层中的富裕者发展成为早期的资本家8.在西欧,当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后,发生的变化不包括()A.他们变成新的领主,收取地租B.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C.他们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D.他们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9.“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A.殖民活动B.合作化运动C.垦殖运动D.土地改革2.中世纪晚期,随着垦殖运动的发展,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有了独立的权力,这些权力包括()①司法权②立法权③行政自治权④监督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4.13-14世纪,成为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①富裕农民②骑士③乡绅④贵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13、14世纪欧洲城市居民主要有()①农民②农奴③手工业者④商人⑤银行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⑤D.③④6.马克思指出:“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造成欧洲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农村资产阶级的形成C.农村生产分工更细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下降7.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

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垦殖运动的开展B.农村社会结构变化C.庄园经济的发展D.雇佣劳动关系出现8.3世纪,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因有()①分工细化②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③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④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西欧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生产方式更新的最大特点是()A.农业以自给自足为主B.手工业为自己生活而生产C.农业、手工业生产集中化D.农业、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10.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A.农场主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B.养殖生产规模更大C.农场主与劳动者的联系不紧密D.大量使用奴隶劳动11.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
2.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

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号召
B.领导人物的号召
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
3.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
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
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论述了中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5.“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
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6.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法国
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

这反映了西欧()
A.远程贸易的发展
B.城市的发展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科技的发展
7.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
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应是()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清明上河图》(部分)图二中古西欧集市
(1)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幅美术作品,从图中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2)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

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参考答案
1-7:BCDDAAD
8.(1)图一:交通方式多样化(牛马车、轿子、骆驼)、商业繁荣、城市建筑(城门、桥梁)、店铺、商贩、护城河、城市绿化等。

(言之有理即可)图二:沿街店铺、手工作坊、石块街道、服饰等。

(言之有理即可)
(2)封建社会;手工业、商业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文物、遗址、遗迹、文字记载等。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