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考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教案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9篇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 1【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0xx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0xx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梳理巩固背诵出师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梳理巩固背诵出师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25)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6)恐托付不效 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27)深入不毛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28)当奖率三军 奖:劝勉,鼓励 (29)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30)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31)至于斟酌损益 损:减少 益:增加 (3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言,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5.第六、七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 事?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受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 识梳理 巩固背 诵出师 表
形容词作名词,德才低的人 (8)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9)北定中原 名词作状语,向北
5.重点实词
(1亡
殂:死亡

出师表基础必学知识点

出师表基础必学知识点

出师表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出师表是东汉末年刘备致曹操的一封表状,表达了刘备志愿为国家
除奸,报效国家的决心和诚意。

2. 出师表分为六个部分:表章、初章、中章、末章、座右铭和签名。

3. 出师表的题目“表”指的是表状,表示向上级报告事务的文书形式;“出师”指的是出兵作战。

4. 出师表主要内容包括刘备表达将军、修德、恢复政权三个愿望,自
述对国家的忠诚与报效,要求出兵抵御外敌,重建汉室的决心和理由。

5. 出师表采用辞章体的文体,以叙述和说明为主,使用了大量的修辞
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6. 出师表中展示了刘备对时局的清醒分析和正确判断,表达了他为民
请命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汉朝兴衰的关切和忧虑。

7.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出的奏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
的历史和文学价值,被广泛传颂,并被列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1. 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

该文是一封刘备致益州太守刘璋的表状,表达了刘备愿意出山平乱的决心,并请求刘璋接纳自己的投降。

这封表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2. 文学价值2.1 表达出己方的决心和诚意文中通过表述刘备向刘璋表达自己出山平乱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刘备的聪明才智和统治才能。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该文的说服力,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志。

2.2 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刘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全文更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3. 历史文化价值3.1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出师表》是东汉末年的一封历史文献,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

这封表状体现了刘备致力于平定乱世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3.2 展现了刘备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刘备在这封表状中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表明他有能力统一天下、平定乱世。

这种表现不仅为刘备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也对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4. 文化传承意义4.1 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忠诚、孝道和正义,体现了中国人对正直和道德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出师表》弘扬了忠诚、正义和公平,对现代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义、勇往直前,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和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5. 结语总结来说,《出师表》这篇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期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它也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出师表(初三期末考点)

出师表(初三期末考点)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特殊待遇)7、开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3、陟.罚臧否..(陟,提升。

臧,善。

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

)(平,公平。

明,明察。

)(治)17、不宜偏私..(偏爱)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忠诚纯正)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

我)23、悉以咨.之(询问,征求意见)24、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通"缺",过失)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26、晓畅..军事(熟悉、通晓)27、举.宠为督(推举)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倾覆、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31、贞良死节....(贞,坚贞。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亲自)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33、不求闻达..(有名望,显达)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35、猥自..(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屈身俯就)..枉屈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感动激动)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39、尔来..(那时)40、寄.臣以大事(托付)41、夙.夜忧叹(早,早晨)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43、深入不毛..(这里是动词,不长庄稼)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

《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背景介绍
《出师表》是一篇历史名篇,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致曹魏皇帝曹叡的一封辞表。

这封辞表表达了诸葛亮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和决心辞职的意愿。

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1. 《出师表》是谁写的?
答:《出师表》是由蜀国丞相诸葛亮撰写的。

2. 《出师表》是写给谁的?
答:《出师表》是写给曹魏皇帝曹叡的。

3. 《出师表》的目的是什么?
答:《出师表》的目的是表达诸葛亮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和辞职的决心。

4. 《出师表》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出师表》的内容主要涉及诸葛亮对自己才能的自谦、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和对蜀国军事问题的建议。

5. 《出师表》是在何时写的?
答:《出师表》是在公元234年写的。

6. 《出师表》的影响力有哪些?
答:《出师表》被广泛传播,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诸葛亮忠诚于国家和职责的精神。

总结
《出师表》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诸葛亮的辞表的研读,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环境以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

这篇作品的影响力跨越了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

【考点】〔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

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

〔崩殂〕指帝王之死。

崩:皇帝死亡;殂:读作cú,死亡。

〔三分〕指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疲弊〕也作“疲敝”,疲乏凋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判断句,用助词“也”表示判断。

译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

诚:的确,确实。

秋:时候。

【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然而,侍从护卫的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

【考点】〔……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

然:连词,表示转折,译为“然而”或“但是”。

盖: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句中有三个“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内”“于外”“于陛下”,“于”是介词,这里都译为“在”。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扩大皇上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陛下”。

宜:应该。

“开张圣听”是动宾结构,“开张”是动词,意思是“扩大”,“圣听”是名词,意思是“皇上听闻”因此,如果直译,就是“扩大皇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也可译为“广泛听取意见”。

注意古今异义:现代汉语中“开张”指商店等开始营业。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光:动词,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湖心亭看雪》《出师表》(考点复习)

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湖心亭看雪》《出师表》(考点复习)

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湖心亭看雪》《出师表》(考点复习)《鱼我所欲也》(考点复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

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⑴[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⑵[恶]讨厌,憎恨。

⑶[患]祸患,灾难。

⑷[辟]同“避”,躲避。

⑸[如使]假如,假使。

⑹[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⑺[是心]这种心。

⑻[丧]丧失。

⑼[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⑽[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⑾[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⑿[蹴]踩踏。

⒀[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⒁[万钟]优厚的俸禄。

⒂[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⒃[辩]同“辨”,辨别。

⒄[何加]有什么益处。

⒅[奉]侍奉。

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⒇[得]同“德”,感恩、感激。

(21)[与]同“欤(yú)”,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3)[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已]停止。

(25)[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答案】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三.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恢弘(hóng)菲薄(fěi)(bó)陟(zhì)臧否(zāng)(pǐ) 攸(yōu)以遗(wèi)陛下裨补(bì)猥(wěi)自枉(wǎng)屈夙(sù)庶(shù)竭驽(nǔ)钝咎(jiù)咨诹(zī)(zōu) 昭(zhāo)遗诏(zhào)十.重点语句翻译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怪大事”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十二.基本要点: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十四.相关链接:(一)相关诗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十五.五开放性试题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

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

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

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