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

合集下载

经典古文100篇

经典古文100篇

经典古文100篇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最好的十篇古文

最好的十篇古文

最好的十篇古文古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辉煌。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为您介绍最好的十篇古文,以期能够带给您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1.《论语》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学而篇》、《为政篇》等都言简意赅,道出了古人对待学习和做人的深刻思考。

2.《孟子》孟子:《孟子》是反映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思想的著作。

其中,《尽心篇》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倡导以仁义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3.《庄子》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其中,《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4.《楚辞》屈原:《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的诗歌作品,其中《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以其辞章华丽、意境深远而闻名。

5.《史记》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内容详实而全面。

其中,《太史公自序》以独特的史家角度叙述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缘由和立意。

6.《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宏大画卷。

7.《诗经》诸子百家:《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近300首歌曲、赋诗等多种体裁。

这些古老的诗歌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8.《论衡》王充:《论衡》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王充的著作,被誉为“古文辞赋之精华”。

其中,《充虚篇》以独特的观点揭示了人生的虚妄与无常。

9.《陶渊明集》陶渊明:《陶渊明集》是中国古代农民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其中《归园田居》以其深情、质朴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10.《老子》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以简洁、深邃的语言阐述了道家的核心思想。

其中,《道德经》以其哲学性和启示性被广泛传诵。

以上便是最好的十篇古文,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经典必读的十大古文名篇原文

经典必读的十大古文名篇原文

经典必读的十大古文名篇原文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古代经典古文赏析精选【10篇】

古代经典古文赏析精选【10篇】

【导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蕴含着华夏⽂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所以,接触和学习古⽂就是接受中华博⼤精深⽂化的熏陶,可以提升⼈的视野、情怀、境界和修为!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古⽂赏析精选【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经典古⽂赏析精选 曹刿论战 左丘明〔先秦〕 ⼗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者谋之,⼜何间焉?”刿⽈:“⾁⾷者鄙,未能远谋。

”乃⼊见。

问:“何以战?”公⽈:“⾐⾷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对⽈:“⼩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牺牲⽟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忠之属也。

可以⼀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之。

刿⽈:“未可。

”齐⼈三⿎。

刿⽈:“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夫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赏析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番评论,并在战时活⽤“⼀⿎作⽓,再⽽衰,三⽽竭”的原理击退强⼤的齐军的史实。

⽂章的语⾔,⽆论是叙述还是⼈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中散句、排⽐、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的⽣动效果。

其中曹刿的语⾔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信的⼼态。

第⼀段:从开头⾄“战则请从”。

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这⼀段可分两层。

第⼀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的对话,⼀⽅⾯揭⽰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位素餐的情况,为后⽂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显⽰了曹刿关⼼国事,同时也暗⽰了他是⼀个有远谋的⼈。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古文观止》里10篇短篇古文,全是经典

《古文观止》里10篇短篇古文,全是经典

《古文观止》里10篇短篇古文,全是经典诗词精品集《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一部供私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书名“古文观止”的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

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10首最短的古文,全是经典,一起来读一遍吧!《齐桓下拜受胙》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齐侯将下拜。

孔曰:“且有后命。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解读】《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丘明的《左传》。

这是篇短文,记录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

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读】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全文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评价】清·谢有煇《古文赏音》: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

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经典必读的十大古文名篇原文

经典必读的十大古文名篇原文

2019-10-09 11:33:27 文/崔涵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篇篇经典的古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上的瑰宝。

以下是小编查询整理的经典必读的十大古文名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1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 《前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
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分别是出师表、祭十二郎文、陈情表、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兰亭集序、师说。

1、出师表:《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2、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3、陈情表:《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4、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5、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7、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8、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9、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10、师说:《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