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最后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卷(附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1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赣南客家围屋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其中江西省赣江上游龙塘镇忠诚村的团龙围以“三姓共建同住”的历史而闻名,经过210多年的风雨春秋,当初的三户人家几十人已经开枝散叶到如今的1200多人。
小组聚落依山就势,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上。
下图为“团龙围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而没有布局在山谷盆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军事安全B. 传统文化C. 土地资源D. 地质灾害2. 团龙围历史闻名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是()A. 以防御功能为首位B. 团结协作、诚信正义C. 以宗族关系为纽带D. 山水相依、风景优美【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坡地和盆地和军事没有关系,A错误;坡地和盆地和文化关系不大,B错误;盆地地势低平,耕地资源多,发展农业,坡地耕地少,作为居住用地,不占用耕地,C正确;坡地容易受滑坡影响,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团龙围作为客家围屋,确实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但防御功能并非其独特文化的核心,A错误;团龙围以“三姓共建同住”的历史而闻名,这体现了客家人团结协作、诚信正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团龙围历史闻名的重要原因,也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B正确;团龙围作为客家围屋,确实以宗族关系为纽带,但宗族关系并不是其历史闻名的独特文化,C错误;团龙围的山水相依、风景优美是其自然环境的特色,但并不是其历史闻名的独特文化,D错误,故选B。
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地理及答案

★启用前注意保密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一)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迁移是在经济因素、舒适性因素、制度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舒适性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断加强。
图1示意2011--2017年我国三大人口迁入区迁入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2011--2017年,京津冀地区非户籍净迁人人口多于珠三角地区,而户籍净迁人人口却远少于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因为京津冀地区A.流动人口总量大B.落户政策更加严格C.人口老龄化严重D.户籍人口比例较高2.近年来,我国三大人口迁人区净迁人人口增长趋缓,从舒适性因素来看,最可能是因为这三大地区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B.生活成本较高C.义务教育学位紧张D.医疗资源不足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M村海拔约1800米,地形崎岖,曾经因过度开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80年代末,该村开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但2000年以来,该村因生态环境改善导致的土地撂荒面积却不断增加,目前已占撂荒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稀释作用弱 盐度较高 1 月该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正值梅雨天气 海面蒸发量 小 椒江径流量大 河水稀释作用强 盐度低 # 分
18
3. 此次“倒夏寒”天气的成因可能是
①太阳高度角小
②暖空气势力较弱
③云层遮挡阳光
④冷空气势力较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倒夏寒”天气对广西地区的影响是
A. 交通运输受阻中断
B. 柑橘开花时间延迟
C. 油菜作物遭受冻害
D. 水稻可能减产减收
1998 年 10 月 22 日,超强飓风登陆中美洲洪都拉斯地区,最大风速达 290km/h,
(2) 分析台州湾 8 月盐度较 6 月高的原因。(8 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斜滩镇(图 8) 地处福建省寿宁县南部,多条河流在此交汇,可通过水路经福安市出 海,曾是寿宁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斜滩镇种茶历史悠久,茶叶远销海内外,是历史上 有名的“茶码古镇”。1957 年,福(安) 寿(宁) 公路修通,斜滩镇逐渐衰落,2016 年该 地被福建省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 分析历史上斜滩镇成为“茶码古镇”的原因。(6 分)
(2) 说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斜滩镇逐渐衰落的原因。(4 分)
(3) 斜滩镇内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古建筑,但陈旧的房屋和狭窄的道路限制了斜滩镇 的进一步发展。有人主张应对古城进行保护,还有人主张应对古城进行开发。请提出 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 分)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近几年新疆海鲜养殖业快速发展,对虾、螃蟹等鲜活水产已占领本地市场,并通过冷链物流运往我国东南等地区,以其特有品质博得消费者青睐。
部分水产完成风干、盐焗等加工工艺后亦大量销往其他省市及海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东南地区相比,新疆海鲜特有品质形成的原因是()A. 水域盐度高B. 昼夜温差大C. 太阳光充足D. 生长周期长2. 新疆水产品用于加工的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有()①物流成本较高②当地地广人稀③加工技术发达④加工附加值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新疆水产养殖的密度明显低于沿海省份,主要原因是()A. 养殖技术落后B. 环境承载力低C. 劳动力供应少D. 市场需求量小【答案】1. D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新疆地处内陆,纬度较东南地区高,热量条件较东南地区差,海鲜生长缓慢,生长周期较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D正确;水域盐度高不是新疆海鲜特有品质形成的原因,A错误;昼夜温差大导致水温温差大,不利于海鲜的生长,B错误;太阳光充足,利于海鲜生长,但不是新疆海鲜特有品质形成的原因,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新疆水产品用于加工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有距离市场较远,物流成本较高,加工后运输成本降低,①正确;当地地广人稀,市场需求量小,②正确;新疆经济落后,加工技术较差,③错误;水产品加工附加值相对较低,④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题详解】新疆水产养殖的密度明显低于沿海省份,主要原因是新疆地处内陆,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环境承载力低,B正确;养殖技术落后,劳动力供应少,不是密度低的主要原因,A、C错;据材料“部分水产完成风干、盐焗等加工工艺后亦大量销往其他省市及海外”可知市场需求相对较大,D错。
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分析方法1.市场需求的变化(1)供不应求: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该农产品价格上涨,促使生产规模扩大;(2)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生产规模缩小。
2024高三地理一模试卷

2024高三地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C.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D.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2. 以下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24小时B.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C.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D.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南向北3. 以下关于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层的厚度是均匀的B. 大气层对地球有保温作用C. 大气层的密度是自下而上逐渐增大D. 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氧气4. 以下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B.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C. 水循环是单向的D. 水循环不包括蒸发5. 以下关于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由一个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的运动是固定的C.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震和火山的分布D.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是静止的6. 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干燥B.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C.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D. 极地气候全年温暖7. 以下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洋流只影响海洋生物B. 洋流是海洋中水体的流动C. 洋流对气候没有影响D. 洋流是季节性的8. 以下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是由矿物质组成的B. 土壤中没有生物活动C. 土壤是不可再生资源D. 土壤的肥力是固定的9. 以下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被分布与气候无关B. 植被可以改善气候C. 植被对土壤没有影响D. 植被分布是随机的10. 以下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无关B. 人口分布是均匀的C. 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有关D. 人口分布与地形无关(以下题目略,共30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及产业体系完善度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
光伏装备制造业包括晶体硅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多个环节。
下图示意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扩张路径及空间布局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产业发展初期,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主要集聚于()A.东部中心城市B.东部一般城市C.中部中心城市D.中西部资源型城市2.基于模式甲布局的企业主要考虑()A.原料B.劳动力C.市场D.技术3.从差异化竞争角度看,未来东部光伏装备制造业应侧重()A.增建光伏电站B.构建全产业链C.加快产业转移D.加强技术创新为探讨厦门岛32个地铁站点附近共享单车供需平衡问题,促进“单车+轨道”的高效接驳,某研究对该岛各地铁站点周边800m范围内用地情况及共享单车接驳量(5个工作日)进行统计(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吕厝站可能位于()A.岛中心区B.岛边缘区C.工业区D.绿化休憩区5.下列站点中最需增加共享单车供给的是()A.湿地公园站B.蔡塘站C.观音山站D.吕厝站了解我国水土资源配置状况,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耕地与水资源的省域分布(不含港澳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A.西藏B.广东C.宁夏D.黑龙江7.针对图示反映的问题,合理的措施是()A.扩大耕地面积B.优化水源调配C.加强退耕还林D.保护湖泊湿地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是介于大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矮行星。
下图为谷神星最近一个公转周期(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8日)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地球相比,谷神星()A.距太阳较近B.太阳高度角较大C.极昼范围较小D.四季较分明9.在公转轨道中,谷神星近日点时间可能临近()A.升分日B.北至日C.降分日D.南至日2024年初,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地理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影响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化水平及消费水同等。
13.北京市的街道大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形成这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职能B. 交通条件
C. 地表形态D. 水源分布
【答案】C
【解析】
受历史因素影响,古时封建社会人们受“天圆地方”的思想影响,把道路建成“方格状”,街道多为东西-南北走向,皇宫修建成坐北朝南,所以北京二环路内道路呈方格状;在现代时期城市建设中,为使北京交通更为便捷,政府修建了二环至五环环行马路,加强了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政府修建了多条向城外呈放射状的马路,加强了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形成了北京的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城市向周边面状延长是因为北京市周边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利于城市向四周延长。故答案选C项。
2.如图为天体系统的绕转关系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天体,a为恒星,椭圆表示天体运行的轨道。( )
A. a肯定是太阳B. 包含二级天体系统C. c肯定是地球D. 包含三级天体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天体系统的绕转关系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天体,a为恒星,不肯定为太阳,A错误;
椭圆表示天体运行的轨道,c绕转a是一级天体系统,b绕转c也是一级天体系统,故包含二级天体系统,B正确;
7.如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缘由之一,是温室气体增多导致( )
A. 甲辐射增加
B. 乙辐射增加
C. 丙辐射增加
D. 丁辐射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获得图中信息即可。
【详解】依据所学学问,据图可知,甲为太阳辐射,乙为地面长波辐射,丙为大气辐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丁为大气逆辐射,它是大气保温作用(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缘由;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缘由之一,是温室气体增多导致丁辐射增加。
2023届广东省高三最后一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广东省高三最后一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TOD理念倡导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整合,使公交、轨道站点真正成为组织城市生活的中心。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轨道TOD 水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轨道TOD综合水平最高的城市是()A.哈尔滨B.深圳C.上海D.广州2.城市轨道TOD数量指数较高的地区位于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质B.气候C.人口D.技术2022年12月27日15时37分,太原(37°27'N~38°25'N,111°30'E~113°09'E)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高分十一号04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为我国2022年的航天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下图为工作人员拍摄的高分十一号04卫星发射场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卫星发射当天太原()A.日出早于地方时6:00B.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最大值C.昼长接近一年中最短时间D.自转线速度接近最大值4.拍摄者位于发射塔的()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下图为松嫩平原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A.铁力处花岗岩形成年代最老B.剖面线西端的岩层为侵入岩C.通肯河与呼兰河间有向斜构造D.林甸处第四纪沉积物厚400米6.绥化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古生代岩浆侵入——古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B.中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古生代岩浆侵入C.中生代沉积——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D.古生代岩浆侵入——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挤压褶皱南方涛动是指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市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异于多年平均值的大气变动现象,其指数(SOI)等于塔西提岛减去达尔文的海平面气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最后一模试题及答案“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涌现了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形成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
读下图,回答1~3题。
1.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A.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B.气候变化C.河流整治 D.交通便利2.新的运营模式()A.增加产品库存 B.依赖信息联系C.增加销售环节 D.增加销售成本3.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滇越铁路北起我国昆明市,南至越南海防市,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在当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被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
该铁路线全长854千米,荟萃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上绝无仅有。
2003年6月,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
下图示意滇越铁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滇越铁路线被称为“世界工程奇迹”是由于A.地质地貌复杂,修建难度大B.少数民族聚集,风俗文化独特C.历史文化悠久,科研价值高D.地跨两个国家,由法国人修建5.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B.加快资源掠夺外运C.完善铁路运输网络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6.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是因为A.中国旅客出境线路增多B.越南境内陆上交通不便C.中国境内自然灾害多发D.越南客货运输需求增大加利利湖(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
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水量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是比较稳定的。
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据此完成7~9题。
7.死海与加利利湖两湖区()A.均属于内陆咸水湖 B.均有丰富的地热资源C.均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D.水量年际变化均较小8.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包括()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C.河流水 D.地下水9.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将导致()A.湖区气温日较差变小 B.湖泊盐度明显上升C.湖区周边风沙灾害增多 D.湖区渔业资源增多悬瀑是从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跌水是从陡坡上跌落的落差不大的水流。
下图为河南云台山红石峡某段河谷纵剖面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段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地壳持续下降、流水沉积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持续抬升、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11.最有可能含有大量跌水的区域为A.第1级瀑布--第2级瀑布B.第2级瀑布--第3级瀑布C.第3级瀑布--第4级瀑布D.第4级瀑布--第5级瀑布36.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1)简述A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6分)(2)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6分)(3)分析甲地沙漠广布的原因。
(4分)(4)有人主张该区域建设重化工业基地,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6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约4583km2。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洄游类珍稀鱼类,主要栖息在青海湖的西北部,生长缓慢。
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是青海湖入湖的主要河流和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环青海湖地区的农业开发,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上修建了许多河流大坝,并建设了许多农场,建于1958年的青海湖农场(图中的甲地)位于沙柳河下游三角洲冲积平原,是构成了环青海湖农场的主体,由于灌溉便利,2010年以前甲农场有开垦耕地 1.52万km2 。
下图为青海湖水系示意图。
(1)分析青海湖西北部水域湟鱼丰富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甲农场发展灌溉农业对湟鱼生长繁殖的影响。
(6分)(3)说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环青海湖入湖河流上建设大坝的主要目的。
(6分)(4)为保障青海湖湟鱼生长繁殖,保护生态环境,说明当地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6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根据携程网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 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俄罗斯、马尔代夫、印尼、朝鲜、南非等10个国家的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地,中国游客在这些国家国际游客中的占比最高达30%。
归纳中国出境游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有着“国家中央公园”和“陕西绿肺”之称,是八百里秦川的生态安全屏障。
但长期以来,一些人把秦岭当成自家的后花园,在秦岭北麓违法占用大量林地、耕地和基本农田,违规修建别墅1000多栋。
下图为秦岭别墅图片。
(1)说明秦岭违建别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的不利影响。
(6分)(2)针对这种情况为当地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4分)最后一模地理答案【解析】第1题,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A对。
气候变化、河流整治、交通便利不是全产业链集聚的主要原因,B、C、D错。
第2题,新的运营模式依赖信息联系,通过互联网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等环节联系起来,B对。
产品库存、销售环节原来就存在,A、C错。
联系加强,销售成本可能降低,D错。
第3题,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②对。
当地经济发展,减少人口迁出率,①错。
有利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③对。
人口迁出减少,降低老龄化人口比重,④错。
D对,A、B、C错。
【答案】1.A 2.B 3.D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由图可知,该铁路主要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对工程技术要求高,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工程修建难度大;其他选项与“工程奇迹”无多大关系,故A项正确。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结合该铁路是“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的历史以及图中显示该铁路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地区可以得知,当初该铁路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内陆资源掠夺与外运,故B项正确。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中国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虽然日益完善,但不会停止滇越铁路客运以满足旅客出境需求;滇越铁路中国段在云南省境内,地质地貌复杂,降水丰富,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为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故停止客运,同时客运转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中国停运铁路客运与越南无关,故C项正确。
【解析】第7题,死海与加利利湖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且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第8题,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加利利湖周边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没有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融水补给。
第9题,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将导致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周边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加利利湖有河流注入和流出,故水量减少后,湖泊盐度不会有明显变化。
【答案】7.B 8.B 9.C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从图文材料可知,该段河谷发育有 5 级瀑布,说明该区在红石峡谷形成期间至少有过5次速度较快的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壳抬升,在瀑布之间地势相对平坦处是相对平稳的地质活动时期,即地壳间歇性抬升;瀑布一般是流水侵蚀而成,故B项正确。
1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从图像材料可知第1级瀑布--第2级瀑布之间地表多次起伏,含有数量较多但高差不大的陡坡,故A项正确。
解析:第(1)题,A国地理位置的特点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回答。
第(2)题,需要从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状况回答。
第(3)题,甲地沙漠广布的原因可以从海陆位置等方面回答。
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保证理由和观点一致即可。
36.答案:(1)大致位于40°N~50°N、50°E~80°E,地处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交通要道,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也是中亚地区国土最辽阔的国家;西濒里海,南邻咸海;与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国接壤;处于众多宗教和民族聚居区的结合部。
(2)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和南部为山地、丘陵,且沙漠广布,中部、北部和西部为平原。
(3)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地形阻挡作用强烈,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4)赞成。
理由:该地油气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不赞成。
理由:该地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建设重化工业基地污染严重;科技较为落后;市场需求小。
37.【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
第(1)问,青海湖西北部水域湟鱼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光照水温、回游繁殖和浮游生物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2)问,甲农场发展灌溉农业对湟鱼生长繁殖的影响可从河流水量减少、筑坝阻挡回游路线、水体污染等方面说明即可。
第(3)问,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环青海湖入湖河流上建设大坝的主要目的主要从灌溉、供水、养殖、减灾等方面说明即可。
第(4)问,保障青海湖湟鱼生长繁殖和保护生态环境当地应采取的积极措施可从调整农业结构、建设人工养鱼基地、拆除拦河大坝、加大执法力度和宣传教育等角度说明即可。
【参考答案】(1)青海湖西北部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水温高,利于鱼类生长;(2分)青海湖西北部入湖河流多,是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洄游规模大,繁殖量大;(2分)入湖河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较多,为湟鱼提供丰富饵料。
(2分)(2)农业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小甚至断流,影响湟鱼洄游繁殖;(2分)农业引水灌溉筑坝阻挡湟鱼洄游路线;(2分)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和水域污染,导致鱼类死亡等。
(2分)(3)灌溉农田,提高农业产量;增加蓄水量,保障居民用水;发展养鱼业,增加居民收入;调节径流量,减轻洪涝灾害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4)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湟鱼人工放养基地,投放育苗,人工育鱼;逐步拆除拦河水坝,疏通和修建湟鱼洄游通道;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禁止捕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43.【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
中国出境游的特点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