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一分钟学会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计算蒸发量的情况,比如农民需要了解农作物的蒸发量,工厂需要计算设备的蒸发量等。
虽然计算蒸发量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实际上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计算。
首先,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液态到气态的质量。
在计算蒸发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液体的特性,比如密度、表面积、温度和大气压强等因素。
这些因素将会影响蒸发率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量 = (液体初始重量 - 液体最终权重) x 蒸发时间其中,液体初始重量指的是放置在容器中的液体重量,液体最终权重指的是在蒸发过程中液体重量的最终状态,蒸发时间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容器,容器中放置了1000克的水,初始重量就是1000克。
我们将其放置在室温下,然后每天测量容器中的水重量。
三天后,我们发现容器中的水重量只有950克了。
这意味着有50克的水已经蒸发掉了。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蒸发量:蒸发量 = (1000克 - 950克) x 3天 = 150克因此,在这个实例中,水的蒸发量是150克。
需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任何类型的液体的蒸发量,但是不同的液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密度和蒸发速率,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也将有所不同。
此外,大气压强、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计算蒸发量并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需要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影响蒸发量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计算蒸发量并正确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
水利知识点总结

水利知识点总结一、水利的定义和意义水利是指人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管理和保护的技术与工程体系。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维护水资源安全、保障农田灌溉、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文学基础知识1. 降水量:指某个地区在特定时间内通过降水的形式沉积在地面上的水量。
常用单位有毫米和立方米。
2. 蒸发量:指水从地表或水体蒸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常用单位有毫米。
3. 地表径流:指降雨水在地面流动形成的河流、湖泊等。
4. 地下水:指地下沉积层中储存的水资源,是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源。
三、水利工程1. 水库:是人工修建的蓄水工程,用于调节河流的径流、发电和灌溉等。
2. 水电站: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对发电起到重要作用。
3. 灌溉系统:包括引水渠道、水门、喷灌装置等,用于向农田输送水源进行农业灌溉。
4. 河道整治:通过改善河道的水流动力条件,防止洪水、冲淤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5. 水务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质的监测和治理、水环境保护等。
四、水资源保护1. 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
2. 水污染防治: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
3. 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水-saving设备和技术,减少人们对水的过度利用。
五、水利问题与挑战1. 水资源短缺: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2. 水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受到各类污染物的威胁,需要加强治理工作。
3. 水灾害: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做好应对和减灾工作。
六、未来发展趋势1. 水资源综合管理:通过整合各类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2. 智慧水利: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水利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 生态水利: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蒸发面积与蒸发量的关系

蒸发面积与蒸发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蒸发量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液体被蒸发成蒸汽的质量或体积。
蒸发面积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蒸发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这是因为更大的蒸发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液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液体分子从液体表面逃逸到空气中的可能性。
然而,除了蒸发面积,蒸发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物性(如表面张力、粘度等)、温度、气体流动速度等。
在相同的蒸发面积下,液体的物性、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此外,蒸发公式也反映了蒸发面积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
蒸发公式为:m∝S(F-f)/P,其中m为蒸发量,S为蒸发面积,F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f为实际蒸气压,P为外压。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蒸发面积S与蒸发量m成正比,即蒸发面积越大,蒸发量也越大。
综上所述,蒸发面积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1.罩式蒸发计算法罩式蒸发计算法是通过罩子的蒸发来计算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将一个罩子放置在待测量液体的容器上,并确保罩子与容器的边缘紧密贴合,以防止气体泄漏。
-在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液体。
-将罩子放置在容器上,然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24小时。
-24小时后,取下罩子,测量罩子上的液体量差。
2.风速法风速法是通过测量蒸发表面上的风速来计算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在待测面上放置一个蒸发器,并测量蒸发表面上的风速。
可以使用风速计或其他风速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
-记录一定时间内的风速,例如1小时。
-根据测量的风速值和所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3.赛默风箱法赛默风箱法是一种简便的蒸发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类容器。
具体步骤如下:-将待测容器放置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将封闭环境中的风速调节到一个特定的数值,例如1米/秒。
-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小时),测量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可以使用湿度计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湿度变化值,结合环境的风速和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温度:温度对蒸发量有很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量也越大。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越大,蒸发速度会相对较慢。
-风速: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也较大。
风速越大,蒸发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液体特性: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蒸发特性。
例如,表面张力越小的液体,蒸发速度通常也会越快。
总之,蒸发量的计算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进行蒸发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液体特性以及所需的精度等因素。
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冷却塔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总冷却循环水量的蒸发量=E + C☆基础热力学☆基础空气调节学E=72 × Q × ( X1 – X2)=L ×△t /600E : 蒸发量kg/hQ : 风量CMMX1 : 入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X2 : 出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t : 冷却水出入口的温度差℃L : 循环水量kg/h§局部蒸发量C这是由冷却水塔本身结构上所引起。
当冷却循环水的压力<相同条件下水的蒸发压力,冷却循环水的系统会有闪烁(flash)发生,造成局部蒸发现象(cavitation),这种蒸发量通常仅为冷却循环水量的0.1%以下。
在计算局部蒸发量C 时,我们均假设局部蒸发量 C 占全部冷却循环水量的0.1%。
凉水塔补水=蒸发量+排污量+飘散损失+泄漏一般凉水塔内水份的蒸发量不大,约为进水量的1~2.5%.1、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总冷却循环水量的蒸发量=E + C☆基础热力学☆基础空气调节学E=72 × Q × ( X1 – X2)=L ×△t /600E : 蒸发量kg/hQ : 风量CMMX1 : 入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X2 : 出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t : 冷却水出入口的温度差℃L : 循环水量kg/h§局部蒸发量C这是由冷却水塔本身结构上所引起。
当冷却循环水的压力<相同条件下水的蒸发压力,冷却循环水的系统会有闪烁(flash)发生,造成局部蒸发现象(cavitation),这种蒸发量通常仅为冷却循环水量的0.1%以下。
在计算局部蒸发量C 时,我们均假设局部蒸发量 C 占全部冷却循环水量的0.1%。
2、排污量: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浓缩倍数,来确定排放周期。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1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Evaporation)是指大气当中蒸发到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
分量。
它受到气温、湿度、风速、地表特征以及日照时数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蒸发量公式可用来表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蒸发量的
计算公式如下:
Evaporation= Ea×e ×s ×h× c
其中:Ea是气温的影响系数,e= ea×RH, RH是湿度的影响系数,s是日照时数的影响系数,h是风速的影响系数,c是地表特征的影响
系数。
2 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非常高的温度可以令地表湿度含
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大量水蒸发,温度越低,蒸发量越低。
湿度:湿度主要是取决于空气中的潮气,当空气中潮气多时,空
气容易吸收水分,这样气温即使比较高,也会减少蒸发量。
反之,湿
度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
这是因为风速越大,空气中流动
性越强,能够较快地将水份从地表带走,从而提高蒸发量。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越多,能够将水份蒸发的量也就越多。
晴天
可以使地表蒸发更多,而多云或雨天可以减少地表蒸发量。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也会影响蒸发量,如不同的地表反射率和透
过率,和地表吸收的热量的大小都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3 应用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的环境参数对水蒸发的影响,从而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这个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区域的水分循环情况和水分平衡,为
水资源调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完整版)锅炉基础知识(讲义)

锅炉基础知识第一章锅炉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一.锅炉的工作过程:锅炉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传递给容器内的水,使水达到所需要的温度(热水)或一定压力蒸汽的热力设备。
它是由“锅”(即锅炉本体水压部分)、“炉”(即燃烧设备部分)、附件仪表及附属设备构成的一个完整体。
锅炉在“锅”与“炉”两部分同时进行,水进入锅炉以后,在汽水系统中锅炉受热面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水或生成蒸汽,被引出应用。
在燃烧设备部分,燃料燃烧不断放出热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热的传播,将热量传递给锅炉受热面,而本身温度逐渐降低,最后由烟囱排出。
“锅”与“炉”一个吸热,一个放热,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设备。
锅炉在运行中由于水的循环流动,不断地将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全部带走,不仅使水升温或汽化成蒸汽,而且使受热面得到良好的冷却,从而保证了锅炉受热面在高温条件下安全的工作。
二.锅炉参数:锅炉参数对蒸汽锅炉而言是指锅炉所产生的蒸汽数量、工作压力及蒸汽温度。
对热水锅炉而言是指锅炉的热功率、出水压力及供回水温度。
(一)蒸发量(D)蒸汽锅炉长期安全运行时,每小时所产生的蒸汽数量,即该台锅炉的蒸发量,用“D”表示,单位为吨/小时(t/h)。
(二)热功率(供热量Q)热水锅炉长期安全运行时,每小时出水有效带热量。
即该台锅炉的热功率,用“Q”表示,单位为兆瓦(MW),工程单位为104千卡/小时(104Kcal/h)。
(三)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锅炉最高允许使用的压力。
工作压力是根据设计压力来确定的,通常用MPa来表示。
(四)温度温度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同时也是反映物质热力状态的一个基本参数。
通常用摄氏度即“t℃”。
锅炉铭牌上标明的温度是锅炉出口处介质的温度,又称额定温度。
对于无过热器的蒸汽锅炉,其额定温度是指锅炉额定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对于有过热汽的蒸汽锅炉,其额定温度是指过热汽出口处的蒸汽温度;对于热水锅炉,其额定温度是指锅炉出口的热水温度。
供热单位换算供热基础知识)

自治州市政公用行业安全生产培训=供热部分一.供热基础知识单位换算:(1)压强1bar(巴)=0.1MP a=1 Kgf/cm2=10mH2o=1×105P a (2)功、能、热量1GJ=109J=277.78kWh=0.2778MWh1J(焦耳)=0.24cal(卡)1W=1J/s=3.6 kJ /h(3)锅炉“出力”与锅炉“容量的换算”额定蒸发量俗称锅炉的“出力”额定热功率俗称锅炉的“容量”“出力”与“容量”的习惯换算(不准确):1t/h相当于0.7MW(4)1Kg标煤=7000Kcal=29300 kJ(5)热量,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
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
热量的公制为焦耳。
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目前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注意: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6)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要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节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
简单的说,供热计量就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就是“用多少热,交多少费”。
(7)热量表的构成: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计算器(积分仪)等部件组成。
(8)热量表的工作原理:由热源供应的热水(冷水)以较高(低)的温度流入热交换系统(散热器、换热器或由它们组成的复杂系统),以较低(高)的温度流出,在此过程中,通过热量交换向用户释放或吸收热量(注:该过程包括采暖系统和制冷系统能量交换过程)。
当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时,根据流量传感器给出的流量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给出的供回水温度,以及水流经的时间,通过计算器计算并显示该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却塔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总冷却循环水量的蒸发量=E + C
☆基础热力学☆基础空气调节学
E=72 × Q × ( X1 – X2)=L ×△t /600
E : 蒸发量kg/h
Q : 风量CMM
X1 : 入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
X2 : 出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
△t : 冷却水出入口的温度差℃
L : 循环水量kg/h
§局部蒸发量C
这是由冷却水塔本身结构上所引起。
当冷却循环水的压力<相同条件下水的蒸发压力,冷却循环水的系统会有闪烁(flash)发生,造成局部蒸发现象(cavitation),这种蒸发量通常仅为冷却循环水量的0.1%以下。
在计算局部蒸发量C 时,我们均假设局部蒸发量C 占全部冷却循环水量的0.1%。
凉水塔补水=蒸发量+排污量+飘散损失+泄漏一般凉水塔内水份的蒸发量不大,约为进水量的1~2.5%.
1、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总冷却循环水量的蒸发量=E + C
☆基础热力学☆基础空气调节学
E=72 × Q × ( X1 – X2)=L ×△t /600
E : 蒸发量kg/h
Q : 风量CMM
X1 : 入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
X2 : 出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
△t : 冷却水出入口的温度差℃
L : 循环水量kg/h
§局部蒸发量C
这是由冷却水塔本身结构上所引起。
当冷却循环水的压力<相同条件下水的蒸发压力,冷却循环水的系统会有闪烁(flash)发生,造成局部蒸发现象(cavitation),这种蒸发量通常仅为冷却循环水量的0.1%以下。
在计算局部蒸发量C 时,我们均假设局部蒸发量C 占全部冷却循环水量的0.1%。
2、排污量: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浓缩倍数,来确定排放周期。
3、飘散损失(飘水率)就是没有被风带出去的小水滴,这部分没有参加蒸发吸热,一般在0.3左右,一些厂家说能控制在0.001%,一般是估算的,不同品质的冷却塔的实际漂散率差别很大.
我年头刚设计过一个凉水塔,蒸发量的公式有两种。
1。
根据冷却水的换热量来算,可以近似认为冷却水放出的热量=蒸发潜热(空气的传热忽略不计)
即E*γ=Q*Cp*(t1-t2),其中E蒸发量,γ 水的汽化潜热,Q冷却水量,t 冷却水温度,Cp 水在15度的比热
2。
经验公式,设计计算时用的比较多,P=(0.1+0.002*θ)(t1-t2),其中P蒸发百分比=E/Q, θ空气的湿球温度
一般P在2。
5%左右
两种方法原理不同,第一种是纯粹的传热计算,第二种利用了空气湿度,热质同时传递理论,得到半经验公式。
但计算结果是近似的。
我们也用的第一种,在DL/T5339火电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也有一个计算公式
却塔处高温水消耗量的计算(Q4)
循环水采用无除水器式冷却塔,流量为自然蒸发加风损
Q4=(KΔt Q0+0.5%)Q0
式中:Q4——附加蒸发损失水量,T/h
Δt——循环水的进水与出水温度差,为7℃
Q0 ——循环水量,T/h
K——为系数,℃-1查得为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