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地畜牧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
高原山区高产早熟玉米杂交种康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原山区高产早熟玉米杂交种康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张祯勇;高明文;肖启银【摘要】康玉1号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川西北高原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
在2008-2010年甘孜州杂交玉米早熟组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8683.88kg/hm2,较对照阿单9号增产13.7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12.14 kg/hm2,比对照阿单9号增产7.82%。
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3个试点是第1位。
该品种种子顶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健壮,耐密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
2013年11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玉米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推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高山区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提高。
%Kangyu No.1,bred by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is a hybrid corn variet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early maturing and high resistance to diseases. In 2008-2010 early maturing corn regional trial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performance of Kangyu No.1 ranked first. The average yield of Kangyu No.1 in the two-year reached 8 683.88 kg/hm2,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yield of Kangyu No.1 increased by 13.72%. In the production experiment ,its average yield was 9 112.14 kg/hm2,increasing 7.82% by average against the control Adan No.9.Its yield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t all 5 experimental sites ,and performed best at the 3 sites. Kangyu No.1 showed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many aspects (strong seed emerging vigor from soil ,strong and well-growing seedings,high planted density tolerance,high and stableyield,good quality).In November 2013,Kangyu No.1 passed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o extension of agricultural variety approval commission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new variety of Kangyu No.1 is a great achievement of highland corn breeding. It has great potential to be extended to northwest plateau of Sichuan Province especially in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yield increase of corn in a large scale in those northwest plateau.【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53-53,59)【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康玉1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高原山区【作者】张祯勇;高明文;肖启银【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S334甘孜州境内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河谷平坝和高山峡谷区,是甘孜州的玉米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1万hm2。
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主要内容

《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主要内容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云南迪庆藏猪、甘肃合作藏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
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等特点。
藏猪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区,年平均气温7〜12℃、冬季最低-15℃、无霜期110〜190天、食物资源缺乏的严酷条件下,藏猪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
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独特种质特性。
2004年,藏猪正式列入《中国畜牧品种志》,被正式确定为地方原始猪种。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策略,从基因组水平充分揭示了藏猪特有高原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同时解析了四川盆地家猪在几千年的人工驯化过程中基因组中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进化方向。
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和发现:第一部分:藏猪和欧洲家猪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动物进化和家猪品种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该研究首先通过组装我国特有高原型猪种一一藏猪的基因组,与欧洲家猪杜洛克猪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揭示了猪基因组中大量功能基因在高原极端环境和强烈人工选择下出现的差异。
嗅觉、能量代谢、低氧适应、紫外线抵抗、血液循环系统的平滑肌发育、子宫内的血液运输和药物转运等基因在藏猪和家猪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进化趋势。
1.通过基因组大小的比较分析发现藏猪基因组比家猪基因组小了0.09Gb (9千万)碱基序列,且两者基因组仅有93.41%的部分共线,其差异堪比牦牛和家牛(共线性程度94%)差异程度。
此外,藏猪和家猪间186 Mb (1亿8千万)碱基的序列方向相反,其差异可比人与黑猩猩(基因组间反向序列为154 Mb (1 亿5千万))。
进一步分析发现藏猪和家猪的祖先可能早在69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甚至可能早于牦牛和家牛(49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500〜700万年前)。
优良牧草引种驯化与高产培育措施

优良牧草引种驯化与高产培育措
施
优良牧草引种驯化与高产培育措施
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优良牧草的引种驯化与高产培育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改善草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优良牧草引种驯化与高产培育的措施。
首先,优良牧草的引种是关键步骤之一。
引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苜蓿、狗牙根等。
引种时需要注意选择抗病虫害、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的牧草品种,以提高牧草的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
其次,引种后的牧草需要进行驯化。
驯化是为了使牧草更好地适应人工管理和畜牧生产需要。
在驯化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选育的方法,选择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提高优良性状的频率和占优势的个体数目。
同时,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再次,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需要进行高产培育。
高产培育的关键是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首先,合理
施肥是提高牧草产量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牧草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确保牧草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
其次,科学的灌溉技术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土壤水分特性,合理安排灌溉计划,确保牧草能够获得适量的水分。
此外,合理的剪刈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总之,优良牧草的引种驯化与高产培育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改善草地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进行引种驯化,并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牧草的产量,可以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畜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散养土鸡的养殖技术及品种选择

散养土鸡的养殖技术及品种选择散养土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
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声张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鲜美,价格高,利润大,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一、土鸡品种土鸡又被称为走地鸡、笨鸡,是从古饲养至今在野外自然觅食生长而成,具有较强地域特征的古老鸡品种,而这种土鸡通常有着丰富的营养,烹饪后也有着极为鲜美的味道。
1、固始鸡固始鸡是有着“土鸡之王”美誉,外观较为秀丽的蛋肉兼用鸡,因抗逆性强、饲养效益好而成为我国宝贵的家禽品种资源之一,并因鸡肉中含有丰富营养元素,烹饪后具有肉美汤鲜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2、清远麻鸡清远麻鸡是因募集的背侧羽毛上散落有细小的黑色斑点而得名,凭借小体型却有着皮薄骨软、皮下脂肪发达特点而成为中国活鸡出口的小型肉用鸡之一,像广东名菜白切鸡等菜品都是利用这个鸡种来制作的。
3、长汀河田鸡长汀河田鸡是一种以稻谷和玉米为主要食物,通常放养在竹山、果园等纯天然环境中,是全国八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并因这种鸡肉质细嫩,皮下脂肪适宜,鸡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而有着世界五大名鸡的美誉。
4、浦东鸡浦东鸡因成年鸡种可长到9斤以上,因此又有着九斤黄的别称,是中国体型较大,具有相对优良肉质的黄羽鸡种,年产蛋量可达100-130枚左右,而这个肉蛋兼用型鸡种出品的肉质不管是白斩、红烧等烹饪方式,均为上乘。
5、寿光鸡寿光鸡是山东寿光市特产,是在很多古籍中有所记载的中国四大鸡种之一,又被称为寿光慈伦大鸡,因具有高大的体躯,附在体躯上的羽毛黑色负有闪亮的光泽而较具特点,此鸡种产出的肉质细嫩、烹饪后风味鲜美,极受市场的欢迎。
6、泰和乌鸡泰和乌鸡是主要产于江西省泰和县的中国特有禽类,因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等十大特征,鸡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这种鸡全身从骨到肉再到内脏均可入药,并具有相对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有着“十全珍禽”的美称。
7、文昌鸡文昌鸡是主要产于海南省文昌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有着400多年养殖历史,具有皮薄肉嫩特点的中国知名土鸡品种,而这个海南省地方优良肉鸡品种海位于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其中以白切和海南鸡饭的做法可体会到鸡肉的鲜美。
山地放养草鸡技术

2003-3-20 7:31:16在生态条件较好的丘陵、草坡以放牧为主,辅以补饲的方式发展草鸡养殖,投资少效益高,值得大力推广。
一、环境。
选择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环境僻静,空气洁净的山地,最好是灌木林、荆棘林、阔叶林等,坡度不宜过大,丘陵地更适宜。
附近有清洁水源。
在放养区找一背风向阳的平地,用油毡、帆布、毛竹等借势搭一坐北朝南的很简易鸡舍,棚舍能保温、不积水即可。
二、品种。
土鸡品种可选宁都黄鸡、崇仁麻鸡等地方良种。
三、规模。
以每群1500-2000羽、每亩山地200 羽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放养的适宜季节为晚春到中秋。
四、管理。
草鸡 4 周龄前管理同常规,选一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人工育雏,脱温后再转移到山上放养。
为尽早让雏鸡养成上山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山上开始,每天早晨进行引导训练,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边吹哨并抛撒颗粒饲料,另1人在后用竹竿驱赶。
饲养员应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训导。
开始放养的几天,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 C 或复合维生素等。
补喂的饲料不加工业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出售前 3 个月不用抗生素和驱虫药林地放养柴鸡技术要点2008-05-02 21:041、山地选择:放养地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王干道路,且要求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附近有无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2、搭建棚舍:南方地区可在放养区找一背风向阳的平地,用毛竹、帆布、油毡等搭一坐北朝南的简易鸡舍,也可搭建塑料大棚,给鸡提供午休、憩息场所。
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可依山势建土窑洞,并搭建鸡架,供鸡晚上休息所用。
3、放养规模:一片林地以放养2000 羽为宜,规模大不便管理,规模小效益低。
晚春到中秋可放养,冬季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
4、放养方法:土鸡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良种鸡,34 日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再转移到山上放养。
《高原牛羊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高原牛羊生产技术》课程标准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限修课3.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及其他人员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畜牧兽医(西藏生源)专业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主要掌握高原牛羊的品种识别、饲料饲草调制、各阶段牛羊的饲养管理、牛羊场建设与管理等技术技能。
学完本课程可为在牛羊养殖场从事饲养员、技术员、管理员岗位的工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遗传育种》、《畜禽环境卫生》为本课程中牛羊生产中的日粮配合、选种选育、繁殖、牛羊场建设奠定畜牧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岗位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分步达到三个层次目标,即能执行牛羊养殖场的技术规范搞好牛羊的饲养管理、防疫卫生,能协助技术主管做好产品验收、外貌鉴定、生产性能测定、日粮配合等技术工作,能协助技术场长做一些管理工作。
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牛羊生产部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牛羊品种及高原特有品种的外貌特征,掌握其生产性能优缺点。
(2)了解高原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和饲料加工调制原理,掌握青贮、氨化、干草的调制技术,牛羊日粮配合技术。
(3)知道高原牛羊场的防疫与保健措施。
(4)了解奶牛及高原特色牛羊品种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掌握其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5)知道牛羊产品质量指标,掌握牛羊生产性能评定要点。
(6)了解环境对牛羊生产的影响及环境控制相关知识;掌握高原牛羊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基本理论。
(7)了解牛羊场的经营管理措施。
2.能力目标(1)能识别常见牛羊品种,并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牛羊品种。
(2)能合理利用及加工高原常见饲料,并能够根据牛羊营养需要合理配合饲料。
青藏高原的主要种植

青藏高原的主要种植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高原的西部,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由于其高寒环境和独特的地理条件,青藏高原上的农业种植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农作物种植。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的主要种植业。
一、畜牧业青藏高原作为中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宜牧业发展。
主要畜牧业动物有牛、羊、牦牛、马等。
这些动物对高原的适应性强,能够在高寒、低氧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畜牧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产业。
畜牧业在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奶制品,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畜牧业还促进了青藏高原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小麦种植青藏高原上的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由于高原的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小麦。
但在一些地势较低的山谷中,由于地势低于周围地区,温度相对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的种植。
小麦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
种植小麦不仅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粮食需求,还可以提供农民的经济收入。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也在逐渐增加。
三、高原蔬菜种植由于青藏高原气温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种植蔬菜的条件较为苛刻。
然而,一些高原山谷地带由于地理条件的独特性,气温相对较高,土壤肥沃,利于蔬菜的种植。
在这些地区,人们种植了一些高原蔬菜,如青椒、土豆、洋葱和胡萝卜等。
这些蔬菜除了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膳食需求,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销往其他地区。
四、草地种植青藏高原以其茂密的高寒草地而闻名于世。
草地覆盖了大片的高原地区,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有人统计,青藏高原的草地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地之一。
草地作为高原的主要植被,对于维持当地的地表水循环、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草地的牧草资源也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的重要基础。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的加剧,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开展《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 绿色发展研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 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
探索适合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模 式。
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参与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定期公开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相关信息,增强社 会监督力度。
支持公众参与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决策 和实施过程,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参与度。
加强舆论引导
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 意义和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 发展研究》
2023-10-30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现状分析 • 绿色发展理念在青藏高原草原畜
牧业中的应用 • 促进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
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地区, 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生态 环境。
力。
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保护青 藏高原草原生态环境,维护 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可 加快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的 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
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青藏高 原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途径,有助于确保畜牧
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草原退化 、环境污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山地畜牧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摘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百色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发展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了百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百色高原畜牧的现状、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品种选育;养殖技术;特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s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30-2
1 百色高原畜牧的发展现状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从2010年初开始,百色市结合林权制度改革狠抓林下经济产业,掀起了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的热潮。
养鸡业新增产值达8.2亿元,占全市水产畜牧业新增产值15亿元的53%,为全市农民人均新增现金收入228元。
2011年预计林下养鸡出栏达5000万羽,总产值达16.3亿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民收入就达2亿元。
市委、市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末,计划林下养鸡出栏达3亿羽,预计总产值达100亿元,仅此一项农民收入就达12亿元。
同林下养鸡同样重要的七里香猪的养殖在百色也是发展迅猛。
2 百色地区发展特色养殖的优势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百色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为百色从传统的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
础。
内部以及周边市场对畜产品的持续的需求的增长再加上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针对畜牧养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养殖的积极性。
更为重要的是,百色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加之区域内相对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形成了百色地区发展特色养殖的无可替代的优势。
3 高原山地畜牧的养殖技术
3.1 高原山地良种的繁育
良种的繁育是养殖产生效益的基础,只有选育出优良的品种才能够确保养殖的效益。
在百色地区虽然有很多优良的高原山地品种,这些品种都是经过农民长期饲养驯化之后的物种,这些物种的纯度较高,但是由于繁殖的代数过多,一般繁殖力不强,需要经过对这些物种的再次培育。
以七里香猪为例,在进行七里香猪的品种选育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母猪,先要看母猪在上一代的生产性能,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产仔数多、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仔猪成活率高和采食力强的母猪,具体要求是:头颈较轻而清秀,下颚平整无肉垂。
同时还要看母猪乳头的多少,猪毛的光泽度,保证能够哺乳足够的猪仔。
在选留好优良公、母猪后代的基础上,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哺乳期重点培育2~3头仔猪,把预选仔猪固定在母猪前侧2~4对乳汁较多的乳头上吃奶,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预留的母猪仔在断奶后应进行精细的喂养,要用青贮饲料进行喂养,来提高猪仔的胃动力,并且在成年之后,能够适应泌乳
的需要。
在预留母猪猪仔的牧草的选择上还要考虑选择那些含有雌雄激素较多的豆科类牧草,从考虑营养均衡的角度上还要配合一定的蛋白质以及纤维类的养分,促进起体态的发育。
在进行种猪选育的场地的设计时,还要给种猪预留一定的活动场地,以保证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母猪的健康,进入到繁育期以后能够产下健康的猪仔。
向养殖企业提供良种是推动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作为百色地区的畜牧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良种的繁育,为企业的良种繁育提供技术上得支持。
林下肉鸡的繁殖保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保温于通风都非常关键,在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关键的控制环节,除此之外在育雏的过程中光照的控制也非常的重要,在进行育雏的鸡舍的设计时,对于光照的设计也要作为一个重点的指标。
由于鸡舍的温度较高,通风的频率较低,在育雏的过程中鸡舍的消毒要提高频率,除了消毒杀菌以外,对于鸡舍的防虫工作也要同时进行,要做好鸡舍的清洁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病虫的蔓延。
在育雏时还要准备充足的饲料,饲料的营养要合理的搭配,并且营养要随着育雏的阶段不同营养的搭配也要随之变化。
3.2 积极推进高原山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
高原山地的畜牧品种有其物种的优越性,有广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再按照现有的零散性养殖的方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在高原山地地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是非常有必要的。
推行饲养小区模式。
加强畜牧小区建设,是实现畜牧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在畜牧小区建设上,要积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走出庭院,变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养殖,大力推行订单畜牧业和合同畜牧业,促进畜牧标准化的生产进程。
将建设饲养小区作为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下大气力抓饲养小区建设。
百色地区在推进标准化养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现规模化养殖,要引导当地农民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让农户意识到集约化带来的效益。
在进行养殖场的设计时,要选择交通便利,远离垃圾场以及污染源的,有清洁水源的位置,并且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粪便以污水的处理途径。
在进行林下肉鸡的鸡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林下气候的特点,通风性能较差,鸡舍的通风效果在养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注意通风效果以外,还要注意鸡舍的消毒设施的设置,进入鸡舍之前的消毒设施对于林下肉鸡的防疫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养殖场外部的人员近入鸡舍的消毒流程非常关键。
在鸡舍的入口设置一个50-1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池,对鞋底进行消毒,防止从鞋底带入病菌,并且要设置洗手消毒设施,一般要设立三段式洗手池,进行洗手消毒,配备鸡舍的专用鞋等等。
针对林下的气候特点,林下肉鸡的鸡舍要比一般的鸡舍的消毒频率要更高一些,要对鸡舍的墙壁、地面等设施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进行七里香猪的猪舍的设计时与一般的猪舍的设计没有太大的差别,需要关注的是猪舍的公猪和母猪的猪舍要分开但是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哺乳母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后备猪舍
要建在距猪场大门口稍近的地方,以便运输。
为防止猪舍之间的交叉污染,猪舍的建设密度不能太大,一般猪舍与猪舍之间的间隔大概在8~10米之间。
3.3 完善高原山地畜牧防疫体系
在高原山地的畜牧养殖过程中推行标准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推行了养殖的规模化以及标准化之后才能建立起现代
畜牧业的防疫体系。
畜牧的疫病是影响养殖收益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建立起标准的畜牧防疫体系,才是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因素。
在百色地区由于长期的实行农户养殖的模式,针对疫病的防治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难成为体系。
很多时候是一家的疫情控制住以后,在其他地方的疫情又开始蔓延,防治起来的难度很大。
通过实施集约化的养殖,可以建立起一道针对疫病综合防治的屏障,第一步就是在养殖场的选址、禽舍的布局设计、禽舍的消毒设施的设置上进行控制;第二部就是在新品种的引进时进行初次防疫,防止在引种的过程中疫病的传播,在饲养的过程中饲养的人员与饲养畜禽的隔离,在发生疫情之后,对于发病畜禽的隔离,都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住疫情的蔓延,通过隔离抑制病菌的交叉传播。
通过推行规范化养殖杜绝了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不同步的问题。
规范化养殖之后规模的效应会从管理上相应的提高,相应的防疫水平也相应的提高。
4 总结
在百色地区大力发展高原山地畜牧养殖,要加大宣传力度,大
力推进集约化现代化的标准化的养殖,相关部门要从政策上积极引导,帮助养殖企业建立标准化的养殖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从现有的养殖基础之上,从品种的选育以及饲养过程中建立现代化的养殖体系。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百色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发展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了百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贾正武,王法振.林下养殖五大优势[j].农业知识,2009,
(12).
[2] 陈爱芹,孙学森.生态林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j].农业知识,2009,(12).
[3] 胡大洲,孟宪成.林下养殖对森林资源的危害[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4] 谢东,郭廷军,杜勇杰,刘朝玉.林下养殖柴鸡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08,(08).
[5] 顾华飞,顾慕娴.北流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农村经济,1997,(01).
作者简介:莫慧诚(1970-),男,广西隆林人,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