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物体与一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出现等大倒立的像。

那么,要想用它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于10cm,小于20cm【解析】“等大、倒立的像”这是物距u=2f时的成像特点,即2f=20cm,所以f=10cm;当物距f<u<2f时,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想用它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10cm大于2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2.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错误的是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学生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解析】近视是由于眼球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像成在眼球和视网膜之间,所以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显微镜的目镜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手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原理,部分同学没有进入镜头是像大了,故手机应远离镜头,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教室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能够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选填D。

【考点】近视矫正,显微镜结构,凸透镜成像规律。

3.我市科技馆采用科技手段制作了一部分光电科普展览.如图所示,突然小明发现有一只高大健硕的长颈鹿跑过来要舔他的脸,如图所示,惊魂之余,导游告诉他“这只是虚拟的”,原来这是屏风后面的一个电视机里的画面处理后的结果,则这个玻璃屏风是镜(选填“凸透”、“凹透”或“平面”),这个虚拟长颈鹿是______像(填“虚”或“实”),电视机应该______(填“正立”、“倒立”)放置,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条件是 __.【答案】凸透实倒立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析】读题可知小明看到的是放大的长颈鹿的像,观察图片可见电视机画面(相当于物)与长颈鹿的像在屏风的两侧,故屏风所成的像为放大的实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且物(屏幕)与凸透镜(屏风)的距离(物距)满足条件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电视机应该倒立放置。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透镜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透镜是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一般由透明物质制成。

2.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会会聚于一点,称为焦点;凹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发散。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主要性质1.焦距(f):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正负取决于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入射方向。

2.焦点公式(1/f=1/v-1/u):焦距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其中u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3.放大率(V):放大率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V=v/u,其中v是像的高度,u是物体的高度。

知识点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在焦点前,凸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缩小、倒立、虚的像。

2.物体在焦点上,凸透镜会在无穷远处形成平行、直立、实的像;凹透镜不会形成像。

3.物体在焦点后,凸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缩小、倒立、实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使用凸透镜的器具,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它应用于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2.照相机:照相机中的凸透镜用来聚焦并成像。

3.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学仪器,它能够放大远处的物体。

4.护目镜:护目镜使用透镜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知识点五:成像方法1.光线追迹法:根据透镜的成像规律,使用平行光线、光线的直线传播以及焦距公式进行光线追迹,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2.像方光线法:通过绘制像方光线的路径,确定物体在透镜上的位置和性质。

3.物方光线法:通过绘制物方光线的路径,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知识点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什么是共轭焦点?当凸透镜上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会聚于焦点上,这个焦点叫做透镜的后焦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a.照相机镜头b.望远镜c.投影仪d.眼镜图(1)透镜的应用图(4)凸透镜光路概念图(5)凹透镜光路概念1. 主光轴(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如图(3)所示。

2. 光心:通常情况下,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 ”表示,如图(3)所示。

☆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其性质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 ”表示,如图(4)所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5)所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 ”表示,图中就是“OF ”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 ”表示。

6.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

a.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b.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图(9)三条特殊光线a. u﹥2f b. f ﹤u ﹤2fc.0﹤u ﹤fd.u=2f图(10)凸透镜成像图(11)凹透镜成像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2.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11)所示。

图(12)凹、凸透镜比较3.凸透镜与凹透镜比较图(12)对凹、凸透镜的辨别、特点、典型光路和应用作出了系统性总结。

☆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

六、透镜应用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概念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分别移动烛焰、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物距(u) 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三、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故D 正确.故选:D.【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源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半透明椭圆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两个球面球心的切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管理中心;用"O"表示。

3、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相距(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凹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平面镜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镜片对光线有会聚反射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校准镜片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并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球面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为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凸透镜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上的广角镜头。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球面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所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元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物镜;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五公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以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