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出行调查报告

大学生出行调查报告大学生出行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和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出行习惯和态度,我们展开了一项大学生出行调查。
一、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公共交通工具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
在城市中,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此外,大学生中也有一部分选择步行或骑行作为出行方式,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节约成本。
然而,私家车的使用率也在逐渐增加,这可能与大学生对个人隐私和便利性的追求有关。
二、出行频率大学生的出行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会有出行需求,包括上下课、购物、娱乐等。
此外,周末和假期时,大学生的出行频率也会进一步增加,他们会选择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活动。
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对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的追求。
三、出行距离大学生的出行距离相对较短。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这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区域相对集中有关。
大学校园内的出行距离较短,而校外的出行距离相对较长。
此外,大学生在城市中的出行距离也相对较短,因为城市中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
四、出行目的大学生的出行目的多种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出行目的是上课和学习。
此外,大学生还会选择出行购物、娱乐、锻炼身体等。
在周末和假期时,大学生的出行目的更加多样化,他们会选择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
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对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的追求。
五、出行态度大学生的出行态度积极向上。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出行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出行方式,关注环保和健康,同时也注重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大学生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较高,这反映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出行方式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其中大学生的出行方式也成为了调查热点之一。
本文对大学生出行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不同出行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大学生在选择出行方式时的考虑因素。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北京市某大学的本科生。
问卷涉及到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时间、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二、调查结果1.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出行:公交(63%)、步行(15%)、自行车(12%)、地铁(7%)、出租车(3%)。
其中,公交和步行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
2.出行频率大学生出行的频率相对较高,每天出行的人数占比高达76%,每周出行的人数占比为20%。
另外,选择出行的时间以早晨和下午为主,这与大学生的作息时间有关。
3.经济承受能力在调查中,将经济承受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并要求回答者选择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等级。
结果显示,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人数占比为55%,其余四个等级相对均衡。
三、不同出行方式的优缺点1.公共交通优点:公共交通是大众化的交通方式,通常费用低廉,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交通需求。
同时,公共交通也比较安全和环保。
缺点:由于公共交通路线较为固定,需要在车站等候时间较长,因此适合于一些时间比较宽裕的人。
同时,公共交通也可能因为人流高峰而出现拥挤、不舒适的情况。
2.步行优点:步行是最为简单、环保的出行方式,适合于不远的距离。
同时,步行也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
缺点:步行的时间较长,且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在夏天的高温和冬天的低温地区,步行可能会带来一定不便。
3.自行车优点:自行车较快,适合于较长的距离。
同时,自行车也能够锻炼身体,促进健康。
缺点:在城市部分,自行车道的设置不够完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此外,自行车需要日常维护保养,对于爱惜自行车的程度较低的人来说,维护成本较高。
关于当代人们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关于当代人们出行方式调查报告影响人们出行方式的因素很多,在这里我主要想分析一下出行中的安全问题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我国交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关于当代人们出行方式的调查是我们五个人合作做的一个调查。
因为影响人们出行方式的因素很多,比如说经济条件、快捷程度、身体状况等,分布在不同区域做调查得出的结果会更具概括性。
我们提出这个问卷的想法来自于7.23动车事故。
这次事故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因为它反映出了交通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我国对于重大事故的处理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42%的人认为火车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从科学角度讲是飞机最安全),这次事故无疑给大家对火车的信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关于事故原因我在网上查了好多资料,但都是众说纷纭,无法得到真相。
查到现在我已经不知道真相的含义是什么了,即使权威部门给出所谓的真相恐怕我也不会再毫不怀疑的去接受它。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天涯论坛里的这些句子: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温州水心饭店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举行新闻发布会。
有记者问:“在你们宣布没生命体征、开始拆解车厢时,为什么又发现一个活着的女孩?”铁道部发言人称:“这只是一个奇迹。
”记者:“那你们做的决策是不是错了?为什么说没人活着又发现呢?”发言人:“我只能说,它就是发生了。
有一种埋葬叫毁尸灭迹,有一种抢救叫死无对证,有一种关怀叫破坏现场,有一种恐怖叫和谐,有一种杀人机器叫谐和号。
真相就象是空气,你永远也看不到!亲,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墓,还是买张动车票吧,亲,包埋哦!!!亲!最高返利高达50万元哦,早签协议合同还会获得数万元奖励哦,亲!承诺补偿差价哦,亲!团购还有更多惊喜哦!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来体验吧!亲,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对于政府给出的此次事故死亡人数为39人,大家用这些句子表达着自己的无奈与愤怒。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铁路系统不够完善,我们不可能不经历事故。
这些我们都理解,我们要的只是政府的一个态度。
大学生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调查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交通出行方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对不同交通工具的选择因素及比重,探讨了大学生出行方式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交通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愈加多样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出行方式与其他群体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交通出行方式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其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
2. 方法和样本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收集到500份有效样本。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性别、年龄、所在城市、日常出行方式等。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出行方式的选择分布根据调查数据,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私家车和网约车等。
其中,比较常见的出行方式为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
3.2 影响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出行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便利性、环保以及个人喜好等。
其中,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不同性别和所在城市也会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出行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4.1 出行方式变化趋势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大学生出行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私家车和网约车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而对步行和自行车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4.2 出行方式变化原因出行方式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经济状况改变、城市交通环境改善以及个人便利性需求的变化等。
随着大学生经济状况的提高,购车和使用网约车成为可能,而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出行便利性的提升也进一步促使大学生选择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5. 建议5.1 政府部门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提高线路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出行选择。
5.2 提高步行和骑行环境为鼓励大学生选择步行和骑行,学校和相关机构应在校园和周边地区提供良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例如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
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
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
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1.调查时间:2013.6.10~2013.6.12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
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1)调查表(共100份)调查表格式如下:1.您的性别是□男□女2.您的年级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是□不是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差□一般□好□很好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低于500 □500~800 □800~1200 □1200以上6.您每月用于出行的费用为□低于100 □100~200 □200~300 □300以上7.您一次出行的交通话费一般是□3元以下□3~5元□5~7元□7~9元□9元以上 8.您每月的出行频率为□1~3次□4~6次□7~9次□9次以上9.您主要的出行方式为□公交车□火车□自行车□出租车□其他10.您为什么选择上述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安全□价格便宜□舒适□环境好11.在大学阶段,你城市出行的主要目的为(多选)□学习□购物/娱乐□返家□会友□实习/兼职□公共事务□其他12.您觉得交通工具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13.您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火车□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其他14.您认为哪种出行方式最划算□火车□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其他15.燃油价格上调对您有什么影响□减少出行频率□更换交通工具□没有影响16.您每次出行花费的时间为□1小时以内□1~2小时□2~3小时□3小时以上17.您的出行距离为□2公里以内□2~5公里□5~10公里□10~15公里□15公里以上18.您可以接受的候车时间为□小于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20分钟以上19.您一般和什么人一起外出□独自一人□男/女朋友□室友□其他20.您认为阻碍出行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闲暇时间不足□个人不喜欢出行□没有合适的外出伙伴□其他2)调查结果分析:1.出行方式选择:77%的同学热衷于公交车回家,14%的人认为公交车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
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报告(共5篇)

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报告(共5篇)1. 调查背景交通出行方式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出行方式的原因和偏好。
2. 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男性110份,女性90份。
问卷包含了关于出行方式的选择和原因以及对未来交通工具的期望等问题。
3. 调查结果3.1 出行方式的选择在日常出行中,受访者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为公共交通工具,占总样本的40%。
其次是私家车,占总样本的25%。
步行和骑行分别占15%和10%。
其他出行方式如出租车、网约车、摩托车等则占5%。
对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原因,受访者最多的是节省时间和省钱,分别占总样本的30%和25%。
选择私家车的受访者则倾向于私人空间和便利性,分别占总样本的50%和30%。
步行和骑行的受访者则主要考虑运动和环保,分别占总样本的40%和25%。
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特殊需求,如行李过多、天气恶劣等。
3.3 对未来交通工具的期望当被问到对未来交通工具的期望时,受访者最希望的是更环保、更安全和更智能的交通工具,分别占总样本的35%、30%和20%。
此外,受访者还希望未来交通工具更便利和更舒适,分别占总样本的10%和5%。
4. 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工具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因为它省钱省时。
但是私家车在私人空间和便捷性方面更受到青睐,步行和骑行则更注重健康和环保。
另外,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环保、安全、智能、便捷和舒适。
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建议政府在公共交通方面加大投入,推出更多便利的服务;同时,汽车制造商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和智能化的技术研发。
对于步行和骑行,地方政府应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道,鼓励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大学生旅游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旅游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大学生旅游的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远走他乡,天南地北,肆意潇洒一番,无需伪装自己、掩饰自己的内心,放纵压抑已久的天性,吸入新鲜的气息,唤醒崭新的自己、正能量满满的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旅游的调研报告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旅游的调研报告怎么写(篇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市场在不断扩大,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些旅游群体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
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是青年学生(主要是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
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调查目的:为了解广大青年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之类的旅游为,对洛阳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指导我们对广大大学生的旅游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地区:洛阳理工学院西校区调查对象: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调查时间:20__年2月29日—20__年3月7日调查项目:出游意向、出游时间和地点、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次数、旅游方式、调查分析:(一)出游意向在旅游意向上,表示很喜欢的占30%较喜欢占43.3%无所谓占16.7%不喜欢的占10%,其中女生很喜欢占30.8%,较喜欢占46.2%,无所谓占15.4%不喜欢占7.7%;男生很喜欢的是29.4%,较喜欢的41.%,无所谓的17.6%,不喜欢的11.8%。
在300份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放松一下占60%,寻找乐趣占46.7%,学习、获取知识占13.3%,追求刺激占6.7%,探亲访友占3.3%,其他的占10%。
说明大部分学生旅游的目的不止一种,其中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106.7%)和增长见闻(13.3%),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探亲访友的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2023年大学生旅游调查报告3篇

2023年大学生旅游调查报告3篇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正因为如此,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
对民众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旅游意向十分必要,而其中大学生群体是最有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群体。
对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意向、旅游方式及旅游态度等进行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有助于旅游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该群体的旅游意愿、消费动态,为旅游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对旅游市场发展作出前瞻性判断,并制定相关计划引导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脚步 ;二、有助于旅游企业和旅游地区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且作出相应的措施适应市场的改变,满足该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促进旅游地区及相关旅游企业的发展:三、对于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而言,能在同一坐标系下,了解同龄人的喜好,为出游提供很好的参照系。
调查从大学生旅游偏好、旅游花费、旅游方式、出游准备、旅行关注点、分享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旅游特点。
就数据来看,大学生旅游偏好很强,出游频率交频繁。
有8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热爱旅游,占受访学生的大多数。
47.91%的被调查大学生一学期至少会旅行一次,26.71%的被调查大学生一学年旅游一次,另有12.66%的被调查大学生一学年旅游3次及以上。
从出游范围看,52.69%的被调查大学生曾在省内及周边旅游;46.65%的被调查大学生曾去国内其他城市旅游;有5.84%的被调查大学生曾经出境游。
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集中在:适合户外运动的野山 (占52.62%)、森林公园 (占37.34%)、主题公园(占36.48%)和休闲农庄(占25.85%)。
51.12%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把旅行时间安排为3天至1周,有7.35%的学生愿意安排一周及以上的时间。
在旅游投入方面,有36.42%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把10%~20%的生活费用于旅游,而有31.30%的被调查大学生愿意把20%~30%的生活费用于旅游,较去年增长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一.调查背景: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
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
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
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1.调查时间:xx.6.10~xx.6.12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
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1)调查表(共100份)调查表格式如下:1.您的性别是□男□女2.您的年级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是□不是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差□一般□好□很好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低于500□500~800□800~1200□1200以上6.您每月用于出行的费用为□低于100□100~200□200~300□300以上7.您一次出行的交通话费一般是□3元以下□3~5元□5~7元□7~9元□9元以上8.您每月的出行频率为□1~3次□4~6次□7~9次□9次以上9.您主要的出行方式为□公交车□火车□自行车□出租车□其他10.您为什么选择上述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安全□价格便宜□舒适□环境好11.在大学阶段,你城市出行的主要目的为(多选)□学习□购物/娱乐□返家□会友□实习/兼职□公共事务□其他12.您觉得交通工具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13.您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火车□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其他14.您认为哪种出行方式最划算□火车□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其他15.燃油价格上调对您有什么影响□减少出行频率□更换交通工具□没有影响16.您每次出行花费的时间为□1小时以内□1~2小时□2~3小时□3小时以上17.您的出行距离为□2公里以内□2~5公里□5~10公里□10~15公里□15公里以上18.您可以接受的候车时间为□小于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20分钟以上19.您一般和什么人一起外出□独自一人□男/女朋友□室友□其他20.您认为阻碍出行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闲暇时间不足□个人不喜欢出行□没有合适的外出伙伴□其他2)调查结果分析:1.出行方式选择:77%的同学热衷于公交车回家,14%的人认为公交车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
2.节假日是否该外出:调查的大多数能源学生(82%)认为节假日应该选择较近的地方娱乐,综合时间和费用的原因。
问询特定同学,了解到大家短途出行一般选择重庆主城景点,这都是综合了时间消费众多因素后选择的结果。
3.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学生党,在出行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一下几方面影响:①出行费用。
因为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出行考虑最多的依然是价格因素。
出租车出行毕竟价格高,尤其是重庆出租车难搭,经济因素限制了个别同学选择;此外,高铁提速提价,部分同学也不太热衷;相反,大家觉得最经济适用的便是火车。
另外,询问法综合得知,省内出行,一般大家热衷于汽车出行,即大客。
②出行时间。
一般而言,为避开出行高峰,部分同学会选择提前出行③出行距离。
有些同学出行距离较远,就会比较倾向高铁等较为便携的出行工具,距离相对较短的,则会选择火车或汽车等,并根据费用进一步进行考虑。
④出行人数。
同行人数也是考虑外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的一大因素。
同行人数多的时候,调查发现大家比较倾向于坐火车,低价,即使时间长,也可以娱乐;同行人数少的时候,外出交通工具的选择范围会更加广泛,有极强的可活动性。
⑤出行地点。
调查表结果显示,外出目的地也对于所乘交通工具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外部经济因素在我们外出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⑥出行对象。
调查发现,多数人愿和室友或男女朋友出行,很少个人出行4.等车时间:随着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很多人都不愿意20分钟以上的候车,等太久便会更改出行方案及减少出行频率五.调查总结正如调查预测说的一样,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
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出行这一普遍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的观点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节俭,适当外出,选择价格便宜对自己合适的交通工具;同时,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说,未来大学生外出将会越来越成为普遍性的现象。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内容bai提要:为了解本市市民的出行成du本及对交通状况的评价zhi,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时间成本和花费、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及购车意向等多方面内容。
调查共回收总量样本2598份,其中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
调查显示,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但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受访者上下班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
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
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
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
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数量(人)比重(%)合计2331100.0按居住地分内环44018.9内中环间54523.4中外环间57024.4外环外77633.3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分5公里以内28712.35-10公里52822.710-15公里49021.015-20公里41517.820公里以上61126.2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
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
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
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
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调查同时显示,仍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不太方便或者很不方便。
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受访者居住在外环外区域,受公共交通网络布点的局限,上下班转换车辆不便及花费时间较多。
图1受访者对本市公共交通的评价2、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公交与轨道交通成为市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
调查显示,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交,17.2%选择乘坐轨道交通,21.4%选择乘坐公交加轨道交通,合计为65.5%;另有12%上下班出行使用助动车,13.%使用私家车,9.3%使用自行车或其他(见图2)。
这表明,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这与目前上海公共交通方便快捷、花费少有着重要关系。
图2受访者上下班选择的交通工具分区域看,居住在内环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66.8%,居住在内中环间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70.1%,居住在中外环间的占71.9%,居住在外环外的占56.9%。
这表明,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受访者上下班交通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有9.3%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耗时在15分钟以内,16.4%耗时在15-30分钟,18.7%耗时在30-45分钟,24.2%耗时在45-60分钟,22.4%耗时在60-90分钟,9%耗时在90分钟以上。
经加权平均计算,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的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耗时越多(见图3)。
图3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4、受访者平均步行7.5分钟乘上公共交通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
这表明,目前受访者上下班两头的平均步行时间约15分钟,平均步行7.5分钟就能到达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
5、近八成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在5元以上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有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
从居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花费越多。
从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公交车成本较低,而乘坐轨道交通的花费相对较高(见表2)。
表2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构成单位:% 类别4元以内5-10元10元以上平均20.257.322.5按交通工具分公交车38.851.49.9轨道交通8.767.423.9公交车加轨道交通6.256.737.1按距离分5公里以内72.224.53.35-10公里38.758.4310-15公里18.772.98.415-20公里11.366.422.320公里以上5.846.248三、市民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差异较大1、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尽管世博会后上海交通更加便捷,但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路面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